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为什么不救五国

齐国为什么不救五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4/1/28 17:01:11

在秦国攻灭六国的过程中,有五个国家都是被秦军攻灭的,还有一个国家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的,但也算是最为和平,因为齐国最后是不战而降的。但在此之前,其他五国都曾经向齐国求助,可齐国却始终冷眼旁观,对他们从不施以援手,以至于到最后五国被灭,划入秦国地盘的时候,齐国已经无力抵抗,只能投降。但齐国之前为什么不救其他五国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齐襄王时期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仅用了9年时间便接连消灭山东六国,建立起中国史上首个大一统帝国。在天下归秦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幅幅很诡异的画面,那便是作为最后被兼并的诸侯国,齐国非但拒绝援助邻国抗秦,反而屡屡向秦国上表称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还要从齐国的衰落说起。

齐湣王田地在位时(前301-前284年),齐国的实力达到巅峰,不仅和秦昭襄王相约称帝,而且有取代周天子做“天下共主”的意愿。齐湣王的勃勃野心,引起其他诸侯国的警惕和恐惧,为此,燕国联合赵、魏、韩、秦4国在前284年联合伐齐,一举攻克其都城临淄及其他70余座城池,几乎将其灭国,仅有莒城、即墨未能攻取。

临淄沦陷后,齐湣王狼狈逃往莒城,但不久便因得罪楚国援军主将淖齿,遭遇悬梁抽筋的酷刑而死。齐湣王遇害后,大臣王孙贾起兵诛杀淖齿,随后拥立太子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在莒城居住4年后(前279年),即墨主帅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随后收复全部沦陷的国土,并将齐襄王迎回临淄。

齐国虽然实现中兴,但实力严重衰退,迫切需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此,齐襄王及其妻君王后执政的近40年间(前283-前249年),齐国致力于内政建设,再不肯、不敢对外用兵。尤其是君王后临朝期间,齐国尽量化解与邻国间的仇怨以增加互信,并积极推行“事秦以谨”的政策,由此给齐国带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2、齐国拒绝帮助五国

君王后去世后,儿子齐王田建亲理政务,此时的国际形势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总体说看来就是秦国已由七大强国之一发展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跟山东六国之间的战争,目的已不再限于抢夺土地、财富和人口,而是要彻底消灭列国、统一天下。尤其是秦朝灭掉作为“天下共主”的周朝后,其想做整个中国唯一统治者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退路的山东六国要想继续维持生存,只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此时,田建但凡有点儿脑子,就应该果断抛弃母亲推行的亲秦政策,跟其他五国结为攻守同盟。然而,在会见络绎不绝前来寻求支援、结盟的五国使臣时,田建要么装傻充愣,要么闭门不见,始终不愿意跟五国站到同一战线。

田建的做法虽然愚蠢,但也有他自认为正确的道理。毕竟,经过五国伐齐事件后,齐国跟邻国之间的积怨、猜忌太深,不趁火打劫它们便已属仁至义尽,让田建支援他们抗秦,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齐跟秦之间隔着韩、魏两国,按照田建的预测,在他的有生之年都不会遭受秦国的进攻,根本犯不着去主动招惹对方。

除了田建各种愚蠢的想法外,秦国实行的“收买外交”,无疑也助长了齐国的不作为心态。为永久分化山东六国,使齐国保持中立,秦王嬴政大肆贿赂齐相后胜及使者,让他们不断地鼓吹“秦齐友好”的论调,并盛情邀请田建访问秦国,与他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让两国的友好关系世代永存。

3、齐国不战而降

在国内外一致鼓吹“秦齐友好”的浓厚氛围下,田建逐渐丧失最后一丝理性。为展现齐国信守盟约,田建非但对五国提出的联合抗秦计划不屑一顾,并且秦国每兼并一国,他都会派使者前往咸阳庆贺,丝毫体会不到“唇亡齿寒”的道理。更加糟糕的是,在韩、魏、赵相继灭亡后,田建竟然撤除防守西部边境的兵马,以此来向秦国示好。

然而,等到山东五国依次被灭,秦国大军囤积到边境时,连傻子都知道,齐国将会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目标。因此,面对着汹汹而至的秦军,后知后觉的田建赶紧命后胜发兵守卫西部边界,并断绝和秦国往来,但为时已晚。很快,由秦将王贲率领的虎狼之师,几乎不费一刀一枪便攻陷临淄、俘虏田建,时在前221年。

田建投降后,全家被安置于共地,居处在原生态的松柏林间,无人供给衣服食物,最终饥寒交迫,全部饿死此地。田建死后,齐国百姓怨恨他当年听信奸佞的蛊惑,不肯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以至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因而编出歌谣来讥讽他。至于卖国求荣的后胜,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被嬴政下令处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哪个影响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有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等等,而变法为的就是改变国家原本一些消耗国力的不好的制度,想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而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很显然都做到了这一点,秦国和赵国的实力各自都有很大的增长,那你觉得究竟谁的变法要更强一些,影响力要更大

  • 马皇后后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有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马皇后。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马皇后都给朱元璋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意见。后人对于马皇后的评价也是很高,算是古代各朝皇后中的典范人物。不过马皇后后期因为身患重疾,所以那段时间过的比较辛苦,朱元璋也是十分心疼马氏,不仅召集全国良医给皇后治病,还日夜祈祷。

  • 高渐离玷污了栎阳公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高渐离玷污了栎阳公主的事情,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依据呢?这个问题也挺不错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你别错过了,速度来试试吧!1、高渐离玷污了栎阳公主吗在电视剧中这个高渐离的的确确是玷污了这个栎阳公主的。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并无栎阳公主的存在了。但是

  • 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到底谁最厉害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是这个:白起、王翦、李牧、廉颇,那这四个人放在一起到底谁更加厉害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排名的吧!个人认为:白起李牧王翦廉颇。战国后期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因

  • 王翦索要财务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翦,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是秦国大一统建立秦朝最大的功臣。在大一统之后,王翦多次找秦始皇求得赏赐,被人说成贪得无厌。然而真实的情况王翦真的是因为贪财,贪得无厌吗?其实王剪并非贪得无厌,不断向秦王索取赏赐是其保命保家保全子孙的一种手段。公元前224年,秦王准备出兵讨伐

  • 李牧为何打不赢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牧,可以说他是战国时期重最为优秀的将领了。赵国破匈奴之战,李牧带领着赵国的战车、骑兵、步兵、弓弩总计达到20万人,将匈奴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歼灭,可以说是匈奴骑兵的克星了。而秦国王翦是白起死后秦军的顶梁柱,秦灭六国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王翦打下来。公元前229年,秦国攻赵,王翦领军,而赵国由李牧为

  • 廉颇有什么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将领,与李牧、白起、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对廉颇印象最深的相信即使廉颇的负荆请罪,但是让廉颇出名的可不是这些,而是他的赫赫战功。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对廉颇的战绩有所记载。大概有以下战绩:一、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伐齐国,攻下了齐国

  • 廉颇投奔楚国为何不被重用?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赵国的一员大将。之后廉颇与乐乘在多内打架,逃到了魏国,之后被楚王挖到了楚国。其实当时楚王还是非常器重廉颇的,那么为何廉颇没能在楚国建功立业呢?下面小编就说说廉颇为什么出走赵国,为什么到了楚国后没有建立功业。第一,廉颇出走的原因,是跟乐乘有矛盾廉颇与乐乘都是赵国重要的军事

  • 为何说王翦一出,李牧必死,赵国必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翦和李牧,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都不会陌生,这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两位人物,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人物。王翦是秦始皇一统霸业的最大功臣,而李牧则是战国后期赵国的顶梁柱,二者都是战功赫赫。秦统一六国,王翦受封武安侯,李牧肥之战大败秦军而被封武安君。那么为什么最后王翦能玩死李牧呢?王翦此人是个遇事考虑

  • 李牧怎么死的?被谁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牧,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廉颇、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可以说他是当时支撑赵国局面的重要名将,因为李牧的军事能力和地位是相当了得的。所以亦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而李牧的最终结局是被赵王迁无辜杀害,郭开则是赵王迁的宠臣。那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