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璋投降后刘备如何安置他

刘璋投降后刘备如何安置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90 更新时间:2024/1/22 23:17:04

建安十九年,刘备率领大军将成都包围,对于刘璋来说已是生死存亡之际。当时城内百姓打算拼死抵抗,经过计算,所有粮食还够他们吃一年。但刘璋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开门投降。就这样益州落入刘备之手,此后刘备也没刻意刁难刘璋,让他搬到荆州居住。后来荆州失守,刘璋重新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不久后病逝。历史上批评刘璋软弱的声音很多,但刘璋的选择真的错了吗?

刘璋难堪大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东汉末年这个动荡的年代,很少有人去考虑什么手足之情,基本上都是利益至上。而刘璋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弱者,生活在这个勾心斗角,只讲权谋的时期,更是艰难。如他十分看重的族兄刘备,就硬生生地给他了个反客为主,不去抵御张鲁而是直接围困成都,想取而代之。

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虽然刘璋懦弱但在关键时期还是硬刚刘备数年,死活不降,让刘备颇为棘手。但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为何马超到城下一晃,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其中说法很多,不过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压力太大,刘璋太难了。

刘璋虽然贵为益州牧,但却只是半个诸侯,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刘璋是个懦弱的官二代,在其父刘焉死后,刘璋难掌大权,汉中张鲁不服从刘璋的命令,刘璋一气之下,将张鲁的母亲兄弟尽皆杀害,两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水火不容。刘璋在成都,而张鲁在汉中,由从属关系变为了敌对关系。再加上刘璋能力有限,内部矛盾重重,根本无力抵挡张鲁的进攻。

不堪重负的刘璋在公元211年,命益州别驾张松出使中原,想趁机结好曹操,以此来震慑张鲁。可惜张松一心热血却碰到个不识货的买主,被曹操一顿棍棒打了回来。张松本想把益州献给曹操,可是曹操傲慢无礼,张松怀恨在心,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后,迎接宗亲刘备入川相助,这样同样可以抵御张鲁,又可以震慑益州的不臣势力。刘璋欣然同意,命法正为使,迎刘备入川。

刘备素有贤名,又是汉室宗亲,刘璋自然是毫无疑虑。但刘备来势汹汹,做好了充分准备,率领黄忠、魏延等大将入川。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受到了刘璋的大力款待,军马粮草源源不断。可惜狼始终是要吃人的,就算这是个善良的狼,也会撕破脸皮。

公元212年,也就是入川的第二年,刘备就开始图谋益州,由于事情败露,张松被杀,刘备大怒,率军直扑成都。这下刘璋慌了神,没想到表面忠厚的刘备也是个忘恩负义之辈,于是派大军层层阻击。别看刘璋不行,但蜀中还是有几个硬汉的,张任,泠苞,邓贤都是名将,使荆州军受到很大阻碍,甚至刘备的军师庞统都阵亡前线。可惜刘璋气数将尽,随着诸葛亮,张飞等人入川支援,刘璋迫于无奈只得求援张鲁。

出城投降

张鲁毕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再加上可以趁火打劫,何乐而不为。此时马超正在张鲁帐下,马超在渭水之战后辗转陇西诸郡,可惜被夏侯渊、张郃等人击败,只得投靠了汉中张鲁处。此时马超身无寸功,真想展示本领,所以与张鲁一拍即合,张鲁命马超出战汉中,在葭萌关与刘备决战。

马超到达益州时,已经是公元214年,刘璋坚守成都数年,眼见刘备大军临城,恰巧马超领兵赶到。刘璋本来十分高兴,可是一听马超已经投降刘备,此次是率军攻城。刘璋大惊,但思前想后,最终献城投降了。

不禁让人疑惑,马超区区两万人马,难道比刘备、诸葛亮的数万大军还厉害吗,竟然可以让刘璋不战而降。其实此时的刘璋已经是穷途末路,不投降都不行了。

其一,刘璋自身懦弱,虽然与刘备对战多年,但手下大将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虽然成都城高水深,防守有余,但此时的刘璋已经没有了信心,与其鱼死网破,不如开城投降,保百姓平安。

原著中写道: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刘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闻之,皆堕泪。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成都城内兵马尚有三万,军马钱粮也可支撑一年,虽然刘璋有实力一战,但刘璋内心已经崩溃,不想再做无谓的战斗。

其二,为何刘璋一直等见到马超后才决定投降呢?这很简单,马超是西凉出身,而西凉在三国这段历史中作恶多端,穷凶极恶。如董卓与李傕郭汜等人都是西凉人,不是霸占朝廷就是祸乱天下,所到之处民不聊生,更兼马超英勇非常,如果宁死不降,马超攻占城池,估计到时的下场比日本侵华都不在以下,烧杀抢掠,成都顿时成为人间炼狱。

而此时的马超已经投降了刘备,刘备是人人传颂的仁德君主,又有爱民之名,所以投降刘备,全城百姓可免灾难,说不定自己还会受到刘备的格外礼遇,不至身首异处。

最后,汉中军队是刘璋的救命稻草,而马超此时已经投靠刘备,如果马超的人马与刘备合兵一处,刘璋知道难以抵挡,所以不如趁机投降,总比玉石俱焚,被俘受辱要好。再加上此时谯周说刘备有帝王之相,不可逆天行事,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不如顺坡下驴,开城投降才为上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齐国为什么不救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秦国攻灭六国的过程中,有五个国家都是被秦军攻灭的,还有一个国家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的,但也算是最为和平,因为齐国最后是不战而降的。但在此之前,其他五国都曾经向齐国求助,可齐国却始终冷眼旁观,对他们从不施以援手,以至于到最后五国被灭,划入秦国地盘的时候,齐国已经无力抵抗,只能投降。但齐国之前为什么不

  • 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哪个影响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有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等等,而变法为的就是改变国家原本一些消耗国力的不好的制度,想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而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很显然都做到了这一点,秦国和赵国的实力各自都有很大的增长,那你觉得究竟谁的变法要更强一些,影响力要更大

  • 马皇后后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有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马皇后。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马皇后都给朱元璋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意见。后人对于马皇后的评价也是很高,算是古代各朝皇后中的典范人物。不过马皇后后期因为身患重疾,所以那段时间过的比较辛苦,朱元璋也是十分心疼马氏,不仅召集全国良医给皇后治病,还日夜祈祷。

  • 高渐离玷污了栎阳公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高渐离玷污了栎阳公主的事情,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依据呢?这个问题也挺不错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你别错过了,速度来试试吧!1、高渐离玷污了栎阳公主吗在电视剧中这个高渐离的的确确是玷污了这个栎阳公主的。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并无栎阳公主的存在了。但是

  • 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到底谁最厉害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是这个:白起、王翦、李牧、廉颇,那这四个人放在一起到底谁更加厉害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排名的吧!个人认为:白起李牧王翦廉颇。战国后期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因

  • 王翦索要财务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翦,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是秦国大一统建立秦朝最大的功臣。在大一统之后,王翦多次找秦始皇求得赏赐,被人说成贪得无厌。然而真实的情况王翦真的是因为贪财,贪得无厌吗?其实王剪并非贪得无厌,不断向秦王索取赏赐是其保命保家保全子孙的一种手段。公元前224年,秦王准备出兵讨伐

  • 李牧为何打不赢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牧,可以说他是战国时期重最为优秀的将领了。赵国破匈奴之战,李牧带领着赵国的战车、骑兵、步兵、弓弩总计达到20万人,将匈奴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歼灭,可以说是匈奴骑兵的克星了。而秦国王翦是白起死后秦军的顶梁柱,秦灭六国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王翦打下来。公元前229年,秦国攻赵,王翦领军,而赵国由李牧为

  • 廉颇有什么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将领,与李牧、白起、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对廉颇印象最深的相信即使廉颇的负荆请罪,但是让廉颇出名的可不是这些,而是他的赫赫战功。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对廉颇的战绩有所记载。大概有以下战绩:一、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伐齐国,攻下了齐国

  • 廉颇投奔楚国为何不被重用?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赵国的一员大将。之后廉颇与乐乘在多内打架,逃到了魏国,之后被楚王挖到了楚国。其实当时楚王还是非常器重廉颇的,那么为何廉颇没能在楚国建功立业呢?下面小编就说说廉颇为什么出走赵国,为什么到了楚国后没有建立功业。第一,廉颇出走的原因,是跟乐乘有矛盾廉颇与乐乘都是赵国重要的军事

  • 为何说王翦一出,李牧必死,赵国必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翦和李牧,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都不会陌生,这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两位人物,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人物。王翦是秦始皇一统霸业的最大功臣,而李牧则是战国后期赵国的顶梁柱,二者都是战功赫赫。秦统一六国,王翦受封武安侯,李牧肥之战大败秦军而被封武安君。那么为什么最后王翦能玩死李牧呢?王翦此人是个遇事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