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那么有实力?刚起兵仁洪惇渊就带着人马来了?

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那么有实力?刚起兵仁洪惇渊就带着人马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71 更新时间:2023/12/6 5:13:05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本姓夏侯,只是因为父亲认了一个太监当爹,于是曹操也就跟着太监改姓了曹,因此曹家和夏侯家应该是一家人。而曹操能够发展起来,和夏侯家也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就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和夏侯渊来投靠,不仅如此,还都带着人马,要知道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小事,如果说一两个人带着人马,也还能说他们家势力不小,但是四个人都那么有实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曹家的亲戚都那么厉害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来说,曹家、夏侯家都是地方豪族,动辄可以聚众上千人,若是要具体分析,就要参考史料以及一些考古研究成果。

1、曹家、夏侯家都不是普通家庭,而是沛国谯县的大豪族,其家族在汉末的影响力或许比不过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袁术等)、杨家(杨彪、杨修等),但绝对也是当时的一流家族

曹家自称曹参之后,夏侯家自称夏侯婴之后,曹参、夏侯婴都是西汉开国的第一等大功臣,刘邦封侯时,曹参仅仅次于萧何,位列功臣第二,夏侯婴绝对也是前二十的大功臣。只是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已经过四百年,其中的真相很难说得清。听说现代DNA技术证明曹操家族和曹参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然而谯县和丰沛不远,当时豪族之间的过继关系也颇为复杂,很难说曹家、夏侯家的说法就完全是编造的。甚至有这种可能(以下为星火辰猜测),曹操家族不管原来是否姓曹,因为和曹参家族有某种亲密关系,被认为同宗,于是以曹参为祖。这并非是毫无理由的猜测,看西汉的灌夫就是如此,其父因为身为灌婴(灌婴是与曹参、夏侯婴地位完全相等的西汉开国功臣)家臣,被赐姓为灌,于是灌夫就自认为灌家子侄。

不管怎么说,曹家、夏侯家都是当地一流豪族,有自己的庄园,庄园里甚至养有看家护院的私兵,能拉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不足为怪。当然,曹家、夏侯家与具有全国影响的袁家、杨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为袁家、杨家不但世代当东汉中央朝廷的高官,而且是儒学世家,门生故吏满天下,而曹家、夏侯家却需要往西汉去找祖先以振门楣,更何况曹家的曹腾(曹操的祖父)是个大宦官,被当时的清流所瞧不上。

2、曹家、夏侯家里面,是否每个人都可以拉起一支队伍来?这些人为何要以曹操为首领?

其实不管什么家族,里面都有混得好的,和混得不好的。曹家、夏侯家即便身为地方豪族,也不是他的每个成员都有很强势力,彼此能力也大有差异。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诸曹、诸夏侯,那都是这两个家族里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其实还有更多诸曹、诸夏侯,成为了淹没在荒烟蔓草间的无名之人。即便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之间,也明显可以看出他们初起兵时势力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夏侯家似乎比曹家要衰落。

从《三国志》里面四个人的传记来看,曹洪似乎是最富有的,起兵就有上千人,到扬州找个刺史朋友,又能拉起数千人。而曹仁也很有势力,更有胆气,因此自己在江淮间来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来,再投的曹操。相比起来,夏侯惇、夏侯渊都没有见到这种描述,显然,他们初投曹操时肯定是没有上千人,甚至只是单身来投都有可能(倘若有很多人来投,三国志一般是会记载的)。为什么夏侯惇、夏侯渊即便单身来投,曹操依旧很看重他们,倒不是因为曹操有可能原姓夏侯,而是曹操在早年已经与这两人意气相投,深相结纳,而且夏侯家和曹家之间的确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又有DNA研究说曹操和夏侯没关系,但夏侯和曹之间,不管通过姻亲,还是曹参、夏侯婴早年的相约之类的,肯定是有脱不开的关系的)。

这些人都很厉害,为什么偏偏以曹操为首?这一方面是曹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曹操一系在曹家内的宗族地位、在朝廷上的社会地位带来的。曹操的能力不用多说。曹操家的社会地位呢?曹操的祖父曹腾虽然只是宦官,却是曾经拥立皇帝的大宦官,做到了宦官最高的大长秋,被封侯。而曹操的老爹曹嵩虽然买的官,但买的是太尉,在官位上除了太傅之外,也不能再高了。正因为如此,曹腾虽然在曹家兄弟里排行老小,却实际成了宗族的代言人,曹操一系自然成为了宗族的族长。而且,曹操在仁、洪、惇、渊里年龄也是最大的,自然是这几个人的兄长。

3、通常来说,一个能力稍强的人,拉起身边五个人一起做事儿不算难事儿,那么按照曹仁、曹洪的身份,我们可以简单算算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仁、曹洪初起兵时,都已经有上千人了。按照一个普通人能拉起五个人算,让这五个人再分别去拉五个人,就是五五二十五,然后是125、625、3125。也就是说不过转五次,就能拉出个三千人的队伍。实际以曹洪、曹仁田庄本就有数百人来算,不过转四次。

而曹仁、曹洪的祖、父辈都是些什么人?都是郡守级别的人,按照当时的阶层等级,奴婢最低,然后是平民,基层三老、亭长等,到县一级,再到郡一级,然后是中央官员。也就是说以第五级的高阶层,要拉起只用四转的千人队伍来,岂不是很简单的事儿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魏惠王不用商鞅,为何不听公叔痤建议除掉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命运,给此后秦国的强盛打下坚实基础。不过商鞅并非是秦国本地人,他生于卫国,为何最后会选择到秦国来帮助秦孝公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商鞅早年寻找明公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叔痤曾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不过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公叔痤算是有先见之名,既然魏惠王不肯重用,那他就建议除掉

  • 庞德一生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是三国时期名将,他早年为马腾旗下武将,曾立有诸多战功。后来马腾入宫为官,庞德便跟随马超,最后兜兜转转,反倒成了曹操的手下。要说庞德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战,应该就是在樊城之战中,庞德曾用弓箭射中关羽,但最后却是被关羽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还死在了关二爷的刀下。可能庞德缺少他的高光时刻,不过要是细读他

  • 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司马懿最害怕的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代人,可以说是曹魏时期最为出名的人物了,曹操自然不用多说,曹魏的大业基本上都是曹操打下来的,而曹丕直接当了皇帝,结束了汉献帝的皇帝生涯,曹叡也是毁誉参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三个都是能力很强的人物。而司马懿历经三个时代,这祖孙三人中,司马懿最害怕的人会是谁呢?曹操、曹丕、曹叡,

  • 卫子夫为什么不敢杀陈阿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陈阿娇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而后世也一直都流传着一个美好的“金屋藏娇”的故事,但故事毕竟是故事,人也没有绝对不会改变的汉武帝看上了卫子夫,最终废掉陈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宫,在这里度过了自己孤独的后半生。也有很多人感慨,原本美的像故事一样的阿娇和刘彻,最终居然落得这

  • 袁天罡为什么会被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袁天纲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不知为何,袁天纲在民间总是被传颂的神乎其神,好像真的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一样。实际上,袁天纲的名声跟他著写《推背图》有很大关系。《推背图》被称为中国预言第一奇书,当年李世民为了推算大唐国运,便让袁天罡和李淳风共同编写了这部书,但普通人很难看懂。当然,袁天纲并不是神,他的

  • 曹操打败吕布后为何非要杀了高顺,留下张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是三国时期武力值第一的猛将,只不过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擒,还给杀掉了。而吕布手下有两员大将,也同样被曹操抓住,这就是张辽和高顺。然而虽然同样都是吕布手下,却得到的是不同的结局,高顺被曹操所杀,张辽却留下来成为曹魏大将,这两种不同的结局也让人意想不到,为什么曹操一定要杀掉高顺,而不能将

  •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巅峰,为何名气却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问,西汉时期什么时候进入到了巅峰,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也会想到汉武帝,但是其实他们的时代还不是最顶峰,西汉最巅峰的时期是汉宣帝统治的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孝宣之治,这才是西汉的巅峰时期。但是很显然,虽然是巅峰,但是知名度却并没有之前所说的几个皇帝更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汉宣帝

  • 康熙除掉鳌拜时的那几名少年,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康熙智斗鳌拜的这段故事,康熙当时年纪也不大,而且只用了几个少年就抓住了鳌拜,这一段可以说看的还是让人大快人心的。不过很多人更关注的是鳌拜后来的结局,以及康熙是怎么做到这件事的,对于故事中的另外几个主角,似乎关注的并不多,那就是那几个帮助康熙抓住了鳌拜的少年。在抓住了鳌拜之后,他们后来又

  • 高力士脱靴是个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准备跟各位简单讲讲高力士的故事。很多朋友都会好奇“力士脱靴”是个怎样的典故,其实这个故事主要凸显出了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李隆基曾邀请李白入宫为杨玉环作诗,结果李白身穿破衣,还喝得酩酊大醉,李隆基便赐李白衣物。李白无力自行更衣,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虽然照办,但已经对李

  •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到底是个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不管是从民间故事,还是影视剧、小说当中了解也好,狄仁杰神探的名号可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了。而狄仁杰的官职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就有一个“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读起来有点拗口,也不好理解,但是在电视剧中看到,很多人对这个官职是很害怕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