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打败吕布后为何非要杀了高顺,留下张辽?

曹操打败吕布后为何非要杀了高顺,留下张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89 更新时间:2023/12/13 4:34:23

吕布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是三国时期武力值第一的猛将,只不过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擒,还给杀掉了。而吕布手下有两员大将,也同样被曹操抓住,这就是张辽高顺。然而虽然同样都是吕布手下,却得到的是不同的结局,高顺被曹操所杀,张辽却留下来成为曹魏大将,这两种不同的结局也让人意想不到,为什么曹操一定要杀掉高顺,而不能将他也留下来,像张辽那样为自己所用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高顺是个怎样的人

高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悲剧,明明有大才却屡屡不得遇明主,屡遭打压,才华无法施展,最终只能含恨而死。

王粲记载道: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陷阵营应该是当时天下布军第一营了,吕布之所以成为一方强力诸侯,高顺与陷阵营应该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吕布的下属郝萌突然叛乱,率领自己的部属猛攻下邳,吕布很慌,因为他不清楚是谁背叛了他?叛军实力有强?主将是谁?慌忙带着妻儿老小就跑到了他最信任的高顺那里。高顺问吕布“将军您是不是还有什么没说?”吕布回答:他们说的口音是河内的。高顺马上知道了郝萌反了,于是立即带领军队到下邳去,成功平定了战乱。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顺在面对危机时的高度冷静,以及对人心的洞察,和对战机的把握。可惜高顺知道郝萌造反的心,但却不知道吕布冷置他的心。主公都慌张得不知所措了,你却这么冷静,岂不是显得主公无能?

要知道吕布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最自豪的是自己的军事能力,这样的人容易刚愎自用,妒忌比他好的人。所以就算他救了吕布一命,吕布也不会有任何感激,反而会恨他的才能突显了自己的无能。

2、吕布为何不重用高顺

《三国志》注引《英雄记》记载: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他进谏吕布时就喜欢说一些吕布不开心的事,就喜欢指出吕布的过错。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这么进谏早被吕布杀了,因为刚愎自用的人最恨别人揭自己短。所以就算吕布知道他很忠心也不想用他,不仅不想用他还把高顺辛苦训练的陷阵营交给一个草包魏续,他是一个凭亲戚关系和拍马屁上位的人。

等到发现这个草包没用,才临时拉上高顺去领兵打仗,打完又还给那个草包。但是高顺竟然没有对吕布的丝毫怨恨,他坚持臣子的本分,不去非议和怨恨主公,只是忠心耿耿认真做事。

这种忠心当然不会感动吕布,事实上这种忠心才是令吕布反敢和边缘化他的原因!这就令人奇怪了,领导不是都说喜欢忠心的属下吗?这话你听听就好。

3、高顺的能力值得曹操重用,为何曹操反而杀了他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和袁术联合,派高顺、张辽攻打刘备,刘备被打败。夏侯惇受曹操命令率军去救援刘备,但还是被高顺与张辽战败。夏侯惇也被高顺射瞎一只眼睛,变成了个独眼龙将军。到了九月高顺又把刘备的后方大本营沛城攻陷了,抓获了刘备的妻儿。

高顺一战就击败了夏侯惇与刘备,他的才能在曹操面前应该毫无疑问了。而曹操又是一个喜欢人才,重视人才的人,如果曹操有机会得到高顺就应该会重用他吧。吕布在下坯战败后投降,曹操却把高顺与吕布一起杀了,留下了张辽。明明张辽的能力与忠心不如高顺的,曹操又为何不重用高顺?

其一正是因为曹操知道高顺的忠心才一定要杀了他。正如他知道吕布是一个骜不驯的人,留下他一条活路,他一定会不甘心造反。而高顺对吕布的忠心耿耿,曹操都看在眼里。曹操如果杀吕布而留高顺,高顺会甘心服从这个杀了他主公的人吗?曹操可是一个好梦中杀人的人,你无动机害他他还要提防三分,你有动机?那么抱歉不好意思,你死了。你要是对我有隐患,你才能越大,我越不能用。

其二曹操还有一个不得不杀高顺的理由。那就是高顺伤了他心腹爱将的一只眼睛,夏侯氏在曹氏势力里的地位,那可是嫡系中的嫡系,世代姻亲早就把他们绑在一起。高顺伤了夏侯惇的眼晴就是和夏侯氏结下不共戴天的大仇,曹操要是接纳了高顺,夏侯惇怎么想,夏侯家族怎么想?所以为了安抚内部,曹操也一定要杀了高顺。

高顺的悲剧可以说他是没有遇到明主,但也何尝不能说他是不知变通。毕竟明主这东西千年难出,他却固执得自己的主公一定是明主。就算现在不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也一定会让主公感动,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巅峰,为何名气却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问,西汉时期什么时候进入到了巅峰,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也会想到汉武帝,但是其实他们的时代还不是最顶峰,西汉最巅峰的时期是汉宣帝统治的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孝宣之治,这才是西汉的巅峰时期。但是很显然,虽然是巅峰,但是知名度却并没有之前所说的几个皇帝更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汉宣帝

  • 康熙除掉鳌拜时的那几名少年,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康熙智斗鳌拜的这段故事,康熙当时年纪也不大,而且只用了几个少年就抓住了鳌拜,这一段可以说看的还是让人大快人心的。不过很多人更关注的是鳌拜后来的结局,以及康熙是怎么做到这件事的,对于故事中的另外几个主角,似乎关注的并不多,那就是那几个帮助康熙抓住了鳌拜的少年。在抓住了鳌拜之后,他们后来又

  • 高力士脱靴是个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准备跟各位简单讲讲高力士的故事。很多朋友都会好奇“力士脱靴”是个怎样的典故,其实这个故事主要凸显出了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李隆基曾邀请李白入宫为杨玉环作诗,结果李白身穿破衣,还喝得酩酊大醉,李隆基便赐李白衣物。李白无力自行更衣,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虽然照办,但已经对李

  •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到底是个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不管是从民间故事,还是影视剧、小说当中了解也好,狄仁杰神探的名号可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了。而狄仁杰的官职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就有一个“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读起来有点拗口,也不好理解,但是在电视剧中看到,很多人对这个官职是很害怕的样子

  • 汉代税率三十税一,为何百姓还要卖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税收经常是压垮百姓的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古代常常会出现苛捐杂税,各种税收堆积在一起,最惨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人,因此很多时候有很多皇帝为了生产发展,都要减少税收,但是在汉朝的时候,税收已经达到了三十税一,是一个很低很低的税收了,但是为什么百姓们最终却还是要靠卖地为奴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呢?究竟问题出

  • 苏武儿子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苏武牧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他出使匈奴却被以外扣留,此后居住在匈奴长达十九年,才将他释放。汉宣帝把苏武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赞扬他忠贞爱国的品格。那这次我们主要想给大家讲讲苏武儿子的故事,据记载苏武共有两个儿子,苏元和苏通国,他们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实际上这两兄弟的结局大相径庭,要是各

  • 刘恒登基之后杀光刘盈的儿子,为何留下刘盈皇后张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在刘盈死后登基的皇帝并不是刘恒,但是他们中间还有两个皇帝,分别是刘恭和刘弘,但是很显然,他们不仅在历史上知名度很低,而且真实情况下的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的皇帝而已,没有太大的实权,也没有什么作为,仅仅是傀儡而已。而在这之后就是汉文帝刘恒了。而刘恒登基之后,杀掉了刘盈所有的儿子,但是为什

  • 司马懿临死前为何把权力交给司马师,而不是交给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家族作为三国时代最后的赢家,而司马懿又是这个家族中最为出名的一个人物,千百年来关于他们的争论也是有非常多的。而司马懿最终没有称帝,在这之后就是司马昭,相对于司马师来说,司马昭的野心更加昭然若揭,甚至可以说是堂而皇之,更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不过,司马懿临死之前,却是将权力都交给了司马师而不

  • 辛弃疾为何从不提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辛弃疾在历史上有两个身份最引人关注,一个是词人,他写下了很多词作,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和军旅、战争有关,这就涉及到他的第二个身份,他是一位名将。很多人都以为辛弃疾只是一个词人,但其实,写作只是辛弃疾的业余爱好,打仗才是他的本职。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和岳飞基本上是同一时代,这样同一时期的两个人,为什么在辛

  • 关羽也立了军令状却放走了曹操,为什么诸葛亮没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立下军令状,最终却导致蜀汉北伐失败,诸葛亮因此挥泪斩马谡,这段情节很多人也都是非常清楚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军令状不是随便救能立的,毕竟代价真的太大。然而,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去华容道拦截曹操,在此之前他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是最终结果也很明显,关羽还是放走了曹操,但为何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