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浑河血战明军是如何败给后金的,戚家军最后结局如何

浑河血战明军是如何败给后金的,戚家军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00 更新时间:2023/12/11 21:15:36

浑河血战是发生在天元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努尔哈赤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他趁熊廷弼去职,决定对沈阳发起攻击。最后金军虽然获得胜利,但也是惨胜,被击杀两三千人。浑河血战被称为是戚家军的落幕之战,那这次我们就打算跟各位讲讲有关戚家军的故事。历史上,戚家军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大的军队,有着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那戚家军在浑河血战中是如何走向没落的呢?

1、白杆兵血战浑河北岸

穿过岁月的尘埃,我沉浸在辽宁沈阳浑河的浪花之中。那一波又一波的水浪拍打着堤岸,多少记忆纷至沓来。风从云层中旋转出来,告知一段悲壮的过往。

浑河,古称沈水、小辽河,历史上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如今是独立入海的河流,发源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

据说其满语为“乌拉巴图”(笔者认为这是蒙古语,乌拉是河的意思,巴图是坚固的意思)。

在历史上,浑河两岸发生了一场大战,也就是刚刚崛起的后金(建州女真,后来的清)努尔哈赤与明军的血战,最终努尔哈赤惨胜,明朝威名远振的戚家军落幕。

努尔哈赤自起兵反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明天启元年,努尔哈赤趁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新上任的袁应泰无能,率八旗子弟攻打明辽东的卫城沈阳,辽东经略袁应泰发兵救援,以驻守辽阳的四川石柱、酉阳士兵七千八百人、戚家军三千七百余人,以总兵陈策,副总兵董仲揆,戚家军将领戚金,以及石柱白杆兵将领秦民屏、秦邦屏,酉阳将领冉文光等人,向沈阳进发,到达离沈阳仅十余里的浑河时,沈阳已经失守,原打算的与沈阳守军内外夹击的计划落空(仅仅一天就失守了)。

年已古稀的总兵陈策闻沈阳已经被努尔哈赤攻破,便决定回师。

随军的游击将军周敦吉等将领激情昂奋,一再请战,大家对陈策说:“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于是,陈策与众将商议后,决定立营迎战后金人马。

游击将军周敦吉与副总兵、四川石柱都司佥书秦邦屏等将领率石柱、酉阳士卒七千余渡浑河,在河北立营;陈策与副总兵童仲揆、戚家军将领戚金、参将张明世等将领统戚家军三千余在河南立营。

说来这石柱白杆兵是明朝著名女将秦良玉统帅的四川忠州石柱土司兵,号称白杆兵,是当时明朝的精锐部队,由其兄秦邦屏、其弟秦民屏率领,这白杆兵强悍善战,装备川东少数民族特有的利剑大刀和锋利的长柄竹矛,身披铁甲又外罩一层厚棉,刀箭不入。

努尔哈赤见这支明军不过七八千人,又皆是步兵,八旗军发起攻击,要一鼓作气拿下,而明军虽然人少,却组织严整,人不畏死,一接战就重创八旗精锐红巴喇军,败退下来,令努尔哈赤大吃一惊,努尔哈赤整顿人马卷土重来,白杆兵几次击退八旗的进攻,死伤惨重,后金参领西佛先,佐领席尔泰、格朗等人阵亡。

这也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遇到最强硬的对手,反复攻击都无法击溃这支明军。

努尔哈赤手下降将李永芳经过对明军阵地的观察,发现这支明军装备有战车、火器的皆在浑河南岸,北岸的明军只能依靠长柄竹矛和盾牌抵御后金铁骑,并且北岸的明军身穿重甲,不利于近身格斗,如果利用火炮将北岸明军阵地轰开缺口,后金人马冲上去便解决战斗。

当时,后金军队并没有装备火炮与火器,但李永芳知道,刚刚占领的沈阳城城墙上有明军的火炮。

李永芳一面报告努尔哈赤到沈阳城墙上取炮,一面找来被俘的明军炮手俘虏,给予重赏,让他们为后金效力。

很快,沈阳城墙上的那批小口径火炮运到两军阵前,放炮轰击河北岸的明军阵地。

白杆兵与酉阳士卒没有战车与火器的缺点显露出来,他们的冷兵器无法阻挡火炮的攻击,在炮火轰炸下,阵形大乱。

后金骑兵乘着烟雾杀了上来,明军不敌大败。

游击将军周敦吉,酉阳将领冉见龙,白杆兵将领秦邦屏,参将吴文杰等人战死,残兵在酉阳将领冉文光、白杆将将领秦民屏等人的带领下渡河撤离战场;参将周世禄也乘乱突围而出,邓起龙、袁见龙拼死夺桥相继返回浑河南岸戚家军的阵地。

2、浑河南岸戚家军落幕

戚家军布阵在浑河南岸五里许,外围环以战车,布列火炮火U,掘壕安营,用秸秸为栅,外涂泥巴,严阵以待。

后金兵马消灭了河北岸的白杆兵与酉阳兵,迅速渡河杀奔而来,数倍人马把戚家军围个里三层外三层。

当时北岸白杆兵、酉阳兵与后金人马血战之时,南岸的陈策、童仲揆就认识到事态严重,因为南岸仅有三千余人戚家军,赶紧挖壕立营,架炮环车组成车阵。

车阵是戚继光俞大猷在实战中创造出来对付骑兵的战法。战车在行军时可以装载粮草军械,驻扎时可围起做营盘,防御时战车环形防御阵地,将火炮架于车上,士卒以车为掩体,利用火炮火矛杀敌。

这支戚家军是由戚继光的族侄戚金率领,戚金,字少塘,其父叫戚继明,他“少从少保(戚继光)戎,屡建战功,由百户历升守备、游击、参将”,戚继光去世后,戚金成了戚家军的真正统帅,升任副总兵。

努尔哈赤也认识到这支明军的厉害,北岸八千人就重创了八旗子弟,南岸这三千多人明军,有火炮战车,更不敢轻敌,再三告诫手下,切勿轻敌。

努尔哈赤对戚家军形成合围之后,以四旗的优势兵力从左翼发起攻击。

总兵陈策率领童仲揆、戚金、张明世等将领沉着迎战,誓与后金决一死战。

当后金人马进入有效射程,火炮与火焰齐发,给予后金人马杀伤。努尔哈赤两轮进攻死伤达三千人左右,努尔哈赤立刻改变方式,不再采用骑兵冲锋,而是将攻城用的战车推了出来,改骑兵为步兵猫着腰在后面,有效地防御戚家军火器的杀伤,而戚家军这边并没有装备足够的火药,很快用尽,自身的优势顿失,后金人马蜂拥而上,两军犬牙交错,展开了短兵相接。

战斗十分惨烈,戚家军全是步兵,又没有弓弩、沙袋,他们持着竹杆枪和腰刀,以哨为单位组成鸳鸯阵与后金人马展开惨烈的肉搏,每个队形中狼子手、藤牌手与刀手相互掩护配合,有效地杀伤敌人。

太阳西下,夜幕降临,优势兵力的八旗子弟并没有占到半点便宜,一时间胜负难分。

然而冷酷的现实很快让戚家军陷入困境,后金增援的兵马赶到,让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戚家军很快就被后金人马分割瓦解,陈策斩杀了十余后金人马,壮烈殉国,而三千多戚家军几乎都阵亡,后金兵马对着残存的戚家军万箭齐发,童仲揆、戚金、张名世、袁见龙、邓起龙等将领皆战死,戚家军全军殉国(与后金兵马鏖战之时,陈策派人向袁应泰叩首发兵救援。袁应泰早就被如狼似虎的八旗子弟吓破了胆,竟然以后金兵马强大,派兵也扭转不了战局为由拒绝发兵)。

戚家军自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建军,剿灭倭寇,痛击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百战唯浑河一败,明军数锐尽失,全军覆没,终成绝唱,从此世间再无戚家军。

就在戚家军与八旗人马血战之时,明朝总兵李秉诚,将领朱方良、姜弼等人率领的三万援军已经到达距离浑河只有十余里的白塔铺。令人愤怒的是,李秉诚等名将即没有增援戚家军,更没有采取行动,迂回到后金侧后发起攻击,而是驻足观望,懦弱不敢接战。

当努尔哈赤得到有大股明朝援军到了白塔铺,着实吓出一身冷汗,如果这支三万人的明军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发起攻击,对于后金人马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努尔哈赤急忙派儿子皇太极率几千骑兵去阻截这支明军。

这个李秉诚十分可耻,面对皇太极的几千人马,并没有迎战,带头就跑,皇太极一阵追杀,让李秉诚损失了几千人马。

明朝与后金浑河之战,后金付出惨重的代价,损失了雅巴海、布哈、巴彦等战将和上万士卒,惨胜明军。明军万余人(白杆兵、酉阳兵七千八百人,戚家军残部三千七百余人)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幸运突围返回辽阳,损失以总兵陈策为首一百二十余将领。

假如戚家军火药充足;假如李秉诚率领的三万生力军投入战斗;假如袁应泰能够及时派出援军,假如……历史没有假如,只有赤裸裸的现实。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五胡乱华是怎么结束的?汉族当时是怎么挺过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五胡乱华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事情还是非常非常不想提起的,但是这个事情又不得不提起了,毕竟这个历史事件是真实的,所以有的历史虽然不忍直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这个正确面对的,所以这个事情也要正确的看待,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五胡乱华的事情,那么这个五胡乱华当时是怎么结束的呢?当时的汉族

  • 为何历史不讲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五胡乱华的事情,估计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事情很少人提及的,历史书上更是少见,历史老师也不怎么提,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是真有发生的啊,为什么都不提这个事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五胡乱华历史为什么不讲吧,一起看看这个五胡乱华的真实历史吧!为何历

  • 张作霖当土匪的时候做过哪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张作霖不知道认识不认识,这个人就是这个张学良的父亲了,不仅仅如此,张作霖其实还有好多儿子,这个张学良只是其中之一了,所以这个张作霖不简单的,其实说到这个张作霖也有很多故事,话说他好像还当过这个土匪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土匪和土匪之间,其实也是有区别的。有些土

  • 高拱和张居正谁厉害?两人之间有什么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人,都曾经担任过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在一些影视剧中,很多人也能看到两人之间经常会有很多的争论,而且同样都是内阁首辅,很多人也就会比较好奇,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个人究竟谁要更厉害一些呢?那么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之间有什么样的一些差别,他们各自在朝堂上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高拱张居正相互之间有什么

  • 明朝为何没有继承元朝的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历史上各个朝代中,哪个朝代的版图最大,那答案一定就是元朝。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被扩张到了历史最高,是一个巅峰时期,最大的时候几乎整个亚欧大陆都是元朝的地盘。不过到了推翻元朝的明朝时期,却有很大一部分丢失了,也再没能回到元朝的巅峰状态。那么为什么明朝剑元朝推翻,却没能继承元朝庞大的领土呢?丢掉的领

  • 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那么有实力?刚起兵仁洪惇渊就带着人马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本姓夏侯,只是因为父亲认了一个太监当爹,于是曹操也就跟着太监改姓了曹,因此曹家和夏侯家应该是一家人。而曹操能够发展起来,和夏侯家也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就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和夏侯渊来投靠,不仅如此,还都带着人马,要知道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小事,如果说一两个

  • 魏惠王不用商鞅,为何不听公叔痤建议除掉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命运,给此后秦国的强盛打下坚实基础。不过商鞅并非是秦国本地人,他生于卫国,为何最后会选择到秦国来帮助秦孝公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商鞅早年寻找明公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叔痤曾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不过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公叔痤算是有先见之名,既然魏惠王不肯重用,那他就建议除掉

  • 庞德一生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是三国时期名将,他早年为马腾旗下武将,曾立有诸多战功。后来马腾入宫为官,庞德便跟随马超,最后兜兜转转,反倒成了曹操的手下。要说庞德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战,应该就是在樊城之战中,庞德曾用弓箭射中关羽,但最后却是被关羽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还死在了关二爷的刀下。可能庞德缺少他的高光时刻,不过要是细读他

  • 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司马懿最害怕的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代人,可以说是曹魏时期最为出名的人物了,曹操自然不用多说,曹魏的大业基本上都是曹操打下来的,而曹丕直接当了皇帝,结束了汉献帝的皇帝生涯,曹叡也是毁誉参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三个都是能力很强的人物。而司马懿历经三个时代,这祖孙三人中,司马懿最害怕的人会是谁呢?曹操、曹丕、曹叡,

  • 卫子夫为什么不敢杀陈阿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陈阿娇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而后世也一直都流传着一个美好的“金屋藏娇”的故事,但故事毕竟是故事,人也没有绝对不会改变的汉武帝看上了卫子夫,最终废掉陈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宫,在这里度过了自己孤独的后半生。也有很多人感慨,原本美的像故事一样的阿娇和刘彻,最终居然落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