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是怎么洗手的?到底有多讲究?

古人是怎么洗手的?到底有多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98 更新时间:2024/1/5 22:44:30

洗手在今天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日常琐事一桩。

在古代,洗手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是不能随随便便的。

《礼记》记载:“鸡初鸣,咸盥[guàn] 漱。”

意思是,公鸡第一次打鸣的时候,开始起床洗漱。

“盥”最初的含义就是洗手,并没有洗脸的意思。

《论衡》解释说:“盥去手垢。”

“盥”是个象形字,表示以流水洗手,为了不造成浪费,下面放着接水的器皿。

这种器皿为青铜“匜[yí] ”。

根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古人就以流水洗手,以避免双手交叉污染。

盥洗后来泛指洗脸、洗手、漱口、刷牙等,古人饭前饭后洗漱的时候,很注重礼仪,需要行沃盥礼。

《礼记》记载:年幼的捧着盆,年长者负责倒水,请客人洗漱,洗漱毕,递给客人毛巾擦拭,这种传统礼仪在战国以后逐渐被废弃。

管子》记载:“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

弟子需要做的是,在师父还没有起床前,准备好洗漱的用具,师父起床后,弟子给师父倒水洗手,而后将洗具刷干净。

庄子》记载:

魏国人阳子居到梁城遇到老子,打算向老子求教,老子叹息说:“开始的时候,我还认为你是可教之人,现在看来,你是个不可教诲的人啊!”

阳子居不说话,在老子家门口,端着木梳、篦子、毛巾等梳妆洗漱的用品,脱掉鞋子放在门外,跪着向前行走,表达对老子的尊重。

由此可见,洗漱的浓重礼仪感,表达敬重之意。

《资治通鉴》记载:唐宣宗“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

宣宗李忱勤于政事,对大臣非常尊重,每次阅读奏章之前,都要焚香洗手。

在古人看来,洗手过于随便,是不能容忍的失礼行为。

《左传》记载:

晋国公子重耳路过秦国的时候,秦穆公看好他,于是就把包括自己的女儿怀嬴在内的五个女子赏赐给重耳做姬妾。

怀嬴给重耳端着盥洗的器具,重耳洗完手,习惯性甩了甩手,有水滴溅落在怀嬴的身上,怀嬴大怒说:“秦国、晋国同为大国,你为何如此轻视我?”

公子重耳十分畏惧,赶紧脱去上衣,像囚徒一样,向怀嬴表示谢罪。

从这次洗手小事上,足可见姬重耳为人小心谨慎,最终获得秦国的帮助,回国继承了国君之位,即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

标签: 洗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才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女皇帝,武则天仅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如今的历史书中,通常会称武侧天是我国在历史上惟一一名女皇帝,她创建了武周政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尽管摆脱了女性变成皇上的疑罪从无,但不为人知是一名十分有所作为的皇上。并且,武侧天在性命的最后时刻还政于李唐,挑选以王后的真实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并成自个竖起了一块儿无字碑,独善其身以外,还凸显出她

  • 元朝汉化为什么不彻底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汉化,历史解密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如北魏、金、清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倾向非常明显,甚至在改汉姓时追溯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对汉文明的认同可见一斑。而忽必烈也在开国之初进行改制,但是元朝汉化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遭到了来自蒙古、色目旧部

  • 杨广的儿子临死前流传了一句千古名言 他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朝,隋炀帝,历史解密

    在历史长河中,隋炀帝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儿子临死前这个故事吗?隋朝结束了各个诸侯分割的局面,老百姓们不再饱受战争的灾难。虽然这个朝代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十八年,但是它却创造了,许多大家都知道的历史。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非常有才能,当时带领自己的军队,平复了各地的叛乱,

  • 养母胜似生母,力挺道光帝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道光,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道光皇帝绵宁无疑是幸运的。出身高贵,深受乾隆、嘉庆两代帝王厚爱;虽然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早逝,但嘉庆皇帝将对爱妻的爱全部倾注到了绵宁身上,嘉庆亲政之初就将他的名字写入了秘密立储的诏书。生母早逝,可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将其视如己出,倍加

  • 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官职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禁军教头,宋朝,历史解密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北宋的禁军是怎么回事。北宋为防止边将权力过大,中央严格控制军队,所以整个北宋没有内乱。北宋的禁军就是中央军,归中央直接指挥,大约一半驻扎在首都附近、一半驻扎在全国各地。北宋初年,禁军规模大约20万,赵匡胤、赵光义用这支军队,搞掂南汉、南唐、后蜀、北汉,可以说战斗力相当强悍。

  • 吴三桂临死之前给高圆圆的一封信使其后代存活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高圆圆,吴三桂,历史解密

    明清之际的著名人物中,吴三桂是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人物。吴三桂因“怒发冲冠”迎接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反叛。一度饮马长江,在清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吴三桂病死后,心腹将其灵柩秘密运回贵阳,直到当年十月才公布其死讯。此时的清军已经开始了反攻,康熙二十年十月,昆明城终于被攻破。奇怪的是,清

  • 古代人羞于启齿的一件事,现代人却觉得无碍,反而还是一门行业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人,历史解密

    关于惩罚的轻到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做出了很好的说明:“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我们来分析下司马迁列出的这个惩罚体系,首先,是道德方面的惩罚,也就是“礼

  •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寒有三九,热有三伏。夏至到,三伏始。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热辣辣,宛如行走在蒸笼,这是伏天最真实的感受。气温高,宜伏,不宜动。在古代社会,虽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这等降温的神助手,但他们的消暑方式还是很别致,有情趣的。下面分别向大家介绍古人的消暑智慧,不可小觑哦。一、器具空调、电动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兀突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兀突骨,历史解密

    兀突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汉尺约合现在2.77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骑巨象,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下有等军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谓之“藤甲军”。其军至矮者九尺,面目丑恶,见者

  • 关于超人类主义的评价是怎么样的?真的可以实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超人类主义,资本主义,历史解密

    超人主义一种思考未来的方式,许多超人主义理论家与倡导者希望运用理性,科学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减少贫困、疾病、残疾和全球各类受病魔折磨人群。许多超人主义者积极关注潜在的未来技术和创新的社会系统,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寻求履行在法律和政治面前人人平等,消除天生性智力残缺和身体上的障碍,使人类生存条件得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