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公为什么让刘邦大军着丧服出击,哀兵必胜有道理吗

董公为什么让刘邦大军着丧服出击,哀兵必胜有道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31 更新时间:2023/12/25 13:00:41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最后各方面条件都更优的项羽是被刘邦逆袭,完成反杀。在双方最后一次大战时,刘邦还有反楚联盟共集结了56万大军,刘邦准备一举击败项羽,不过此时有位叫董公的长着出现,他让刘邦大军着丧服出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打仗前最重要的就是士气,如果士兵都穿丧服,那士气何来?不过刘邦似乎洞察到了董公此举用意,大家能想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1、刘邦率先入关中

秦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蚁聚,中原战火连连。原本被秦始皇征服的六国,在楚人陈胜吴广的带领下,纷纷复国。而楚国,不是点燃秦末战火的火种,同时也是反秦力量的核心。

陈胜吴广死后,项梁扶植牧羊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为了纪念当年惨死秦国的楚怀王,因此将熊心的王号也定为“楚怀王”。

不久后,项梁战亡于定陶,原本只是一介傀儡的楚怀王趁机夺权,执掌了国政。于是,楚怀王下达命令,以宋义为上将军,带领项羽援救巨鹿;以刘邦为征秦主将,一路西向灭秦。出征前,楚怀王约定:

“先入关者王!”

而最终,项羽击杀宋义,夺回兵权,并在巨鹿击破50万秦军。而刘邦则一路势如破竹,最终从武关杀入关中,占领咸阳,彻底灭秦。

项羽挟战胜之威,再次架空了楚怀王。刘邦灭秦后,项羽从函谷关杀入关中,并在咸阳四处烧杀,无恶不作。

之后,项羽派使节回报楚怀王,希望能在关中做王。然而楚怀王却强硬地回答:“如约”。也就是说,秦地理应属于先入关中的刘邦。

项羽见楚怀王如此不识抬举,于是他愤怒地对属下说:

“楚怀王,是我们项家立的。他没有战功,凭什么指挥我们?我们能平定天下,都是靠我和诸将的功劳!”

六国将领们一合计,觉得确实如此,于是他们绕开了楚怀王,自行分割天下。其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刘邦则被封为汉王。对此,项羽辩解:“巴蜀之地也是关中,我没有违背楚怀王的约定”。

2、项羽自立为王

既然项羽自立为楚王,楚怀王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地。于是项羽和诸侯们将熊心尊为名义上的共主——义帝。与此同时,项羽扬言:“古之帝王,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于是,项羽将义帝熊心分封在今天湖南郴州。名为尊奉,实则流放。

而义帝刚到郴地,项羽就指使心腹——九江王英布将他淹死在湘江之中。秦汉之间本应有个“楚朝”,结果因为义帝的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项羽的分封,实际矛盾重重。没过几个月,诸王便开始了火并。首先,项羽吞并了魏国的精华——梁地,而把魏王魏豹赶到了河内;其次,项羽将齐国一分为三。而齐国实力最强的军阀——田荣,因得罪项羽,竟一块土地也没分到;再次,张耳被封为常山王,而他的好友、与他功劳相当的陈余却只被封了三个县。最后,被封到巴蜀的刘邦,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于是,田荣不顾项羽反对,吞并了三齐;陈余联合旧赵国贵族赵歇,赶走了张耳,重建赵国;而汉王刘邦则以暗度陈仓之计,灭亡三秦,一统关中。

而项羽呢?不顾最危险的刘邦,反而带领主力倾巢而出,进攻田荣的齐国。虽然项羽连战连胜,但是他在当地四处烧杀,得罪了齐人,导致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可自拔。而刘邦则趁此机会,杀出函谷关,决定一战而定天下。

3、刘邦大战项羽

刘邦出关后,原本就对项羽不满的诸侯,纷纷聚集在汉军旗下。其中,魏豹在彭越的帮助下收复了梁地,领兵加盟。而刘邦又诡称自己杀死了张耳,又将让陈余的赵国加入麾下;而张良与韩国后裔韩王信,带兵来援。一时间,反楚势力竟聚集了空前的56万大军。

正当刘邦金鼓齐鸣,齐聚兵马,准备一战灭楚时。一个名叫董公的老头却拦在大军面前,他对刘邦说:“全军必须穿丧服出征,否则必败。”

董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师出无名,此战必败。因此必须要名项羽为贼,敌人才能服从。项羽无道,谋杀主上,乃是天下之贼。因此,汉王应让全军都穿着丧服,并告知诸侯一起讨伐无道。四海之内,必然赢粮而景从,此乃三王之举!”

按说军队出征,都要讨个彩头、找个吉兆。穿丧服出征,简直是找晦气。换做旁人,恐怕会以动摇军心为名,一刀剁了董公。然而刘邦哪是常人,很快便意识到董公的高明之处。

兵者乃凶器,人人都厌恶战争。因此要发动战争,必须给自己的军人树立一种信念:“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符合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道义的军队,就如高屋建瓴,战无不胜。

因此,刘邦命全军都着丧服,为义帝发丧。在仪式上,刘邦脱去上衣,为义帝号啕大哭,诸侯、诸将与士兵莫不为之“忠诚”而流涕。三日后,刘邦对诸侯们说:

“天下共立义帝,项羽却杀之于江中,大逆不道。因此希望和大家一起,除掉项羽这个暴君!”

于是,56万大军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楚地,攻占了楚都彭城。如果没有全军素服,为义帝发丧的骚操作,汉军哪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攻占楚都呢?哀兵必胜,古人诚不欺我。

然而进入彭城后,刘邦却忘乎所以,每天喝美酒、和美人游戏,没有乘胜追击。失去了道义的心气,56万大军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结果竟被项羽以区区3万士兵,杀得全军覆没。

然而即便如此,刘邦仍然牢牢占据道义的优势。因此汉军才能屡败屡战,最终击败项羽,而刘邦才能因此加冕为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宛城之战曹昂和典韦战死,为何曹丕却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宛城之战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损失,他最中意也是最好的继承人曹昂战死,也是因此他的夫人,也就是将曹昂抚养长大的丁夫人与曹操断绝关系,再也不愿回来,除了曹昂之外,还有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最终,寡不敌众被杀,曹操一夜之间损失了继承人和一员大将,真的是损失巨大。但是在当时,还有一个经常被忽

  • 黄忠打得过许褚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名将,也是“五虎上将”之一,其能力自然是很强的了,曾斩杀曹操部将夏侯渊,尤其还是后世人心目当中最能体现老当益壮这个词的人物。不过在对于三国时期名将的排名的时候,黄忠还排在许褚的前面,很多人对此感到有些并不能理解或者说接受,因为在很多人眼中,黄忠或许根

  • 明长城军事防御单位有哪些?有哪些沿线军事重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长城,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了。如今提到长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文化意义和旅行符号。而就长城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道万里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依托的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体系。长城的存在,在古代所起到的是关乎国防民生的大计。我国最早的长城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列

  • 秦国灭周朝为什么没人管?其他六国为何不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东周时期,周王室或者说周国,原本的天下共主,其实已经不再被诸侯们放在眼里了,周天子这时候也只不过名义上是个天子其实根本就没几个人愿意听他的。而最终周朝也是被秦国所灭,但是这件事情很显然还没有七国之争更吸引人,人们的关注点也都集中在七国身上,也没几个人关注周朝了。不过在当时,秦国灭掉周朝,原本那些热

  • 马超真的畏惧许褚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马超曾有两次机会差点就取得曹操首级,而且曹操最狼狈的一次逃跑就是对上马超,最后是割须弃袍才逃过一劫。马超起兵反曹,誓要替父报仇,不过曹操身边也是猛将如云,许褚曾拼死挡箭,救下曹操性命。期间许褚和马超也是有几次交手,虽然明面上胜负不分,但总有一种声音说马超惧怕许褚,这会是真的吗?下面就

  • 白起为什么不在武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在历史上也是被称为战神级别的人物,白起的一生征战无数,杀敌无数,更是有长平之战,让白起的形象更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宋朝之前,白起也是位列武庙当中的,但是到了宋朝,赵匡胤却将白起从武庙里面移出去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赵匡胤将白起移出武庙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认为白起不配在

  • 鲁迅是周瑜后人吗,周瑜后人现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英年早逝,实属可惜。据记载,周瑜生有三个孩子,长子周循娶了孙鲁班,但不幸早卒;次子周胤娶了孙家宗室之女,最终病死;女儿周妃嫁给了孙登,不过对她此后事迹记载的并不多,所以很多信息都尚不可知。据说鲁迅是周瑜后人,那周瑜血脉真的能流传千年不断吗,现在周瑜后人现状又如何呢?其实这种问题想要追根溯源是有一

  • 孝庄死后为何没有与皇太极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孝庄皇太后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女政治家了,有不少影视剧中都有孝庄太后的角色,剧里的孝庄也是非常厉害的。不过关于孝庄也是有很多疑问的,除了民间传说中,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孝庄太后死后,身为皇太极的妃子,却并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孝庄和皇太极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她不愿

  • 糜芳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看《三国演义》,糜芳的行为能气死人。糜芳原本是陶谦部下,后来转投刘备,还被封为南群太守。但糜芳和关羽不合,因为未能按时给前方部队提供军资,因此遭到关羽责备,后来他背叛刘备投降孙权,其行为令人愤慨。演义中,糜芳和傅士仁在刘备伐吴之战时,决定再次投蜀,不过这次刘备没给他们机会,下令将二人以刀剐杀,祭奠关

  • 隆中对致命的错误是什么?为何蜀国最终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隆中对作为诸葛亮给刘备规划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他们也是在逐步的实现,一切都按照隆中对的计划方案在行动,但是即便如此,很显然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蜀国最终走向了灭亡,这一点是他们计划之外的,诸葛亮自然是想要重新统一,然而却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那么究竟是不是隆中对本身出了问题呢?隆中对是否有一个足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