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安杀妻款待刘备是真的吗

刘安杀妻款待刘备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35 更新时间:2024/1/6 20:34:38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则饱受争议的故事。第三十七回,刘备打算投奔许都,结果半路上粮食吃完了,便在路过的村庄想要讨点粮食,后来住进刘安家。刘安为了讨好刘备,将自己的妻子杀死,做成餐食奉上,刘备得知后还感动的不行,打算带刘安一同去许都。很多朋友不理解演义中为何安排这样一段故事,刘安杀妻款待刘备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何意?

刘安杀妻实况

说到刘安杀妻一事,我们就不得不先讲一讲刘备投宿刘安家时的处境状况。

当时,正是刘备被吕布打败,骑着马向山中逃难,而后在路上见到他账下的幕僚孙乾。刘备在孙乾面前诉苦,直言“老少失散,吾将自尽也。”而孙乾自然不可能让主公消沉下去,为他出谋策划,说:“何不投操?以图后计。”刘备采纳了孙乾的建议,于是“于小路投许都”。

但在半路上,作为一支败军,刘备很快就没有了粮食,于是又进入一个村庄求取粮食。这个村庄正是杀妻者刘安的村庄。

但到了这里,我们不由得好奇,刘安杀掉自己的妻子,从她身上取肉,是为了不让刘备挨饿。那么是不是如果刘安不杀妻,刘备就没有吃的,会被饿死呢?事实不是如此,《三国演义》中写道:“但到处,闻刘豫州,皆跪进粗食。”所以,即便刘安不杀妻取肉,刘备也是不会挨饿的。

可书中的刘安就是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当刘备敲开他家的门,进行投宿时,这刘安听说来投宿之人是刘备,激动之心可见一斑。而见到德行高尚的主公,他便想着一定要给刘备吃好。可惜,这天他四处去打猎都没有获得任何猎物。于是他便“杀其妻以食之。”

“杀妻以食”一事本就引人批评。可更加迷惑的操作还在其后。第二日刘备知道昨夜吃的肉食是从刘安妻子身上割下来的之后,竟然只是“痛伤上马,欲带刘安去”?甚至此后曹操在得知这事之后还赐给刘安金百两。

刘安杀妻,实属荒唐

杀掉自己的妻子,取肉给德高望重的主公享用。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以后,那么这两个人在长久的时间相处之中便成为了家人。所以刘安的行为正相当于是放弃自己的家人而去表达自己对于“君”的忠心。这样的行为从来便很常见。比如我们常常看见电视剧里演的一个大臣用自己的孩子去替换年幼的皇帝。

但刘安杀妻的行为与那些保护皇帝的大臣的行为相比,实属没有必要,村中明明还有其它人家愿意为刘备献粮,而刘备也还没有走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好歹,他第二日可以“痛伤上马”,他还有一匹马不是吗?

其次,刘安杀妻再怎么有忠君色彩,也实打实的是一件杀人行为。即便他杀的是自己的妻子,即便是为了德高望重的主公。文中写他杀了人,他便是杀了人。而杀了妻子的他,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作为杀人犯而偿命或者是坐牢,反而受到嘉奖。这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我们可以轻易地便推断出作者写此情节是为了描写刘备非常受人爱戴钦佩。但是刘安此时的行为,却远不如介子推为重耳割肉一事令人感动。一个是在危难之中的舍己为人,一个却是因某种虚荣心舍弃自己的妻子,也带着极端的轻视妇女的思想。两者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总而言之,刘安杀妻一事,很值得批评。

背后的思想

刘安杀妻,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荒唐事,即便它只是小说中作者为了人物形象而写出的一个虚构情节,我们还是必须正视这一情节背后作者一些不那么好的思想。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看见《三国演义》中刘安杀妻这一段会得到的信息,除了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刘备在民间深受民众爱戴这一点以外。还能够看见的,是作者身处的那个时代对于人命,人权以及女权的一种漠视。

书中刘安随意杀妻,最后得到褒奖,这体现了当时君主至上的观念。因为目的是为了“君”好,便可以随意杀人,也体现出制度的不平等。而其后曹操奖励刘安金百两,是一种极度轻视妇女的思想,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刘安以后还可以依凭这金百两再娶一个妻子。他原本妻子的生命就如同草芥,甚至成为刘安讨好上位者的垫脚石。

但我们无法单单去责怪作者,他所处那个封建王朝,虽有一定秩序,但现当代所提倡的男女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在那样的社会中成长而后产生这样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又在在无意识情况下被写入书籍,都是常态。

而当代人们在看见这些偶尔带有封建思想的情节时,能够做的,便是持辩证态度去辨析,再努力将其中的糟粕思想都摒弃。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勾践复国后越国怎么样了?为何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了解的吧,不过这个故事也不能只看一半,很多人看到越国复国之后也就结束了,但其实在这之后,还有很多故事。越国虽然复国,当时的时间是处于春秋末期,越王也因此成为最后一位春秋霸主,但是在此之后的战国时期,为何似乎就没有越国什么事了呢?越国在复国之后又经历了什么,为

  • 白马之祸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自从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唐朝的灭亡,藩镇割据一直是唐朝永远的噩梦。虽说经历了两次短暂的中兴,但是对于这个已病入膏肓的帝国来说,于事无补。尤其是在内部,堂堂天子竟然可以随时会被太监废立,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最为奇葩的存在。唐王朝历史上最为昏庸的一代君王,唐僖宗时期,爆发了浩浩荡荡的黄巢

  • 朱祁钰听闻有人造反的时候,为何怀疑是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夺门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背后也是牵连了很多年的恩怨。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最终成功夺回了自己的皇位,其实对于他来说,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将来或许就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了。而当朱祁钰听闻有人造反要夺位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在怀疑于谦。虽然后世人都知道,于谦绝对是忠臣,但是为何朱祁钰当

  • 明朝灭亡和东林党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晚年,东林党崛起,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东林党陌生。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东林党是需要附上一定责任的。东林党由顾宪成创立,主要成员有李三才、左光斗、邹元标等人,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专权。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宦官干政很严重的朝代,东林党的诉求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为什么会导致明朝直接走向灭亡

  • 朱祁钰和崇祯同样面临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钰和崇祯,其实都可以说是面临着明朝的危难存亡关头,朱祁钰时,朱祁镇被俘,皇帝都成了别人的俘虏,如果没能控制得住,明朝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了,而崇祯时期,就更不用说了,是明朝存亡的生死关头,尽管崇祯十分努力,但最终却失败,明朝也灭亡了。这两个皇帝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危急时刻,明朝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为什

  • 曹魏将领王双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王双算是曹真手上的一张王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率领30万大军将陈仓包围,结果遭遇郝昭的顽强抵抗。此后王双前来支援,连斩蜀国将领谢雄、龚起,尽显悍将本色,足以说明王双的实力。不过王双虽然勇猛,但谋略欠佳,中了诸葛亮的诱敌之计,最后被魏延斩落马下。如果王双不死,想必会给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带来更

  • 马皇后和朱元璋感情有多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悲伤不已,此后再也没有立过第二位皇后。很多小伙伴好奇,马皇后和朱元璋感情究竟有多好,朱元璋毕竟是皇帝,后妃数十位,还能如此深情也是少见。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早在朱元璋还是红巾军将领的时候便嫁给了他。此后两人经历了各种磨难,始终不离不弃,等朱元璋登基称帝后,马氏成为皇后,他们的

  • 夏朝真的是被地震震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夏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呢?很多人对于夏朝的事情都还是非常好奇的因为夏朝年代久远,文字记载相对来说更少,因此很多人对于夏朝并不会很了解。而说到夏朝的灭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有被称为是四大妖姬之一的妺喜,认为夏朝的灭亡和,妺喜有很大的关系,但事实当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也有人认为,夏朝其实是因为被一场

  • 溥仪登记时为何不让穿龙袍?为什么只让溥仪穿日本大元帅服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溥仪在第一次当上皇帝的时候年仅3岁,首次退位的时候是6岁,在这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于年幼的溥仪来说仅仅只是一个穿上龙袍的傀儡。国家的政治事物还是把我在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手中,溥仪这个小皇帝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宣统三年的时候,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人民的人心都趋向于共和国,溥仪在大臣和隆裕太后的决定下

  •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问,清朝的第一个皇帝究竟是谁,想必很多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答案吧,而答案也就集中在这样三个人身上,那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就在于他们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庙号、谥号上面的差别,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就造成了不同的答案。清朝第一位皇帝究竟是谁,这一点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