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最惨的国家是哪个,为什么是最惨的

战国七雄最惨的国家是哪个,为什么是最惨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37 更新时间:2024/2/1 10:01:07

战国七雄作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各自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虽然六国最终都被秦国所灭,但六国之中也有最强的,也有最弱的,还有最惨的。那你知道这个战国七雄当中最惨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是最惨的一个呢?此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最后又是为什么灭亡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韩国有多弱

就像提起三国名将就会想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样,提起战国七雄,人们自然想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但是我们细看《战国策》、《东周列国志》和《史记》,就会发现战国七雄的排名也是乱点鸳鸯谱:排名第四的韩国,其实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二百年韩国历史,怎么看都有像一部挨打流水账——以弱立国以弱亡国,能惹事不能平事的韩国在二百年里挨了多少打,这个还真的难以统计。

说韩国有二百年历史,其实是抬高了他们: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才得到周威烈王的册封而正式位列于诸侯,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了,韩国故地变成了大秦帝国的颍川郡——秦始皇灭六国而建三十六郡,韩国土地只有一郡大小,这倒不是秦始皇瞧不起韩国,而是韩国太小了,这一点我们看一下公元前260年战国七雄疆域图就知道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早在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灭了智伯荀瑶瓜分了晋地,韩国虽然没有诸侯之名,但已经有了诸侯之实,这样综合算起来,韩国还真有二百年历史,但这二百年历史却不怎么光彩:以弱立国,以弱亡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就是个挨揍的命。

其实韩国总挨揍,也有地理方面的原因:身处秦、楚、魏、齐四大国夹缝之中(韩国也曾跟齐国接壤),随便哪个大国一生气,韩国君臣就得哆嗦半天。

我们翻阅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在战国时期的名将中,秦国有白起王翦,楚国有项燕,赵国有廉颇李牧,魏国有吴起,燕国有乐毅,齐国有田单孙膑,这些名将的故事,读者诸君耳熟能详,但是韩国有哪几位名将呢?不好意思,笔者一个都没听说过——估计赵括到了韩国,也得算一代名将。

2、韩国建国之初就很弱

韩国之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当初在晋国,赵魏韩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被智伯荀瑶压得死死的,而其中表现得最软弱的就是韩康子(姬姓,韩氏,故名韩虎)。

智伯荀瑶向赵魏韩三家开口,让他们各拿出一万户封邑献给晋王室,实际是自己独吞。最先答应智伯荀瑶要求的,就是韩康子韩虎,韩虎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只好忍痛割肉。

魏桓子一看韩康子拉松套,也只好忍气吞声,只有赵襄子比较有刚儿,他坚决不肯让出一户封邑。

智伯荀瑶在赵襄子那里碰了钉子,回过头来又欺负韩康子魏桓子:“老赵不听话,你们跟着我一起去揍他!”

智、韩、魏三家抱团打赵襄子,结果久攻不克,韩康子率先反水,跟魏桓子一嘀咕,就联合赵襄子把智伯荀瑶给灭了。

韩家怕智伯,也打不过赵襄子,但是他欺负晋国国君还是有两下子的,跟着打酱油灭了智伯荀瑶之后,韩国在名义上成立,也开了挨揍模式,韩国历史也成了挨打流水账:“景侯虔二年,郑败我(韩国,下同)负黍,九年,郑围我阳翟;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五年,秦拔我宛,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十年,秦败我师于夏山,二十一年,使暴烝救魏,为秦所败,烝走开封。”

韩国立国二百年,唯一的亮点就是灭掉了宋国,除了跟宋国大战赢了,韩国一直在挨揍,并且成了最早灭亡战国七雄——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3、韩国到被灭都很弱

虽然韩国一直很孱弱,但是却很能吹,有时候别有用心者夸他们几句,他们也当真,并且飘飘然以为自己是宇宙第一。

战国时期主张连横抗秦的苏秦跑到韩国去忽悠韩宣王:“韩北有巩、成皋,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 邓师、 宛冯、 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读者诸君看地图就知道苏秦是在拍马屁:韩国就那么巴掌大一点地方,就是男女来由齐上阵,也凑不出数十万甲士。至于能一连百发的强弩,你以为是梦出来的“神机箭”呢?

经过苏秦一番大忽悠,韩宣王真的以为自己的士兵能以一当百呢,他撸胳膊挽袖子要跟秦国开干:“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不是长叹而是嚎叫)。”

没有本事,能惹事儿不能平事儿,又得罪了不该得罪的大国,于是韩国悲剧了:“桓惠王元年,伐燕;九年,秦拔我陉;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王安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

秦国逮住韩国这只肥羊薅羊毛,今天拔一城,明天拔一城,拔来拔去,就把韩国拔成了光头强:最后一任韩王安没有谥号,这是因为秦国已经灭了韩国,是不屑给被俘虏的亡国之君评定谥号的。

看了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笔者忽然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喜欢吹大气,能惹事儿不能平事儿,自认为宇宙第一的习惯,也能遗传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秦国六代明君,其他国家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可以说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秦王都是明君,也正是因此,秦国才得以逐渐崛起,到最后有实力完成一统天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六国的国君却似乎都没有秦国这样厉害,即便有明君,但也有昏君,那为何秦国可以世代明君,其他国家却不行呢?今天就让小编

  • 李治为什么独爱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能从李世民的才人,一步步晋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大部分的功劳都要算在李治身上。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原本是要当一辈子的出家人,但李治看上了武则天,将她重新接回宫中,并且纳入后宫。可能当时谁也没想到,李治竟然如此宠爱武则天,几乎是把自己的权利分了一半给她。当然,李治喜欢武则天很明显,那武则天

  •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时候都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晋国被瓜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后续这三个国家也都成为了战国七雄其中之一。那晋国在灭亡之后,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他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晋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是谁,他最终的结局如何,是比较惨的呢,还是比较好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秦国灭掉的一个小国,为何被晋国占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大国灭掉一个小国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被灭掉的小国最后自然就成为了大国的地盘,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曾经灭掉了一个小国,叫做芮国,但是芮国最后却是被晋国占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晋国是否向秦国抢夺了地盘,秦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反目成仇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做出争夺太子之位的举动。要知道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他们为什么没有和朱标争太子呢?从此后朱棣的行为来看,他是有称帝的野心的,但他也没有和大哥朱标形成对立,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一点,朱

  • 唐穆宗为什么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穆宗李恒死时还不满29岁,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是最好的,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呢?这主要和唐穆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唐穆宗在位四年,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反而整日喜好宴乐,虚度光阴。所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唐穆宗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唐穆宗的生平,以及他

  • 为何说鲁国是个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这个诸侯国于周王室非常的亲密,其血统上是无上高贵的,关系非常的特殊。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虽然没有赴封,由其子伯禽代父建立鲁国。从伯禽到鲁倾公灭国,凡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795年。近800年间,鲁国从摇摇晃晃中一路走来,碌碌而无为,是一个奇迹。一,成也周礼,固也周礼司

  • 长孙皇后与武则天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长孙皇后,相信不少朋友们听到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她生于江门之家,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

  • 美国独立中国在干嘛,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607年,明末万历皇帝垂垂老矣,万年的他更加荒诞了,一个劲的拼命压榨百姓,又偏偏在他的统治下国土又多发灾难,民不聊生。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端,英国的军舰抵达了北美洲,正式现在了英国位于北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随后,英国将大量的民众迁移到北美洲,在当地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而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也在

  •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除了秦国和赵国两个参与者之外,中途还出现了一个齐国。赵国因为打仗缺粮,向齐国借粮,但是齐国却坚决拒绝了,而齐国就在赵国的后面,按理说唇亡齿寒,如果赵国真的被灭了,齐国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可为何齐国却不愿意出手帮助赵国呢?两国之间是不是有一些什么恩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