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龄公主结局是怎样的

德龄公主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68 更新时间:2024/2/1 10:02:16

说起清朝的德龄公主,可谓是一名奇女子了,她天生丽质,秀丽端庄,是慈溪太后身边的红人了。德龄公主机智到能够再慈溪的眼皮子底下与老外谈恋爱还能修成正果的。只不过可惜的是,她在不远千里远嫁给那个外国人后却被背叛了,最后还出了车祸,死在了异乡。

德龄公主,原名裕德龄 ,1866年在武昌出生,满汉军正白旗人。裕德龄的父亲裕庚是清朝的贵族,一直负责我国外交事务。小时候的裕德龄,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先后跟随父亲到过法国 ,日本,正因为如此,裕德龄获益良多,见识与众不同。她还非聪明,17岁的她已经精通8国语言,熟悉西方各国的礼仪,她同时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孩。1902年的冬天,17岁的裕德龄跟随任满的父亲归国,回到了北京。因为当时西方列强入侵,急需要一个翻译,于是,精通外语的裕德龄便被慈禧召入宫中。

入宫的第一天,慈禧便带着裕德龄接见俄国大使,看着裕德龄用一口流利的俄语跟外国人交谈并翻译出来,慈禧满心欢喜。那是慈禧第一次见到身穿蓬蓬裙和脚穿高跟鞋的裕德龄,她对这样的衣服很好奇,觉得这个衣服为什么会蓬蓬的,裕德龄告诉她是因为里面垫了个垫子 ,又问裕德龄外国人病了是不是吃药片和打针的,药片又是什么,打针又是什么?裕德龄都一一耐心解答。

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裕德龄被太后留在了身边,一步都不舍得让她离开,在70岁大寿的时候还亲手写了一个寿字送给德龄,封为郡主,并让她成为了光绪帝的英语老师,还承诺以后会帮她找个好夫君,可见对她是有多么的宠爱。但是裕德龄当时已经心有所属,一个外国人,名字叫怀特。怀特是她当时坐船回国在船上一见钟情的男人,他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是一名医生。但是德龄一回国就进宫了,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他们想见一面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怀特竟然在照相馆意外认识了勋龄——德龄的哥哥,俩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勋龄在知道怀特喜欢自己的妹妹后,他们的关系就更好了,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在慈禧的眼皮底下让自己的妹妹能和怀特联系呢,所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分分钟都是杀头的事。绞尽脑汁,勋龄想到了一个办法,因为德龄在宫里要教慈禧读英报纸,于是他想到了利用英文报纸来传信的方式。

不久的一天,在宫里教读英文报的德龄就发现了一件事,报纸上有些英文字母被人特意的圈了出来,她把那些字母连在一起翻译出来,发现原来是怀特写给她的情书,她惊喜万分,开心的同时又担心,惹是被慈禧太后发现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德龄顾不了那么多,一心只想着怀特,她也学着用英文报纸给怀特回情书。两人小心翼翼,所以这种传信的方式并未被慈禧发现,但是却被怀特的姑姑发现了,她强烈反对他们在一起,但是热恋中的怀特愿意放弃继承家族财产什么也不要也要和德龄在一起,这个决定深深的感动了德龄,她已做好了非君不嫁的打算。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想要在一起真的太难了 ,首先,只要德龄在皇宫,慈禧太后就不可能同意她嫁给一个外国人,再说她父亲也不会同意她嫁给一个外国人,他们这条感情路上注定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德龄的父亲知道了他们的恋情 ,他找到了怀特,不让他们继续交往,皮特说,自己对德龄的感情是真的,这一生非她不娶,如果她不嫁,我就等她一辈子,看到怀特这么坚定的意志,德龄的父亲最终什么话也没有再说就离开了。

只是,非怀特不嫁的德龄要怎么做才能让慈禧同意她嫁给一个外国人呢?需知,在那个年代里,婚姻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况在宫中,并不是你想嫁便可以嫁。太后一赐婚要你嫁谁你便要嫁谁。

不久之后,德龄的父亲病重,远在美国的怀特特意为裕庚请来了专家,面对自己重病期间一直在身边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怀特,裕庚心存感激。便想成全这对有情人,他就想了个办法把女儿接出宫。给德龄发去急电“父病危,速归”这几个字。

德龄收到急电马上拿给慈禧看,慈禧批准了她出宫,并叮嘱德龄早日回宫。1905年12月,德龄的父亲去世了,德龄以要为父亲守孝并未返回宫中。守孝期满后,德龄决定跟随怀特回美国。

其实德龄不愿回宫中是有原因的,她本来想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去改变慈禧,希望能为推动中国的改革出一分力。然而慈禧的固执让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影响慈禧的独断专行。

初到美国期间,她和丈夫过得非常幸福,并生下了一个儿子——赛迪斯,赛迪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蓝眼睛黑头发,集父亲和母亲的优点于一身,得到了父母亲的万分宠爱。然而天妒英才,一场肺炎夺走了他的生命 ,德龄痛不欲生。然而,还没走出丧子之痛的她又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丈夫背着她另结新欢。她不明白曾经愿意为她放弃一切的人怎么也背叛了她。

生活依然要继续,怀特离开后,她便重拾她的爱国梦,四处发表演讲,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和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

可惜,裕德龄没有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1944年11月22日,裕德龄在美国遭遇了车祸当场死亡,在63岁的这一年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孝庄和慈禧有裹脚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孝庄太后和慈溪太后,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两位都是我国清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都在利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治理着国家。但同时她们又都是女人,是个身处封建社会的女人,那么裹足这件事情跟她们有关系吗?谈起这个话题,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裹脚,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时期的陋习,缠足在历史上没

  • 秦始皇的七大工程,有三项算是世界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在位37年,其中独揽大权的时间只有28年。但就在这28年间,秦始皇不仅完成了一统六国的伟大事业,还开展了七大工程,有三项都被认为是世界奇迹。此后再也没有哪位皇帝能像秦始皇这样,留下这么多令人称奇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肯定是长城,阿房宫没有全部建成,但依然是被称为世界奇迹。那下面就来和

  • 赵匡胤迁都成功会怎么样,或许能避免靖康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据说赵匡胤称帝后曾想迁都洛阳,但最后没有成功。有人不明白,迁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如果赵匡胤迁都成功会怎么样呢?或许会彻底改变北宋的命运。当时赵匡胤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开封在地理位置上的缺陷,如果被敌人攻入,开封则是无险可守,到时候想跑都跑不了。那迁都计划为什么会失败?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以及对后

  • 六国明知秦国要灭他们,为何始终不能联手对抗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六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并不是完全没有动作,合纵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其实即便秦国再强大,就算是七雄第一强大,但怎么也不可能大的过其他六国联手,如果说六国真的联起手来,秦国可能真的没戏,但六国的联盟却始终都是貌合神离,始终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背叛联盟,为什么会如此,难道六国国君真的不懂这背后的道理吗?

  • 秦军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秦始皇死后又为什么衰败那么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秦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秦军也一直被六国认为是虎狼之师,而这其实都得益于商鞅变法改变了军功制度,让更多的秦人能够有机会获得爵位,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因此他们都会比之前更加拼命。但是,秦军的实力都是有目共睹的,灭六国的时候那么强,为什么在秦始皇死后,似乎就没那么厉害了,最后秦朝也被推翻了?

  • 魏国那么多人才,为什么都去秦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历史上是有非常多的人才的,而这些人才可能来自各个国家,但最终他们效力的国家,未必就是自己的母国,比如魏国出了很多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最后却都跑到秦国去了。魏国有吴起、商鞅、范雎、张仪等等很多的人才,都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可能原本也在魏国效力,但是最后却还是跑到其他国家去了,其中很大一

  • 秦灭赵国用了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可以说也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并不能很准确的有一个规定,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能够说得很明确的事情,事情的起始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判断方法。那如果从秦国和赵国交战这一点来看,秦国灭赵国用了几年的时间呢?六国之中最难打的一个是赵国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秦灭赵国花了多久值得注

  • 秦始皇为什么恨樊於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秦始皇好像非常的恨这个樊於期,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恨呢?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其中的核心原因吧,感兴趣的你也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下!秦始皇恨这个樊於期的核心原因就是,樊於期不仅仅是打了败仗,而且还畏罪潜逃,这还没完,还跑

  • 书同文很好理解,为什么秦始皇还要车同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之后,实行了书同文和车同轨的政策,书同文的原因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原本六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相互之间想要交流自然困难,但现如今已经是同一个国家了,自然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另一个车同轨,就是要求车子的轮子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这一点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呢?下面

  • 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外患的朝代时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拥有着非常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因为自己的特殊性还楼下了历史的印记。跟许多朝代相比,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尽管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处于一种相对强势的状态,但即便如此,几乎每个国家都将面临外敌入侵。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东汉就是例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