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赵国用了几年

秦灭赵国用了几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1/21 5:14:21

秦灭六国可以说也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并不能很准确的有一个规定,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能够说得很明确的事情,事情的起始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判断方法。那如果从秦国和赵国交战这一点来看,秦国灭赵国用了几年的时间呢?六国之中最难打的一个是赵国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秦灭赵国花了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回顾历史上的秦灭赵之战,后者确实是让秦国非常头疼的对手。在历史上,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开始致力于消灭赵国,直到公元前222年才彻底消灭赵国的残余势力。换而言之,秦国耗时14年,这才真正意义上终结了赵国。

首先,秦灭赵之战,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战役。通过《大秦赋》这部电视剧,我们发现嬴政在平定嫪毐之乱,罢免吕不韦的相邦一职后,就开始谋划一统六国的大业了。在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在收回大权之后,就开始对赵国用兵,这主要还是因为赵国是山东六国中相对较强的诸侯国,赵国不除的话,秦国也无法腾出手来消灭其他大国。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秦国名将王翦率军攻占阏与、撩阳,与此相对应的是,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九座城邑。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在公元前236年发动的战役,主要还是抢先占据关键的城池,从而为接下来攻打邯郸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围绕着“阏与”这座城池,秦国和赵国曾在公元前269年爆发了阏与之战。此战,赵括的父亲赵奢就击退了秦军。

当然,到了公元前236年,也即30多年的时间过去后,秦国更加强大,而赵国已经失去巅峰了,所以前者顺利占据了阏与等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按照《大秦赋》给出的说法,赵将扈辄是丞相郭开的心腹。

2、秦国为什么花了那么久

对此,在笔者看来,结合史料来看,扈辄确实是平庸之辈,不仅自己被秦将桓齮击杀,更连带着让赵国损失10万精锐士卒。一定程度上,这让赵国之后只能立足于防守,不能主动攻打秦国了。

当然,秦灭赵之战,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然秦国也不会耗费10多年,才啃下这块硬骨头了。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大败秦军。对此,在笔者看来,李牧大胜秦军,直接让秦军的灭国策略发生了改变,促使秦始皇嬴政先把最弱小的韩国消灭。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正当秦军消灭韩国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国在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国,于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派兵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通过《大秦赋》这部电视剧,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粮草短缺对于赵军的影响。当然,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还安排了郭开暗中破坏的情节。凡此种种,都让赵军面临着类似于长平之战的困境。

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正是因为粮草问题,导致赵孝成王不得不临阵换将,用赵括替换了廉颇,从而让白起迎来了武将生涯的巅峰。现在,粮草问题同样束缚了李牧,更让郭开等投降派逐渐占据了上风。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不得不说的是,在极度劣势的背景下,李牧依然可以将强大的秦军阻挡在邯郸之外。

如果李牧能够遇上巅峰时期的赵国,或许战国的历史走向都会发生改变。当然,如同《大秦赋》给出的情节一样,李牧没有败给王翦,却败给了所谓的自己人——郭开。在李牧被冤杀之后,王翦顺利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

3、赵国灭亡后怎么样了

在古代历史上,一个诸侯国的灭亡,往往以都城被占据作为标志。比如在三国时期,邓艾兵临成都,让后主刘禅归降之后,这意味着蜀汉的灭亡。不过,凡事没有绝对。比如在战国中期的五国伐齐之战中,虽然燕国名将乐毅攻占了包括临淄在内的70多座城池。但是,齐国凭借着莒、即墨这两座城池坚守,依然不能说是被燕国消灭。而就公元前228年的赵国,尽管都城邯郸被攻占,赵王迁被秦始皇嬴政流放。但是,赵国宗室和将士依然没有放弃抵抗。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也即代王。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曾将长子赵章册封在代地。对于赵国来说,代地可以说是一个陪都,因为长期和北方的匈奴作战,所以代地的将士也比较精锐,比如李牧也出自代地。

从这一角度来看,公子嘉来到代地称王后,希望可以据此来抵挡秦国大军。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接下来还有魏国、楚国等诸侯国需要消灭,所以,秦始皇嬴政在赵国设立邯郸郡后,暂时没有对公子嘉趁势追击。

最终,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并且,燕太子丹还策划了荆轲刺秦的行动。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破代国,俘获代王嘉,这意味着赵国彻底灭亡。消灭代国后,秦始皇嬴政设立代郡,辖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对于秦始皇来说,郡县制往往在消灭山东六国的过程中就已经推行了,而不是秦朝建立之后在设立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恨樊於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秦始皇好像非常的恨这个樊於期,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恨呢?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其中的核心原因吧,感兴趣的你也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下!秦始皇恨这个樊於期的核心原因就是,樊於期不仅仅是打了败仗,而且还畏罪潜逃,这还没完,还跑

  • 书同文很好理解,为什么秦始皇还要车同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之后,实行了书同文和车同轨的政策,书同文的原因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原本六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相互之间想要交流自然困难,但现如今已经是同一个国家了,自然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另一个车同轨,就是要求车子的轮子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这一点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呢?下面

  • 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外患的朝代时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拥有着非常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因为自己的特殊性还楼下了历史的印记。跟许多朝代相比,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尽管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处于一种相对强势的状态,但即便如此,几乎每个国家都将面临外敌入侵。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东汉就是例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

  • 战国七雄最惨的国家是哪个,为什么是最惨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作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各自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虽然六国最终都被秦国所灭,但六国之中也有最强的,也有最弱的,还有最惨的。那你知道这个战国七雄当中最惨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是最惨的一个呢?此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最后又是为什么灭亡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

  • 为何秦国六代明君,其他国家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可以说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秦王都是明君,也正是因此,秦国才得以逐渐崛起,到最后有实力完成一统天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六国的国君却似乎都没有秦国这样厉害,即便有明君,但也有昏君,那为何秦国可以世代明君,其他国家却不行呢?今天就让小编

  • 李治为什么独爱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能从李世民的才人,一步步晋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大部分的功劳都要算在李治身上。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原本是要当一辈子的出家人,但李治看上了武则天,将她重新接回宫中,并且纳入后宫。可能当时谁也没想到,李治竟然如此宠爱武则天,几乎是把自己的权利分了一半给她。当然,李治喜欢武则天很明显,那武则天

  •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时候都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晋国被瓜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后续这三个国家也都成为了战国七雄其中之一。那晋国在灭亡之后,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他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晋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是谁,他最终的结局如何,是比较惨的呢,还是比较好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秦国灭掉的一个小国,为何被晋国占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大国灭掉一个小国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被灭掉的小国最后自然就成为了大国的地盘,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曾经灭掉了一个小国,叫做芮国,但是芮国最后却是被晋国占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晋国是否向秦国抢夺了地盘,秦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反目成仇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做出争夺太子之位的举动。要知道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他们为什么没有和朱标争太子呢?从此后朱棣的行为来看,他是有称帝的野心的,但他也没有和大哥朱标形成对立,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一点,朱

  • 唐穆宗为什么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穆宗李恒死时还不满29岁,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是最好的,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呢?这主要和唐穆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唐穆宗在位四年,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反而整日喜好宴乐,虚度光阴。所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唐穆宗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唐穆宗的生平,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