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国为何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国为何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4/1/26 10:11:34

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其实相比起其他的几个国家来说,燕国的存在感似乎要弱一些,不像秦国因为最后完成了统一,赵国、楚国这种非常强大的国家,说到燕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太子丹荆轲刺秦等故事。而且燕国当时可以说是位于苦寒之地,那他们是怎么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呢?燕国又有怎样的来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国土拓展,有了成为大国的基础

众所周知,燕国能成为诸侯国中的大国,离不开齐桓公称霸路上的一次援助。这次援助的价值不在于燕国拓展了多少土地,而在于这块土地对于燕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掘这件事情真正的意义所在,我们还是要讲一讲齐桓公助燕的故事。

话说公元前664年,一个名叫山戎的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燕国土地。山戎主要活跃在今天的河北省北方,又称“北戎”,属于匈奴的一支。公元前706年,曾经有过一次南下,侵入到了齐国境内,是当时的郑庄公出兵救援,才将其击退,换来了30多年的和平。而经过30年的修生养息,山戎再次南下,这回没有去惹齐桓公治下兵强马壮的齐国,而是将目标放在了弱小的燕国。

燕国自然不是对手,于是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正在管仲的建议下施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想要称霸,但正苦于没有一个契机取得各诸侯国的信任,恰巧接到了燕国的求援,面对的敌人还是山戎,新仇旧恨一起算,便决定出兵救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键信息。山戎在河北一带,那么当时燕国的势力就可想而知了,还没有达到战国阶段那个大国的水平,和齐楚秦等国还不在一个量级上,属于比较弱小的国家。当时的齐国有着称霸的实力,自然不是山戎这种游牧民族惹得起的,所以很自然地就被齐国赶出了燕国境内。

事情还没完,齐桓公和管仲俩人一合计,万一齐国撤兵之后,山戎又来了怎么办?索性好人做到底,帮燕国彻底解决了这一麻烦。于是,齐军乘胜追击,继续追杀山戎。而山戎没想到齐军真的想要灭亡它们,没做准备,被齐军追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向孤竹求援。

这个孤竹是哪呢?孤竹国据说是商代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大概在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地区,唐山一带。但根据考古发现,孤竹实际控制的范围着实不小,辽西一带也曾出土过孤竹国的青铜器。

有学者推测,孤竹国在周初可能经历过一次新的分封,属于受燕国控制的国家。但周王室衰微,群雄割据,从孤竹帮助山戎的行为来看,其应该是早已脱离了燕国的掌控。因为远离中原,孤竹逐渐有了化为夷狄的趋势。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就像匈奴也曾经是夏后氏的分支,源出姒姓。

孤竹想要帮助山戎抵御齐国的进攻,其中还有处于今天河北省东北部的令支国也参与了这次战争,他们三个一起都被齐桓公灭掉了。

重头戏就在后续的收尾。齐桓公打下来燕国东北方向的三股势力,为了彰显自己无私的精神,将这块地盘无偿地送给了燕国。燕国国君非常感动,送别齐桓公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送出了边境五十里的地方。

齐桓公既然要“尊王攘夷”,那规矩就不能破,于是就以自古诸侯相送不能出国境这一惯例,将燕齐边界以此地重新划分,又让燕国得了原属于齐国的一小块土地。燕国在此筑城,名为燕留,用以铭记两国之间的友谊。

齐桓公割出五十里地其实并不算什么,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向各诸侯表达他会尊重各方利益的涵义,燕国并不会因此就变得更为强大。真正使其发生质变的,就是东北这一块土地,也许齐桓公和管仲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块地盘的接手对燕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2、因祸得福,偶然打通的东北交通

燕国得到了其东北方向的这块土地,耕地与人口都有了发展的空间,国力自然是逐渐增长。但我们要把眼光再往外拓展一点,不要只盯着国内的历史,还要看到当时我们和邻国的关系。

这块土地的背后和另一个国家相连,那就是朝鲜半岛上的箕子王国。考古已经证明,在后来的时间里,燕国与之取得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朝鲜半岛上的箕子王国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武王伐纣说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据说,箕子是身着白衣,佩戴冠剑来到了这片土地上,教授这里的原住民中华先进的文明。所以朝鲜半岛有“尚白”的传统,“白衣之禁”历来常有,但效果不大。而平壤附近也有一个衣冠冢,传说是埋葬着箕子的冠和剑。

箕子在这里建立的国家,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王国,史称“箕子朝鲜”。这个王国和中原一直有联系,有记载说箕子还曾经回到过故土。但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时期,箕子朝鲜与中原诸国中的齐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

齐国之所以能发展迅速,离不开其繁荣的经济贸易。从《管子·轻重篇》、《管子·国蓄篇》、《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管晏列传》等等典籍记载来看,管仲是非常注重商贾对于国力提升的作用的。并且认为,管仲是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系列商贸关系来使得齐国成就了霸业。

朝鲜半岛上有一种货物是在中原诸国大受欢迎的,叫做文皮,也就是虎豹之皮。

《管子·轻重》十三所言:发朝鲜不朝,请文皮毤服而以为币乎?……一豹之皮,容金而金也。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

齐国所在的方位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它与朝鲜半岛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水路进行的。而燕国与朝鲜半岛取得联系,却是开辟了陆路交通,这条路被有些学者称为东部的“丝绸之路”。燕国与朝鲜半岛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关系,有着文献记载和考古实证。

《史记·货殖列传》中讲述燕国的地理形势,有这样的描述: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而朝鲜半岛的西北一带也曾出土过大量的明刀,这是燕国的货币。这种货币的分布是从今天河北省、北京、河间、易县,又经过了辽东半岛一直延续到朝鲜北部,足以说明燕国与朝鲜的贸易路径。这条路在秦国灭燕之后被秦人接管了,所以平壤附近也曾经出土过少量的秦朝半两钱。

总之,春秋时期的燕国原本的地位非常憋屈,东南面是强大的齐国,西面是同样强大的晋国,而北方、东北、西北等方向上,还有着非常多的游牧民族对其虎视眈眈,可以说以燕国弱小的国力,是被锁死在了一个小区域之中。

齐桓公北伐山戎、孤竹的举措,为燕国厘清了东北部的边患,并且从客观上打通了与朝鲜半岛的交通。而西北方向,晋国通过一系列改革也逐渐变得更为强盛,吞并了赤狄、长狄等二十多个部族,解放了燕国西、北边境。

此后的燕国曾经进行过一次迁都,当时燕国都城是在临易,但战国时期就已经变成了蓟城,也就是如今北京地区,其重心明显北移。这一次迁都发生在何时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考古遗迹等的发现,在春秋时期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些,都是发生在齐桓公助燕之后,有理由认为其经济、政治重心的北移和其在北方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有关。

3、出身探源,燕国有着成为大国的先天条件

燕国能成为后来的大国,自然不能仅仅靠着齐国的帮助和东北方向的贸易等外力,如果翻开它长达八百二十二的历史就能发现,燕国的过去也很不一般。周朝分封诸侯,得到分封最多的就是宗室,但是宗室之中的地位也有高低上下。

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宗室里有两位功臣一直被后世称颂,一位是鞠躬尽瘁的周公,另一位是公正无私的召(shào)公。在军队之中,周公执大钺,召公执小钺,说明都是周王朝权力核心的人物。而燕国恰恰就是召公姬奭(shì)的封国,姬奭也就是燕召公。

所以说,燕国在最初的分封时,其地位是很高的,被分封到北方边境,也是为了管控北方和东部的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偏远小国,比如刚刚曾经提到过的孤竹等。分封制很有意思,它不是简单地划分土地,诸侯国还有一个义务,那就是开疆拓土。

也就是说,别看周王朝后来那么大,其实在最初阶段是控制不了那么大地盘的,于是就像点墨水一样,在王朝原有版图上甩一些墨点,让它们互相自由地渗透和扩张。

那么,这些墨水的位置就有讲究了。试想,在版图中间地方的那些诸侯国,数量是非常多的,据说在初时受到分封的诸侯国就达到了七十一个,大部分都在版图的中央位置。那么随着各方势力的逐渐扩张,必然会出现重合的区域。

也就是说,那些在中部地区的诸侯国虽然在安全上会更好一点,但其发展在四面八方都会受到邻国的限制,它们的前景是可以看到尽头的。比如像陈国、蔡国、宋国、卫国这些国家,甚至曾经的强国鲁国都是这样,发展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反观战国七雄,他们所处的位置大都是边疆地区,最少有一个方向是没有限制的。这样一来,当其他国家没有了发展空间的时候,这些地处边陲的诸侯国还在不断地扩张,其实力还在不停地增长。

燕国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处于北方的边境上,这也就决定了它有着发展成大国的潜力,而这是其先天的优势所在。所以说,燕国在春秋、战国两个阶段里,虽然其国力长时间都是处于中下游水平,但依然能成为强国之一,和其先天的地理位置以及东北方向的助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GDP排名,秦国经济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让很多人都对秦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发家史,秦国的实力也是从很微弱,逐渐发展到最终能够统一全国,而秦国面对的敌人可以说是另外所有的国家,因此国力排行也让人很好奇,究竟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哪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最强呢?秦国又是排在第几位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

  • 明朝第一鬼才嘉靖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却牢牢把握朝中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整个明朝历史中,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能当上皇帝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嘉靖皇帝在位一共46年,也是相当的长。而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饱受争议,他经历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壬寅宫变,差点死在了宫女手上。有很多人诟病嘉靖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长,但有一半的时间不上朝,是懈政的表现。不过嘉靖帝虽然不上朝,但朝

  • 龙椅能随便坐吗?坐起来舒服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龙,相信大家都知道,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的。龙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我们也会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但是我们的龙却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龙不是个动物而是一种神化的存在,后来历代的皇帝也称自己为"真龙天子",那最初这些关于龙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在远古时代,人们以部落的形式进行生产活动,而那

  • 秦国武卒营是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秦国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将的战斗力可谓是世所罕见。可以说秦国的军队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军队中最具有国家军队性质的常胜军。不论是哪位秦将指挥战斗,都有机会打出非常辉煌的战绩,强大到令人膛目结舌。秦军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军事制度,足够激起士兵心中对战争的渴望,秦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严明的军事纪律,军令如

  • 袁大头为什么是硬通货?有哪几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袁大头,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在咱们旧中国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全称叫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而“袁大头”只是老百姓之间流传俗称。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袁大头,看看它为何会成为硬通货币。在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当时的货币流通相当混

  • 秦始皇软骨病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嬴政,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尤其是最近超火的《大秦赋》,又让不少人了解到了秦始皇这个人。关于秦始皇的相貌,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嬴政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为何郭沫若说秦始皇嬴政可能患有软骨症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有人说这不很简单嘛,看一下历代帝王的画像不就行了。现存最早的帝

  • 郭开做了哪些背叛赵国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嬴政为了给攻打赵国找个理由,决定让魏王割地送给赵国。王敖因此拿了不少黄金贿赂郭开,好让郭开劝说赵王让他收下土地,郭开作为赵王的心腹,他的劝说自然有效。因此秦国便可名正言顺出兵赵国,不过这件事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过是存疑的。郭开之所以被认为是奸臣,主要因为他坑害廉颇和李牧,但历史

  • 李严虽被贬却一直对诸葛亮抱有期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严和诸葛亮虽然都是托孤大臣,但无论是个人威信还是受认可的程度,诸葛亮均在李严之上。此后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庶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不过李严被废后,他始终对诸葛亮抱有期待。因为李严知道,他想要东山再起,也只有诸葛亮会将他重新启用,所以当他得知诸葛亮去世后,才会因激愤发病,最终不治身亡。可以说李

  • 嬴政最喜欢的儿子是扶苏,为何不把扶苏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太子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立了太子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成为皇帝,但是从国家安定方面来说,太子是能够在皇帝死后继承大业的,万一皇帝死于非命或者来不及交代后事,太子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然而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却始终没有立下太子,即便知道自己将死,也没有明说让谁当太子,只是留下遗诏让扶苏

  • 如何评价李斯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后人对于李斯的评价有一定的争议,可以说秦朝的建立和灭亡都和李斯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是成也李斯,败也李斯。当然,李斯能够得到嬴政的重用,靠的是真学实才,但他在某些方面的目光还是过于短时,所以最后才会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很多人好奇,李斯为何没有选择站在扶苏这边,而是选择胡亥,这跟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