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为何要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

李斯为何要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2/7 13:29:12

焚书坑儒这件事情,让后世对秦始皇嬴政的评价都非常不好,但在这其中也有误解,因为他并没有杀掉全天下的儒士,也没有烧尽所有的书,而且被烧掉的书也有备份,杀掉的儒生也不算无辜。但焚书坑儒并不是秦始皇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李斯向嬴政提出的建议,但为何李斯要提出这样的建议呢?是什么导致李斯要这样做?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出生儒门的李斯

许多人了解李斯,都是将他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李斯师从荀子,师出儒门,是个不折不扣的儒生。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本来在楚国做着掌管文书的小官,每日按部就班,似乎余生就要这样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立志做大事的李斯,怎么可能甘心在这里过寻常百姓的生活。

不久后李斯就辞去官职,到了齐国求学。拜儒门,师荀子。

齐国依旧只是李斯的经停站,学成之后,他便辞别老师,只身向秦国走去。李斯,要在那里开始他的宏图大志。

2、加强集权的秦国

十年磨一剑,苦学多年的李斯很快在秦国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赏识。某日,秦始皇正和大臣们商讨局势:“众爱卿们,这仗是打还是不打,何时打?”大臣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这时,有一个人在一片议论中站了出来,给出了坚定的答复:“该打,此时打!”这就是李斯。

众目睽睽之下,李斯镇定自若,对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颇为动人。秦王本早就有一统六国的野心,经李斯有理有据一说,便下定决心,开始了一统六国的道路。

“纷纷成败无凭谁,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秦始皇终于登上了他梦想的宝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并没有安心地坐在宝座上,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国宴,正当大臣们对着秦始皇歌功颂德:“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大赞皇帝英明的时候,淳于越站了出来,他义正言辞地指出:分封制乃祖宗古制,殷、周之所以能延续千年,靠的就是分封制。而如今废除分封搞郡县制,让皇亲国戚们都成了平民百姓,将来国家有事,何来支援!

其实如今回顾历史,分封制虽有利于一时的政治稳定,但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后期容易形成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上。每一个朝代都会是做出些革新,我们佩服变革的勇气,为成功欢呼,也讨伐失败,或许未来的人也会像现在我们看当时的人一样看我们,但孰是孰非,总是要交由时间考证。

总之,宴会之上,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该杀一人以儆天下,背负上刚愎自用,不善纳谏的骂名,还是置之不理,任由舆论发酵呢。困惑之际,秦始皇找到了李斯。

3、李斯的愚民政策

已是丞相的李斯只是上书阐述了这样一个局面:“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易趣以为高,帅群下以为造谤。”那时的知识分子开办私人学堂,讲授经文,传播思想,以此来反抗和批判秦王朝的政令和统治已是常态。在李斯看来,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简直是以古非今,妖言惑众。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六国刚刚统一,百废待兴,学术太过自由,思想不统一,造成社会风气不好。这样下去,只会让这些言论压到皇权的头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党与成乎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焚书。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烧之。”

简而言之,只留下关于秦史的书和医药、卜筮种树等科技文化方面的书,其它六国的史书统统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它人的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监督烧掉。

一声令下,北自辽东,南至南海,东自平地,西至临洮,只要是大秦的土地,每一个读书人,都将遭遇灭顶之灾。士兵们用武力,将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经书在三十天内,全部收缴到一起,一把火烧掉。熊熊火光,不仅烧掉了经书,烧毁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文化多样,也烧断了文化的传承。

不管手段如何,秦始皇和李斯终归是达到目的了。李斯提议焚书,是君主之命,职责所在,也因他本身就是郡县制的拥护者,是权力的追求者。他们要焚的不是经书,是所有反对他们的思想,他们要控制的不仅是整个天下,更是这个天下的子民!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燕国为何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其实相比起其他的几个国家来说,燕国的存在感似乎要弱一些,不像秦国因为最后完成了统一,赵国、楚国这种非常强大的国家,说到燕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太子丹荆轲刺秦等故事。而且燕国当时可以说是位于苦寒之地,那他们是怎么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呢?燕国又有怎样的来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战国七雄GDP排名,秦国经济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让很多人都对秦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发家史,秦国的实力也是从很微弱,逐渐发展到最终能够统一全国,而秦国面对的敌人可以说是另外所有的国家,因此国力排行也让人很好奇,究竟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哪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最强呢?秦国又是排在第几位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

  • 明朝第一鬼才嘉靖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却牢牢把握朝中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整个明朝历史中,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能当上皇帝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嘉靖皇帝在位一共46年,也是相当的长。而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饱受争议,他经历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壬寅宫变,差点死在了宫女手上。有很多人诟病嘉靖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长,但有一半的时间不上朝,是懈政的表现。不过嘉靖帝虽然不上朝,但朝

  • 龙椅能随便坐吗?坐起来舒服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龙,相信大家都知道,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的。龙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我们也会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但是我们的龙却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龙不是个动物而是一种神化的存在,后来历代的皇帝也称自己为"真龙天子",那最初这些关于龙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在远古时代,人们以部落的形式进行生产活动,而那

  • 秦国武卒营是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秦国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将的战斗力可谓是世所罕见。可以说秦国的军队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军队中最具有国家军队性质的常胜军。不论是哪位秦将指挥战斗,都有机会打出非常辉煌的战绩,强大到令人膛目结舌。秦军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军事制度,足够激起士兵心中对战争的渴望,秦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严明的军事纪律,军令如

  • 袁大头为什么是硬通货?有哪几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袁大头,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在咱们旧中国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全称叫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而“袁大头”只是老百姓之间流传俗称。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袁大头,看看它为何会成为硬通货币。在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当时的货币流通相当混

  • 秦始皇软骨病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嬴政,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尤其是最近超火的《大秦赋》,又让不少人了解到了秦始皇这个人。关于秦始皇的相貌,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嬴政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为何郭沫若说秦始皇嬴政可能患有软骨症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有人说这不很简单嘛,看一下历代帝王的画像不就行了。现存最早的帝

  • 郭开做了哪些背叛赵国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嬴政为了给攻打赵国找个理由,决定让魏王割地送给赵国。王敖因此拿了不少黄金贿赂郭开,好让郭开劝说赵王让他收下土地,郭开作为赵王的心腹,他的劝说自然有效。因此秦国便可名正言顺出兵赵国,不过这件事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过是存疑的。郭开之所以被认为是奸臣,主要因为他坑害廉颇和李牧,但历史

  • 李严虽被贬却一直对诸葛亮抱有期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严和诸葛亮虽然都是托孤大臣,但无论是个人威信还是受认可的程度,诸葛亮均在李严之上。此后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庶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不过李严被废后,他始终对诸葛亮抱有期待。因为李严知道,他想要东山再起,也只有诸葛亮会将他重新启用,所以当他得知诸葛亮去世后,才会因激愤发病,最终不治身亡。可以说李

  • 嬴政最喜欢的儿子是扶苏,为何不把扶苏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太子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立了太子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成为皇帝,但是从国家安定方面来说,太子是能够在皇帝死后继承大业的,万一皇帝死于非命或者来不及交代后事,太子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然而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却始终没有立下太子,即便知道自己将死,也没有明说让谁当太子,只是留下遗诏让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