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陵为什么分开?为什么不埋在一处?

清朝皇陵为什么分开?为什么不埋在一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68 更新时间:2024/1/22 9:45:16

古代的皇帝死后,都会有一座皇陵用来埋葬皇帝,而皇陵里面也不只是有皇帝的尸身,更有很多的陪葬品。现如今也有很多的皇家陵园,比如明十三陵,就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个皇帝,而另外三位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都是因故没能埋在十三陵里。而清朝的皇陵也很奇特,也是分布在了很多地方,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为何清朝皇帝死后也没有都埋在一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清朝的皇陵主要分布在四处

一是位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清永陵,也是清朝的祖陵,埋葬了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

二是位于沈阳的清福陵和清昭陵。其中,清福陵埋葬的是努尔哈赤,清昭陵埋葬的是皇太极;

三是位于河北遵化以西23公里的昌瑞山下的清东陵,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位皇帝;

四是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的清西陵,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四位皇帝。

同样都是爱新觉罗氏的皇帝,为什么把皇陵设在多处呢?

2、清朝皇陵为何有多处

赫图阿拉可以说是清朝的发家之地。在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时,努尔哈赤在此建城。并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时,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即汗位。

这里是努尔哈赤家的根基,所以他们的祖陵清永陵,自然建在这里。尽管后世皇帝入关,但是永陵祭祖,依然是清朝的国家大典。

后来,努尔哈赤等人发展壮大,后金辗转几处后,迁都到了沈阳,营建了今天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经历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皇帝(大汗),所以他们驾崩后也葬在了沈阳。

此时的大清,还算是地方割据政权,陵墓的规格并非按照皇陵修建,而是汗陵。

努尔哈赤的福陵与皇太极的昭陵,尽管都在沈阳,但两者之间还有二十公里的距离。所以,严格来讲并不是挨着的。

之所以如此,主流观点认为:皇太极的昭陵,是仿造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昭陵并没有与李渊的献陵紧挨着,而是采用的"昭穆制度"。

所谓昭穆制度,就是太祖陵墓居中,子孙分别排列左右,左为昭,右为穆,如果上一代为昭,则下一代为穆,再下一代为昭……间隔着来。

后来,爱新觉罗集团创业进展顺利,皇太极的幼子顺治帝即位后,摄政王多尔衮联合吴三桂,攻入北京城,清朝正式成为全国性政权。

所以,接下来的清朝皇帝,就不按照沈阳的昭穆制度来了,而是在关内新找皇陵之所。

3、清东陵和清西陵

顺治帝看上了今天河北遵化西向的昌瑞山,便仿造明朝的十三陵,建造了清朝帝王陵(后被称为清东陵)。

顺治帝驾崩后,葬在了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即孝陵。日后的皇帝依然按照昭穆制度来,不过没有像沈阳福陵和昭陵隔那么远,而是紧挨着。

后世皇帝陵寝以孝陵为中心,一左一右穿插着来,顺治帝设想的是儿子在左,孙子在右,孙子的儿子在左……

接下来的康熙帝听从了老爹顺治的意思,埋在了孝陵左边的景陵。但是到康熙儿子雍正的时候,雍正不按套路出牌了。

原本雍正已经选中了东陵的九风朝阳山,作为自己的陵墓。但后来又反悔了,想自己另找墓地……就是这么傲娇。

具体原因在民间是众说纷纭,说他篡位的,说他对不起祖宗的。不过在《工科史书》中解释了原因,主要是工部的人考察了一下,认为风水不太好……

当然,这是不是真实原因就不好说了。

反正后来雍正让怡亲王允祥和两江总督高其倬,另选皇陵之处,最终定夺的就是今天清西陵的位置。

雍正帝高兴了,也爽了,但是到他儿子乾隆帝的时候就郁闷了,最崇拜的爷爷康熙葬在了清东陵,自己的老爹葬在了清西陵,自己跟着谁混?

经过研究,乾隆帝决定,为了避免日后清东陵荒废,都跟着雍正跑偏,自己驾崩后入住清东陵。还定了一条规矩:他葬在清东陵,他的儿子葬在清西陵,他的孙子葬在清东陵。

即兆葬之制,说白了就是"东埋一个西埋一个",孙子和爷爷埋在一起,可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乾隆的后代子孙也没完全遵守。道光帝按照顺序,应该是在东陵,但当时东陵漏水了,所以就改为西陵……

等到末代皇帝溥仪的时候,清朝灭亡,封建制度消失。溥仪也就没有建皇陵,最初葬在了八宝山,后来移到了华龙皇家陵园。

尽管华龙皇家陵园离清西陵很近,但却是私人墓地,之所以把溥仪"请"来,也是为了营销,打个广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仁宗贵妃周氏活到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昭淑贵妃周氏是宋仁宗妃嫔之一,根据《宋史》中的记载,周氏一生活了93岁,这个数字就算放在现代也算是最长寿者之一了。那为什么在人均寿命并不高的古代,周氏能如此高寿呢?实际上这跟当时的环境,以及周氏自身保持的习惯有关。当然,生活在皇宫里的人,特别是皇亲国戚,他们的寿命肯定会比一般百姓要高些,但皇帝后宫可

  • 诸葛亮为什么敢吊唁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吊孝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在演义里,周瑜算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要知道周瑜可是东吴的二号人物,他的离世对于孙权和整个东吴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那诸葛亮为什么还敢前去吊唁周瑜呢?实际上诸葛亮有这份自信也是经过了仔细的考量,而且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想寻找一些闲士来辅佐刘备。下面就来简单讲讲

  • 顺治为何传位康熙?为什么不传福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顺治皇帝,他当上皇帝也是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毕竟豪格与多尔衮的明争暗斗,只要清白人都能看出皇位肯定会在二者之间产生。但谁知最后俩人居然让还是孩童的福临坐上这万人之上的位置。但是好景不长,顺治帝不幸染上疾病,在无药可医的疼痛中逝去,年仅二十四岁。让人想不明白的是顺治帝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三皇子玄烨,

  • 当面错过岂不好笑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大家一定都有听说过,那你知道这句话的典故是怎样的吗?今天就准备和大家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其实“说曹操,曹操到”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实际上这两句话都各自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典故,只是前一句更

  • 历史上方腊是谁抓住的,真是鲁智深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通过《水浒传》认识的方腊,在小说中方腊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四大寇”之一。不过后来方腊是被鲁智深所擒,但在民间大家一般认为抓住方腊的是武松,因为“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故事要早于《水浒传》,更加深入人心,在电视剧中方腊也是被武松拿下。不过这些

  • 刘秀称帝后是如何对待西汉宗室的?与汉武帝相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建立了东汉,汉朝也得到了延续,但不管怎么说,东汉相对来说也算是一个新的政权了,那么原先的那些西汉的宗室们,他们在这个时候,刘秀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宗室都是一股不可忽视又很不好处理的势力,那么刘秀使用的又是什么办法?汉武帝的推恩令可以说是阳谋中极为厉害的一招,那刘秀又是怎么

  • 唐朝为什么频繁发生政变,和早期的玄武门之变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虽然是一个综合实力非常强盛的朝代,但它并非是一个安定的朝代,因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过七次政变。如此频繁也是给唐朝政权的稳定性带来破坏,毕竟不是每位皇帝都是李世民,有能力把控全局,那唐朝为什么会经常发生政变呢?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正是因为他开了个不好的头,所以才会招来

  • 天可汗是唐朝的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相信大家都很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也被认定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明,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在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不仅仅是得道了来自本国天下百姓的支持与爱戴,同时也受到了周边各部各民族的拥护,被尊称为“天可汗”,意思就是&

  • 大礼议事件一共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皇帝继承皇位,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却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一个元素非常重要,那就是皇位继承的正统性。而在明朝嘉靖皇帝时期,还曾经因为这件事情引发过一次“大礼议事件”,就是针对于正统的一次长达三年的争论,而这一次争论,也导致了不少人的死亡,究竟这件事情是

  • 姜维如何击杀郭淮和徐质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演义中,郭淮曾多次和蜀军交战,并且战绩出色。不过有一次姜维率军将司马昭困于铁笼山,此时郭淮带领魏军杀入,和司马昭里应外合,从而击败姜维。此后郭淮决定乘胜追击,结果却被姜维反杀。不过正史上,郭淮并不是这样死的,他于255年病逝,死后被追赠大将军。演义里为了突出姜维,才设计让郭淮死于他的手上,如果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