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为何一定要死在贤良寺?

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为何一定要死在贤良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61 更新时间:2024/1/15 13:32:18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贤良寺与李鸿章的故事,李鸿章最早进入京城的时候就居住在这里,之后的几十年沉沉浮浮,只要是来到京城,李鸿章就一定会住在贤良寺,而且最终也是在贤良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路。那么贤良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庙,为什么李鸿章身居高位,不在京城置办房产,偏偏住在贤良寺里面呢?

一、其实不仅仅李鸿章,历朝历代的官员进京,甚至于小小的书生,都爱住寺庙!

在历朝历代的神啊、鬼啊的小说中,总会记载着一些狐仙啊、鬼仙啊什么的跟书生调情的描写。在《倩女幽魂》中就有这么一段剧情,宁采臣进京赶考,夜宿寺庙,也就是在这个破庙中邂逅了小倩。

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啊,包拯啊,苏东坡啊,都爱住寺庙。究其原因,一方面也是因为那里清净,另一方面是住寺庙的人大都是穷人,至少寺庙不是明码标价,随便打赏个香火钱就能住段时间。

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段剧情,说的是浙直总督胡宗宪进京述职,他就住在了贤良祠。贤良祠,也是在北京城,难道这就是后来曾国藩和李鸿章住过的贤良寺的前身?

并不是,贤良祠其实是雍正帝时期才建的,是清朝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并非是寺庙。所以,《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住在贤良祠的剧情,是完全杜撰的。

实际上在明朝的时候,外地官员们进京,往往有三种住宿的方法:

一种是借住在亲戚家中,这种情况不多见,毕竟那时候交通没这么发达,除非这个外地的官员老家就是京城的。

一种是专门接待官员的地方,像驿馆啊,驿站啊,接待寺啊等等,这是官方特许住宿的地方。

再有则是住旅馆了,离皇宫越近的旅馆价格就越贵,有些官员穷,也就只能住在偏远一点的地方了。

二、为什么明朝这三种外地官员进京住宿方法,到了清朝不适用了呢?

早在顺治帝时期,朝廷就发过几条命令,那时候朝政尚不稳固,也怕官员们勾结串联,于是顺治三年时发布上谕:

“各地来京官员,钻营嘱托,交通贿赂,由五城御史督令司,坊官员时加访缉。”

这条命令就使得外地官员进京,住在老乡家,同僚家,同科家的可能性就给断了。

没多久,朝廷又发布了命令:

“禁止二品以上大员出入茶楼、酒肆、戏园,违者以违制论处。”

这条规定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当时李卫跟小媚仙私会,雍正帝就拿这条祖制来约束他的。

那时候在京城,娱乐场所必然围绕着住宿的地方,而且一不小心就进错地方了。同样在《雍正王朝》中,刘墨林不就是吃饱了饭瞎溜达,一不小心就进了怡红院吗。

而且顺治皇帝是个超级信佛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在京寺庙发展迅速。这样也导致进京办事的官员,索性就住进寺庙吧,一方面清净,避免了被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另一方面佛门清净之地,也证明自己是个无欲之人,省去很多麻烦。

同样在《雍正王朝》中,年羹血洗了江夏镇,进京述职时,老四胤禛就把他关在了柏林寺。

三、这就是清朝进京官员大都爱住寺庙的主要原因!

下面就讲到贤良寺了,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又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属于京官了,他完全可以在京置办家产,为什么还是偏爱住贤良寺呢?

先说说贤良寺吧!

又要提到《雍正王朝》了,我(杨角风)怎么什么事都喜欢往《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上靠呢?

在《雍正王朝》中,如果问大家最喜欢哪一个人,很多人会选择老十三胤祥。对的,他后来被雍正帝封为了怡亲王,他的宅子,也就是十三王府,就是后来的贤良寺。

他去世后,雍正帝尊其遗愿舍宅为寺,老十三胤祥死后谥曰贤,并世袭罔替,寺名由雍正皇帝钦赐,并依其谥号取名“贤良寺”。

等到了乾隆年间,这座寺庙又迁了个地方,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成了各地官员进京时的落脚点,并闻名于世。

在梁超所著的《李鸿章传》中提到:

“李鸿章之在京师也,常居贤良寺。盖曾文正平江南后,初次入都陛见,即僦居于此,后遂以为常云。将来此寺当为春明梦余录添一故实矣。”

由此可知,李鸿章偏爱贤良寺,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另一方面则是恩师曾国藩就曾经在这里住过,自己一直在追随他的脚步,自然也住在这里;再有则是,自己从这里起家并腾飞,认为这是福地,且有了感情了,自然不愿意再去别处住了。

四、当然,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原因:

“贤良寺为北京名刹之一,尤以近于禁城。”

进京办事,当然是离紫禁城越近越好啊,一般人进京排队都排不进去,李鸿章自然不愿意让位了。

在《走向共和》中有几段剧情,也跟贤良寺有关:

比如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李鸿章被弹劾,几乎丢了所有职务,落魄的他从直隶总督府(保定)又搬进了贤良寺。

这期间就有跟袁世凯的一段对话,也正是这段对话,成就了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愿望,并最终成全了袁世凯。

李鸿章在这里一直住到后来再次被朝廷启用,弄了个两广总督,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京城,去广州赴任。半年后八国联军进京,李鸿章又被朝廷几道诏书召回了京城,也正是在贤良寺,李鸿章走完了最后的路程。

在八国联军占领下的北京城,只有两处地方还属清政府管辖,一处是庆亲王所在的庆亲王府,另一处就是李鸿章所在的贤良寺。

即使还属清政府管辖,其门口也被全副武装的俄国士兵“保护”着,估计一旦谈判不成功,李鸿章能不能走出这个门都难说。

就是在这样的屈辱之下,李鸿章跟战战兢兢的庆亲王奕劻,在外国人的虎视眈眈下签订了辛丑条约。

签完了约回到贤良寺,李鸿章便开始大口吐血,史书记载是“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

等到了李鸿章弥留之际,围着贤良寺的俄国人还逼着他签中俄条约,但被李鸿章拒绝了,此时的李鸿章已经穿好了敛衣,随时准备跟这个世界告别。

五、或许是谈判桌上的耻辱让他痛心不已,临终前说了两句话,第一句:

“可恨啊,毓贤把国家耽误到这个地步。”

毓贤这个人我们之前专门有一期讲过,他是极端仇外的,也是他促使了义和团的进京,并演变成了庚子国难。李鸿章在跟八国联军谈判的过程中,慈禧太后其实是在保毓贤的,但最终迫于形势,还是赐死了毓贤。

李鸿章在最后的时光里,估计因为毓贤的行为导致了八国联军提出了苛刻条件,让李鸿章很难讨价还价,故恨毓贤。

李鸿章说的第二句话是:

“皇帝和太后不肯回京啊!”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李鸿章心中的悲凉,太后和皇上又把他推到了前台,他是一点依靠都没有。凭着一己之力跟西方列强抗衡,心里委屈啊,想跟太后和皇上念叨念叨,可惜,他们不肯回来啊。

最终,李鸿章在贤良寺内闭上了眼睛……

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艰危之交,失此柱石重臣,曷胜怆恸!”

同时下诏:

“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入祀贤良祠,赏银五千两治丧,立功省分建立专祠。”

这里的贤良祠跟贤良寺不是同一个地方,贤良祠是清朝祀王公大臣中有功于国家者的专祠。

当然,这可不是给李鸿章洗白哦,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看事情还是得就事论事。

就这样,李鸿章起于贤良寺,死于贤良寺,灵牌又入住了贤良祠,至于他到底贤不贤,良不良,只能留给后人评价了!

我叫杨角风,我们讲的并非《走向共和》,而是这段沉重的历史,以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第59期到此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请关注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12金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君王,同时也是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君王。关于秦始皇的传奇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说文字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度量衡等等,他给自己所建造的陵墓至今也无法让人探索。今天要提到的是他的又一个建树——十二金人,这十二金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铸造它的目的

  • 燕云台文殊奴是谁,文殊奴是辽国哪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萧燕燕和耶律贤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文殊奴。很多观众对这位文殊奴感到好奇,历史上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据悉,文殊奴作为长子,后来他继承了皇位,不过文殊奴继位时只有十几岁,没办法亲自处理朝政,所以便由萧太后代为执政。结果这一代就是20多年,文殊奴37岁时才正式亲政,手握权力的他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而是积

  • 卫瓘一计害三贤,为何却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卫瓘陌生。在演义中,卫瓘是曹魏大臣,曾参与伐蜀之战,而在这场战事中,邓艾、钟会、姜维三人的死都和卫瓘有关,后来有一典故叫“一计害三贤”,实际上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那卫瓘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经过。卫瓘原本可以过上一个无忧的晚年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老糊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樊哙对于刘邦来说,作用和意义都是非常大的,刘邦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离不开他手下的所有人,而樊哙也是一直跟随他的。然而刘邦在自己临死之前,竟然派人去杀掉樊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邦当然不是傻子,难道他是太老以至于老糊涂了,要对樊哙下手了吗?刘邦究竟为何杀樊哙,樊哙最终又是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他们都是隋朝时期官员,但这俩兄弟的人生经历却非常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将隋炀帝杀掉,然后拥立杨浩为帝,但此举也并没有给他换来一个好的下场。当时宇文化及打算这样做,宇文士及并不知情,此后他选择归顺李唐,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有不少军功。等李世民继位后,宇文

  • 明朝航海事业发达,为何不建立海外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在明朝初期,就已经拥有了很强大的海上船队,最著名的自然还要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了。虽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的原因众说纷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源于朱棣想要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时期的航海事业也是很发达的,而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借助自己强大的海上势力建立了殖民地,为何明朝当

  • 吕雉和戚夫人有多大的仇恨,要把她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这件事情相信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很多人在为戚夫人的命运感到悲惨的同时,也在感叹吕雉的心狠手辣,对待另一个女子竟然能够这样下狠手,也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但是,吕雉和戚夫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仇恨,能让她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呢?吕雉的狠辣也不是针对所有人,但为何偏偏对戚夫人这么

  • 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辅佐曹操究竟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做的呢?曹操必然是很有野心的,但他的野心也并不是藏着掖着,可以说曹操的野心很早就显露出来了,他也并没有去隐瞒,荀彧在见到曹操之后,又怎么会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呢?既然荀彧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为什么还要去辅佐曹操,而最后却也因此而死呢?今天就

  • 诸葛瑾从没打过胜仗,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的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常胜将军,但也有不少常败将军,他们打仗的时候,经常会吃败仗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就是他们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因此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敬佩之情。然而在三国时期的东吴,诸葛瑾却是一个例外,他可以说几乎也是从来没有打过胜仗,但却能够成为东吴的大将军,这究竟是为何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蜀汉实力不强,为什么还有人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三国时期哪一个国家的势力最弱,那一定就是蜀汉了,蜀汉可以说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国力也不强,土地面积也不大,是一个很弱的国家,然而现在很多人却还是最喜欢蜀国,三国之中对于蜀国的情感总是不同于另外的两个国家,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都是因为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