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14 更新时间:2024/1/19 7:27:52

荀彧辅佐曹操究竟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做的呢?曹操必然是很有野心的,但他的野心也并不是藏着掖着,可以说曹操的野心很早就显露出来了,他也并没有去隐瞒,荀彧在见到曹操之后,又怎么会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呢?既然荀彧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为什么还要去辅佐曹操,而最后却也因此而死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荀彧投奔曹操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作出了跳槽决定,从老东家袁绍那里跑到了东郡,加盟曹老板的公司。跳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袁绍这人靠不住,皇帝还在董卓手里攥着,他就着急忙慌地议立新君。

从名望实力来看,袁绍是当时最有希望跟董卓抗衡、平定天下的,所以荀彧从老家颍川跑到了冀州,投奔袁绍。

袁绍开始也展现出了领袖人物的特质,召集各路诸侯,联军讨董。可接下来袁绍表现得非常保守,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反倒是曹操带着自己的人马跟董卓大将激战,自己还受了伤。

虽然曹操被后世称为奸雄,但截至此时,他做一个宦官之后,展现出的却是忧国忧民的英雄气概。

在20岁时,曹操就举孝廉,出任洛阳北部尉,也就是首都城北公安分局局长。洛阳城在天子脚下,达官贵人不计其数,像这种小官属于夹着尾巴都难做人的,曹操却很高调,一上任就造了五色大棒,不管谁违反禁令,统统棒杀。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小打小闹,直到数月后曹操干掉了违禁的蹇图,洛阳豪强瞬间老实了。蹇图是个小人物,他的侄子蹇硕却是只手遮天的大宦官,处理他使曹操获得了巨大威望,同时也收获了蹇硕公公的关照,“升迁”为顿丘县令。

这种刚强正直的性格维持了很久,至少在讨董之时,曹操是奋不顾身的,不过他没能激起联军的进攻,只能打碎门牙活血吞,回老巢整顿部队,并挥兵拿下东郡,当上了东郡太守。

这时候的荀彧,只是一个谋士,虽出身名门,也能拉起一支队伍,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找一个同样心存汉室的主公辅佐,开始他以为袁绍心存汉室,结果没有,他就转而投奔了曹操。

2、荀彧看出曹操的野心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自己的理想是“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但这种理想跟他早年的野心是不相衬的。

见到荀彧时,曹操的反应是大悦,然后说了一句:“吾之子房也。”曹操把荀彧当作张良,那他把自己当成什么了?自然是刘邦

这种气吞天下的野望,荀彧是面对面感受到的,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还能看到很多次这种野心的体现,但他大多无动于衷,直到曹操要称公。

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彧跳槽后就对曹操很忠诚,曹操对他也是非常信任,接受他“奉主上以从民望”的建议,把汉献帝接到了许都,出征时也多次安排他镇守许都。

以曹操的多疑,荀彧无疑已经成为他的心腹,这自然是荀彧用忠诚换来的,哪怕是在衣带诏事发后,曹操血溅朝堂之时,他也没有半点反应。伏皇后被诛杀时,皇权简直空若无物,荀彧还是没说话。

或许你会说这时候荀彧反抗不了曹操,可在曹操称魏公时,荀彧更没能力反抗,可他就是反对了,原因很简单,在荀彧心中,架空皇权可以,篡夺皇位不行。

3、为何荀彧还要辅佐曹操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并不只是敌方制造合法性的谣言,曹操本人早就逾越了臣子的底线,大权独揽,藐视献帝。

荀彧不管这些,是因为在他的政治设想中,皇帝没必要掌权,刘氏把天下弄得乱七八糟的,又没有安定天下的能力,那就当个吉祥物就好,把国事交给他这样的贤臣们,剿灭四方诸侯,维持国家统一。

在荀彧的设想里面,曹操跟他的身份是一样的,即没有篡位野心的贤臣,所以他对曹操架空皇权的事实一直没有反对,反而全力相助成其霸业。但曹操不是他,当霸业已成,再当臣子就太傻了,唯有登上那唯一的位置,方能满足曹操的欲望。

篡位是件技术活,很难一步到位,尤其曹操是开创者,在他前面只有王莽这一个失败案例,他要慢慢来,称魏公就是其中一大重点。

荀彧对此表示反对,然后就死了,他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反抗曹操了,站出来反对只是为他破灭的理想作最后的挣扎罢了。

不知幸运还是不幸,由于晚年征汉中失败,又被关羽威震华夏,内部还起义连连,曹操不得不停下篡位之举,还没等到天命,就去世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诸葛瑾从没打过胜仗,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的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常胜将军,但也有不少常败将军,他们打仗的时候,经常会吃败仗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就是他们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因此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敬佩之情。然而在三国时期的东吴,诸葛瑾却是一个例外,他可以说几乎也是从来没有打过胜仗,但却能够成为东吴的大将军,这究竟是为何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蜀汉实力不强,为什么还有人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三国时期哪一个国家的势力最弱,那一定就是蜀汉了,蜀汉可以说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国力也不强,土地面积也不大,是一个很弱的国家,然而现在很多人却还是最喜欢蜀国,三国之中对于蜀国的情感总是不同于另外的两个国家,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都是因为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

  • 曹操看上的张绣婶娘邹氏差点让自己丧命,后来曹操是怎么对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曹操好人妻都是非常出名的,而在曹操看上的众多人妻当中,张绣的婶娘邹氏,可以说是让曹操损失惨重的一位了。张绣对曹操如此做法十分不满,因此追杀曹操,曹操也因此损失了曹昂、典韦、曹安民,甚至自己也差点丧命。尽管后来张绣还是归顺了曹操,但对于邹氏的结果,很多人也非常好奇,曹操会如何对待她

  • 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幕后黑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里面有这样的一段情节,史称毙鹰事件,也叫做海东青事件,八阿哥胤禩送给康熙帝的两只上等的海东青,到了康熙手里的时候,竟然已经成了死鹰,康熙因此大怒,甚至与胤禩断绝了父子之恩。其实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另有幕后黑手的人所做的事情,目的自然就是为了挑拨他们的关系,那么这个人究竟会是谁呢?

  • 为什么李世民只杀李祐不杀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恐怕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差点在自己身上重演。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有两位在他在位期间有谋反的打算,一位是长子李承乾,另一位是第五子李祐。而李祐和李世民失信跟他喜好结交奸邪之人有关,最后李祐也是在万般恐惧之中决定谋反,但并没有成功。李祐被抓,导致太子李承乾的计划也跟着暴露,但李世民对

  • 李鸿章与盛宣怀的关系如何?有什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李鸿章去世之前,张爱玲的祖母曾经怒斥盛宣怀、袁世凯乃小人。其实,盛宣怀、袁世凯二人与李鸿章的关系,盛宣怀更近。袁世凯更多的是依靠吴长庆的关系,和李鸿章的关系更隔着袁氏长辈。盛宣怀从1870年正式协助李鸿章开始,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基本都是“利益一致”的,但为何李菊藕会说盛

  • 洋务运动的价值在于什么?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观点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清末时期的洋务运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世纪了,那么洋务运动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价值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国家去学习,把别人的能耐学到自己身上。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以自己的国家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才能使我们获得成功。然而,洋务运动中最核心的人物李鸿章、左宗棠,他们二人的不同

  • 蜀将王平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汉中之战,王平跟随魏军与刘备展开交战,结果曹操战败,王平得以投蜀。此后王平深受刘备重用,他的军事才能也是得以发挥,北伐期间多次跟随诸葛亮出战,还曾顺利抵御曹爽的进攻,镇守汉中立下功劳。有很多网友不理解王平为何要投蜀,因为就国力来看明显还是魏国更加强大一些。实际上促使王平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多方面因素,那

  • 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传承了千年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随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们都知道,300年的时间是封建王朝很嫩跨越的障碍。西汉享国210年,唐朝享国289年,明朝享国276年,至于清朝,即使从1616年算起,它的统治时间依然没能超过三百年!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境内有一个非常小的政权,却存在了一千二百多年,统治时期甚至超过先秦时期的夏、商、周,这

  • 曹操选拔人才真的只看才能,不看品德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只注重个人才能而忽略品德,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恐怕这里面是有一些误解存在,曹操并非不注重品德,而是对人才的评判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当时多数人所遵循的传统不太一样。如果只是看演义的话,可能会对曹操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所以想要了解真正的曹操,正史上的描述更加重要。下面就来分析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