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4/2/5 7:30:11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多次的海上活动了,其中以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最为有名,不过郑和每次出海也不仅仅只是驾驶着一艘大船,而是带着一个船队,船的数量也是很多的,但他们在大海上,不同的船只相互之间又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怎样传达过去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600多年前,二百余艘舰船、两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一支庞大远洋船队,从刘家港起锚驶入茫茫大海。中国踏上了了解世界的路途,世界也就此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南京郑和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原郑和府邸花园(今郑和公园)内的东南隅,为一组以两层楼的展览厅为主体、附设学术讨论馆与六角亭的仿明代式样的建筑群。馆内《郑和下西洋物资料展览》,分序厅与三个展室。展品除实物外,尚有模型、图表、照片、文献等170余件,囊括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有关文物和遗迹。该馆于1985年7月11日(郑和首航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是1405年至1433年,总共有七次。七下西洋,船队经过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向西泛舟跨过印度洋,直达波斯湾、亚丁湾和东非沿岸,浩浩荡荡地在西洋上劈波斩浪。它所开创的“海上丝路”,绵延至今。

《明史》记载,郑和船队有两万七千八百余人,船只二百余艘。船队的主体船分为宝船、马船、粮船、战船、座船等五种,船队还有其他辅助船,比如“水船”等。船只“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船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所需的人员和装备数量不一,但大体维持在人数2万以上,舰船100~200艘。以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为例,共有各型舰船208艘,其中有大型宝船62艘。船队共有官兵27800余人,其中大多是从直隶和南京的卫所抽调而来。

美国海洋历史学家路易斯•瓦塞斯在《中国称雄海洋的时代》一书中评价:“郑和七次远航印度洋的帝国舰队是世界海洋历史上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这支舰队完全是按照海上巡航和作战需求精心编组的,堪称是一支实力雄厚、装备精良的海上劲旅。”

2、船队之间如何联系

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十分庞大,船与船之间需要联络,但是当时还没有电讯方式,那它们怎么联系?

一支大型船队海上活动的交流通讯依靠什么?据郑和纪念馆展示文字介绍,如此庞大的海上舰队,通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喊话是最常见的通讯手段,还采用锣鼓、旗语、悬挂灯笼等方式传递信息,所谓“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以此保证旗舰对各船的指挥以及各船之间的联络,调动指挥各船之间的先后顺序、航速、航向、前进后退、升落帆蓬、起锚抛泊,以保持船距、避免碰撞,还能通报风向风力、测天观星等结果。

据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除了预备足够的食品物品淡水保证供给外,还有一只特别的后勤缝补船,船上载着几十个老年妇女,都是做针线活的好手,专门为官兵们补衣服、做鞋袜。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

3、郑和下西洋的结果

宣德九年(1434年),景弘率船队出使苏门答腊等南洋国家,船队约在年末回国。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去世,明英宗继位。同年,随王景弘船队入贡的苏门答腊国王之弟哈尼者罕奏国王老耄,明廷嘉许老王,令老王之子嗣位。

正统元年(1436年),明廷遣古里、苏门答腊等十一国使臣随同爪哇使臣出航,并请爪哇国王分送其他国家的使者回国。一说,辅政大臣还曾于该年以明英宗的名义命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并由此终止下西洋贸易;这与《明实录》原文有出入,或为误读。但无论如何,下西洋已然落幕。

天顺二年(1458年)至三年(1459年),太监福安几次向明英宗派陈奏自下西洋停罢后珍珠、黄金等奢侈品不足,并曾请求派官员下西洋采购黄金,为明英宗所拒。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为何关羽如此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关羽,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忠义两全,不仅仅是老百姓尊重他,在民间称其为“关公”,同时历朝历代的君王也是非常推崇关羽的,将其视为忠君爱国的典范,数千年来,所受到的褒封可不少。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给了关羽八十八个字奇长无比的头衔,“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

  • 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为何一定要死在贤良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贤良寺与李鸿章的故事,李鸿章最早进入京城的时候就居住在这里,之后的几十年沉沉浮浮,只要是来到京城,李鸿章就一定会住在贤良寺,而且最终也是在贤良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路。那么贤良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庙,为什么李鸿章身居高位,不在京城置办房产,偏偏住在贤良寺里面呢?一、其实不仅仅李鸿章,历朝

  • 秦始皇12金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君王,同时也是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君王。关于秦始皇的传奇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说文字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度量衡等等,他给自己所建造的陵墓至今也无法让人探索。今天要提到的是他的又一个建树——十二金人,这十二金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铸造它的目的

  • 燕云台文殊奴是谁,文殊奴是辽国哪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萧燕燕和耶律贤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文殊奴。很多观众对这位文殊奴感到好奇,历史上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据悉,文殊奴作为长子,后来他继承了皇位,不过文殊奴继位时只有十几岁,没办法亲自处理朝政,所以便由萧太后代为执政。结果这一代就是20多年,文殊奴37岁时才正式亲政,手握权力的他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而是积

  • 卫瓘一计害三贤,为何却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卫瓘陌生。在演义中,卫瓘是曹魏大臣,曾参与伐蜀之战,而在这场战事中,邓艾、钟会、姜维三人的死都和卫瓘有关,后来有一典故叫“一计害三贤”,实际上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那卫瓘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经过。卫瓘原本可以过上一个无忧的晚年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老糊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樊哙对于刘邦来说,作用和意义都是非常大的,刘邦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离不开他手下的所有人,而樊哙也是一直跟随他的。然而刘邦在自己临死之前,竟然派人去杀掉樊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邦当然不是傻子,难道他是太老以至于老糊涂了,要对樊哙下手了吗?刘邦究竟为何杀樊哙,樊哙最终又是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他们都是隋朝时期官员,但这俩兄弟的人生经历却非常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将隋炀帝杀掉,然后拥立杨浩为帝,但此举也并没有给他换来一个好的下场。当时宇文化及打算这样做,宇文士及并不知情,此后他选择归顺李唐,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有不少军功。等李世民继位后,宇文

  • 明朝航海事业发达,为何不建立海外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在明朝初期,就已经拥有了很强大的海上船队,最著名的自然还要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了。虽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的原因众说纷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源于朱棣想要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时期的航海事业也是很发达的,而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借助自己强大的海上势力建立了殖民地,为何明朝当

  • 吕雉和戚夫人有多大的仇恨,要把她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这件事情相信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很多人在为戚夫人的命运感到悲惨的同时,也在感叹吕雉的心狠手辣,对待另一个女子竟然能够这样下狠手,也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但是,吕雉和戚夫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仇恨,能让她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呢?吕雉的狠辣也不是针对所有人,但为何偏偏对戚夫人这么

  • 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辅佐曹操究竟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做的呢?曹操必然是很有野心的,但他的野心也并不是藏着掖着,可以说曹操的野心很早就显露出来了,他也并没有去隐瞒,荀彧在见到曹操之后,又怎么会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呢?既然荀彧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为什么还要去辅佐曹操,而最后却也因此而死呢?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