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会怎么样

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1/19 18:51:49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明朝为了不被掣肘,立朱祁钰为新任皇帝。后来瓦刺把朱祁镇给放了,回到京城的朱祁镇虽然已经不再是皇帝,但对于朱祁钰来说始终是个威胁。最后的结果也证明,朱祁钰不仅丢了皇位,还离奇死亡。其实就朱祁钰和朱祁镇在位期间的评价来看,朱祁钰会更高一些,如果他当时狠下心,把朱祁镇给杀了结果又会如何?对明朝来讲是好是坏?

临危受命

郕王朱祁钰是明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大军包围,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英宗也只身被俘,当时皇太子朱见深才两岁。为免主少国疑,在于谦、王直等大臣的建议和孙太后的同意下,当时身负监国之任的郕王朱祁钰被立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这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年号景泰)。

朱祁钰在非常时期被拥立为帝,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军,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但是朱祁钰当上皇帝于法理来说,其实只能算是特殊情况下的“代行”,只要英宗不死,或者侄儿朱见深长大,景泰帝的皇位终究还是要交出,因此他对迎还太上皇一直不甚上心,一再拖延时间,其目的就是希望太上皇永远都不要回来,直到于谦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对于谦一向言听计从的景泰帝才派出李实、杨善出使瓦剌迎回太上皇。

景泰帝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他对皇位太过于执着,当初孙太后先立朱见深为太子后,才答应立郕王为皇帝,其意思很明白,大明的天下还是英宗皇帝的,朱祁钰不过是代理执政罢了。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祁钰在朝野获得很高的声望,帝位也渐渐稳固,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当皇帝,而是希望儿子朱见济能取代侄儿朱见深成为大明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因此,在太上皇南还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将哥哥软禁在南宫,并派人严加看管,这一关就是整整七年。

夺门之变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成功的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不幸夭折了,这件事对景泰帝的精神打击很大,此后他不断在子嗣问题上尝试努力,同时对大臣建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建议置之不理。终于在景泰八年(1457年),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乘景泰帝重病之事,向孙太后取得懿旨,带兵直驱南宫,打开南宫大门,将太上皇迎回宫内复登大宝。再一次当上皇帝的英宗很快就逮捕杀害了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而景泰帝则在一个多月后不明不白死去,死因不明,有说法说是英宗派人杀害了景泰帝。

景泰帝虽驾崩,但英宗对他的清算才刚刚开始,英宗不仅废其帝号,还给他上了一个恶谥约“戾”,称“郕戾王”。仅以亲王礼将景泰帝安葬于西山,代宗由此成为明朝自迁都北京以来,仅有的一位没有被安葬在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景泰帝的结局很是让后世为之唏嘘,他是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其成就要远远高过他的哥哥英宗。很多人说景泰帝太过于心慈手软,如果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或许结局不会如此。

杀兄无名,其害深远

首先,若通过非常手段杀害英宗,景泰帝的皇位必然不保,因为侄儿朱见深还在,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把哥哥英宗和侄儿朱见深一起杀了,才能算是一劳永逸。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景泰帝杀兄屠侄,其罪非同小可,满朝文武谁都保不了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景泰帝会就此结束皇帝生涯,还要以大逆罪重治。

其次,英宗与儿子同遇害,这对于景泰帝来说是一件代价很大的事情,明朝不是唐朝,不可能像玄武门之变那样兄弟自相残杀后才能堂而皇之的当上皇帝,明朝信奉正统,皇位本来就是属于英宗一系,景泰帝软禁英宗已经在朝廷引起巨大非议。如今再杀害皇兄和皇侄,这只会让景泰帝陷入众叛亲离地步,到时候他被废为庶人都有可能,而一旦由外藩亲王入承大宝,这个结果就显然是“两输”了。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英宗,景泰帝是绝对不能杀,杀了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境地。其实在当时景泰帝完全有办法改变现状,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后,景泰帝应该顺从民意及早复立侄儿朱见深为皇太子,以安臣下之心。正是因为景泰帝在立储大事上心存私心,才给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分子以口实,最后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对景泰帝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何用十阿哥开刀,处罚却是最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作为清朝历史乃至整个历史上非常惨烈的一次夺嫡事件,最终以四阿哥的胜出终结,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但是,这件事情却并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即便是他成功登基成了皇帝,却也还是面临着自己的几个兄弟的威胁,他们对于皇位可以说并没有死心,依然想要从易经成为皇帝的雍正手里夺得皇位,因此,雍正不得不对这几个兄

  • 反形已具什么意思,刘邦为什么给彭越定这样的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彭越是汉朝开国功臣,在诛秦灭楚的战役中立有大功。汉朝建立后,彭越被封为梁王,定都于山东菏泽市。不过彭越最后结局十分惨烈,他是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处死,而且死无全尸,还被诛灭三族。“反形已具”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个什么罪名呢?反形是指有反叛的迹象。也就是说,就算彭越并

  • 察举制为什么会失败,消灭不了的士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汉文帝曾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这便是察举制的雏形。到了汉武帝时期,察举制逐渐完善,各个科目都有了补充,而且统一了标准。不过察举制虽然需要考试,但选拔出的人才还是各地官员负责推荐给上级,所以其中难免有利益输送,不能保证真正的人才被选上。所以察举制有他的弊端,才会被科举制所顶替。到了东汉末年

  • 毛文龙驻守的皮岛在哪?为什么给了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皮岛,这是一座位于鸭绿江口以西朝鲜湾中的一座小岛,总面积达到19.2平方公里,由于处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枢纽地带,曾经在17世纪的时候,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皮岛都是一座无足轻重的荒岛,根本没人居住。只是由于后来的明清战争,这座小岛才被推上了历史的风

  • 郑春华和太子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郑春华是《雍正王朝》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她虽然是康熙皇帝的妃子,但因为不得宠,便和太子胤礽私通。等于是儿子给老爹头上戴了一顶绿帽,这换谁都接受不了,更别说是皇帝了。后来康熙帝碰巧撞见了两人的奸情,但此时肯定不会公布于众,最后是让人把郑春华的孩子打掉,还赐死了她的父母。不过郑春华实际上也是非死不可,这

  • 崇祯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面对京城失守的风险,崇祯帝不愿南迁,也没让太子南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崇祯帝继位后铲除了魏忠贤党羽,整顿吏治,但想要挽回明朝颓势,时间上已经有些来不及了。而崇祯帝因性格原因,导致整个南迁计划无法实施,最终明朝只能接受灭亡的事实。当然,并不是说南迁就能挽救明朝,不过该做的抵抗只要有机会,没理由不去一试

  • 慈禧陵地宫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孙殿英,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最明目张胆的盗墓贼,在清朝东陵盗了两座墓,一个是乾隆的裕陵,另一个便是慈禧陵。乾隆是富得流油,而慈禧则是出了名穷奢极欲,孙殿英选择的无疑是最有货的两个陵寝,墓中有着非常多的稀世珍宝,个个都是价值连城。清东陵有“地下看乾隆,地上看慈禧”的说法。

  • 唐朝官员三品就位极人臣是真的吗?那一品二品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直都认为,古代官员的等级,从一品到九品,就是官职从高到低的顺序,但有的时候在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却似乎并不是这样一回事。比如狄仁杰,他就只有三品,但是看起来地位却是非常高,而且还是宰相。那既然三品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那一品和二品又是什么呢?唐朝时期官员的等级究竟是如何划分的,既然三品的等级就

  • 元朝为什么不打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通常情况下都是秉承着儒家中庸的理念治理大纲,重视“怀柔远人、以德服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通常都是奉行着一保境安民为宗旨,那些频繁发起对外战争,开疆扩土的往往会被儒生们视为“穷兵黩武”之举,饱受非议。但到了元朝,这种局面却为之一变,从保

  • 清朝宫廷女子穿的鞋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都是花盆底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清宫剧里面都能看到,宫中的妃子们都穿着一种很高的而且行动不便的鞋子,这种鞋子也是清朝才出现的名为花盆底鞋,穿上这种鞋子,走路的确是会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不管是什么时期,只要是清宫剧,剧中的人物都会穿这种鞋子,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清宫里,后宫妃子们也会每天都穿这种花盆底鞋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