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官员三品就位极人臣是真的吗?那一品二品又是什么?

唐朝官员三品就位极人臣是真的吗?那一品二品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09 更新时间:2024/1/20 12:44:54

很多人一直都认为,古代官员的等级,从一品到九品,就是官职从高到低的顺序,但有的时候在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却似乎并不是这样一回事。比如狄仁杰,他就只有三品,但是看起来地位却是非常高,而且还是宰相。那既然三品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那一品和二品又是什么呢?唐朝时期官员的等级究竟是如何划分的,既然三品的等级就那么高,那一品二品是更高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正一品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天策上将:二郎功高盖世,实在是封无可封,于是专设此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亲王(爵位):王爵第一等,如李元吉的齐王。

三师,可以理解为皇帝的老师。《礼记》中有言:“师者,导之教训;傅者,傅其德义;保者,保其身体。”

传授知识、道德教化、监护天子,这是一般人做的事么?就算是皇帝要封,谁又敢受?

三师三公,可谓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超级官位。混到了这份上,还需要什么实权?就是说一句话,京师都得跟着抖三抖的存在。

2、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的老师,如曾位在李元吉之上的吴王杜伏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可以自己开府办公,所用的仪仗规格与三师三公相同。

骠骑大将军:武散官,无实际职事,供元勋们挂职养花种草的。

嗣王、郡王、国公(爵位):承袭亲王的为嗣王,爵位高于郡王。郡王多封宗室,如河间郡王李孝恭、淮安郡王李神通等。国公位同郡王或稍低一些,为公爵第一等。

3、正二品

尚书令:二郎因为做过尚书令,搞得后来的臣子们想做尚书令都做不了。安史之乱后的郭子仪功高盖世,被封为尚书令后直接吓尿了,做了几天就坚决辞职。

特进:文散官,挂职养花种草。

辅国大将军:武散官,挂职养花种草。

开国郡公(爵位):低于国公。

上柱国(勋级):主要是根据战功来进行表彰,可参考如今的“特等战斗英雄”荣誉,差不多一个意思,上柱国是勋级的最高等。

4、从二品

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尚书令没人当,只能由尚书令的两个副职来干尚书令的活。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辅官。

十六卫上将军:“上将军”一职是到了唐德宗时期才设立的。十六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由前十二卫统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又称“外军”。左右监门卫负责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为天子侍从、仪卫。

大州府牧:京兆、河南、太原等大州府的一把手。

大都督、大都护:安西都护府等军事重镇的一把手。

光禄大夫:文散官,挂职养花种草。

镇军大将军:武散官,挂职养花种草。

开国县公(爵位):低于开国郡公。

柱国(勋级):低于上柱国。

5、三品,就是人生巅峰

唐代的官位其实是由职事官、散阶、勋官、爵位等组成的,但毕竟位多不压身,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这些。

正二品之上,只有一个尚书令是手握实权的,但偏偏没人敢做。

而所谓的“宰相”,又是怎么算的呢?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这就得说到“三省六部”了,这才是真正干活的。

中书省负责起草各类政令,并将方案提交给皇帝。皇帝负责把握大方向,细枝末节什么的就丢给门下省去审议,审议通过后,交由尚书省去执行。

等于说,皇帝老儿是老板,中书省是企划部门,门下省是评估及监督部门,具体的落地执行由尚书省来搞。而这三个部门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

中书省的行政长官中书令为2人,门下省的行政长官侍中也是2人,尚书省的一把手尚书令没人敢做,具体事务就由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2人来做。故而,这个“宰相团队”是最少6人起的。

这其中,中书令与侍中都是正三品。

后来为了进一步分散相权,皇帝又将这“宰相团队”进行扩招。各省的行政长官是不可能加了的,那就只能从下边品级低的臣子里拉几个出来,通过“加衔”的方式,让其参与宰相事务,这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如此做了之后,原本算是宰相的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反被踢出了“宰相团队”,这两个位子算不算宰相,就得看其名后加不加一个“同平章事”了。

故而,在唐代为官,三品就已是达到人生巅峰了,别看品级低,这可是实打实的宰相。

6、大舅哥,巅峰的巅峰

那么,在功臣元勋济济一堂的唐初,不算上太子,谁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当然是大舅哥长孙无忌

凌烟阁第一功臣,这可不是吹出来的。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力辞,李世民只能改授其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再度力辞,李世民坚决不许,大舅哥这司空不当也得当。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长孙无忌又再进位司徒。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又成了太子太师。

到了李世民晚年,长孙无忌主持着尚书省与门下省的事务。谁说大舅哥过得滋润的?老是被李世民这么封来封去,没法退休不说,一把老骨头都要被累得散架。

李治即位后,又再进长孙无忌为太尉。至此,“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长孙无忌在活着的时候都当了个遍。

比起授司空、追赠太尉的房玄龄,授特进、追赠司徒的李靖等人,大舅哥所得的恩宠更甚,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然而,凌烟阁又如何,位列三公又如何,三公都做遍了又如何,也都离不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句话。

自古伴君如伴虎,曾是李唐第四号人物的杜伏威说没就没,曾是凌烟阁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说凉就凉。

官大官小,都不如跟皇帝玩得好重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元朝为什么不打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通常情况下都是秉承着儒家中庸的理念治理大纲,重视“怀柔远人、以德服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通常都是奉行着一保境安民为宗旨,那些频繁发起对外战争,开疆扩土的往往会被儒生们视为“穷兵黩武”之举,饱受非议。但到了元朝,这种局面却为之一变,从保

  • 清朝宫廷女子穿的鞋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都是花盆底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清宫剧里面都能看到,宫中的妃子们都穿着一种很高的而且行动不便的鞋子,这种鞋子也是清朝才出现的名为花盆底鞋,穿上这种鞋子,走路的确是会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不管是什么时期,只要是清宫剧,剧中的人物都会穿这种鞋子,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清宫里,后宫妃子们也会每天都穿这种花盆底鞋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汉中之战,曹操手下武将实力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汉中之战,刘备和曹操几乎都是派出了最强阵容,双方将领都属于明星武将。刘备方面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曹操这边有曹休、曹洪、夏侯渊、张郃等。随便拿一个出来,在三国史上都能占据一席之地。这场战事持续了将近两年,最后是由刘备胜出,占据汉中。而曹操失败的原因,一般被认为是曹操不重视汉中这个地方,就战力来

  • 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科举为了公平,发明了锁院制度,那什么叫锁院制呢?意思就是,经任命的考官要立即锁宿,五十天内不能回家、不能和家人见面,也不能和其他官员交往,确保考题不会泄露。所以这个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而且从源头制止了泄题的可能性。那到底是谁首先提出的锁院制度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感兴

  • 司马孚忠于曹魏,为何还参加高平陵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高平陵之变作为曹魏政权终结的一个事件,参与者除了司马懿、司马昭等,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基本上就已经掌控了曹魏的政权,距离皇位也不过就是一步之遥,因此司马懿一直被人们看作是篡权夺位的人。然而司马孚参与了这次行动,但是却始终还是以曹魏忠臣自居,这究竟是为什么?司马孚

  •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秦始皇死的很突然,他应该没想到自己会在东巡的途中驾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准备他的第五次东巡,结果途中始皇帝染疾,并且病情逐渐加重,最后是在沙丘宫,也就是今天的邢台广宗这个地方病死。因为事情太过突然,才给了赵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机会,导致扶苏被逼死,胡亥继位,同时为秦朝早衰埋下了隐患。秦

  • 秦将军章邯为何在巨鹿之战中消极避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巨鹿之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这是项羽率领着楚军与秦朝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全歼王离军,迫使章邯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 该如何评价史可法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抗清名将,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于崇祯元年中进士,此后辗转各地镇压叛乱。不过当时明朝政权注定走向衰亡,等京城被攻破后,史可法决定拥立福王为帝。但扬州城也没能坚持太久,然而史可法誓死不降,他想自刎却被众将拦住,最后是被清军所杀。史可法一生为官清廉,其意志坚韧不拔,不过对于史可法也有一

  • 明朝火器真的先进吗?是吹牛还是真实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应该有不少人都认为,明朝的武器一直都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尤其是火器,而且在明朝历史上的很多战争中,都体现出了明朝火器领先世界的情况。只不过,这些情况真的是真实的吗?明朝时期的火器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些对于明朝火器的推崇,究竟是有没有后人吹牛的成分?真实明朝的火器究竟如何?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于谦为什么选朱祁钰当皇帝?为何不让太子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次可以说是改变了明朝命运的事件,对于明朝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没了朱祁镇,明朝还需要另外一位新的皇帝,这时候大臣于谦则是选中了朱祁钰。不过,朱祁镇当时虽然被俘虏,却已经有了太子,为何于谦不让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却选择了朱祁钰呢?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