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武艺如何,放在曹魏能排在什么位置

魏延武艺如何,放在曹魏能排在什么位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31 更新时间:2024/1/17 19:53:40

魏延虽然不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但他依然是蜀国非常重要的将领,曾深受刘备重用。魏延镇守汉中立下大功,北伐时期献上子午谷奇谋,虽然没有被诸葛亮采用,但证明了魏延在谋略方面同样有着一技之长。魏延武艺究竟如何令人好奇,如果放在曹魏能排在什么位置呢?这次就准备用夏侯惇和张辽来做个对比,看看在战场之上,他们三位到底谁会更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蜀汉名将魏延

义阳有壮士,大刀魏文长。

雄才并马赵,勇力亚关张。

功名唯我志,跋扈为谁扬?

非是生反骨,子玉折太刚。

魏延,蜀汉之重将也。颇有兵略,“善养士卒”,为刘备所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得为独镇一方的实权将领。诸葛亮南征孟获,北伐中原,都对其甚为倚重。

对于蜀汉来说,魏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特殊,他属于蜀汉壮年派的代表人物,在蜀军老将逐渐凋零,青年一代尚未成长起来的关键时刻,魏延起到了承上下的重要作用,使蜀汉大军不至于陷入军事人才青黄不接,而造成断层的尴尬境地。

除了颇有领兵才能,军中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之外,魏延在两军阵前单挑厮杀的武力也不弱,在蜀汉军中是仅次于五虎上将的存在。那么就有朋友提出,以魏延的武艺,与曹魏猛将夏侯惇和张辽比较起来,孰高孰低呢?

夏侯惇实力如何

大家都知道,在曹魏军中武艺最为高强的有两位战将:典韦和许褚。他们都膂力惊人,作战勇猛,论实力堪与蜀汉五虎相抗,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足以跻身于“超级猛将”的行列。而其他战将的武力值则明显要比他们两位要低一个层次。

但在典韦、许褚没有归附到曹操帐下时,在两军阵前单挑厮杀主要靠的还是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本族兄弟,“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夏侯惇的武艺还是有师承的,正规路数。他还非常尊师重教,有人辱骂他的老师,“惇杀之,逃于外方”。后来曹操陈留竖义旗起事,夏侯惇就率领千余人投到麾下。

夏侯惇性情彪悍,作战风格骁勇,悍猛敢斗,极具“亮剑精神”,无论敌人是“天下第一勇士”吕布,还是“威震华夏”的关羽,或者是“杀人王”赵云,夏侯惇都敢于主动发起挑战,“挺枪跃马”,直取敌将。

张辽是曹魏军中最有指挥才能的大将,具备独当一面的帅才。张辽最初在吕布麾下效力的时候就被委以重任,在“八健将”中处于领导地位。张辽的武艺也相当不错,关羽曾经对张飞评价过他“武艺不在你我之下”。

张辽和夏侯惇之间有过一次交锋,是在濮阳之战中。吕布与曹操两军对峙,吕布派臧霸出阵搦战,曹军中乐进挺枪接战,“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夏侯惇挺枪出马助战,张辽挥刀截住厮杀。书中没有具体描写两人的战斗结果,但后文中说“恼得吕布性起”,夏侯惇曾经是吕布的手下败将,吕布不能忍受他耀武扬威的样子,于是“挺戟骤马,冲出阵来”,要灭掉夏侯惇的嚣张气焰。也可以看出,在与张辽的对战中,夏侯惇绝不会落在下风。

夏侯惇和张辽战绩

从各自戎马生涯的战绩上看,夏侯惇的表现要略胜于张辽:荥阳之战中“战不数合”刺死董卓部将徐荣;寿春之战,“不三合”刺死袁术麾下大将桥蕤;徐州之战,“四五十合”打跑吕布麾下第一将高顺;在右眼中箭后,仍然“拔矢吞睛”,奋勇向前一枪刺死了“八健将”中的曹性。

张辽的胜绩比夏侯惇要略逊一筹:乌巢之战中突袭斩杀袁绍部将蒋奇;“战不三合”击败了袁尚;“战不三合”击败沮鹄,追射落马;乱军中斩杀了蹋顿;暗箭射伤过江东老将黄盖。张辽的平局比较多:濮阳战夏侯惇、官渡战张郃、合肥战太史慈、濡须口战凌统,四场战斗都是不分胜负。这也说明张辽在征战厮杀中缺少足够的杀伤力。而对阵高一阶的敌将,如文丑、张飞时,张辽的表现并不尽人意。

魏延的武艺如何呢?比较体现实力是在斜谷界口一战中对阵曹魏猛将庞德,“二将正斗间”,曹营起火,曹操指挥全军向前压,魏延“诈败而走”,悄悄迂回到林后,一箭射中了正在指挥作战的曹操上嘴唇,“折却门牙两个”,庞德来救,“奋力向前,战退魏延”。

在曹魏阵营中,典韦和许褚的武力值最高,他们二人属于“超级猛将”。而徐晃和庞德在奋力作战的情况下能够与许褚战至“五十合”不分胜负,属于较强的“一流猛将”,夏侯惇能够“四五十合”击退吕布麾下第一将高顺,也属于较强的“一流猛将”,而张辽和张郃、夏侯渊等则属于中等的一流猛将。

魏延被庞德“奋力”杀退,他的实力自然达不到“强一流”的标准。而随诸葛亮六伐中原的历次战斗中,多次被诸葛亮用来去抗衡曹魏猛将张郃,说明他的实力也属于“中一流”的水准。但通过诸葛亮对张郃的“忌惮”来看,魏延的武力值应稍逊于张郃。比起夏侯惇和张辽来,魏延对战过的敌将武力值层次都比较低,最强的就是庞德了,而魏延的斩将纪录也低于夏侯惇和张辽。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我们按照武力值从高到低的顺序将三位猛将的战斗力进行排列:1.夏侯惇≥2.张辽>3.魏延

但在这三人中,只有魏延混到了“天下第一猛将”的位置上。魏延的老对头张郃在木门道中伏,乱箭穿身,殒命沙场之后,魏延在沙场上就再没有能够与之相抗的对手了,从此所向披靡,横行无敌,坐了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的宝座。而在夏侯惇和张辽的戎马生涯中,这个宝座的位置他们想都不敢想,对他们来说,那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所以当魏延在南郑关下大叫“谁敢杀我?”的时候,他还真的有这个狂妄的资格。无论是斗军还是单挑,魏延确实是当世无敌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桧为什么被称为佞臣,千古罪人难以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想要知道秦桧为什么会被称为佞臣,就必须了解“佞臣”一词的含义。佞臣是专指奸邪谄媚的臣子,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贬义词。秦桧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这种词语放在他的身上也不为过。可能会有朋友不明白,要说奸臣每个朝代都会有,而且数量也不少,为什么偏偏秦桧是被骂的最多的呢?因为在多数人心

  •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为何还差点灭掉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作为赵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惨重的失败的战役,对于赵国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打击的。虽然一直流传有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白起坑杀的说法,但其实这中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的。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情,而是在战后,赵国竟然还差点灭掉了燕国的事情。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必然是有非常重大的打击的,然而赵国居然

  • 吕布对战许诸、典韦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不知道是不是吕布被捧得太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吕布,怀疑他究竟是不是三国第一战神。其实吕布能在三国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头衔,的确有演义的功劳,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吕布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能和他一对一并且取得上风的人不多。对于吕布来说,战场上的他有绝对强悍的一面,就拿许诸和典韦这两位猛将举例,如果

  • 励精图治的崇祯为何比不上魏忠贤?他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大家可以说都还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明朝末期著名的宦官,魏忠贤给明朝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不少人认为,明朝最终之所以会灭亡,都是魏忠贤一手造成的,但是一个朝代的灭亡,绝不仅仅是魏忠贤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只不过是在其中有很大的作用。不过也有人认为,崇祯皇帝一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但是即便是到了最后

  • 秦朝的法律并不残暴,为什么却被人说是暴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暴秦”这个词可以说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秦朝的一种固定的印象,对于秦始皇也是“暴君”,总之就是会认为,秦朝时期人们必然是生活的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有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和很严苛的法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文物等的出土,越来越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秦朝的法度其实并

  • 阿克敦与张廷玉什么关系?为何被打入死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1729年七月,是雍正皇帝执政的第七年,江淮一带一直下着大雨,致使水位暴涨,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大洪水。知道此事的雍正皇帝立即决定派遣一名钦差大臣前去指挥救灾,然而在选人上却犯难了,因为能够担当此众人的,又能够得到他信任的人没有多少。十三爷怡亲王胤祥前不久病倒了,此刻正卧病在床;深受器重的李卫还在回家

  • 隋朝和日本的关系如何,小野妹子来访隋炀帝为何不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中国很早就和日本官方有来往,据记载,汉朝时期中日就有进行过交流,不过当时交通实在太不便利,而且旅途很危险,有可能出来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中日关系的顶峰期是在隋唐,隋朝年间日本有派外交大臣小野妹子携带国书访问,但遭到隋炀帝的拒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段历史现在拿出来做一番了解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当时

  • 蜀地易守难攻,为何那么轻易就被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蜀国作为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应该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挺可惜的,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一步一步打下了蜀国,皇帝还没当几年就死了,刘禅也没能守住江山。虽然说统一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说起来还是很让人惋惜的。不过蜀地号称是易守难攻,既然如此,魏国对蜀国的灭国之战,至少也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吧,然而事实上也就只

  • 曹彰军事才能在曹魏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曹彰是曹操第二子,曹丕的弟弟。曹彰从小就展现出了武艺高强的一面,据说他曾喜搏猛虎,志向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要说曹彰一生最大功绩,应该就是他曾率军征讨乌桓,后降服鲜卑。不过在三国这个大时代,曹彰的存在感算是比较低的,可能曹彰的军事才能被不少人小看。今天准备跟各位分析下曹彰的武力水平,以及他在曹魏将领中

  • 为何朱棣身边没有叛徒,但建文帝大臣却纷纷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作为明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削藩上的矛盾,朱棣起兵夺了朱允炆的皇帝之位,而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不过在朱棣和朱允炆的身边,他们各自的大臣,相互之间的表现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朱棣的身边,可以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当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