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为何要杀母立子?

汉武帝为何要杀母立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77 更新时间:2024/1/19 3:17:10

说起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的时候即位,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达5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康熙和乾隆。但大多数人往往只知道汉武帝在位时期,大规模的对外开拓,树立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汉武帝登基的前期也并非一帆风顺的。

受到掣肘的君权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年仅十六岁的汉武帝登基为帝。然而按照西汉的政治制度,皇帝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至少在他前面还有一座逾越不了的大山—后权。这个后权当然不是指皇后的权利,而是指太后的权利。

自吕后临朝称制起,太后的“后权”就是一种制约皇权过度膨胀的一种存在,有点类似于西方的“二元政治”。而立在汉武帝面前的却不只是皇太后王娡的“后权”,还有一座更加庞大的高山“太皇太后”。

少年天子当国,自然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你也可以理解为“新官上任三把火”,总得干几件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是!于是轰轰烈烈的“建元新政”就开始了。

建元新政的夭折

可能在少年人眼里,只要决心足够大,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于是汉武帝并没有考虑这些政策的可实施性问题,一股脑的就上马了。建元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块:其一就是尊儒学,轻百家。其二便是重新捡起文帝时期强令“诸侯就国”的政策,同时提倡民间对宗室及贵戚的检举行为。

“诸侯就国”和检举贵族的不法行为就不说了,尊儒学在当时来说也是进步的行为。与我们以往认识的儒家不同,这时的儒家公羊派绝对是战斗力爆表,极具开拓思想的学派,而与之相比的汉室开国就推行的黄老之学就显得过于保守和落后了。

其实这两大板块在当时来看,都是非常先前的举措了。但历来改革最大的敌人就是保守势力,而恰好这个保守势力的代表人就是此时最高的山,喜爱黄老之学的太皇太后。于是被动了蛋糕的保守贵族们在老太后面前一通哭诉,建元新政立马被叫停了。

当然还得要清算了,作为自己的孙子当然是被“蛊惑”的了,下面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该罢免的罢免,该杀头的杀头,建元新政还没铺开就夭折了。

为了集权,杀母存子

汉武帝晚年也犯了和先祖们一样的病,不喜欢“不类己”的太子。但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汉武帝干成了,立了更像自己的刘弗陵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但此时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儿子却还年幼,为了避免当年吕后的悲剧重演,也为了让将来儿子亲政后免除掣肘,于是赐死了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将刘弗陵托孤给霍光、上官等人。

当时间来到南北朝,前秦百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于东晋,偌大的帝国顿时土崩瓦解。苻坚的善良或者说大气虽然成就了前秦的强大,却也加速了前秦的灭亡。被苻坚收编的前贵族纷纷复国,而这一时期“最靓的仔”拓跋珪也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母祖贺兰部为首部族的支持下,拓跋珪成功复国,此后东征西讨,开始统一华北的历程。

有感于母祖强大的威胁,拓跋珪效仿汉武帝“杀母立子”的故事,赐死被立为太子的拓跋嗣生母刘氏,并将之制度化,立子必杀其生母。直到一代妖后胡充华的出现,魏宣武帝才废除了“杀母立子”的传统。

很多人听到这个行为,可能本能的就特别排斥,但这个这个制度最终运行的结果如何了?

残忍的制度真有很好的效果?

汉武帝杀母存子后,留下了年幼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由四的辅政大臣:霍光、金日蝉、上官桀桑弘羊;虽说四大辅臣后来争权,但汉昭帝的确没有后权掣肘后更加方便许多,最终汉朝的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走向巅峰。

我们再看看北魏的皇帝们。自从“杀母立子”制度化以来,北魏一共经历了七任皇帝,从拓跋嗣到元恪,几乎每一任皇帝都还干的不错。拓跋嗣继承拓跋珪的遗志,继续统一华北之路,最终由儿子拓跋焘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从拓跋濬开始,北魏进入文治时期,同时尊佛,到元宏时期开始全面推行汉化,最终在元恪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而在元恪废除了“杀母立子”这一制度后,现实立马给了北魏当头一棒,在妖后胡充华的霍霍下,北魏急速下滑,最终分裂为东西魏。

这条残忍的做法虽然在我们看来,实在太过于残酷,但在当时来看,确实加强了集权,有利于新晋天子快速掌权。但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利于国家强大,我们不得而知,消除后宫干政的方法千千万,却非要选择这样的方法来用,这是对于文明的践踏。

女人生得太贵会影响国运,生得太美叫祸国殃民,文人们可不会管你的腰身是否太细,能不能承受这么重的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鲁班天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妥懽帖睦尔”,这是一句蒙古语,翻译成汉语后的意思是“铁锅”。元朝时期的第11位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四月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元明宗长子,元宁宗的哥哥,生母为明宗妃哈剌鲁·迈来迪。天历二年

  • 宋朝那么富有,为何宋皇陵那么寒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如今随着《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等这些盗墓小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探墓探险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追剧之余也有不少人把探索求知的目光伸向神秘的“墓葬文化”。古人认为‘阴宅阳宅是一理’,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有什么,死了也该把这些带进坟墓,所以越是有地位的古代人,其墓葬规模越是

  • 宋朝皇帝头骨酒杯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头骨酒杯,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及其原始,极其血腥,一种非常残忍的器皿,通常只有古代蒙古和匈奴这种蛮族才会制作。但是上图中的头骨酒杯,可是帝王的头骨。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觉得更加可怕和唏嘘了呢?而且这头骨酒杯的背后可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宋理宗赵昀的傀儡皇帝之位偏安一隅的南宋持续了152年,

  • 大秦赋吕不韦原型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吕不韦对于嬴政以及秦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吕不韦,可能嬴政就不会成为秦国国君,那完成一统六国壮举的人也就不是他了。更何况,有人推测吕不韦或许才是嬴政的生父,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的确是有这样的可能。而在历史上,嬴政和吕不韦最后却是不欢而散,嬴政更是将吕不韦给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吕不韦

  • 秦国统一最大的障碍是谁,若他不死秦国将没有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最终统一了全国,但其实在秦国统一的路上,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最后关头,可以说很多事情都给了秦国好机会,而且对秦国来说有一个最大的障碍,他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如果李牧还活着的话,秦国的机会或许渺茫,但是李牧之死,对秦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

  • 天地会是什么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看过《鹿鼎记》的人应该对书中的一个组织很有印象,叫做天地会,而且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反对清朝的统治,想要恢复明朝统治,也就是反清复明。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个天地会是真的存在的吗?真实的清朝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所谓的天地会组织,他们又是做什么的呢?对清朝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天地会的呢

  • 杂号将军是什么,三国时期为什么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听过“杂号将军”这个称呼,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有不少武将都是“杂号将军”。这个称呼就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光凭“杂”这个字,听起来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那么历史上这些杂号将军究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称为杂号将军

  • 大秦赋嫪毐和赵姬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一生的成就足以担当“千古一帝”这一称号。不过秦始皇的家事却有不少丑闻,包括他自己的身世都模糊不清。其中最让秦始皇感到耻辱的一件事,就是她母亲赵姬和嫪毐私通,还生有两个儿子。嫪毐是吕不韦送给赵姬的男宠,当时是将

  • 大秦赋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的收官之作,自然是备受期待,终于可以看到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成果了。这次嬴政将带领秦国完成六国一统的壮举,这里面也有很多关于秦国内部的精彩故事,例如嫪毐和赵姬之间的关系,以及嬴政生父的秘密,相信都会是《大秦赋》中比较重要的剧情。如果你是第一次关注大秦系列,还不太了解背后的历史

  • 清朝皇帝的顺序怎么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但是很多人其实对于这些皇帝前后的顺序有些弄不明白,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对于他们各自生活的时代的了解有所欠缺,只知道他们各自的称谓,却不知道他们相互之间具体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够清楚的记忆清朝十二位皇帝前后的顺序,记住这些顺序之后,就能知道他们之间分别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