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齐国称霸之后又衰落了?为何只有齐桓公称霸?

为什么齐国称霸之后又衰落了?为何只有齐桓公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4/2/5 8:03:55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以来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在他的带领之下,齐国也是进入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但是在齐桓公之后,齐国也就没有什么厉害的君主了,不仅如此,齐国也仅仅只在齐桓公时期称霸,厉害的一段时间,而齐桓公死后,也就衰落下去了。这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呢,为什么齐桓公死后齐国就衰落了,齐国为何不能长久持续性的称霸呢?

齐国称霸的先决条件:齐国的始封君为吕尚(姜太公),不但最擅於兵事,还与周室有姻亲(吕尚之女邑姜,为武王之后,成王之母),故很受周王室的倚重与信赖。齐国是周王室巩固东方最为重要的一块砝码,受封之初,就很具实力,而初具大国规模。

再则,因周王室远在关中,对东方的夷商残余势力鞭长莫及,便赐予齐国在东方的征伐之权(史载:..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即意味着齐国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张,而齐国的四周又为莱夷部落,发展空间特别大。经历了三四百年的经营与扩张,至齐桓公之父齐僖公在位,齐国已经被称为“小霸”,“齐大非偶”的历史典故便产生於该时期。

那为何齐国的霸业,不能像晋、楚两国那么持久。仅历一世,甚至齐桓公在位的后期,齐国的霸业便衰落了呢?

1、齐国经济富裕,士卒的战争意愿不强

齐魏马陵之战,孙膑以“减灶计”而诱庞涓,即是利用了“齐”号为“怯”,“彼三晋之兵素轻齐”的心理。齐人怯弱畏战,是闻名於诸侯的,而这背后的原因,齐国有“渔盐之利”,又经管仲的变革,而使齐国商业、手工业繁盛、百姓富足。而齐国(地)也一直是我国先秦两汉时期最为富裕的地区,而越是富裕的地区、其谋生的渠道多样,士卒的战争意愿就越低。

管仲在《管子 ·储蓄》篇中便说道: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战国时期,商鞅的变法,便与管仲的变革,正好相对。商鞅利用秦国的贫穷落后,将“斩敌首与功名富贵”相挂钩,“奖励耕战、利出一孔”,以激发秦人对战争的狂热之心。可以说管仲变革,使齐国变富,而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

2、齐国“军制”的落后,也极大地制约了齐军的战斗力

荀子与临武君曾在赵孝成王前“论兵”,而说道: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偷,则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即是说:齐国军队特别崇尚“匹夫之勇”,打打弱国、抓抓蟊贼还行,而遇强敌,则立即溃散。齐国的国君,在历史上也都非常崇尚“勇士”。齐庄公在位期间,曾设立了“勇爵”,禄比大夫,但必须力举千斤,射穿七札者,方与其选。先得殖绰、郭最,贾举、邴师、公孙傲、封具、铎甫、襄尹、偻堙等九人。后又得晋国栾氏的州绰、邢蒯,又选卢蒲癸王何等等。

齐国的闻名“勇士”是历史记载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孟姜女丈夫的原型杞梁,被晏子以“二桃杀三士”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以及战国时期为秦国效力的孟贲(秦武王好多力之士,齐孟贲(也作孟说)之徒并归焉,孟贲生拔牛角”),蒙恬的先祖蒙骜也是听说秦武王好勇,才从齐国来到了秦国。齐国这种崇尚“匹夫之勇”的军制,是不足以大规模激发齐军战斗力的。

3、齐桓公死后,诸公子争位而带来的长期内乱,也使齐国实力大减,而无力维持霸主地位

齐桓公患有严重的“寡人之疾”(好色),其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皆无子。又宠幸六位姬妾,礼数皆如同夫人,而此六位姬妾各生一子,分别为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其余妾媵,虽多亦有子,但地位却不能与这六位相比。

而这六位公子中,除了公子雍出身微贱,安分守己。其余五位公子,各树党羽,互相猜忌。齐桓公病重时,诸公子相攻,其被筑起高墙,围在宫内,活活饿死。而齐桓公的尸体横卧了六十七日,尸虫都爬出了窗外。而此五位公子,也都先后当上了齐侯之位,可见诸公子争夺之激烈。齐国的这次诸公子争位,直接就让出了霸主之位。致使拥立公子昭(齐孝公)继位的宋襄公,都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

4、晋国、楚国的强势崛起,也使齐国再难重拾霸主之位

虽然齐国被赋予东方的“征伐之权”,但毕竟是异姓诸侯。而晋国却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之后,最为正宗的宗室,其对华夏诸侯的号召力是齐国无法比拟的。

而楚国崛起於南方,强势北进,而楚国的实力其实已经在齐国之上。齐桓公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但面对强敌楚国时,还是不敢战。楚国的“罪行”在於向北扩张,威逼华夏诸侯,周之宗室、汉水诸姬几乎被楚国吞亡殆尽。齐国却不敢拿楚国吞并汉水诸姬姓国说事,偏拿一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说事。其实就是避重就轻,想逼楚国服个软、认个错,好在小弟们面前找回一点做大哥的面子而已。

而楚国与齐国又没有直接利益冲突(风牛马不相及),也不愿意硬拼,无论是胜是负,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徒使自己的军力受损,不利於楚国在南方的霸业的维持与扩张。故而,楚国也乐於认个错,既不割地、又不赔款的,不就贡献点“包茅”吗?那玩意又值几个钱?

齐桓公也并没有遏制住楚国势力向中原的伸展,楚人与齐桓公会盟后不久,楚成王便亲自率军北上围攻齐国的盟国-许国,迫使许国国君肉袒谢罪。接着楚国又向东灭掉齐国的与国--江国、黄国,而对此,齐桓公也都无能为力。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变得极其昏聩,就更不能与楚国争锋了,而楚国却更显蓬勃,华夏诸侯迫於楚国的压力,而纷纷与楚国暗通款曲。数年之后,历经磨难的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之下,回国继位为君,晋国的政治得以稳定。此后,便进入了晋楚争衡的时代,齐国是再难重拾霸主之位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策能否像赵云那样,在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孙坚死后孙策拿下江东五郡,为此后的东吴政权打下基础。孙策有着“小霸王”之称,年少出名,战斗力十分强悍,不少朋友会把孙策和赵云放在一起比较,如果将孙策放在长坂坡之战上,他能不能像赵云那样完成七进七出的壮举呢?其实这个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

  • 楚国几乎占了战国的半壁江山,为何不是楚国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最终只有秦国胜出,击败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全国,也成为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过在当时,除了秦国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楚国,在当时就几乎可以说占据了整个南方,基本上战国时期一个楚国就占了半壁江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楚国最终统一了全国呢?为何楚

  • 戚继光晚年有多惨,接连遭贬最后病死家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就算不喜欢历史的朋友,也不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陌生。戚继光南平倭寇,北御蒙古,一生战功显赫。不过戚继光晚年却接连遭到弹劾,最后病死在家乡,这样一位对明朝有着卓越贡献的将领,为何最后下场如此凄惨呢?张居正病逝后,张希皋多次弹劾戚继光,导致戚继光被罢免,实属无奈。当然,这也跟当时明朝奉行的准则有关,戚继光

  • 清朝是如何击败准噶尔汗国的?为何一定要消灭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清朝历史上曾经灭掉过一个国家,那就是准噶尔汗国。然而灭国的过程却并不简单,可以说准噶尔汗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想要将它击败是非常难的。我们知道,在很多朝代其实周边都是有很多的国家存在,而历史上很多朝代也是和这些其他的国家并存的,很少有像清朝这样一定要将准噶尔汗国灭国的

  • 弘昼和乾隆关系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弘昼是雍正第五子,乾隆的异母弟。很多人评价弘昼,说他是一位有智慧的皇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弘昼很早就看清了朝中局势,他没有参与夺嫡之争,在乾隆继位后,弘昼还得到重用。弘昼的为官之道非常特别,他时而疯癫,时而傲慢任性,让人看不透他的心思,不过这样的弘昼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包容。弘昼明白乾隆想看到

  • 蒙恬死后蒙家军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蒙恬想必大家对他应该也都是比较熟悉的了,作为秦朝时期的一名非常有名的将领,蒙恬也是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更是在秦朝建立之后驻守边疆,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然而历史上蒙恬的死也是很冤的,秦始皇死后,赵高夺得了大权,拥立胡亥为帝,把原本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的秦朝拉入覆灭的深渊,蒙恬最终也被

  • 张飞的子孙后代下场如何,娶夏侯氏保住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庞会跟随邓艾伐蜀,为了替父报仇,他将关羽后代全部杀死。张飞则是因为娶了夏侯氏为妻,才勉强保住后代子孙血脉。其实发生这种事,早早就有埋下伏笔,如果当年关羽能和孙权成为亲家,可能孙权还不会对他下狠手。但关羽一死,蜀汉国力逐渐走衰,被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没人能够保护他的后人。张飞在这方面运气是要好一起,

  • 王安石的青苗法明明有效,为何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有很多朝代,可以说都是经历过了一些变法的,而变法的意义就在于让原本国家那些不足的地方得到改善,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很有名的变法,今天我们要来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当中,其实是有很多很好的地方的,比如青苗法,在当时也是的确很有用的,但是即便是如此,最终还是被废除

  • 李卫巅峰有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卫可以说是雍正皇帝身边非常重要的大臣,也算是宠臣之一。不少朋友好奇,在李卫的巅峰期,他的权利究竟有多大,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官职来分析。不过除了官职,李卫和雍正的关系是要更亲密一些,既然能深得皇帝赏识,说明李卫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李卫可不是靠拍马屁上位的,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并且深受百姓爱戴,这样

  • 庞德在曹魏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是曹魏名将,他原先是马超部将,后来投奔张鲁,等曹操平定汉中后,加入曹魏。演义中,庞德领命支援曹仁,结果被关羽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他和于禁统统全军覆没,最后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庞德一生的高光时刻,可能就是一箭射中关羽前额,然后就成了关羽的刀下魂。其实庞德的实力也没那么不济,他在曹魏阵营到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