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嫪毐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原因和结局介绍

嫪毐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原因和结局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4/1/23 2:50:48

秦始皇嬴政正式亲政之前,他需要扫除的就是吕不韦的势力,至于赵姬虽然也身居高位,但其实她并不太关心政事,然而赵姬身边的嫪毐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仗着自己和赵姬有两个孩子,尽管这两个孩子不可能被承认,但他越来越膨胀,到最后甚至发动了叛乱。那嫪毐自己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为何还要发动叛乱呢?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嫪毐之乱的经过

嫪毐,战国末期秦国人。秦王政(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受秦国丞相吕不韦之托,假扮宦官进宫,与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倍受太后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秦王的“假父”。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嫪毐获封长信侯,以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为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为其封田。嫪毐门下最多时有家僮数千人,门客也达千余人。嫪毐的势力逐渐发展成了能与吕不韦抗衡的势力。同时嫪毐与吕不韦也势同水火。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吕不韦因为嫉妒嫪毐能力过人且深受太后赏识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派人向秦王告嫪毐与太后淫乱。太后与嫪毐决定趁秦王不在咸阳的时机铲除吕不韦,在秦王去壅城举行冠礼时,嫪毐按计划用秦王与太后印信,引导其僮仆门客和军队发动政变,要诛杀吕不韦,秦王命令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与嫪毐争斗,两军战于咸阳。秦王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嫪毐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也深受重创。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

秦王早已对这位母亲的情人恨之入骨,令谕全国:“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王车裂嫪毐,灭其三族。嫪毐的死党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枭首,追随嫪毐的宾客舍人罪轻者为供役宗庙的取薪者——鬼薪;罪重者四千余人夺爵迁蜀,徙役三年。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嫪毐之乱失败的原因了。

2、嫪毐之乱失败的原因

1、被吕不韦告密,仓促起事。

嫪毐与太后淫乱的事被吕不韦告诉了秦王,嫪毐仓促起事,难免准备不足,失败的机率很大。

2、搞错斗争对象。

嫪毐与太后淫乱的事被吕不韦告诉了秦王,秦王碍于王室颜面,一定不会放过嫪毐。所以嫪毐此时最大的敌人是秦王嬴政,他的斗争对象也应该是嬴政,而不是告密的吕不韦。

3、没有智囊型人物出谋划策,主持大局。

嫪毐门客虽多,但是没有出类拔萃的军师型智囊人物出来出谋划策,主持大局。

4、没有良好的口号及合理诉求。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但凡历史上政变或叛乱,大多都会先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来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比如用得最多的“清君侧”、“伐无道”等等。但是嫪毐并没有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也就很少有人支持他了。

5、没有猛将领兵。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有尉迟恭等万夫难挡的猛将支持,政变取得了成功。但是嫪毐的门客中却缺少这样的将才,所以在两军交战中被击败。

6、对部下缺少有足够诱惑力的奖励承诺

俗话说:“军无赏,士不往;军无钱,士不前。”嫪毐的部下跟着嫪毐做着掉脑袋的事,但是嫪毐并没有给下属有足够诱惑力的奖励承诺,所以士气并没有秦军高。

7、嫪毐遇到了杀伐果决的秦王嬴政

遇到了杀伐果决雄才伟略的秦王嬴政,可以说是嫪毐的不幸。虽然此时的嬴政才刚刚成年,但是已经展现了一代雄主的杀伐果决。秦王嬴政只用一招,一个字,轻轻松松就击败了嫪毐。那一招?那个字?秦王嬴政用的招就是激励,用通俗的话来说,一个字,就是“赏”!赏爵与赏钱。“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这是赏爵。“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这是赏钱。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秦王嬴政的军队自然要比嫪毐的属下要勇猛,而嫪毐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3、嫪毐是怎么死的

据史料记载,嫪毐发动叛乱凭借的军事力量主要有前文所述的卫尉和内史所属的士兵以及用盗来的秦王玺印和太后玺印征调的各县军队和一些骑兵。总而言之,这支叛军的规模颇为浩大。不过,嫪毐是假宦官并与太后私通生子的事情,秦王嬴政早就有所耳闻。因此,在驾雍城之前,他就做好了应急措施。

不过,由于嫪毐选择发难的时间点太刁钻,最后还是令秦王有些措手不及,以致身边的宦官都拿起了武器上阵搏斗。好在商鞅推行的律令深入人心,士卒们久在阵中,都知道调动军队必须要用虎符。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对嫪毐拿秦王和太后的玺印调兵一事感到不解。于是,当救驾的昌文君和昌平君率兵赶到并向士卒们解释原委后,这些受到蒙蔽的秦军立即反戈一击,纷纷加入到了平叛的队伍中来。

于是,双方正式开战不到一日,便以嫪毐战败而告终。紧接着,秦王嬴政又发布一道高额悬赏令,“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结果,没出旬日,嫪毐和他的二十名骨干党羽便被秦国官民一网打尽。那么,秦王又是如何处置这群反叛之人的呢?

嫪毐淫乱后宫并意欲谋反弑君,被判处车裂之刑,也就是所谓的五马分尸。当年,商鞅就是被这么处死的。在商鞅之后,在秦国也只有嫪毐一人受过此刑了。至于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以及中大夫令齐等人,则被处以枭首之刑,其宗族亦被牵连屠灭。此外,还有4000多家被免除爵位,而后又被流放到了蜀郡房陵。当然了,嫪毐和太后所生的那两个儿子也没有逃脱一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姬回秦国和子楚吕不韦没有生孩子,为什么却和嫪毐有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赵姬的一生中,可以说都不算是一个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一开始她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被吕不韦送给了嬴异人,生下了嬴政。而嬴异人死后,嬴政成为秦王,赵姬成了太后,她又和吕不韦旧情复燃。但这当中,赵姬都没有和嬴异人或者吕不韦生下一个孩子,反而是后来和嫪毐在一起之后,接连生了两个孩子,这又是为何?下面就让小

  • 秦始皇摔死两个孩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嬴政已经知晓母亲赵姬和嫪毐之间所做的荒唐事,但他目前还没下定决心和母亲翻脸,除掉嫪毐。一方面是因为嬴政还没亲政,另一方面这毕竟是家中丑闻,不愿太过张扬。只是嫪毐决定做殊死一搏,他准备率先发动兵变,此后嬴政将其击败,嫪毐自然不会有好下场。但赵姬毕竟是嬴政的母亲,还有两个无辜的孩子,嬴政会如何处理他们呢

  • 明朝那么多昏庸皇帝怎么还维持这么长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一个朝代能不能活得长久,其实和他们的皇帝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时候,除了傀儡皇帝之外,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自然要比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更好,而好皇帝能将一个朝代发扬光大,一个昏庸皇帝甚至能毁掉一个朝代,但是为什么在明朝的时候,有那么多昏庸的皇帝,明朝还能够维持那么多年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赵国灭国时候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到了战国后期,唯一还能和秦国抵抗的便是赵国。赵国历经改革,国力不断强化,秦昭襄王自知想要完成一统六国的伟业,就必须啃下赵国这块硬骨头。长平之战对于两国来说其实就是决定生死存亡的一役,而最后秦国歼灭赵国40多万士兵,使赵国国内已无年轻的储备力量。当时其他五国基本都要仪杖赵国,所以赵国的情况也是最惨烈的

  • 明朝北京和南京两套六部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六部”我们知道,对于古代的王朝来说,六部就算是一种朝廷的象征,各自分别管着不同的事物,那么正常来说,一个朝代自然也就只有一个六部,毕竟这种东西不可能是越多越好的。然而在明朝时期,却在北京和南京各有一个六部,我们知道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就算地位再高,也不可

  • 赢异人为什么只活了35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赢异人的事情,那么这个赢异人话说只活到了35岁,虽然在古代寿命都不常,但是有的人也能活很久啊,而且秦国的几位皇帝有的寿命真的还可以,但是为什么到了这个赢异人这里就在35岁停止了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赢异人只活了35岁,小编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和珅为何想要朝服?乾隆为何不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最受宠的就要属大臣和珅了。和珅从入仕开始一直到一品大员,总共花费了12年的时间。最初只是个公里的三等侍卫,到十二年后成为了轻车督尉并且兼任吏部尚书,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的权贵了。和珅每接受一项官职或者立一次功,乾隆就会赏赐他一件黄马褂作为嘉奖,前后和珅一共领了二十多件黄马褂,但是和珅对

  • 秦朝的31位皇帝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秦赋》这部剧可以说是又带动着不少朋友们开始关注秦国的这段历史了。小编也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秦国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就问的有些不太专业了,问的是“37位秦王顺序”,这里小编要纠正的是,秦国历代总共只有31位秦王。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31位秦王吧。秦非子

  • 赢驷为何三年不理政?为何秦国还不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惠王不理朝政三年,可以说是放了长线钓大鱼了,看似将大权授予商鞅,其实早早的就安排好了一切。要知道,秦惠王的不理朝政可不代表着不关心政治,而且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的体系是非常严密的,而且国相也在,即便是没有最高决策者的干涉,国家也是能够稳稳当当的的运行的。秦惠王登记为王之后,不问政事,一直按照归

  • 嬴政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这与商鞅又有着什么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的建立,将成形于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这是一种垂直型行政管理体质,与早期的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是有着一定区别的,这个更能体现出中央集权以及君主集权的特质。不过,在秦帝国建立之初,秦廷中枢关于全国二级行政建制的制度设计还有一场争论。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等建言:&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