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郦食其是一个怎样的谋士?为刘邦献计却被张良阻止

郦食其是一个怎样的谋士?为刘邦献计却被张良阻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09 更新时间:2024/3/9 17:19:09

郦食其刘邦身边的谋士、说客,不过郦食其和张良萧何相比,还是少了一分稳健和远见。但郦食其性格狂放,很对刘邦的脾气,所以深的刘邦喜爱,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郦食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刘邦立汉立下悍马功劳。但后人对于郦食其的评价,始终还是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据说郦食其曾向刘邦献上一计,但遭到了张良的反对,下面就来讲讲这个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史书上记载,在楚汉相争之时,当时的刘邦屡战屡败,形势不利。这时他的谋士郦食其为他献上一计。请他立六国的后人为王,给西楚多树敌人。刘邦当时听从了这个建议,并在张良来到后,得意地对张良炫耀。

谁知道张良当时就指出,如果按照这个计策行事,大事去矣。借着张良为刘邦分析了一番,刘邦听后,不顾自己正在吃饭,马上把嘴里的饭吐出来,让人把刻的王印销毁,终止了这个计划。

郦食其为刘邦策划的是,封六国之后为王,让他们去跟项羽为敌。这个计策从表面看,似乎是一个好计策。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这个计策根本在当时的情况行不通。

张良说了一大堆理由,其实是古人思辨的常法。这么一大堆话说到底,也就一个意思,实行这个计划得不偿失。

这是因为,在周朝的时候,周王分封列国是因地制宜的。一个是当时天下已经大势已定,分封列国是为了将来的长治久安。一个是分封的大多是周朝没有控制的地方,通过分封,消化这些地方,使得周朝的势力更加强大。

而郦食其请求刘邦分封六国后人的时候,正是和楚汉战争胜负未分之时。刘邦分封六国后人,封的是自己的地,分的是自己的人。这些分封的势力,和刘邦都是王,何必去听从刘邦的指挥。这样一来,等于刘邦分散自己的势力,去成就他人。

在军事上还给项羽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将所有的实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上,还尚且不是项羽的对手。如果再分散开来,那就灭亡在即。从这方面来看,这个计划确实是个自取灭亡的机会。

即便是在当时,就有现成的例子放在眼前。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自立为王。他派出去的军队,其中的一部分将领在六国后人的蛊惑下,立六国的后人为王。陈胜虽然不同意,可也没有办法阻止。于是,在当时的中国,除了陈胜的楚国,基本上其他几国都复兴了。

可是这六国互不统属,面对秦军的进攻,互不相救。最终,各地的起义军被秦军各个击破。尤其是当秦军攻打陈胜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不要说没有其他王国的军队前来救援,连原来属于陈胜的将领都没有来救援,陈胜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就是郦食其给刘邦出的计策,在现实中的血淋淋的例子。

即便是过了几百年后,后赵的君主石勒在听别人讲历史的时候,听到这一段的时候,也惊讶地说,“如果按照郦食其的计策去施行,刘邦的大事去也,可是他是怎么取得天下的呢?”后来听到张良阻止的时候,他才点头不语。

我们可以看到,连一个没有文化的石勒都能够看出这个计策的谬误,刘邦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只是当时刘邦的形势过于危急,病急乱投医造成的。因此,只是被张良一点拨,刘邦就马上醒悟了过来。连饭都没有吃完,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就一边骂着,一边赶快让人销毁刻的王印,终止了这个计划。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谭嗣同被杀,为何作为父亲的谭继洵坐而观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每一个封建落后的时代,总会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站出来一批人,主张着改革求新。这些人非常渴望着拯救当下的社会,渴望着拯救于水火之中的老百姓,无论最后的结局或是失败,这种求新求变的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当下做借鉴的。在近代史中,戊戌变法是我们每个人都比较熟悉的一项变法运动,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

  • 汉朝时期军队的军粮都是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估计是很多人对于汉王朝最深刻记忆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来自于“鸡血”横流的《汉武大帝》、《汉书》作者班固所处的东汉初年与匈奴交往的“屈辱史”,让他对&ld

  • 陈胜吴广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陈胜吴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吧,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了,在读书的时候就学过这段历史,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瞬间就点燃了人们心中抗秦的怒火,一时间云集响应,让秦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在我们所学历史中,给陈胜吴广所定义的是二

  • 千牛卫大将军相当现在什么军衔?千牛卫大将军官职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朋友都好奇,千牛卫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实际上,千牛卫始于唐朝,专门负责保护皇上的人身安全。唐朝官职分为虚衔和实授两种,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并没有实际权利,更多的是一个荣誉职务,当时“大将军”也只是一种军衔,就有点像是现代的陆军上将。真要率兵打仗,还是要由别的将领指挥,随着

  • 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为了活命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1864年湘军攻破了天京城,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崩塌了。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俘,这位天王洪秀全的继承者在清庭审讯期间为了能够活命,这熊孩子是啥话都敢说。那么,历史上这位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贵福,为了活命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大家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幼主洪天贵福幼主洪天贵福,是太平天国最高领袖天王洪秀

  • 甘罗十二为丞相之后,为什么就神秘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总会有很多天才少年,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做到了很多大人也无法完成的事情,也因此他们才会广为人传颂,比如战国末期秦国十二岁的丞相甘罗,这个年纪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很小的,但他却能成为一国丞相,不得不说是相当厉害了。只不过,为什么在史书上,他当了丞相之后就似乎神秘消失了,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他的事迹了呢

  • 鲁迅真的说过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近代时期有不少文学大家相互之间会产生一些对骂的情况,这一点也是确有其事的,所以当一些话真真假假说出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信以为真了。比如就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很多人认为是鲁迅批评郭沫若的“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种话,用来批判郭沫若,说不定会有很多人相信,但是事实当真是如此吗

  • 曹丕想要登基称帝有哪些阻碍?这三人帮助曹丕顺利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虽然将曹丕选为接班人,但曹丕继位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算是有惊无险。曹操去世时,曹丕并不在他的身边,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如果有大臣像赵高、李斯那样,篡改曹操遗嘱,又拿兵权相逼,可能曹丕非但当不上魏王,还会死于非命。曹丕最终能顺利过度,登基称帝,实际上离不开这三人的帮忙,下面就来讲讲当时

  • 赵武灵王本有机会重挫秦国,却错过关键契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赵国能够快速崛起,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争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功不可没。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赵国内部结构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加上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力日益强盛,一跃成为当时能和秦国比肩的超级强国。实际上赵武灵王本有机会重创秦国,但却措施关键契机,此后他想重新当赵王,结果失败,被困沙丘幽禁而死。对

  • 古代没有水泥,明朝是用什么将长城砌的稳固如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1796年的时候,英国人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来了外观为棕色的罗马水泥;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发明了水泥,并且还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在这俩人发明个水泥之前,水泥这种东西在世界上就是个神话。然而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明朝城墙已经是墙历了600年的是历史,依然是坚不可摧。那么这是为何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