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究竟拯救了大宋,还是宋朝灭亡的祸首?

王安石变法究竟拯救了大宋,还是宋朝灭亡的祸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0 更新时间:2024/1/14 2:37:05

一直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究竟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争论是一直都没有停止的。变法自古就有,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并不多,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了,然而有关它的争议也是很大的。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其实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非常有用,是拯救了大宋,却也有人认为,宋朝最终的灭亡,也和王安石变法脱不了关系。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它到底是大宋的拯救者,还是将宋朝推向灭亡深渊的罪魁祸首呢?

1、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

庆历新政的结局虽然失败,但是却为不久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但是,王安石变法期间,庆历新政的主持者富弼韩琦等人却都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还要从北宋的政治经济背景说起。宋太祖赵匡胤为巩固统治,防止有人模仿自己黄袍加身,制定了一揽子方案,最为重要的,一个是重文轻武,一个是分权。分权的同时,宋代官职分离,高官不一定有实权,办事要另派人手。这样的制度虽在建国初起到了一定稳定社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慢慢显露出来。

仁宗时,宋朝的官员比宋初增加了五倍,军队数量增加了六倍,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没有提升。庆历元年(1041年),在对西夏用兵决策中,仁宗在韩琦进攻建议和范仲淹防守建议二者中选择了进攻,结果兵败,折兵万余。次年又败,韩琦幡然醒悟,从此对范仲淹十分信服。为了换取和平,宋朝只能用钱来安抚西夏,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三冗”耗费大量钱财,最糟糕的时候,朝廷每年财政亏空高达三百万缗。庆历三年(1043年),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开始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重点在于整顿吏治,解决“冗官”的问题。纵观中国古代改革,凡是涉及吏治改革的问题,必定会与名贵豪门发生冲突。此前,宋代实行恩荫制度,即高级官员的亲属子弟可以获得低级的官职或差遣。这项制度避免了某些名贵家族独揽大权,也保证了“世守禄位”,看起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政策。但是这项制度却被滥用,到仁宗时,几乎所有的低级官职或中低级差遣皆出自恩荫。“庆历新政”旨在限制贵族的这项特权,必定会引起所有贵族阶级的反对。仁宗又是老好人了,只能将韩琦、范仲淹等人贬黜,庆历新政仅仅进行了一年零四个月就宣告失败。

2、王安石变法是怎么做的

相比之下,王安石就机灵的多。王安石变法,主打“富国强兵”,重点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解决“冗费”和“冗兵”问题,绕过了整顿吏治的问题,也就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但是如果我们细想,“冗费”“冗兵”的问题,源头就是“冗官”。过多的官员导致国家的俸禄支出变多,但绝大多数官员只是闲职,并不能为国家创收,没有向上的反馈,结果只能是支出大于收入。绝大多数官员是文职,对于练兵完全不懂。再加上“更戍法”,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虽多,但缺乏战斗力,到了战场上和没有经过训练一样。

王安石暂时管不了这么多,他的想法很简单,先帮朝廷挣钱,解决财政危机,解决“冗费”问题,具体有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这些方案简单概括,就是政府给农民贷款,政府统一收购商品,政府统一定价并向百姓出售。总之,就是将主动权握在政府手里,颇有金融管制的味道。这一系列政策搞下来,国家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光新建的大仓库就有五十二个。但是,宋代的社会性质毕竟是封建社会,搞金融管制这一套必然是行不通的。王安石的政策确实做到了“富国”,但是他急于求成,却把百姓搞的贫穷了。青苗法的利息虽比普通民间高利贷低,但一年两次,一次两分利的利息仍然超出一般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而且据韩琦所述,为了将贷款放出去,很多官员硬性摊派,有硬性指标,就像如今推销保险一样。加上有些不道德的官员将发霉的粮食交给农民,收回时要新粮,农民负担不减反增。而对于政府统一采买,苏轼就犀利地指出,其中必定会有回扣,到时支出增多,又是一笔负担。而市易法也让当权者有了垄断商品的理由,外地商人到了京都,都要绕着走。

“富国”的表面文章王安石做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强兵”。如“富国”一样,“强兵”也有几个具体方案,分别是保甲法、免役法、保马法,这一套东西换成通俗易懂的话概括就是农民花钱免役,但要当兵,同时养马。当然,这些农民并不是真正的正规军,顶多算是民兵,至于战斗力,自然上不了战场,倒是能私下当个土匪,欺压一下百姓。宋神宗末年,多地发生匪患,皆为保甲所为。而且,农民被当做士兵,就要参加军训,军训就会耽误种地。为了逃避保甲,甚至有人自断手腕。养马是自愿的,养马可以免赋税,养的好,国家有赏,但是如果把马养病或养死了,要付出巨额的赔偿,一般人家根本负担不起,甚至“人人以有马为祸”。

3、王安石变法是否是宋朝灭亡的罪魁

王安石变法暂时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反对变法的保守党中,除了领头的司马光,还有富弼、韩琦、欧阳修这些之前“庆历新政”的领导者。王安石变法,专注的是“开源”,而忽视了“节流”。开的“源”,也大多来自百姓,虽能解一时危机,长此以往,百姓必会群起反抗,造成社会的动荡。当初王安石变法初期,他也曾找到富弼、韩琦等人同他一起共事,但均遭拒绝。一方面是王安石为人执拗,与他人关系僵硬,另一方面,富弼、韩琦等人领导的庆历新政,注重“节流”,削弱上层贵族利益的同时,对百姓利益并没有过多干涉。所以保守党对于王安石变法的争论也并非不要改革,而是怎样改革,也就有了“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而“庆历新政”的领导者却反对王安石的局面。

近代以前,历朝历代对于王安石变法皆持反对态度。但是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以梁超为首的研究者为王安石洗白,甚至将王安石评价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这种观点也成了现在的主流。但是在我看来,王安石变法虽给国家创收,但是建立在严重危害人民的前提下,脱离时代背景,给人民增加的负担很大。“富国”却没有“富民”,这样的改革依我看,实在没有说服力。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男子为何喜欢簪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花一直以来都和女子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形容一个人像花一样,那一定说的是女子,因为男子和花其实很难被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宋朝时期,其实真的有不少男子都有在头上簪花的习惯,甚至簪花在他们看来还是一种非常时尚非常流行的美,很多男子都对此十分喜爱。不过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簪花更多时候都是女性的一种装扮方

  • 袁世凯在朝鲜做了什么,袁世凯朝鲜发迹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袁世凯的评价一直都是功过参半,他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一定道理,所以他的一生一直充满各种争议。那今天是来准备讲讲有关袁世凯早年的经历,看看他在朝鲜的12年里,到底是如何发迹的。可以说袁世凯正是因为有了朝鲜的这段经历,才让他有“知兵&rd

  • 夏侯惇如果眼睛没瞎,他的武力值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之一,在军中深受爱戴,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演义中,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战中,被敌军曹性射中左眼,但夏侯惇却强忍着痛苦将箭拔出,还把自己的眼睛给吞下,场景十分震撼。虽然“拔矢吞睛”这个故事并非真实发生,但突出了夏侯惇的勇猛,还印证当时人们对&ldqu

  • 郑庄公靠忍换来春秋霸业,郑庄公到底有多能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繻葛之战,郑庄公重创周桓王军队,使得周天子从此颜面扫地,对其他诸侯国的话语权从此一落千丈。郑庄公也就此开启了霸主之路,不过郑庄公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其实多亏了他善于隐忍的性格,不然他可能连郑国君主之位都坐不稳。因为郑庄公是难产,因此他的母亲武姜并不喜欢她,武姜更加宠爱次子叔段。这兄弟俩之间的明争暗斗

  • 林庚白怎么死的,林庚白真的是“神算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辛亥革命以后,林庚白被推举为众议院议员,创立“黄花碧血”社,对付清朝余孽。后来在林之夏的介绍下,林庚白加入“南社”,成为社团里知名的诗人,还有“诗怪”之称。其实林庚白除了这个称号以外,他还有“神算”这样的

  •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个樊哙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对这个历史有了解的人那当然是知道的,如果对历史不了解的人那就是不知道的,所以下面给大家解析的是这个对历史不了解的人,欢迎大家来学习看看,看看这个刘邦到底为什么要杀樊哙了!刘邦要杀樊哙的核心原因:1、刘邦信任的卢绾被认定谋反,逃亡匈奴,令

  • 楚平王为何被伍子胥鞭尸,伍子胥和楚平王恩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楚平王,对于危险的征兆异常敏感,他既不能容忍嚣张的权臣,也不善待资历深的贤臣,一旦发现会对他产生威胁的人,便尽早将其铲除。楚平王继位初期口碑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他后来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看上了太子的妻子,从而诛杀伍奢,因此伍子胥才会出逃,这就给著名典故“掘墓鞭尸”埋

  • 历史上李玮有纳妾吗,李玮对徽柔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玮小时候和徽柔关系还挺不错,徽柔还曾亲过李玮。谁知两人长大后,竟然是要结为夫妻,但此时李玮根本就不被公主所爱。这场婚事对于李玮来说,无论他喜不喜欢公主,都是能够接受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耀。但徽柔不愿受这份委屈,所以婚后根本没有同房的意思。不少观众好奇李玮后面对徽柔到底好不好,他有没有纳妾,其实历

  • 陈平盗嫂受金人品不佳,为什么还能得到刘邦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是秦末杰出人才之一,刘邦能够一统天下陈平功不可没。当时陈平替刘邦制定了六个计谋,不光是战胜项羽,还除掉韩信,解决了异姓王这一难题。不过陈平也并非完人,他也有不光彩的事情,直接影响到了后人对他的评价。不过刘邦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然愿意重用陈平。其实这件事并非刘邦不在乎这些,而是陈平用自己的智慧得到

  • 鸦片价格很高昂,为什么晚清时期很多穷人也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末期的时候,鸦片在当时绝对可以算是一个“主角”了,当时的清朝正是被鸦片战争强迫打开了国门,开启了屈辱的历史,然而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很多人其实是考虑不到更多层面的,他们吸食鸦片,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照片里面,瘦骨嶙峋的清朝人抱着大烟袋抽鸦片。然而我们知道,鸦片的价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