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男子为何喜欢簪花?

宋朝男子为何喜欢簪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62 更新时间:2024/1/16 15:35:45

花一直以来都和女子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形容一个人像花一样,那一定说的是女子,因为男子和花其实很难被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宋朝时期,其实真的有不少男子都有在头上簪花的习惯,甚至簪花在他们看来还是一种非常时尚非常流行的美,很多男子都对此十分喜爱。不过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簪花更多时候都是女性的一种装扮方式,那宋朝男子簪花又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又是谁引领了这样一种潮流呢?

女子簪花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男子簪花在现在来说很少见。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男子簪花可能就会说人家了。其实,中国自古以来男子簪花也是正常现象。男子簪花自唐朝就已经出现,到宋朝更加盛行。

宋朝自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很多人都认为宋朝非常弱,其实并不是这样,宋朝在历史上存在将近320年,这可比当时不断侵宋的金朝可多存在了200年。虽宋朝的军事比较弱,但是宋朝的经济却是最雄厚的,并且宋朝在美学的造诣上可称得上高峰。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说明宋朝的地位在历史的各个朝代中并不低,宋朝对美学的追求是刻在宋代人骨子里的,不仅王公贵族、富商贵胄喜爱美学,底层的平民百姓对美的追求也是崇高的。宋朝对美的表现力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但是宋朝男子簪花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时尚,更是因为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对美的追求,皇权的体现,心灵的寄托。

1、宋朝盛行男子簪花,不仅是受重阳习俗影响,还有皇帝的推波助澜

很多画像都有记载宋朝男子簪花这一习惯,这还一度成为时尚的前沿,广受男子的追捧,就连皇帝也不例外。那为什么宋朝的男子就热衷于簪花呢?

看过《新水浒传》的应该都有所了解,西门庆的头上簪花。为此,当时还引发了一轮热议,是不是因为西门庆的人物形象才让他簪花的呢?到后来看见铁骨铮铮的汉子李逵也头上簪花的时候,疑问就更大了。经过翻看原著之后发现,梁山这108位好汉中,真的有那么几个挚爱簪花的。尤其是蔡庆,钟爱簪花到了痴迷的程度,那可谓是终日不离花,人们还送了他一个外号“一枝花”,这个和宋朝当时的风气有关系的。

宋人的诗词中也都记录了文人大夫簪花。黄庭坚的《鹧鸪天》中“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欧阳修的《鹤冲天》中“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这些记录簪花的诗作,也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宋朝男子热爱簪花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重阳节的习俗,重阳素有插茱萸、赏花的习俗,在宋朝时期更是赏花簪花。其二就是官家的推波助澜,宋朝设宴簪花的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在宋徽宗时期簪花出行更为流行。

重阳节赏花饮酒忆故人的习俗我们都知道。耳熟能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也了解到,重阳节的一个习俗就是插茱萸,在唐朝,人们多多少少还有佩戴茱萸的习俗,到了宋朝基本上是以茱萸入酒,头戴菊花。王之道的《南乡子·追和东坡重九》有“醉帽尽从吹落去,飕飕。幸有黄花插满头。”可见在宋朝重阳节的一大习俗就是簪菊花。

不仅如此,南宋宫廷也会为重阳节的到来大做准备。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就曾描写到:“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端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南宋宫中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就会准备上万株菊花,并且公众都点上局等,为重阳节当天的簪花做准备。可见南宋宫廷对于重阳节簪花的重视,要不然这上万株的菊花可是一笔大开销。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就是当时的法定节假日,官员不用上朝、学生不用上学。人们出游、登高、赏花、喝酒,赢得一个菊花满头归。

官家对于簪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止这些。从人们普遍喜欢簪花,到后面就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遇大庆大宴,例如:春秋大宴、圣节大宴、闻喜宴、锡宴、曲宴、饮福宴等都会簪花。可见簪花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工日礼仪之中,簪花的习惯蔚然成风。

宋代吴自木的《梦梁录》中就有记载皇帝祝寿宴席完毕之后,赐百官花,各位按照自己的品级依次簪花,以花赐百官。而且不同的等级所簪的花也是不同的,宋廷专门规定,皇帝赏赐的花只有宰相以上才能簪罗花,低一点的卿监以上的官员可以簪栾枝,禁卫、诸色祗应人就只能是绢花了。在数量上,亲王和宰臣簪大花一十八朵、栾枝十朵,以下官员按照品级逐步递减,品级最低者仅簪两朵而已。颜色也不尽相同。这花也有两种:生花和像生花,生花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振华、鲜花,而像生花就是绢花、宫花、假花。就是皇帝赏赐的,由宫廷特制的,数量等级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都是赏赐品。

在宋人眼中“牡丹”是极为尊贵的花,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佩戴。生花虽然好看,但是它爱掉花瓣,受赏赐的大臣一边活动还要一边收拾掉下来的花瓣,极其狼狈。所以宫廷赏赐的花大多都是像生花,免去了收拾花瓣的麻烦,如此的细心,这也彰显了宫廷对于簪花的重视。

2、簪花,也是皇权的象征

你以为宋代宫廷只做到了规定等级,规定花吗?其实他们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宋代宫廷不仅对簪花的等级有规定,对于簪花是有很严格的礼仪流程的,这可是皇权的象征。

皇帝在举行宴会时,在进行一半的时候,整个宴会接近高潮,皇帝就会宣布赐花了。这时候内侍就上来为皇上、亲王、重臣簪花,其他官员自行簪花。这时候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或者是皇帝亲近哪位大臣,皇帝就会亲自为其簪花。因为宋朝局势也是比较动荡的,皇帝想拉拢大臣,就会通过这种方法。大臣们簪花之后,都会上前谢恩。宴会结束之后,被赏赐花的大臣们就会簪着皇帝赏赐的花回家,要是中途摘下就是对皇帝的不敬,是要受罚的。所以当时能够得到官家赏赐的鲜花,也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

我们所了解的“靖康之耻”的宋徽宗就特别酷爱簪花,他每逢出游上街,都会带一顶小帽,上面簪花,骑着马。他不仅自己喜欢带,还让身边的人都带,与他一同的侍卫、大臣们也都让他们簪赏花。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就有印证说“宋代遇喜庆大典、佳节良辰、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骑从卫士无不簪花,帝王本人亦不例外。花朵式样和使用材料均有记载,区别明确。图像反映更可相互取证。”

宋徽宗更是利用自己的皇权规定:不穿锦袄、不簪花的是不可以出入大内的。到了他的近臣侍卫哪里,不仅赏赐给他们特殊的锦袄,连头上的花都是翠叶金花一枝。正是因为宋徽宗的重视这一个小小的宫花竟然能成为出入大内的“通行证”。

皇帝几乎离不开的簪花,慢慢就被人们当做皇权的象征了。

簪花象征着官运通达,是不少人内心的一种寄予。

簪花”在民间礼服中亦称“礼花”,每逢良辰佳节的时候也都会簪花。邓剡的《八声甘州·寿胡存齐》中就曾写过“笑钗符、恰正带宜男。还将寿花簪。”这是民间在过寿的时候,不管是过寿的寿星,还是家属,亦或是祝寿的人都会簪一朵花。不仅如此,在男子娶妻的时候也会簪花,在《水浒传》里面就有周通当时抢亲的时候头上就簪了一朵花。平时不同的节日也会选择不同的花。上面所提到的重阳节,人们就喜好簪菊花,到了上元节人们就簪梅花,到了端午就会簪上茉莉花,以不同的花配不同的节日,宋人的审美也是达到了一个时尚的前沿。

说簪花象征官运通达,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的。在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中有记载一个“四相簪花”的故事。讲的是当时任扬州太守的宰相韩琦,宴请王安石王珪以及陈升之参加他的宴会,正好当时有一种家嘴“金缠腰”的芍药花开了四朵花,他们一同观赏,喝酒的时候韩琦就把这四朵花给剪了下来,每人头上都插了一朵。巧的是这四个人后来先后都当上了宰相。从此之后,只要有运气戴“金缠腰”的人都会被认为是官运通达之人。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却寄予着人们的愿望。

3、看似追求的时尚,其实是在追求美

我们现在所极力追求的风雅,其实在宋朝却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男子簪花的宋人极力追求的除了时尚还有什么?那就是美。

雅集是宋人士大夫间的聚会,宋朝人爱诗词、爱音律、爱绘画、爱喝茶、爱簪花、爱瓷器,他们在一起的聚会都是赏花、对词、喝酒、烹饪、抚琴。他们的所追求的跟其他朝代并不相同,他们所追求的是美,他们觉得人生的充实要比富贵财产来的更重要。范仲淹三次被贬,他并不失落,每次被贬都能写出山水的好诗,宋代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山水,人生的山水,他们比现代人更能明白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宋朝是一个文明的高峰,宋朝美学成为中国美学的标准示范,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让生活更有情调,更有美。

看似“不伦不类”的男子簪花,在宋人看来却是对美的追求。在宋人的眼里,追求美的人是不分贵贱、不分男女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他们一起前进,不断挖掘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代表,不同的朝代也有他们不同的审美。每一个朝代有拥有其自己的发光点在。男子簪花的宋朝,虽然军事较弱,但它其实是一个最强的朝代,因为它是一个美学达到高峰的朝代,是一个高度包容,人人追求美的朝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袁世凯在朝鲜做了什么,袁世凯朝鲜发迹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袁世凯的评价一直都是功过参半,他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一定道理,所以他的一生一直充满各种争议。那今天是来准备讲讲有关袁世凯早年的经历,看看他在朝鲜的12年里,到底是如何发迹的。可以说袁世凯正是因为有了朝鲜的这段经历,才让他有“知兵&rd

  • 夏侯惇如果眼睛没瞎,他的武力值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之一,在军中深受爱戴,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演义中,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战中,被敌军曹性射中左眼,但夏侯惇却强忍着痛苦将箭拔出,还把自己的眼睛给吞下,场景十分震撼。虽然“拔矢吞睛”这个故事并非真实发生,但突出了夏侯惇的勇猛,还印证当时人们对&ldqu

  • 郑庄公靠忍换来春秋霸业,郑庄公到底有多能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繻葛之战,郑庄公重创周桓王军队,使得周天子从此颜面扫地,对其他诸侯国的话语权从此一落千丈。郑庄公也就此开启了霸主之路,不过郑庄公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其实多亏了他善于隐忍的性格,不然他可能连郑国君主之位都坐不稳。因为郑庄公是难产,因此他的母亲武姜并不喜欢她,武姜更加宠爱次子叔段。这兄弟俩之间的明争暗斗

  • 林庚白怎么死的,林庚白真的是“神算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辛亥革命以后,林庚白被推举为众议院议员,创立“黄花碧血”社,对付清朝余孽。后来在林之夏的介绍下,林庚白加入“南社”,成为社团里知名的诗人,还有“诗怪”之称。其实林庚白除了这个称号以外,他还有“神算”这样的

  •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个樊哙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对这个历史有了解的人那当然是知道的,如果对历史不了解的人那就是不知道的,所以下面给大家解析的是这个对历史不了解的人,欢迎大家来学习看看,看看这个刘邦到底为什么要杀樊哙了!刘邦要杀樊哙的核心原因:1、刘邦信任的卢绾被认定谋反,逃亡匈奴,令

  • 楚平王为何被伍子胥鞭尸,伍子胥和楚平王恩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楚平王,对于危险的征兆异常敏感,他既不能容忍嚣张的权臣,也不善待资历深的贤臣,一旦发现会对他产生威胁的人,便尽早将其铲除。楚平王继位初期口碑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他后来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看上了太子的妻子,从而诛杀伍奢,因此伍子胥才会出逃,这就给著名典故“掘墓鞭尸”埋

  • 历史上李玮有纳妾吗,李玮对徽柔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玮小时候和徽柔关系还挺不错,徽柔还曾亲过李玮。谁知两人长大后,竟然是要结为夫妻,但此时李玮根本就不被公主所爱。这场婚事对于李玮来说,无论他喜不喜欢公主,都是能够接受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耀。但徽柔不愿受这份委屈,所以婚后根本没有同房的意思。不少观众好奇李玮后面对徽柔到底好不好,他有没有纳妾,其实历

  • 陈平盗嫂受金人品不佳,为什么还能得到刘邦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是秦末杰出人才之一,刘邦能够一统天下陈平功不可没。当时陈平替刘邦制定了六个计谋,不光是战胜项羽,还除掉韩信,解决了异姓王这一难题。不过陈平也并非完人,他也有不光彩的事情,直接影响到了后人对他的评价。不过刘邦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然愿意重用陈平。其实这件事并非刘邦不在乎这些,而是陈平用自己的智慧得到

  • 鸦片价格很高昂,为什么晚清时期很多穷人也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末期的时候,鸦片在当时绝对可以算是一个“主角”了,当时的清朝正是被鸦片战争强迫打开了国门,开启了屈辱的历史,然而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很多人其实是考虑不到更多层面的,他们吸食鸦片,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照片里面,瘦骨嶙峋的清朝人抱着大烟袋抽鸦片。然而我们知道,鸦片的价格并

  • 曹魏军队给弓箭上涂的什么毒,关羽和周瑜都中过此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很早就有使用毒药的记载,战争年代,两军交战为了增加致命性,会在弓箭上涂抹毒药,就算箭伤不致命,也会死于毒性。三国时期,关羽就曾中过箭毒,还因此诞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就是刮骨疗毒。不过刮骨疗毒应该是杜撰出来的,以当时的医疗技术还做不到这些,但弓箭上的毒应该是真的存在。那曹魏军队到底是用的何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