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

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4/1/24 12:52:53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或者古书当中,都会看到,古代的犯人经常会被流放,而在清朝时期,基本上就是“发配宁古塔”,犯人当然对于这样的结果非常恐惧,因此很多人也就会很好奇,宁古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发往宁古塔的人会那么害怕?不仅如此,还有说是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这个披甲人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把犯人发给披甲人为奴?清朝时期的披甲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披甲人的来源

所谓披甲人其实很容易解释,什么人是披甲人?就是在边关驻守的将士,这在清代表现的尤为强烈,由于清代是以关外入主中原的方式进行的统治,所以他在关外本身就有许多固有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在入住中原之后也不会因此放弃曾经的那些势力范围,但是由于中原花花世界迷人眼,所以在清朝入主之后,原先势力范围的大量族人不可避免的开始入关寻求更好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必然需要找到一支可以替自己驻守以往故地的替代品,这个替代品自然就是所谓的“披甲人”,一开始,清政府其实是打算从八旗中抽调组建这么一群人,但这些人与其说是将士,不如说其实是弃子——因为同样的自己人,有的人就入关享受花花世界去了,而他们却要在冰天雪地里过一辈子,这样自然是很不合理的。

因此这个提案很快就被部分否决,因为清政府“答应”过八旗子弟,在入关之后要对他们进行“恩养”,他们不需要从事劳作就可以获得衣食,同时还允许他们进行圈地和掳掠人口。因此八旗子弟在进入中原之后很快就都变成了新的地主,指望这些人再回去驻守冰天雪地?显然不太现实。

那么,占全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人呢?他们可以去做这项工作吗,毕竟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政权了,征发汉儿前去戍守疆域这本来就是历代的常见做法。但是清政府还是否决了,因为他们不放心——原先关外的大量势力范围有丰富的资源,包括马匹和铁矿,以及大量的野生部族,这些资源交给被统治者驻守,谁也无法保证以后会不会再出现一次入关行为。

那么,谁来组建这支披甲人部队呢?清朝统治者最终选择了那些曾经跟着自己打天下的降人包衣们,这些人比普通的汉儿要可靠,地位呢又低于八旗子弟,因此将这些人“合理”安置到冰天雪地里进行驻守是最符合清政府利益的。

这些降人来源其实比较杂乱,除了有后金时代从辽东迫降的明代军卒与辽东百姓之外,还有大量其他野生部族的存在,另外甚至还混杂了大量的罪犯与奴隶。

2、披甲人最常驻守的苦寒之地

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宁古塔辖界是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宁古塔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五谷不长。著名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后,这样描述当地的气候:“宁古寒苦天下无,自春初到四月旬,风如雷鸣电激迷,五至七月阴雨连,八月中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

这样的地方就是披甲人需要驻守的地方,其中种种痛苦可想而知,那么,这些披甲人难道只能逆来顺受吗?为什么不尝试反抗呢?

3、披甲人的鄙视链

尽管有很多降人包衣忠心耿耿之余也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但面对这份强硬的调令,也只能乖乖低下自己的脑袋,毕竟旗人地位是要高于他们的,除非这个包衣抬了旗,也入了旗人的圈子,甚至还得到了旗主的恩宠和关照,比如说江宁织造的曹家:

清代《皇朝通志》卷七十四《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记:“曹氏:曹玺,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任(内)工部尚书。”他祖父曹锡远在“沈阳中卫指挥”任上被俘,在襁褓中就沦落为后金国四贝勒皇太极府上的“包衣阿哈(家庭奴隶)”,但由于立功表现使得曹家受到皇室的青睐。

康熙年间,曹家共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第一代:曹玺(妻孙氏为康熙乳母,救护康熙天花有功,受封一品夫人)第二代:曹寅(字楝亭,二月河《康熙大帝》中魏东亭原型,康熙伴读、乳兄弟)第三代:曹颙(曹寅独子,继承父职,早逝);曹頫(因曹颙无子,过继给曹寅,无法很好地完成康熙的特务任务,雍正年间被停职、抄家)。

这些包衣降人不但不能享受到胜利果实,还要被赶往几乎穷山恶水的边塞苦寒之地,抛却对旗人主子的畏惧不谈,其内心的不满可想而知。清政府对此其实也早有准备,在清政府的规划中,这些人虽然不满,但不会闹事,因为自己会给他们一个继续发泄的通道:会给他们留有部分阿哈进行发泄,这些阿哈便是地位最低的奴隶们:

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通过这种方式,那些降人披甲人也就有了转移矛盾的下一层对象,由此对披甲人的士气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清政府自己还是需要这些人继续为自己卖命的。

4、披甲人的发泄包的更新

由于边塞要地从来都是苦寒的,一年四季里倒有一半的时间是要闲着的,加上很多年边塞都不曾发生过较大冲突(就算有冲突,很多时候这些披甲人都选择退让一番),大量富余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披甲人对阿哈们的虐待极为严重,当年清政府给他们配备的阿哈们数量本就不多,哪里经得起这么搞,于是很快镇守边塞的披甲人们的奴隶们就不够了。

清政府对此也很快就出台了相应的方案——将前朝的充军流放改为与披甲人为奴即可。对罪臣的子女进行抄家之余,也可以对他们判处“与披甲人为奴”的终身苦役,这个罪名很大,基本上接近于无期徒刑,另外落到这帮披甲人手上,大概率是生不如死的。

5、清代文字狱

在雍正年间,文字狱发展到达一个小巅峰,大量无辜的士民因而获罪,比如说著名的那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以及那句“夺朱非正色,异种敢称王”,都惹得雍正乾隆几乎暴走,下令株连下去,甚至连已经死去的人都不放过,要开棺鞭尸方解心头之恨。

对于这些文人墨客的子女,统治者自然不会报以太多的好脸色,除了那些需要被明正典刑开刀问斩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会被官差送往边塞与披甲人为奴,漫长的旅途和糟糕的环境,对于大部分娇生惯养的千金之体来说,无异于死亡行军。

而到达目的地之后才是噩梦的开始,由于披甲人拥有对奴隶的绝对处置权,因此很多时候奴隶们的生死不过是他们一时兴起之后的戏码,更不要说寻常的罪臣之女,落到他们手上,自然是生不如死。如果想要逃离此地呢?那么就会更加绝望的发现,由于地处偏僻,往往都是原始森林,前有猛虎后苍兕是最常见的结果,也无怪户清代人无不以此罪罚为极。

6、总结

电视剧里面的一句轻飘飘的“与披甲人为奴”,为什么总能让罪犯战战兢兢,几乎承受不住?发配充军之后将其送给“披甲人”做奴隶有多可怕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这里的披甲人和一般意义上士兵是一样的吗?显然不是,他们本身就是一群被抛弃的人,指望这些人心理正常无疑是奢望。

因此清政府为了让他们安心忍耐,就将大量罪人家眷罚没为奴赐予他们,让他们找到发泄之处,但这种几乎变态的制度和惩罚,实在是太不人道,宁古塔在漫长的岁月里,无尽的悲鸣与鲜血在那片冰天雪地里永远的沉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吃牛肉判死刑,为何王翦却让士兵敞开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牛肉现如今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肉食了,但是在以牛为重要劳动力的古代,牛可是非常珍贵的,很多朝代都是禁止食用耕牛的牛肉的,吃了牛肉甚至是犯法,要被判处死刑的。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力逐步发展起来,农业必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耕牛也就十分重要,秦始皇曾经下令吃牛肉的人会判死刑。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王翦却让士

  • 亲王的妾室为什么叫格格,格格不是皇帝的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肯定不会对“格格”二字陌生,我们通常认为格格就是指皇帝的女儿,不过在某些剧集中王爷的小妾也会被称为格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格格”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格格是满语,意为小姐,后金时期君主的女儿都是称为格格。但从清太宗开

  • 唐朝白马驿之祸性质有多恶劣,白马驿之祸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白马驿之祸的发生,基本决定了往日的盛唐已经步入尾声。朱温在击败李克用后,已经无人再能阻挡他的篡位之路,朱温于902年率兵入关,挟持唐昭宗以令诸侯,慢慢将大唐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来唐昭宗被刺杀,朝中更是有30多位大臣死于非命,这起事件便被称为“白马驿之祸”。可以说&ldqu

  • 为何说清朝是“六无”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满清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一直以来对这个王朝都充满着争议。有一部分对清朝是极其推崇的,而有的人则是嗤之以鼻。近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着对清朝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满清是一个“六无朝代”。那么六无到底是哪六无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6,无傲骨

  • 汉中之战曹操痛失夏侯渊,刘备一方又折损了哪些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应该都对汉中之战这场战役并不陌生吧,这是一次发生在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战役,这两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重磅人物了,《三国演义》里面还有曹操对刘备说,世间的英雄只有他们二人而已,可以看出曹操对刘备还是非常欣赏的。虽然说最终刘备占领了汉中,而且曹操的损失非常大,他的大将夏侯渊在汉中之战战死,

  • 清朝包衣为何世代都是奴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看过清朝宫廷剧的人,应该对“包衣”这个词有很深刻的印象吧,剧中出现的包衣奴才,是清朝历史上众多奴仆之一,而既然是奴仆,那么身份地位自然就是很低的,不仅如此,包衣奴才还是世代相传的。那么究竟包衣奴才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群,他们为何会成为包衣?成为包衣之后是否真的就没有任何办法摆

  • 汉武帝得知巫蛊之祸真相后,是如何处置诬陷者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过的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对于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是因为一个小人的陷害,太子和公主被杀,皇后自杀,汉武帝可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毕竟是一件假的诬陷事件,最终汉武帝在查明了真相之后,自然还是会对自己曾经的怀疑感到深深的后悔,自己失去了太子,失去了皇位的继承人,这对于一个

  • 甘夫人和糜夫人如何看待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关羽和张飞的大嫂,甘夫人和糜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二位的呢?因为刘备早年事业并不顺利,她的夫人也是跟着他吃了不少苦头。演义中,糜夫人带着两岁的阿斗走散,后来赵云及时回救,但糜夫人为了让赵云减少负担,选择投井自尽。不过历史上,糜夫人最终结局不详,她被曹操俘获后便没了下落。而甘夫人则是生下刘禅后病死,后

  • 吕布为什么不能成为枭雄,吕布性格注定难成大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作为东汉末年顶级武将,也是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之一,为什么最后没办法成为像曹操那样的枭雄呢?轮武艺,吕布远在曹操之上,但除此之外吕布再无突出的东西了,而且他的性格注定难有大的成就。相信大家都知道吕布有着“三姓家奴”之称,其实这恰恰反映出了吕布的某些特点,那吕布距离枭雄究竟还

  • 曹雪芹家族为何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故事中讲述的贾府由盛到衰的故事,其实就是曹雪芹对自己家族往事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映射。曹雪芹的家族曾经有着一段名声赫赫的历史,先后有四人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尤其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历史上康熙曾经六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