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包衣为何世代都是奴才?

清朝包衣为何世代都是奴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35 更新时间:2024/1/16 20:17:55

很多看过清朝宫廷剧的人,应该对“包衣”这个词有很深刻的印象吧,剧中出现的包衣奴才,是清朝历史上众多奴仆之一,而既然是奴仆,那么身份地位自然就是很低的,不仅如此,包衣奴才还是世代相传的。那么究竟包衣奴才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群,他们为何会成为包衣?成为包衣之后是否真的就没有任何办法摆脱自己的命运了呢?清朝时期包衣奴才们的命运究竟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你应该了解的“包衣”含义,他与奴才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肯定有人不屑:这有什么特指的,包衣就是奴才,奴才就是包衣。嗯,你要这样认为还真不对,因为就好比满人是旗人,旗人末必是满人一个道理。所以,包衣是奴才不假,但不是随便什么人的奴才,它只隶属于皇家“家奴”。

所谓包衣,完全是满语的直译音,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家里的仆人”。而且,他只代表满洲贵族家庭出身的仆人。虽然这些仆人中就有汉人,而且满人也入主了中原,但内地汉人的仆人永远不可能用包衣来称呼。

可以这样直接理解包衣一词:它是清朝时期的一个身份代称,专指清廷贵族的仆人以及贵族宗室所治理下的属民。

事实上,包衣与阿哈在满里也分得很清楚。满文中奴才的称谓就是阿哈,这也是和珅为什么总在乾隆跟前自称阿哈,因为他就是乾隆的奴才。我们知道,和珅出身尊贵,除了皇上能称他为奴才,别人还真不敢。可见,阿哈与包衣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而包衣又可以被分为两种的,一种就是从满族前身女真族贵族家庭承袭而来的家奴,他们的身份都是世袭制的,虽然可以在外面做官,但在自己主家面前,则永远都是奴才。

还有一种就是清朝八旗制度内的承袭家奴,他们包括了满、蒙、汉族的普通士兵以及官员。当然,这种包衣身份也是世袭制的。

2、包衣总体被分为两大类,因为主人的身份不同,其称谓也有所不同

其实,如果直白一些讲的话,包衣也没那么难理解,他们被大清朝入关之后,非常明白地划分成了两个群体,即内务府包衣和随旗。

先说随旗,这个比较简单,他们主家的身份是亲贵族,而这些奴才属五旗包衣。这五旗包衣里也包括了当年大清入关时被俘虏的汉人,他们被统称为随旗包衣。

而另外一类包衣则被称为内务府包衣,这就是上三旗包衣了,即镶黄、正黄、正白满洲三旗的包衣。这些人所服务的对象那都是皇家,也就是皇上家的家奴。当然,这里面也会有汉人,而且还会有蒙古人。但他们在本质上已经与八旗完全断裂开来,只属于皇家。

大清朝对包衣的态度很明显,一旦建立功勋,或者得到常识提升,那就可以成为人上人的富贵之家。从此,他们只在自己主家面前称奴,在别人跟前则完全是一副显贵身份。据说当年江南望族曹家便是这样的包衣,其居官之高,身份之显贵有目共睹。

有资料记载,在顺治时期,皇帝家里的奴才都是由包衣来充当的,而这些包衣便来自上三旗。因为他们承担了宫内大多数的事务,致使这一时期的大清朝太监人数极少,仅有两千人。

而到了康熙时期,据统计内阁、六部等多个中央机构办事人员大部分为满洲人以及内务府包衣。那个时候汉人受重用、担要职的并不多,约占国家机构总人数的15.6%。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真正有权有势的包衣都出在内务府,因为这是皇帝家自己独自拥有的三旗,被委以经济、政治、军事绝对的重权。当然,他们有权也有义务,除了供皇上内、外差使,还要按丁披甲。

所以有学者就认为,包衣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与奴仆的概念并不相同,既是旗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皇室的私属。

3、虽然包衣也是仆人,但其身份中有着不同于奴才的“尊贵”,这从他们的待遇上可以看出来

虽然说包衣也是主家的奴才,但他的尊贵之处是明显区别于汉军以及奴仆的。其实如果真要区分包衣奴才与汉人奴才,可以这样想,包衣奴才有改变命运,居官转势的机会,例如曹雪芹家族便因受宠而显贵,但汉人奴才在那种封建社会完全就是奴隶,世代命运相同。

至少在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包衣与当时社会上那些汉人奴仆的区别:汉人奴仆是可以随便买卖的,但包衣谁也不敢买卖。就当时的政策,除了皇上可以收回包衣的权利之外,别人都不可以,要杀要卖,甚至是交换、赠送,这都不合法律。作为包衣的主人,他们只有权力奖赏或者是责罚。

包衣在皇家眼中的地位确实不高,但在皇家之外的人眼中,那就不一样了。通常,包衣深受皇家信任,而汉军则得不到这样的对待。比如前面说的中央机构额缺,大部分都是包衣人。所以,包衣通常高汉军一级。

尤其是到了康熙朝,包衣人的恩赏被进一步提升,康熙曾特别下过圣旨:包衣下一品官子弟,准其承荫,二品至四品,各荫一子入监读书,其笔贴式,应授品级,照各部院例,从之。

另外,我们知道皇帝、贵族宗亲死后,多会有殉葬之说,特别是仆人这个行例。但康熙十三年,他就做了明确的指示:禁止八旗包衣佐领下奴仆随主殉葬。

而以上种种优待与恩赏,那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汉军奴仆身上的。在他们眼里,汉人奴才的社会地位、权利,根本就不存在,这些人本身就是低人一等,甚至犹如草芥的。

虽然说包衣有着区别于汉军的若干优势,但有一点一成不变,那就是其对主家的尊崇,就如同身份一样,是世代承袭的。不管包衣做多大官,哪怕是见了不如自己官大的主子,他都必须要服服帖帖地下跪请安,称一声“主子”。这也算包衣奴才不可走样的命运吧,奴才始终还是奴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得知巫蛊之祸真相后,是如何处置诬陷者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过的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对于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是因为一个小人的陷害,太子和公主被杀,皇后自杀,汉武帝可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毕竟是一件假的诬陷事件,最终汉武帝在查明了真相之后,自然还是会对自己曾经的怀疑感到深深的后悔,自己失去了太子,失去了皇位的继承人,这对于一个

  • 甘夫人和糜夫人如何看待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关羽和张飞的大嫂,甘夫人和糜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二位的呢?因为刘备早年事业并不顺利,她的夫人也是跟着他吃了不少苦头。演义中,糜夫人带着两岁的阿斗走散,后来赵云及时回救,但糜夫人为了让赵云减少负担,选择投井自尽。不过历史上,糜夫人最终结局不详,她被曹操俘获后便没了下落。而甘夫人则是生下刘禅后病死,后

  • 吕布为什么不能成为枭雄,吕布性格注定难成大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作为东汉末年顶级武将,也是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之一,为什么最后没办法成为像曹操那样的枭雄呢?轮武艺,吕布远在曹操之上,但除此之外吕布再无突出的东西了,而且他的性格注定难有大的成就。相信大家都知道吕布有着“三姓家奴”之称,其实这恰恰反映出了吕布的某些特点,那吕布距离枭雄究竟还

  • 曹雪芹家族为何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故事中讲述的贾府由盛到衰的故事,其实就是曹雪芹对自己家族往事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映射。曹雪芹的家族曾经有着一段名声赫赫的历史,先后有四人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尤其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历史上康熙曾经六下江南,

  • 李义府为什么叫李猫,李义府笑里藏刀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李义府是唐朝早期宰相,他在朝中倾向于武则天,曾成为武则天的心腹。李义府任相期间,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可以说是不得人心,当时有人将他称为“李猫”,这是什么意思呢?原因就在于,李义府为人表面谦逊随和,实际内心小肚鸡肠,手段残忍无比,只要是跟他作对的人往往都会遭到报复,笑里藏刀这个

  • 关羽败走麦城,错在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人会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于是诸葛亮的错,这真的有道理吗?如果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应该就明白,这跟诸葛亮其实没有关系。这次的确是关羽大意了,据说关羽北伐之前,曾在梦中梦见有猪咬自己的脚,意为不详,还给关平说自己可能回不去江陵了。当然,这个说法真假参半,不过当时关羽是有机会撤退的,但最后还是陷入吴军的

  •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什么意思,徐骏为何因此诗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年间曾盛行文字狱,不少文人、官员都因此被冤杀。当时文字狱之所以会流行,都是自年羹尧一案开始。年羹尧被抄家后,他的《西征随笔》被雍正看见,这让胤禛大为恼火,此事也是牵连了很多人。而“清风不识字”案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字狱冤案。“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

  • 唐朝女子为什么喜欢穿男装?与女性地位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会有女子女扮男装出门的,目的自然也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但是剧情里的女性角色穿上男装,可以说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而在古代历史上,唐朝的女子也会穿男装,但是她们不是为了掩饰身份,而是一种社会风气,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这又是为什么呢?唐朝女子喜欢穿男装,是否说明她们的社会地

  • 袁术实力如何?为何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不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各种三国的游戏当中,袁术这个人物的形象总是很莫名其妙,总是那一副阴险狡诈的猥琐像,四维或者五维约等于不及格,占据着一个城池,手下五六个三流武将。就这么一个人,居然也敢称帝?是谁给他的勇气?梁静茹吗?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艺术加工后的结果,历史上袁术真正的实力可不止如此。袁术

  • 项羽分封诸侯为什么会失败,项羽在齐地走错关键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项羽原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他在攻入咸阳后,用大火将秦王宫连着烧了三个月,已然成为当时的领导者。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且分封十八路诸侯,但就在分封诸侯这件事上让项羽吃了大亏,此后他会被刘邦翻盘跟这件事也有关。其实项羽在分封前有经过一番打算,最后肯定是对自己一方有利,但在齐地项羽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