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80 更新时间:2024/1/25 1:38:10

近期《大明风华》这部剧又带动了一次大家对于明朝历史的一定了解。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谨慎用人,勤恤民隐,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国方针,竟治理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好皇帝了。

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也就是朱棣孙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年,正是他爷爷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间。朱瞻基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他也被立为皇太孙。朱棣只有三个儿子,所以对儿子们都很宠爱,而作为皇长孙的朱瞻基更是深得朱棣的喜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明仁宗朱高炽身体一直不好,在位一年便不幸去世,年仅二十七岁的朱瞻基即位。年轻气盛的朱瞻基,深深记得自己还是皇太孙时,经常被自己的老师戴纶打小报告,积怨深远。不过,刚开始朱瞻基还是非常肯定他的老师的,只是有一次,戴纶反驳圣旨让朱瞻基很生气,把戴纶贬到了安南,后来还是找了个借口把他带回来,但是戴纶依然不认错,具体在朝堂发生了什么,至今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最终,朱瞻基的老师戴纶被乱棍打死。

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战功显赫。朱瞻基不放心,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他利用舆论说自己的叔叔要造反,最终御驾亲征把二叔一家抓到北京,无一活口。朱瞻基当时不喜欢自己的皇后,但是皇后没有犯下任何过错,他的母亲和群臣都反对他废后,没有借口。即使这样,朱瞻基也一直策划着废除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后。

这样的朱瞻基杀老师,杀叔叔,废立皇后,甚至被传杀死自己父亲,但他却依然是人民口中的好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说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

纵观明朝历史,共有16位帝王,其中包括开疆扩土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有为皇帝明成祖朱棣和悲壮的明末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但是真正说到谁才是明朝好皇帝称号的最佳人选却绝非上述三位,朱元璋因为削藩屠杀开国功臣事件,受到明史、清史以及很多历史学家的诟病;朱棣因为靖难之役,靠不光明的藩王造反手段夺得皇位,其正统性也一直饱受质疑;朱由检则是徒有一腔热血,无力回天最终明朝被清王朝取代。

其他皇帝有的贪图享乐,昏庸无能,有的在位年限很短几乎没有建树。而在明朝这么多帝王中,有一位却独树一帜,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子孙,明仁宗朱高炽之子,其在位十一年开创了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边疆无战事,君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功绩就算放在历史任何朝代,也能算是好皇帝了。

相比太祖与成祖,明宣宗尚武却不轻易发动战争,懂得以权释兵、于民休养生息。作为朱棣亲命的皇太孙,十几岁时朱瞻基就曾两次跟随朱棣北伐蒙古,经历大小战争无数,深得朱棣的兵法精髓和作战技巧。二十多岁继位,就要面对在靖难之役中勇猛无敌,立功无数的叔父汉王朱高熙的武力夺权问题,最终采用御驾亲征的办法,将汉王围困乐安城,最终不费一兵一卒迫使其投降。

后来,又利用平叛朱高熙的胜利结果,成功立威信于诸多诸侯王尽释兵权,将明初的藩王问题一举解决,加强了皇权。在安南问题上,面对黎利的数次反复,拒绝了大臣要求出兵讨伐的建议,立黎利为安南国王,由此以后安南数十年朝贡明朝不缀。面对北元残留势力对边境的不断侵扰,朱瞻基再次御驾亲征,率兵数千追击元兵,最终以少胜多,蒙古人纷纷跪地投降。在西北问题上,放弃了朱棣时期的持续北上驱逐女真人,将其收降为明朝的一部分,并在辽东地区建立三卫用于管理女真部落。

为了快速恢复明初民生凋敝现象,朱瞻基实行了降低赋税的政策,并注重农业的发展。宣德年,作为赋税重地的长三角地区就曾因为赋税太重导致当地农民纷纷逃难至他地,朱瞻基派遣巡抚到江苏、浙江一带考察民情,在巡抚的建议下决定降低人民的税收,鼓励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朱瞻基对与农业发生灾害地区,能够进行有效的救助,政府不仅会进一步降低赋税,还会进行相应的补助政策,使得人民得以修生养息。

明宣宗最大的功绩在于行政改革方面,提高政府结构的办事效率的同时,整治官僚主义使得当时的政治生态比较清明。对内阁制度改革,将内阁的权利加强,给予内阁较高的整治地位和决策权利,皇帝处理朝政不再亲自对每一件朝务亲自做出决定,而是更多的采用内阁的意见。这种内阁改制不仅加强了办事效率,而且彰显了一定的民主思想,治理国家不再依赖皇帝一人。

为了加强对政府机构和皇帝本人的监督强度,朱瞻基有进行了督察院改革,督察院拥有监督所有官员和皇帝本人的权利,并直接对皇帝进行汇报监督工作。为了避免督查御史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定期对每一位督查御史进行考核,御史向皇帝劝谏的时政利弊、官员作风等问题都归属考核结果,使得当时的政府吏治清明,甚至皇帝本人也会经常因为错误被御史弹劾。

为了进一步巩固地方管理,关心民生疾苦,朱瞻基又从中央下派巡抚监视地方按察使、布政使、指挥使的工作情况,中央根据巡抚的汇报直接决策地方管理工作。这些行政改革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政府施政变得高效而简单。

明宣宗善于知人善任,任用贤臣并能君臣和睦共处。明宣宗时期,著名的文臣如三杨内阁,杨荣、杨士奇杨溥各具不同才能,历经仁、宣、英三帝为明初复兴立下功劳,蹇义、夏元吉等又是谦恭的智囊型人才。当时,蹇义任吏部尚书、杨荣任兵部尚书、杨士奇为礼部尚书、杨溥为户部尚书这些人在内阁互相补充,在朱瞻基的领导下能各司其职。朱瞻基的领导才能在于,给大臣足够的权利的同时也能影响他们的决策,并使其和睦相处,同心辅佐。大臣对皇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皇帝对大臣进行引导并充分信任。民间传说朱瞻基甚至经常会亲自光临大臣宅邸畅谈时政,可见君臣关系非同一般。

明宣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政治上实现了清明而完善的的政府管理机制,没有大的冤假错案,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人才能够各司其职;经济方面也由明朝初期的凋敝状态变得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安居乐业;军事上边疆没有重大外族侵犯,与周边的日本、朝鲜、南亚、北边蒙古等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文化方面三杨内阁和朱瞻基本人都是文艺的创作者,遗留给后世无数诗集和绘画。上述所有功绩,放眼整个明朝那个大一统的帝国时代,父辈没有达到子孙不可企及,可见明宣宗在明朝不仅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而且确实能称之为一位好皇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被认为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他们策划了朱祁镇复位一事。朱祁镇平安回归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身体抱恙,石亨为了立功暗中联系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希望能让朱祁镇复位。计划成功后,这三人也是受到了朱祁镇赐予的奖励,但他们只是风光一时,最后的下场只有一人勉强善终。一起

  • 魏延的南郑侯地位有多高?在蜀国处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人可能都小看了魏延在蜀国的实际地位。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期间,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后来曹魏派出三路大军进攻汉中,魏延临危受命领兵攻击凉州,期间遇到了费瑶,郭淮大军,并且将其击败。立下大功的魏延再次升官,成为前将军,并且封南郑侯。那魏延的南郑侯爵位在蜀国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这其中的奥秘恐

  • 朱祁镇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也很有争议的一个人,他又叫明英宗然后好像他差点把明朝搞得快灭亡了,然后又两次登上皇位,这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有的人得问了,这个朱祁镇到底有历史功绩,让后人经常性提起他,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算好皇帝还是算昏君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大明

  • 孙皇后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镇归来孙皇后为何不让朱祁钰还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告急,瓦刺还打算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要好处。但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后来孙太后答应让朱祁钰即位,算是解救了明朝危机。谁知朱祁镇几年后竟平安归来,这下就比较尴尬了,朱祁钰到底要不要还位给自己的哥哥呢?虽然朱祁镇是孙皇后的亲儿子,但孙皇后并没有让朱祁钰主动还位,这又是为什么?下面就来讲讲这

  • 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为何同意让朱祁钰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朱瞻基的儿子,但是只有朱祁镇是孙太后之子,朱祁钰却不是,然而土木之变中,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明朝失去了皇帝,虽然朱祁镇没死,可是人却不在大明,所以明朝还是需要一个新皇帝的。而为何孙太后会统一让朱祁钰当皇帝呢?朱瞻基还有没有别的儿子,朱祁钰为何是具有当皇帝的资格的呢?明代的朝

  • 季札为什么不愿继承吴国王位?他究竟有何顾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季札是春秋时期著名外交家,他曾访问多国,成功平息楚、陈之间的一场战乱。季札是吴王寿梦能力最强、最有德行的儿子,虽然他只是第四子,但吴王还是想把王位传给他。而且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夺嫡场景不同,季札的哥哥们也都非常疼爱他,觉得他能胜任王位。但季札却不愿接受,甚至主动归隐山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

  • 三国有哪些恐怖的地方?思极恐的5个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有句俗话说得好:“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所以“老不读三国”,那是因为三国中太多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这要是给上了岁数的人读了岂不是更加的老谋深算?其实,作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除了有战法谋略、阴谋算计之外,还有一些刻意描绘的细节,让人细思恐极,

  • 水镜先生为什么不出山?为何说: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寄居在刘表处的时候,士兵不过几千人,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处境是非常窘迫的。虽说刘表收留了刘备,但是对刘备却有着猜忌之心。刘表让刘备驻扎在新野也是为了想利用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刘备在得到喘息之机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利用这一段难得的休整机会,整训部队,总结经验。他认为,自己的团队急需

  • 十常侍之乱对东汉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袁绍为何大杀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汉灵帝时期,东汉政权便已岌岌可危。当时以张让和赵忠为首的一批宦官将汉灵帝玩弄于鼓掌之间,朝中还没人能限制他们。汉灵帝死后,宦官集团和外戚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节,最后何进打算召集董卓入京将宦官赶尽杀绝,结果他却先被诱杀。导致袁绍等人开始对宦官下手,至此朝内一片混乱,皇帝成了权臣手中的傀儡,在也没办法重

  • 历史上朱祁钰朱祁镇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两兄弟,在历史上可以说也是不多见的了,朱祁镇执意要去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俘虏,朱祁钰因此获得了皇位,但是没多久朱祁镇就回来了,可是却被朱祁钰软禁起来,毕竟在皇权之下,谁也不愿意让出自己手里的权力。只是,在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来的时候,为什么朱祁钰没有选择杀了朱祁镇,而只是将他软禁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