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为何最后被朱元璋连同妻女一并处死?

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为何最后被朱元璋连同妻女一并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75 更新时间:2024/2/14 21:45:13

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算是比肩萧何的人物。等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堪称位极人臣。但谁也没想到,李善长最后竟然被朱元璋连同妻女弟侄一并处死,当时李善长已经76岁,晚年遭此不幸实在令人唏嘘。要说李善长死得冤不冤,后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朱元璋眼里退休后的李善长也是难逃一死。

说朱元璋蓄意置李善卡于死地,这话一点也没有冤枉朱元璋。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究竟有多么的蓄意。

其一、李善长已经退休了,完全没有掌握权力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因为这些功臣们或者掌控着朝廷的话语权,或者掌控着兵权。这些人的权力太大,朱元璋害怕他们会对他构成威胁。尤其是害怕他去世后,这些功臣们对他的孙子朱允炆产生威胁。

所以朱元璋才会防患于未然,提早杀掉他们。

但是李善长不同啊,当时他已经退休好多年了,根本就没有掌握什么权力,朱元璋干嘛还要杀他呢?

其二、李善长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人了,没几天好活的了。

李善长当时已经是一个古稀老人了,就算朱元璋不杀他,老天也会很快就把李善长的命收回去的。

且不说李善长没掌握权力,不会对朱元璋构成威胁。就算李善长有威胁,如果他很快就死掉了,而且肯定还会死在朱元璋的前面,朱元璋用得着多此一举杀他吗?

其三,李善长并没有任何造反的举动。

李善长与胡惟庸蓝玉等人是不同的。胡惟庸、蓝玉等人,事实上也没有造反的举动。但是他们是发过一些牢骚的,而且他们还喜欢自己做主,树立个人威信。总之,他们的存在,对朱元璋确实是一个威胁。

朱元璋防患于未然的做法,就像美国用无人机轰炸伊朗将军一样。美国人称这是“主动防御”。大约朱元璋也是一种主动防御的目的吧。

但是李善长是不一样的。李善长不可能造反,他既没有发过什么牢骚,也没有掌控着权力,对朱元璋及朱允炆都不可能构成威胁。

其四,朱元璋是采用追加处罚的方式,杀死李善长的。

本来胡惟庸事件早就过去了。胡惟庸已经被朱元璋处死了,他的那些党羽,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这个案子已经结了,事情已经过去了。

但朱元璋偏偏旧事重提,把下了结论的事情再提起来说,让相关部门还要再核查。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处死李善长。

既然李善长其实是人畜无害的,为什么朱元璋还一定杀他呢?要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来看看朱元璋杀李善长用的是什么理由。

理由有两点:一是当年蓝玉在北伐的时候,抓到了一个奸细。这个奸细是胡惟庸派去和北元联络的。胡惟庸是想和北元联合起来,等他造反的时候,北元能够在外面配合一下。蓝玉抓到这个奸细后,交给了李善长。可是李善长并没有向朱元璋报告,就把这个奸细处死了。

二是当年胡惟庸曾经撺掇李善长和他一起造反。李善长虽然并没有答应,但是拒绝的理由,并不是造反不对,而是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且,和上次一样,他并没有报告朱元璋。

实际上,就算是这样,朱元璋也没有必要杀李善长的。因为李善长毕竟是宰相,他其实是有权处理这件事的。

在李善长看来,所谓“奸细”,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胡惟庸就算要造反,也没有必要去和北元联合。他又不是地方诸侯。如果是地方诸侯,想发动战争,让北元配合一下,也是说得过去的。但他作为朝廷的宰相,如果想造反,只可能发动宫廷政变。而发动宫廷政变,是不需要与北元联合的。因此,这件事显然不靠谱。不靠谱的事情,就去向朱元璋汇报,肯定是不对的。

至于胡惟庸撺掇李善长造反的事,不管怎样,李善长没有答应。没有答应,还治他的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要说没向朱元璋报告,也确实是李善长左右为难。他只能劝胡惟庸别干,他要是去向朱元璋报告,不就是出卖朋友吗?李善长不愿意做那样的小人啊。

但就算这样,朱元璋还是千方百计杀掉李善长,为什么呢?

显然,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的目的,就是想向天下人表明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人,都必须对皇帝绝对忠诚,不能有半点二心。什么叫绝对忠诚呢?就是有任何关于皇帝的事情,都必须及时无保留地向皇帝汇报。如果不向皇帝汇报,就是对皇帝不忠诚,也都是要被杀掉的。

这就是朱元璋想要的绝对权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太后为什么没有让朱祁钰还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当中被瓦剌俘虏,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俘虏生涯,不过当初瓦剌俘虏他是为了想要以此来威胁明朝,没想到新君朱祁钰登基,朱祁镇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后来朱祁镇回宫,却被朱祁钰囚禁起来,这时候,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为什么没有强制要求朱祁钰还政呢?朱祁钰算是临危受命,可是朱祁镇都已经回来了,为何连孙

  • 朱见深的儿子都谁生的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人在看《大明风华》这个朱见深也是不一般的人物,话说朱见深好像一没有孩子,但是其实也并非如此了,朱见深有孩子话说在后宫里面隐藏了不知道多少年,所以这个故事就显得很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朱见深到底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吧,感兴趣的别错过哈!朱见深其实前前后后有好多儿子,准确的来

  • 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明风华》这部剧又带动了一次大家对于明朝历史的一定了解。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谨慎用人,勤恤民隐,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国方针,竟治理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是一位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被认为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他们策划了朱祁镇复位一事。朱祁镇平安回归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身体抱恙,石亨为了立功暗中联系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希望能让朱祁镇复位。计划成功后,这三人也是受到了朱祁镇赐予的奖励,但他们只是风光一时,最后的下场只有一人勉强善终。一起

  • 魏延的南郑侯地位有多高?在蜀国处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人可能都小看了魏延在蜀国的实际地位。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期间,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后来曹魏派出三路大军进攻汉中,魏延临危受命领兵攻击凉州,期间遇到了费瑶,郭淮大军,并且将其击败。立下大功的魏延再次升官,成为前将军,并且封南郑侯。那魏延的南郑侯爵位在蜀国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这其中的奥秘恐

  • 朱祁镇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也很有争议的一个人,他又叫明英宗然后好像他差点把明朝搞得快灭亡了,然后又两次登上皇位,这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有的人得问了,这个朱祁镇到底有历史功绩,让后人经常性提起他,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算好皇帝还是算昏君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大明

  • 孙皇后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镇归来孙皇后为何不让朱祁钰还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告急,瓦刺还打算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要好处。但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后来孙太后答应让朱祁钰即位,算是解救了明朝危机。谁知朱祁镇几年后竟平安归来,这下就比较尴尬了,朱祁钰到底要不要还位给自己的哥哥呢?虽然朱祁镇是孙皇后的亲儿子,但孙皇后并没有让朱祁钰主动还位,这又是为什么?下面就来讲讲这

  • 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为何同意让朱祁钰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朱瞻基的儿子,但是只有朱祁镇是孙太后之子,朱祁钰却不是,然而土木之变中,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明朝失去了皇帝,虽然朱祁镇没死,可是人却不在大明,所以明朝还是需要一个新皇帝的。而为何孙太后会统一让朱祁钰当皇帝呢?朱瞻基还有没有别的儿子,朱祁钰为何是具有当皇帝的资格的呢?明代的朝

  • 季札为什么不愿继承吴国王位?他究竟有何顾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季札是春秋时期著名外交家,他曾访问多国,成功平息楚、陈之间的一场战乱。季札是吴王寿梦能力最强、最有德行的儿子,虽然他只是第四子,但吴王还是想把王位传给他。而且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夺嫡场景不同,季札的哥哥们也都非常疼爱他,觉得他能胜任王位。但季札却不愿接受,甚至主动归隐山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

  • 三国有哪些恐怖的地方?思极恐的5个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有句俗话说得好:“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所以“老不读三国”,那是因为三国中太多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这要是给上了岁数的人读了岂不是更加的老谋深算?其实,作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除了有战法谋略、阴谋算计之外,还有一些刻意描绘的细节,让人细思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