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中对早已不适合蜀国,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隆中对早已不适合蜀国,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52 更新时间:2024/2/5 7:10:41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于建安六年发动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出兵陇西三郡,结果却是先得后失,街亭失守宣告此次北伐之战以失败告终。从整个北伐的结果来看,最后收获甚微,蜀国国力早已大不如前,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其实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有很多,但应该没有一项是为了完成隆中对,隆中对已经不适合蜀国发展。诸葛亮作为提出者,自然也是明白,那他的动机究竟为何呢?

刘备在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便给了刘备一个“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对今后的天下大势进行了预测,重点是对刘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而后来的事实,部分印证了诸葛亮的预测和规划的正确性。刘备后来真的占据了益州,建立了以益州为根据地,以汉中和荆州和前沿突破口的发展态势。

隆中对已不适合蜀国

不过,当关羽从荆州出发,北上攻打襄樊失败,最终造成荆州丢失。而刘备又贸然发动了与东吴的夷陵之战,接着又失败,自身也遗憾身亡后。可以说,“隆中对”的规划已经不适合蜀国的未来发展了。

“隆中对”中讲到,蜀汉北伐的条件是以益州为后盾,同时从荆州和汉中两个地方北上,夹击曹魏。同时,天下老百姓群起响应,跟随刘皇叔杀到“旧都”,“救出”皇帝,从而实现一统天下的目的。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一,荆州已经丢失,蜀汉要北伐,只能从汉中一条路北上。这样就形成了孤军深入的情况,不能对曹魏形成夹攻了。其二,就算是荆州还在,可以两路夹攻,但已经没有“上将军”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相继去世,蜀汉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其三,曹丕已经称帝,曹丕称帝是汉献帝主动禅让的,蜀汉北伐不再有之前想象的那种舆论氛围。中原统一后,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定下来,不可能再出现“箪食壶浆”迎接刘皇叔的场景。再说了,刘皇叔都没了,还怎么迎接!

所以说,刘备去世,诸葛亮掌权以后,根本就不再适合北伐了。而诸葛亮却还要继续北伐,而且用穷尽一生的时间来北伐。因此,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隆中对”里做了规划,他一直固执己见地要执行这个规划,因此最终造成了蜀汉的灭亡。

笔者认为,恰恰相反,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的一系列操作,表面上看,是按照“隆中对”的套路来进行的,实际上完全不是。诸葛亮的做法,与“隆中对”时候的设计,已经完全背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北伐真实目的

初期,诸葛亮北伐是为了集权。

诸葛亮虽然获得了刘备的托孤辅佐刘禅,但是当时他遇到的困难是很大的。一是他比较年轻,资历比较浅,在朝中没有绝对的威望。二是刘备虽然让他托孤,但又不完全信任他。只让他掌管政务,而军权却在李严的手里。诸葛亮不掌控军权,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三是有一大帮元老,包括魏延、李严、吴懿等人,都觉得刘备死后,自己应该当老大,因而不服诸葛亮。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想树立绝对的权威,因此才立刻实施了北伐的行动。

实际上,一开始诸葛亮并没有发现军事行动是可以集权的好方式。而是当他去了南方,平定了孟获等少数民族的叛乱后,他发现了统兵的好处。本来,平定南方回来后,就该安定下来,但是他立刻就开始组织北伐。

通过北伐,诸葛亮一方面完全把李严架空,李严成为一个只负责押送粮草的官员。另一方面,他打击了魏延、吴懿等老将,把马谡马岱王平、姜维等将领重用起来,实现了在军中换将的目的。而朝中,也因此换成了诸葛亮喜欢的蒋琬费祎董允等人。

诸葛亮集权,并不是说他要夺权。而是他知道,在皇权社会,当君王暗弱的时候,只有通过集权,才能让朝廷风清气正,国内国泰民安。如果不打仗,呆在朝廷中,通过搞政治斗争来集权,这样的目标是达不到的。

后期,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求生存。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诸葛亮北伐只是为了集权的话,实际上通过一两次北伐,这样的目标就达到了。为什么诸葛亮要一生都北伐呢?

显然,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求生存。这里的生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诸葛亮本人的生存,一是蜀国的生存。

如果诸葛亮只进行一两次北伐,就不再打下去了。等诸葛亮回朝后,他倒霉的时刻就来了。因为那时候,诸葛亮虽然集权了,但别人也想要权力。想要权力,自然会在刘禅面前说三道四。那样的话,诸葛亮肯定会被刘禅打击。再说了,他北伐又没有成功,更加有被弹劾的理由。

诸葛亮要不被弹劾,不受折磨,唯有一直打下去。

另外,诸葛亮一直北伐,还有个目的是为了蜀汉的生存。

蜀汉是一个偏远小国,但是物质条件相对较好。如果不北伐,不发动战争。那么,国内的人就会过得很安逸,过不了几年,军队就不能打仗了。所以,诸葛亮必须始终磨砺军队,让军队绷紧神经。如果机会适合,很可能还会取得北伐成功,实现统一。

所以,于公于私,诸葛亮认为,他都必须北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伪满洲国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与国军比哪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说民国时期的伪满洲国的日伪军的战斗力挺高的,甚至要比国民党中央军的战斗力都要高出不少。其实这话说法稍微想一想就会有些荒谬了,并不真实。实际上当时的伪满洲国的伪军实力应该是中国军队中等偏下的水平,所以并不能说有多么强悍。满洲国的伪军名义上属于伪满洲国,实际上被日本人控制着。满洲国军的每个军区都

  • 武王伐纣真的是正义的吗?商朝灭亡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我们通常都会认为,在商周时期,也就是《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的年代,商朝末代君主纣王残暴不堪,而周朝算是“替天行道”,灭掉了商朝,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朝代周朝,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是正义之战,这里很容易就区分出了正反两派,正派周朝,反派则是商朝了。不过,这样的一种固定的印

  • 张茂则真有害死皇子吗,赵暄是宋仁宗哪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张茂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曹皇后,只不过这次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没想到贾婆婆直接把许兰苕连人带孩子一起毒死了。按照张茂则的想法,他应该是想等孩子出生以后,在杀母夺子,这样既能报仇,还能拿回皇子,就不会影响到曹皇后的地位。总之这样一个结果最受伤的还是宋仁宗,他的子嗣这次依然没能健康存活下来。宋仁宗

  • 曾国藩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晚清到底有多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晚清名臣曾国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一生战绩显赫,最为出名的就是组建“湘军”干趴了太平天国。养军队是需要花很多钱的,与李鸿章一样,都是晚清时期的名臣,都有着自己的党羽,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花钱来周转的。那么曾国藩每月的朝廷俸禄是多少呢?为什么有人总说从曾国藩的工资中就能看

  • 宋朝龙袍为什么没有龙?为什么是红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龙袍,首先就是黄色的,而且衣服上面也有龙纹,不过其实不同时期的龙袍的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如在颜色上面,有黑色、黄色等等,从很多古画里面也能出来,不过宋朝时期的龙袍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宋朝的龙袍大部分都是红色,不仅如此上面似乎也没有什么龙纹,单看画像甚至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官员的穿着

  • 貂蝉有哪些未解之谜,貂蝉究竟何许人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也都知道貂蝉是谁。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应该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位,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很多虚构出来的内容,那历史上真正的貂蝉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实际上貂蝉有很多未解之谜,包括她的身世、容貌、死因等,甚至貂蝉这个人物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都有争议。下面就为大家总结

  • 永乐时期的明朝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成祖朱棣,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建文四年即位,在位22年,年号为永乐。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

  • 宫中叛乱宋仁宗差点被杀身亡,为何不追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莫名其妙的宫廷叛乱,当时因为宋仁宗的曹皇后指挥有度,叛乱最终被平定下来,也幸亏如此,否则宋仁宗很可能就被杀掉了,然而事后宋仁宗坚持认为这就是曹皇后一手导演的,不仅怪罪皇后,还把什么都没做的张美人升为贵妃,听起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宋仁宗差一点就死了,却对这场叛乱幕后的

  • 刘娥为什么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娥大家也知道的吧,她垂帘听政了11年,其实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选择当皇帝的,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娥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敢呢?还是不另外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呢?其实这个事情还是值得一说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刘娥,章献明肃皇后,宋朝第一位临朝称

  • 金吕布银马超什么意思,马超实力仅次于吕布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研究三国武将的朋友,应该听说过“金吕布,银马超”、“一吕二马三典韦”等说法,这些类似的排名基本都是把吕布放在第一位,马超位居次席。看的出来民间喜欢把吕布和马超放在一起比较,也算是对他们实力的认可。但马超真的就弱于吕布吗?那今天就打算跟大家一起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