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北伐并没有按照《隆中对》实行,诸葛亮最终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并没有按照《隆中对》实行,诸葛亮最终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58 更新时间:2024/1/19 8:41:18

《隆中对》是诸葛亮刘备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但随着荆州失守,刘备病逝白帝城,诸葛亮一人也难以继续实行《隆中对》的原计划。所以此后的北伐,诸葛亮改变了以往的策略,打算先将关中拿下。但马稷在街亭战败,这无疑是给了诸葛亮当头一棒,马稷根本就没理解诸葛亮的战略目的,街亭是非常重要的据守点,绝不能丢。所以此役失利,后面持续数年的北伐战争也都收效甚微。

马谡失街亭在《三国志》及《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在这些史料,记载得都很简明扼要,根本很难找出马谡失街亭的原因。但细读起来还是很有内涵,特耐人寻味,还可找寻出一二。

马稷战败原因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记录: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资治通鉴魏纪三》登载: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在《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出现“谡违亮节度”。

乍一看,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就是造成街亭丢失的根本原因。《辞海》对“节度”一词的解释有五种解释,分别是节序度数;规则,法则;犹节制,约束;调度,指挥;见“节度使”。在这里,节度就是调度、指挥。换句话说,失街亭的原因是马谡违背(反)诸葛亮的调度(指挥)。《孙子兵法·九变篇》云: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由于地形特殊情况或战场突发状况等不可预测因素,马谡作为前方统帅在街亭相机作战或随机应战本无可厚非,更谈不上违背节度。其或未然,马谡之所以会失街亭,是因为颠覆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

诸葛亮北伐目的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隆中对》对北伐的战略目的是这样规划: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第一次北伐时,关羽于八年前(220年)丢了荆州并身首异处,从荆州出发北伐泛指中原一带的南阳和洛阳已成幻想。自古华山一条道。如今蜀汉要想北伐中原,只剩下从益州出击北伐泛指关中平原地带的陕西和秦岭以北。说白了,蜀汉北伐的终极目标,就是全据关中,也就是占据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

关东地区被人号称为“八百里秦川”,位于渭河一带的盘地,陕西一带三大盘地之一,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中国军事必争的要地。

关中地区在群山掩映之中,东有函谷关(秦朝统一六国后,函谷关就失去了军事防御要塞的意义。相较而言,潼关的位置就显得比函谷关更重要,在军事上的地位就逐渐代替了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是著名的四塞之地,千里金城。一旦占据易守难攻的关中,蜀国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性,进可攻,向东蚕食;退可守,回西自保;远学强秦,奋发图强,形势有利时就主动出击,形势不利时就坐山观虎斗;近学刘邦,休养生息,强大时可问鼎中原,弱小时可分庭抗衡。

《隆中对》是20年前(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但是在荆州已失、刘备已亡、形势已变的情况下,全据关中的战略目标是否要一步到位,一次实现,有待商榷。为此,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就对《隆中对》进行修改,将一步“全据关中”的目标调改为“先占据凉州,后进军关中”两战略。

在街亭之战前,马谡的谋划和决断都背离了诸葛亮拟定的战略,造成战略上的颠覆,为失败埋下伏笔。

笔者按:荆人涉澭,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马谡,虽作为蜀汉阻击街亭的主将,却未能看清诸葛亮第一北伐时形势与昔日不同,也未能明白蜀国北伐的目标也进行调整,以致在防守街亭之际颠覆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正所谓:死面蒸馒头,一个眼儿也没有。

文:立早闲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齐个个都是昏君,为什么还能存在28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北齐这个王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禽兽王朝”了,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有不少,但是可以说,其他朝代加起来也不见得比北齐还要多。北齐的皇帝,几乎可以说每一个都是暴君,昏君,他们做的事情都十分令人所不齿,而且残暴程度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按理说,有这样的皇帝统治,民间百姓早

  • 宋代点茶的过程示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代的点茶法非常的感兴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宋代的点茶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这个还真的挺复杂的,非常的繁琐了,但是其实问题不大的,小编下面给大家收集看看,下面也给大家说说这个宋代的茶好不好喝吧,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别错过了!宋代点茶好喝不好喝,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观赏

  • 万历皇帝曾问张居正朱允炆下落如何,张居正巧答显功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一共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不过万历皇帝基本只有前10年是在力求上进,而这段时间主要也是因为有张居正辅政,后面四十多年从勤奋到懒惰,最后更是有近30年不上朝的记录,比他爷爷嘉靖皇帝还夸张。所以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轶事典

  • 汉景帝刘启是不是一位寡情、刻薄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汉朝历史的朋友,提到汉景帝刘启肯定会想到他开创了文景之治,还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位拥有丰功伟绩的皇帝。不过汉景帝也并非完人,他骨子里始终透露出一股狠劲,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下棋一事竟然将刘濞的儿子刘贤用棋盘砸死,实际上这也暴露出了他的一些问题。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周亚夫也是含冤入狱

  • 民国“三大文妖”指的是谁?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什么是“文妖”?直面的理解就是文化人里面的“妖怪”,或者是很“妖怪”的文化人。那么什么是“妖怪”呢?不按常规,另类怪异,叛逆出格,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甚至“变态”重口味;也就是说这

  • 宋仁宗知道生母是谁后,为什么没有对刘娥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近期热播的《清平乐》中,宋仁宗赵祯在剧情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的生母竟然是先帝顺容李兰惠,而不是当今太后刘娥,因此急匆匆想要去见母亲,还想把她接回宫里。但其实在历史上,宋仁宗知道自己生母的身份的时间是很晚的,晚到了生母李氏死去,后来才从自己的乳母口中得知,自己的生母的真实身份。然而在这样一件事情当中,

  • 郑庄公为什么敢挑战周天子权威,郑庄公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东周初年,周桓王想要重新提振周室权威,便打算拿郑庄公下手。此后周桓王亲征郑国,还把陈、卫等诸侯国一起带上,但结果却是郑庄公一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且周桓王的肩膀还被射中。这一仗彻底让周桓王颜面扫地,各个诸侯国也都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郑国也不算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为什么郑庄公就敢挑战周桓王

  • 袁天罡预言武则天可为天子是真的吗,此话有一大破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袁天罡是唐朝初年玄学家,善于凭借风声风向,来推断吉凶祸福。当年,唐太宗在了解袁天罡的一些事迹后,便决定将他纳为智囊,可见当时唐太宗也很信这一套东西。历史上,有关袁天罡的预言传说实在太多,基本把他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甚至还说袁天罡成功预测武则天能成为天子。虽然这个故事在史籍中有记载,不过这句话有一大

  • 宋仁宗如何看待曹皇后,曹皇后虽不得宠但堪称母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清平乐》中,宋仁宗听信韩琦的话,以为曹氏相貌丑陋,新婚当夜都没去见曹氏一面。结果等此后宋仁宗见得曹皇后庐山真面目,瞬间被她的容貌所倾倒,看来官家应该很后悔冷落了曹皇后。不过历史上,宋仁宗的确不怎么喜欢曹皇后,两人关系也没那么密切,期间曹皇后还差点被废黜。在仁宗眼里,他究竟是如何看到曹氏的呢?曹皇后

  • 宋朝为何没有宦官专权?皇帝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的很多朝代上,都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太监,而且大部分都是出现在这个朝代即将灭亡的时候,比如秦朝末年的赵高,东汉末期的十常侍,明朝末期的魏忠贤,亦或者是在这个朝代动荡的时候,而这样的太监无一例外,都是一些“祸乱朝纲”的罪人,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个时代才会出现灾祸,或者说灾祸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