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小的黔系军阀是如何在民国时期存活下来的?

小小的黔系军阀是如何在民国时期存活下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616 更新时间:2024/1/16 8:49:35

民国时期有句话:“四川的草鞋兵,贵州的双枪兵。”这黔系军阀可以说是民国时期非常不起眼的小角色。而且黔系军阀将士的战斗力很弱,左手拿的是手枪,右手便是烟枪,这就是臭名昭彰的“双枪兵”。然而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势力,在贵州这个地区盘踞了有20多年的历史。黔军曾经兵发四川,谋震云南,甚至在北伐战争中也打出了名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民国军阀中的异类——黔系军阀吧。

要说黔系军阀,首先要说的人物必然是有着黔军鼻祖之称的刘显世。刘显世,贵州兴义人,祖上是贵州的土司。他的父亲刘官礼继承祖上的政治资本,在当地兴办团练,是地方的实力派。刘官礼去世后,刘显世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实力,在贵州地区颇具实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贵州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建立了革命军政府。但此时,革命党人与地方的立宪派发生争议,于是立宪派派人联络云南都督蔡锷入黔干涉,蔡锷派遣当时仅仅是一个管带(营长)的唐继入黔,安定了贵州的事态,革命党人被迫离境。唐继尧一步登天,坐上了贵州都督。后来蔡锷被袁世凯调入京师,唐继尧回滇任滇督。唐继尧相继参加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是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

唐继尧走后,贵州的地方实权派刘显世则坐上了黔督的宝座,成为名副其实的贵州

刘显世上位后大力提拔自己的兴义同乡,形成了以兴义人为代表的黔系军阀集团。护国运动时,刘显世派外甥王文华率军入川,刘显世一举成为了护国功臣,黔军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但后来川军掀起驱逐滇黔军阀的运动,王文华在出川后来到上海,遥控指挥自己的部下,实施对舅舅的夺权运动。刘显世被迫下台,而王文华也在上海遇刺身亡,贵州落入了拥有重兵的实权派袁祖铭手中。

袁祖铭留自己的亲信卢焘坐镇贵阳,自己率军入川,企图在军阀混战中分一杯羹。结果却后院起火,以周西成、毛光翔等桐梓籍为主体的军人,乘机夺取了贵州。周西成野心勃勃,当时的云南在唐继尧下台后,龙云和胡若愚正为督军位置争的不可开交。周西成暗地支持胡若愚,对龙云发动突然袭击,龙云失手被俘。黔军自刘显世时起即依附滇系唐继尧做小弟,周西成当政时居然能反过来干涉云南内政,不愧为黔系军阀中第一杰出的人物。

但是好景不长,龙云被俘后,他的部下卢汉、胡瑛、张冲等人组织反攻,胡若愚大败,被迫释放龙云。龙云在逃出生天后,迅速对胡若愚展开报复,胡若愚被迫离滇出走,支持胡若愚的周西成也遭到龙云的重点打击。在龙云的暗地支持下,黔军李燊部对周西成突然发难。周西成在作战中落水而亡,一代枭雄魂归天国。

当桐梓系军人起事时,就定下了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的即位序列。所以周西成战死后,毛光翔联合王家烈、犹国才击败李燊,重新掌控了贵州,毛光翔也顺理成章的坐上了贵州王的宝座。但不久,毛光翔的小舅子王家烈就和毛光翔发生了激烈矛盾,王家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军攻入贵阳,逼姐夫毛光翔下台,王家烈坐上了贵州督军的位置。

王家烈靠兵变上台,这就激起了犹国才的不满。于是,犹国才有样学样,也想逼迫王家烈下台,让自己过过督军瘾。但王家烈可不是毛光翔,他表示绝不下课,誓与贵阳共存亡。于是双方大打出手,掀起了连番内战。后来,在毛光翔的调停下,双方才休战,王家烈继续坐镇贵阳,而毛光翔、犹国才亦各拥重兵坐镇一方,黔系军阀开始了分裂时期。

我军长征时,老蒋借力打力,成功解除王家烈的兵权并将其软禁,黔系军阀的割据历史才宣告结束。

综上所述,黔系军阀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小军阀,有以下几点特征。

其一,黔系军阀以宗族、籍贯为纽带,分成多个派系。在刘显世时期,他大量用兴义军人,形成了以自己为首的兴义系。后来刘显世的外甥王文华羽翼渐丰,大量提拔年轻人,形成了新兴义系,隐隐与舅舅分庭抗礼。到周西成时期,他与同乡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则以桐梓籍为纽带,桐梓系在周西成死后群龙无首,互不服气的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开始了内斗。所谓兄弟阋墙,外人得利,桐梓系的内斗无疑为老蒋吞并贵州提供了便利。

其二,黔系军阀虽然内政混乱,但实际上并不缺人才,只是在贵州这个唯籍贯是问的地方却无从施展罢了。王文华的妹夫、出身黔系兴义系的何应钦,在黔军内斗中失利,被迫出走,却成为老蒋手下的红人,后来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投降;黔军还有一位王天培,在出黔后参加国民政府的北伐,成为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名将。此外,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朱绍良、谷正伦也都是出自黔系军阀。黔系军阀可谓是人才济济!

其三,贵州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客观上不具备供养强大军队的能力。所以,几位有野心的黔系首领无不将目光投向外省。自刘显世时期起,黔军就在四川长期驻军,靠掠夺蜀中的资源来供养黔军。后来川军开展驱逐滇黔军阀运动,毛文华、袁祖铭等率领的黔系军人先后被驱逐出川。于是黔军不能在四川掠夺资源了,野心勃勃的周西成即将目光投向云南,结果在与龙云的较量中一败涂地,周西成也魂归天国。

自周西成以后的黔系首领,如毛光翔、王家烈等皆是庸人之资,并无角逐外省的野心和能力,黔系军阀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天帝少昊为什么被推翻?是他做了很多坏事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天帝少昊其实关注的人不多哈,但是这个人挺有故事的,很多人都说了,其实这个天帝少昊非常的有意思,他的故事也非常的多,本以为神话故事没那么多的七七八八的事情,但是依旧是涉及很多权权等等的,反正就是看得十分的尴尬了,活脱脱的斗起来,话说这个天帝少昊后来被推翻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少昊做了坏事还是

  • 舜帝是不是重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舜帝我们都非常了解了,他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和娥皇女英的传奇故事也一直流传,很多人也都知道。不过,舜帝也并不是他的本名,那你知道舜帝的本名是叫什么吗?舜帝的本名叫做姚重华,那么这个名字是谁给他取的呢?姚重华这个名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舜帝到底是不是重瞳呢?1.人物简介

  • 曹操既然不愿杀陈宫,为什么不留他一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曾把陈宫视为心腹,但曹操对汉末名士太过残忍,这让陈宫感到曹操并非志同道合之人,因此转投吕布,成为旗下首席谋士。但吕布显然不是曹操的对手,最后在白门楼前,陈宫和吕布一同被拿下,曹操其实并不想杀陈宫,觉得陈宫是个人才,但陈宫宁死不降的做法让曹操无计可施,只能下令将他处死。陈宫死后,他的家人由曹操送到

  • 蓝玉为什么必须死?和朱标之死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作为朱元璋首选的继承人,结果却还没当上皇帝就死了,无奈之下朱元璋才选择了朱允炆。可是太子朱标一死,蓝玉也被朱元璋的“蓝玉案”给弄死了,而且蓝玉死的极惨,是被剥皮了。朱标之死和蓝玉之死之间,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为什么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对于曾经自己给朱标留下来的辅佐他的臣

  • 盛庸原本可以击败朱棣,却被建文帝一道圣旨绑住手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也是靖难之役时期建文帝一方的主要指挥官。当时盛庸和朱棣作战多年,并且战绩胜多负少,曾斩杀好几位朱棣账下的大将。盛庸曾在一次战役中有机会拿下朱棣,但却被建文帝一道圣旨给绑住手脚,导致功亏一篑,那建文帝到底下了一个怎样的命令呢?这场战役朱棣也是损失不小,自己的岳父也是战死沙场,下面就

  •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什么意思?这句口号说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的开篇,就写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次起义黄巾起义,这是在东汉末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很多人也把这件事情看作是三国故事的开端。而在黄巾起义当中,有一句口号非常响亮,它的前半句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是对于这其中所说的“苍天”“

  • 雍正皇帝和孝圣宪皇后关系如何?孝圣宪皇后一生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孝圣宪皇后是雍正帝后妃,也是乾隆帝生母。可能多数朋友都是通过影视剧或者小说了解到的孝圣宪皇后,她是清朝岁数最高的皇太后,一生活了84岁,这个年纪放在整个历史当中看也是非常长寿的。不过孝圣宪皇后和雍正帝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那么要好,不少朋友都好奇雍正帝和孝圣宪皇后感情究竟如何?那这次就将主视角放在孝圣宪皇

  • 刘子鸾死前所说的话是什么?刘子鸾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刘子鸾在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子鸾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据说刘子鸾天性聪慧,是刘骏所有儿子中最受宠爱的。不过刘子鸾一生非常短暂,仅仅活了10岁不到,便被自己的兄弟刘子业给赐死。刘子业对于刘子鸾的恨,全然来自于嫉妒,历史上帝王之家出现手足相残的事件并不奇怪,但加害年纪如此小的兄弟,还是

  • 商朝大战雅利安人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商朝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个有着文字记载的朝代(目前还没有发现夏朝文字记载),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不过在几十年前,历史学家曾经提出过这么一个惊人的观点:商朝曾经抵抗过古印欧人(雅利安人)的入侵,并成功将其击败,从而捍卫了华夏文明!如果这个是真的,那就十分惊人了,但这个说法经过考证,

  • 东周前期为什么叫春秋?春秋有什么特殊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平时所说的春秋时代,实际上就是指东周前半段的历史。春秋一般被认为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有294年,直到三家分晋爆发,天下步入战国时代后结束。相信很多想伙伴都好奇,为什么这段时期要叫春秋呢?春秋这个名字到底是谁取的?其实这段时期之所以叫春秋,主要还是因为孔子编著的年体史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