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是周平王导致周朝衰败?

为什么说是周平王导致周朝衰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81 更新时间:2023/12/18 12:49:32

在很多人看来,周朝之所以会衰败,就是因为周幽王的作为,导致了周朝的地位一落千丈。传说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但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烽火戏诸侯都是很假的,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在在这之后平王东迁,然而却没能挽救周朝的命运,周朝还是走上了无法挽回的局面,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辉煌了。但是为什么却有人认为,其实导致周朝衰败的并非是周幽王,或者说周幽王的责任并不大,真正导致周朝走向衰落的,其实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究竟是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认为?历史上周朝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王纲坠落。王权一落千丈,周王再也无力管理众诸侯,从此开始了长达近六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现代人总是把王权的衰落直接归因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废长立幼。其实周王王权的衰落,在笔者看来需要更多地归责于周平王。

1.立嫡还是立长

周代自得天下之后,因为小邦周统治大国商,特别注重思想观念上的宣传和统治。“亲亲”“尊尊”经过周代二三百年的宣贯,深入人心,这个思想在春秋时代时常被提出,可见观念根植于人心。分封制、宗法制是周代的政治基石,在这个政治基石上关于继承的核心观念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那么,周幽王按照宗法制的确不应该废除太子宜臼,改立伯服。史书上没有记载宜臼和伯服谁大,伯服从名字上来分析,应该是长子;由于宜臼的母亲是申后,则宜臼是嫡子,而伯服的母亲是褒姒,虽然是长子但却是庶子。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按照王朝的制度,必须立宜臼为太子。

一般现代人的观念认为周幽王喜欢褒姒,所以打算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但笔者却认为周幽王很有可能为了周朝复兴而不是个人私欲废嫡立长:第一,考虑到宜臼成为周平王后当了五十年的周王,他起兵反抗周幽王的时候,年纪应该不大,所以不排除周幽王为了周朝复兴,国赖长君,改立伯服;第二,从周平王后来的业绩来看,他治国的水平很是一般,享国五十年,毫无建树,要知道勾践灭吴也无非十年生育、十年操练,二十年就灭掉了吴国——这也就不排除周幽王为了周朝复兴选择一个更有本事的儿子。

2.西周末年王权并未严重衰落

现代人大都认为,西周经过周厉王国人暴动、周宣王数次征讨戎狄,国力大大削弱,王权严重衰落。其实,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正是体现了周幽王时代,周王还是对诸侯有巨大影响的。烽火戏诸侯,根本上说,还是诸侯愿意顺从周王的指挥,周王也是能够调动诸侯的,否则就不存在周幽王在骊山上点起狼烟,就有一大群诸侯立刻前来救援。而周平王时代王权的衰落,却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3.周平王的支持者

周平王宜臼,是申后的儿子。申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或者姐妹。申后的另一个姐妹嫁给了郑武公。曾国与申国是表亲盟国,大约是三国时代曹氏和夏侯氏的关系。所以,在周平王反抗周幽王时,申国作为舅国肯定支持周平王,曾国作为申国表亲也支持周平王。当时郑国国君郑桓公是周幽王的亲叔叔,支持周幽王,但是在郑国国内并主持成周八师的郑武公却拒不发兵救援,也就间接支持了太子宜臼。

叛军袭击周幽王并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而不是攻克丰镐二京,擒住周幽王杀死。考虑到周幽王喜欢在骊山烽火戏诸侯,很有可能叛军袭击的是周幽王的近卫部队,并未和京畿的宗周六师开战,是一场“斩首”行动。否则,按照周代制度,宗周六师至少2万兵马,且都是装备战车和青铜武器的劲旅,不至于轻而易举被申国、曾国这种三流国家和犬戎部族击败。只要稍加坚持,晋国、秦国援军或者郑武公倒向周幽王率成周八师增援,则叛军必败。

笔者认为犬戎是戎族的一族,但是不在西部,应该陕西南部的山区,考虑到和申国、曾国联合,肯定距离这两国较近,大约是在陕西商洛一带。探明周幽王出巡骊山,突然从山区杀出,一剑封喉。战后周平王为了打发犬戎,而将丰镐二京的财物赏赐给犬戎,也许犬戎开始是从国库拿钱,后来就开始抢劫,给后世造成犬戎洗劫了丰镐二京的认识。其实更有可能和唐朝用洛阳的财物答谢回鹘一样,这样的洗劫是周王朝政府组织、放任犬戎进行抢劫。

4.二王并立,东迁真相

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宣布即位,或许驻守丰镐二京的军队和大臣还没反应过来,城中奸细就打开城门迎接太子宜臼,入城后宜臼正式即位成为周平王。

但是很快各种消息传开——周平王叛变,弑君杀父。这样一来,肯定有这次政变中失势的、不服气的人逃回周的发源地——陕西宝鸡的周原。于是在周平王称王后,周人的故地周原地区诸侯拥立王子臣余为王,称携王,主要的支持者是虢公(当今陕西宝鸡有一个地名就是虢镇)。

在周人看来,尤其周原地区的周人看来,周幽王就是有万般不是,但是他的诏令仍旧是王命,周幽王完全有权废嫡立长,周幽王一旦决定,那就是王命,虽然这个王命有瑕疵,但还是王命。周平王为了王位,勾结申国、曾国、犬戎袭击周幽王、洗劫丰镐二京,弑君杀父,就是叛国者。所以,周原的人立了王子臣余为携王,导致东周初期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而且,携王一度还实力较强,很可能是由于得到防备西戎、猃狁的宗周六师的主力支持。在和周平王争天下时,最终迫使周平王东迁。

后来,周平王为了得到更多盟国的支持,封郑武公为上卿(控制成周八师军队,为后来郑庄公称霸奠定基础),支持晋文侯(晋文侯也是武力夺权),加封秦人为诸侯,赐封岐山以西的土地给秦人。岐山周围的土地就是携王的根据地。需要注意的是周平王东迁赐秦人岐山以西的土地,那么丰镐二京的故地还是在周平王手里的,周平王并没有放弃,可能后来是为了收买支持携王的虢公,才把这一块旧地改封给虢国。因为春秋初年晋献公“假途灭虢”灭掉的虢国应该在陕西关中东部,而不是周原地区的陕西关中西部。

携王坚持了十几年最后失败。可能的原因是初代的虢公已经死去,后代的虢公不再那么坚持原则;况且携王一开始就是坚持周代王道的天子,没法像周平王那样无限的赏赐愿意跟随自己的诸侯国,导致最后的失败。

5.犬戎是盟友还是敌人

太子宜臼跑到舅父的国家申国,周幽王让申国交出宜臼,申国国君联合曾国、犬戎袭击并成功杀死周幽王,太子宜臼称王,为周平王。那么就是向犬戎借兵,犬戎对于周平王就是唐朝的回鹘,是周平王的盟友。那么,周平王东迁怎么成了躲避犬戎?

如上所说,平王东迁是躲避在周原地区的携王(王子臣余)建立的周。东迁是为了更加靠近申国、曾国以及在关键时间选择支持周平王的郑武公。郑武公也是申国的女婿,也就是周平王的姨父,所以他的支持在宗法制的周代是很关键的。所以犬戎不是敌人,是盟友,周平王没有必要东迁躲避犬戎,东迁的主要目的是避携王,靠近自己的盟友。

6.周平王死后,鲁国不派人参加葬礼

周平王东迁后,其实很多山东诸侯是不支持他的,很多诸侯不再向周平王进贡。尤其是重视“亲亲”的鲁国。但是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国,是开国周武王的亲弟弟的封国,周公也当过摄政,所以争取鲁国的公开支持是周平王一直渴望的、追求的。但是,很不幸,鲁国一直拒绝承认周平王。周平王死后,鲁国也不派人参加葬礼。试想,父亲去世,叔父拒不参加葬礼,那么儿子如何将父亲下葬?

于是历史上有了一段记载,说周平王死后,因为没有足够的祭品,无法下葬,新任的周桓王几次三番派人求取祭品。其实周平王东迁,周王的实力再衰落也不至于凑不足祭品,要知道今天在洛阳的天子驾六,就是东周周王的陪葬坑,而且是王纲更加坠落、东周实力更加衰微的后期周王。也就是说东周初年根本不存在拿不出足够的祭品来安葬周平王的情况,周桓王向鲁国索求祭品更多的是为了得到鲁国的承认。

综上,周朝王权的坠落,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周平王的弑君夺位造成正统性的不足,以及与携王的长期斗争需要其他诸侯国的支持,导致无限的分封、赏赐,最终造成周朝的衰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氏只有一个孤儿,为何还能跻身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赵氏孤儿的故事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春秋末期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只剩下了一个婴儿赵武被人救走,后来赵武长大成人,为家族报了仇,提升担任晋国正卿。而我们也知道,晋国后来是被三家瓜分掉了,其中就有赵国,赵国进入战国时期,也是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然而赵国的翻盘可以说是有点传奇了,当时赵氏

  • 北宋名臣吕夷简是个怎样的人,吕夷简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吕夷简是宋仁宗时期宰相,也是宋朝名相之一。虽然在《清平乐》这部剧中,吕夷简给人的感觉不太好,但他无论是辅佐年幼的宋仁宗,还是面对刘太后掌权的朝堂,吕夷简都能将自己的本分做好,解决了当时诸多社会问题。在宋仁宗想要废黜郭皇后这件事上,吕夷简也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看似吕夷简支持仁宗,实际上他还想对谏官

  • 宋仁宗为什么无子?到底是宫斗还是自身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宋仁宗为什么无子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也研究了很多,看大家也说了很多,但是感觉都还是太片面了,宋仁宗没有后代没有儿子不是因为一个单方面的原因,是真的有太多复杂因素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总结看看吧,看看宋仁宗五子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自己身体不行还是配偶身体不行,还是政治宫斗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研

  • 吕后一家是怎么灭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看到不少的网友在问这个吕后一家是怎么别灭种的,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啊,那就是打架打输了呗,然后就被灭种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最近很多人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吕后一家到底是怎么被灭种的,然后被灭族的经过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值得一探究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吧!吕后在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

  • 宋仁宗身边有哪些能臣,晏殊、韩琦皆为一代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宋仁宗时期宋朝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造就了一番盛世。除了仁宗为人宽容仁厚以外,也跟他身边有众多能臣有关。其实细数宋仁宗时期的大臣,有许多在历史上都是评价很高的人物,例如晏殊、欧阳修、韩琦等,随便拿出来一位大家都不会陌生。所以仁宗有这么多出色的帮手,也是他能成为一代明君的原因之一。那下面就

  • 刘备究竟是不是伪善,他的真实为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将刘备打造成一位近乎完美的人,虽然在蜀汉阵营刘备存在感不如关羽、诸葛亮等人高,但刘备所表现出的仁义道德没有人不敬佩。刘备草根出身,能够率领一众将士和曹操、孙权分庭抗礼,其实已经算是一个小奇迹,所以刘备在人品方面肯定还是有令人敬佩的点。不过也有朋友觉得刘备是伪善,因为他也做过不够&ldqu

  • 冒顿为何不杀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刘邦的生涯中,即便是当上了皇帝,也曾经有一次很大的危机,那就是白登之围。白登之围可以说差点就让汉朝陷入死地,刘邦攻打匈奴,冒顿却假意失败,引诱刘邦继续深入,最终在白登山被包围,导致刘邦差点命丧白登山。后来还是陈平向刘邦出主意,花重金买通了阏氏,给冒顿吹了枕边风,这才终于结束了这次危机。只

  • 赵匡胤的后代什么时候拿回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赵匡胤还是挺有意思的,其实赵匡胤也不容易,好不容易建立了宋朝完成了统一的局面,但是这个江山却又落入到了别人手中,话说这个赵匡胤的后代好像过了180年后才把大宋的江山拿回手中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还有这个赵匡胤的皇位又是怎么丢掉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赵匡胤后代拿回

  • 下南洋卖猪仔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朝代更替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官兵、将领、难民等等伴随着战乱流亡到了南洋。在我国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大批大批的儒学者以及军政官员都逃到了越南。南北朝的五胡乱华,中原很多人都移居到了印度地区;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这些伴随着战乱逃往南洋的人们在那里安家后就开始开荒

  • 宋朝性开放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唐宋开放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当时社会也真的是开发,不仅仅是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开放,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说这个宋朝的性是不是也非常的开放,如果比较开放的话,那到底开放到什么程度呢?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有一点点没有水平,但是也是值得讨论的一个话题,毕竟这些事没有什么不好说地方,毕竟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