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梅殷为何不勤王?梅殷是一个怎样的人?

梅殷为何不勤王?梅殷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00 更新时间:2024/1/17 16:42:15

梅殷是朱元璋女婿,并且被安排辅佐建文帝朱允炆。不过靖难之役爆发后,梅殷手中握有兵权却不勤王,最后朱棣率领燕军以弱胜强击败了南军,成功顶替建文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不少人好奇梅殷为何不勤王,而且还降于朱棣,梅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朱元璋曾评价梅殷,说他“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不知道这算不算朱元璋看走眼了,下面就来讲讲这段历史,一起了解下梅殷这个人物。

朱元璋逆袭成皇帝后,为了万代江山着想,开始大肆屠杀功臣,结果朝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几乎被屠杀殆尽。而在继承人上,朱元璋也大费脑筋,他最开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后来朱标竟然英年早逝,打了朱元璋一个措手不及。随后,朱元璋没有改立呼声最高的朱棣为太子,而是令皇孙,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

据悉,朱元璋为了确保孙子朱允炆能坐稳坐牢帝位,他在去世前,为朱允炆留下了一张王牌——托孤大臣梅殷。

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是次女宁国公主的丈夫。朱元璋的女婿虽然多,但梅殷不但勇猛刚强,而且为人正直,表示尤为出色,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因此,朱元璋临终前,下了密令让梅殷辅佐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之后,对梅殷委以重用,信赖有加。再后来,野心蓬勃的朱棣以“清君侧”为理由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突然发难,朱允炆马上派梅殷统帅四十万大军去守护淮安。

朱棣想要通过淮安抵达南京,于是就派使者去见梅殷,说要“入京上香”,而梅殷回绝了:各皇子私自入京就是不忠不孝。

朱棣虽然气愤但也无计可施,只好放弃与梅殷纠缠。聪明的朱棣选择了绕道而行。结果朱棣率军绕过了淮安,直抵空虚的南京城。

结果毫无悬念,朱棣拿下南京城后,建文帝也玩起了躲猫猫。而很多人识时务地选择了归顺朱棣,只有梅殷仍拼死抵抗,坚决不降。

朱棣于是便逼迫被生擒的宁国公主,让她写信召回梅殷。宁国公主只得写了一封血书,让梅殷火速回京。

梅殷在见血书后悲痛欲绝,又听闻建文帝“已经死了”,于是选择放弃抵抗,选择了归顺。

梅殷在建文帝被围困面临危机的时候不出一兵一卒,因此也被人称之为“伪君子”。万般无奈之下归顺投降后,自然会引起了朱棣的猜忌。

朱棣虽然没有明着对驸马梅殷下手,但是暗地里也施了不少手段。例如派人去监视梅殷的一举一动,就是为了抓梅殷的把柄。

永乐二年时,更是有人诬陷梅殷,说他在暗中培养杀手,有图谋不轨之心,想要刺杀朱棣。同时,还污蔑他与秀女刘氏勾结,想要谋害朱棣等。

这些空穴来风的事正合朱棣的意,但这些诬陷都没有真凭实据,朱棣也不好直接对梅殷下黑手。于是一些“聪明”的大臣明白了朱棣意思,把梅殷往更实里整。

有一天早上,梅殷上朝经过一座桥时,有人趁他不注意突然将他推到河中,结果梅殷就这样被淹死了。事后,当然,现场被伪装成梅殷“投河自尽”。

宁国公主对此十分痛心,坚决要求追查到底。这时,一个叫做许成的都督进行举报,声称他看到了害死驸马梅殷的凶手是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

朱棣随及处死了谭深、赵曦这两人。当然,明事理的人都知道,害死驸马的人显然是朱棣。

之后,朱棣为了补偿已故的梅殷,不但为他举办了一场非常隆重的葬礼,而且还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官,并封宁国公主为宁国长公主。

总之,朱元璋当年还是看走了眼,给建文帝留下的这张王牌——梅殷虽然拥兵四十多万,但他空有忠诚之心,却无勇无谋,关键时刻犹豫寡断,最终错过了拯救建文帝的最佳时机,也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诚为可惜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申君是怎么死的?揭秘李园和春申君的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曾在楚国任宰相20多年时间,虽然名义是宰相,但其权利已经和楚王无异。当时楚考烈王病重,下一任国君又年纪尚小,春申君必定是要代为掌管国政,可以说这是春申君最如日中天的时刻。不过春申君并没有高兴多久,他就被李园给刺杀,并且李园是将春申君全家灭门。这个李园是谁,他和春申君到底

  • 刘姓为什么在百家姓中排名靠后?其实跟赵匡胤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刘姓作为一个人口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竟然在百名以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相信不少研究过《百家姓》的朋友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据说刘姓排名靠后是跟宋太祖赵匡胤有关。赵匡胤对“刘”这个姓氏到底有什么不满意?这还要从北汉说起。北汉是当时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如果能拿下北汉,赵匡胤距离

  • 孙权经略交趾与士燮家族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孙权大家也知道的,他和东吴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出名,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会发现他的实力真的不差的,如果可以选的话,很多人宁愿选择在东吴吧,至少感觉上没有太多的战争,但是真正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今天给大家来说说孙权经略交趾与士燮家族的覆灭事情,转载一位大师写的文章,看看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乾隆皇帝为何要取消士绅当差的愿用,这主要还要从当时的具体形势以及乾隆皇帝本身的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说起了。在说到这个原因之前,我先来了解一下“士绅当差”,看看这个“士绅当差”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个政策又是怎么兴起的。按丁征税的弊端浅析士绅当差,全称为

  • 商周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早期的服饰主要是一御寒,保护皮肤为主,以实用性为主,一般都是一些兽皮、树叶等东西做成的。能缝的就缝一下,不能缝的也就只是简单的打个洞拿个绳子系一下,说不上什么形制。到了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做衣服,后又开始养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传说是黄

  • 白起坑杀将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人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了解过这段历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是靠着数人头论军功的。这种算法似乎跟如今打游戏有点很相像。不过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群军打的可不是游戏,人头是没有什么数据帮你统计的。一边打仗,一边砍人头,这种操作真的不影响打仗吗?我们今天就来深究一下。对于一边打仗,一边拎着人头,这个场景在战国秦

  • 宰相制度是谁废除的?利与弊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在最初废除宰相制度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想太多,他也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朱元璋的做法对于中国古代皇权政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的那些宰相。他先后选了李善长、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人当宰相,但是这些人的行事作风他都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

  • 曹髦行为是否缺少谋略?后人如何评价曹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权倾朝野,专权秉政,因此决定带人亲自讨伐司马昭,只不过曹髦并没有成功。有人说曹髦这番行为缺乏谋略,不过曹髦敢弑杀权臣,已经是继曹睿之后最勇敢的魏国皇帝,而且曹髦也不可能什么准备都没做,就贸然对司马昭发难,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已无人知晓,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曹髦太过鲁莽。历史上皇帝诛杀权臣

  • “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元朝时期我国有哪些行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一级行政区,汉代的时候称之为州,就比如说什么徐州、荆州、幽州等等;到了唐代之后就被称之为道,就比如说内道、河南道等等;到了宋朝(金朝)时期被称之为路,就比如说京东西路、江南西路等。到了元朝,一级行政区不再称路,而是称省,也就是现在省的由来。一级行政区称为省,出现于元朝,但其源头可追溯到

  • 她25岁自杀身亡,却有30万人为其送葬,7名少女无法接受随她而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很多人也知道的,太多太多故事了,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话说一位女士25岁她就自杀了,自杀这事也算正常啊,有什么好说的呢?但是当时竟然有30万人给他送葬,而且还有7名少女给无法理解,也跟随自杀,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