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贞儿的死对明宪宗有哪些影响?万贞儿的故事

万贞儿的死对明宪宗有哪些影响?万贞儿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1/25 8:43:42

万贞儿比明宪宗大17岁,但明宪宗却对万贞儿情有独钟,不仅是娶她为妻还将她立为贵妃,十分宠爱。很多人不明白朱见深为什么会喜欢万贞儿,因为他们结婚时朱见深只有17岁,这段姐弟恋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后人解读一般是有两种说法,朱见深可能有着很深的恋母情节,还有一点就是万贵妃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人,才会让朱见深如此着迷,最后万贞儿的死也对明宪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皇贵妃万贞儿暴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明宪宗伤心欲绝:“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他坚持贵妃葬礼依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同年八月,宪宗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一位专情的皇帝、一位独宠的贵妃,虽然年龄相差十七岁,但是否应了那句“你如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还是另有原因?

(一)跌宕起伏的人生序幕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极具传奇色彩。

在朱见深两岁时,皇帝朱祁镇带兵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之役中被俘。这一年,为防止皇位旁落,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他的叔叔朱祁钰顶替皇位。

他五岁那年,对皇位上了瘾的明代宗朱祁钰想法子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朱见深被赶出宫外,贬为沂王。他的母亲周贵妃也不得与他见面。

同年,他的父亲朱祁镇在代理皇帝朱祁钰的再三阻拦之下奇迹般地回来了,但皇位不是他的,前朝不是他的,后宫不是他的,天下都不是他的了。他也无意再要回皇位,只想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普通生活。

顶替上去的皇帝可不这样想,毕竟人心是看不见的。为了确保皇位的稳固,朱祁钰不但不归还皇位,还把前任朱祁镇关进了南宫,做了他的囚徒,让其自生自灭。朱见深十岁那年,父亲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得皇位。他也恢复了太子身份,搬回宫中。

十八岁时,他的父皇驾崩,他顺利即位。

如果明英宗朱祁镇没有亲征瓦剌,朱见深的人生一定不会如此跌宕起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朱见深终敌不过命运的安排,童年写满了悲惨:

本应该在父母怀抱里肆意撒欢的时候,父亲却当了俘虏;

太子的名号非但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反而像一把利刃悬在头上,作为皇位的威胁者,他随时都有可能被叔叔斩草除根;

即使被废除太子,赶出宫外,仍旧是叔叔惦记的人物,威胁一日不除,皇上一日便不得安宁;

直到他十岁,父亲复辟成功之后,他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二)“不离不弃”的万姑姑

为了保护朱祁镇的皇位,保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见深的奶奶孙太后可谓费尽心机。朱祁镇被俘,在国家不可一日无君的情况下,先是确立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作为支持朱祁钰登基的交换条件。接着让自己的亲信万贞儿去保护太子朱见深。

万贞儿何许人也?她的父亲起先担任一个县衙的秘书之类的官职,后因株连被流配边疆。童年的万贞儿可谓家道中落,备尝炎凉。得益于亲戚的举荐,万贞儿四岁时被选入宫中,成了孙太后身边的宫女,因为聪明伶俐,后来成了孙太后的亲信。

孙太后让万贞儿去保护太子朱见深,可见万贞儿在纷繁复杂的后宫自有她周全的性格和应变的智慧。当万贞儿奉命来到朱见深身边时,朱见深两岁,万贞儿十九岁。他叫她万姑姑。两岁的朱见深虽贵为太子,但成人之间的游戏他浑然不知:大臣们知道太子之位迟早被废,全都疏远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未来不抱希望,全都冷淡他。叔叔朱祁钰还在他周围安插耳目,母亲周贵妃即使来看他,都是来去匆匆。

一个幼儿,在最需要爱的时候,却失去了父母的怀抱,失去了外界的接纳。只有万姑姑像母亲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安慰他,给了他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爱和温暖,给了他赖以应对冷漠的外界的安全感。

这一份连接弥补了朱见深对父母亲情的渴望和依赖,也使得小小的朱见深把所有的信任和依赖都倾注在万姑姑身上。对于朱见深的要求,只有万姑姑能够满足。对于朱见深的情绪,只有万姑姑能够接纳。在朱见深的意识里,万姑姑就是自己的母亲。只有在万姑姑身边,他才能够像在母亲的子宫里那样安全、自在。

在他太子之位被废,赶出宫外,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他忧虑重重地问万姑姑:“你也会走吗?”“不会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伴你。”

是的,万姑姑才是那个不离不弃的人。一个孩子,本不在乎什么太子之位,他所在乎的是这个世界对他的态度。

我想,当时的朱见深看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离他而去时,他感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深深的恐惧。他本拥有的不多,可这一切还要被剥夺。他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这哪里是一个幼儿能承受的!幸好,万姑姑还在!这是他唯一的依靠,更是他幼小的人生所能建立的唯一的连接。这段灾难,使得朱见深对万姑姑的连接更加紧密,这份连接融入了他的生命,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

在朱见深个性形成时期,万姑姑的影响最大,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她一直是以一个母亲的形象根植于朱见深心里,朱见深是非常害怕失去这份感情的。

因为失去这份情感,就意味着幼小的他独自面对这个强大而又可怕的世界。

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明白,他必须不断讨好这个女人,他必须抑制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他必须处处让这个女人满意。由于过分依附,他的自主意识被掩藏,逐渐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不敢表达情绪、性格懦弱的人。

如果成年男性有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恋母情结,就是现在的妈宝男。恋母情结对于一个童年的男孩子来说,其实很正常。当如果到了青少年时期不进行分割,剥离,就会水到渠成的成为妈宝男,开口必是“我妈妈说”,即使成年,也不愿离开妈妈,对妈妈的依赖就像当初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因为那里,有他需要的爱、温暖、安全,这是他的舒适区。

走出这个舒适区,意味着风险、争端、责任、麻烦。对于已经形成懦弱性格的男人来说,他不愿意且没有能力承担风险、争端、责任、麻烦。如果成年男人无法摆脱恋母情结,必将受到自己的母亲或扮演母亲角色的女人的控制。

(三)万贵妃为所欲为

十岁的朱见深重新当上太子,十八岁继承皇位。八年,朱见深从少年走到青年。八年,万姑姑始终陪伴身边。此时的万贞儿应该不是当初那个担负着太后使命的万贞儿了,不仅仅是即使所有人都弃他而去也不离不弃的万贞儿了。

她把目标再次锁定太子,有了一份不可告人的打算。只有牢牢掌控太子,她万贞儿才有出头之日。这期间,万贞儿绝不会主动实施朱见深对她的这种情感分割,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强这种连接,表现出对“儿子”的强烈依恋。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正是母亲的“恋子情结”诱发了儿子的恋母情结。

万贞儿,在太子刚刚成年之时,一步一步加强着对朱见深的控制,身心两方面给予了太子最大的依赖,和太子有了更深一步的连接,加重了朱见深的这种心理障碍。万贞儿不但拥有母亲般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致使太子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朱见深即位之后,十八岁的皇帝纳此时已三十五的宫女万贞儿为妃,大皇帝十七岁的万贞儿正式成为少年天子的妃子。此时的万贞儿已经非常强势,唯有强势,她才能牢牢掌控皇上;唯有强势,她才能战胜更多女人的挑战;唯有强势,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朱见深的恋母情结导致了万贵妃在后宫里为所欲为:除了得到皇上的专宠之外,吴氏当皇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废后,因为看不惯万贵妃,于是“摘其过,杖之”,结果被废后,说她德不配位;万贵妃自己的儿子死了,从此不许皇宫里再有孩子。她就像那个强势的妈妈,控制着皇上的一切。

(四)朱见深的不担当带来的后果

成化二十三年,年已五十八岁的万贵妃死了,她死后的同一年,小她十七岁的皇上郁郁寡欢,终追随她而去。一段不伦之念画上句号。

由于从幼儿到青少年这段时期的遭遇,朱见深养成了一个懦弱的个性。他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不愿承担责任,只愿意呆在一个舒适区舒舒服服地过着。

即使江山社稷这样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选择的仍旧是逃避。励精图治、富国强民对于他来说就是麻烦。这朝政谁愿意管谁管,谁要是啰嗦谁就滚蛋。

离他最近的后宫和太监纷纷上演一幕幕历史丑剧,表面上顺从皇帝的意思,把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背地里仗着皇帝的威风干尽了残害他人、贪污受贿、扰乱朝纲的坏事。

甚至出现了炼丹修道之人和制造乱七八糟的药物之士,他们利用皇帝祈求长生不老和荒淫无度的心理为皇帝服务,借此插手朝政。真正协助朝政的内阁无权无势,忠臣失望隐退,小人趁机登台,举国上下,一片黑暗。

于是,他担任皇帝的二十三年中,妖风肆虐,邪派纷争,朝纲混乱,吏治腐败,国力渐弱。

【作者简介】徐桂喜,女,湖南岳阳人。小学语文教师。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需要多少人民币维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慈禧太后大家也知道的,是真的很有故事的,清朝也算是被她搞得乌烟瘴气的,但是这些也都不成问题的,最近很多人都说了,慈禧也是极其的奢华,一天的生活费极其的高,那么有的人说了,如果换算的话,这个慈禧一天的生活费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答案:在清朝有着对应的太监记载慈禧太后的每日花销

  • 诸葛亮为何一直扇子不离手?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只要一说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家很容易想起一个有着人,那就是诸葛亮了。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诸葛亮的形象便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那一种任何场景下都谈笑自若的气质意外,诸葛亮最让人注目的,显然便是他手中那一把不管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冬天也从来都离手的扇子,他为何要持有这么一把扇子呢

  •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慈禧真的是有不知道多少话可以说这个人,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他到底是怎么渡过的吧,话说也非常的有趣了,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话说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了!网上都在说,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很多人都在给她梳妆打扮。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在交代着身后事。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操

  • 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郭松龄其实这个人也不简单的,话说也是挺厉害的一个人,在民国时期也是搞得风生水起的,但是郭松龄有一件事情让大家非常的难受,话说那就是这个郭松龄当时反奉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啥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

  • 假如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能否为蜀国带来转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成为蜀国权利最大的人物,他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还有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六年间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但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对魏国造成致命伤,反而是诸葛亮因过度劳累病逝五丈原,此后蜀国再也没有机会翻身。如果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不急于出兵北上,能否为蜀国带来转机呢?其实以当时蜀国的处境来看,

  • 完璧归赵的故事,秦国为什么要用城池换和氏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会佩服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对他称赞有加,相反自然会对秦国和秦王很反感,但是实际上,如果只看这一半的故事,自然会是这样的结果,如果联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的话,就不会这样觉得了。但是的秦王是秦昭王,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秦王,对他来说什么都不如秦国的土地重要,可是他却提出用十五座

  • 清朝统治两百多年,为何没有出现过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的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两位都是松赞干布的妻子,文成公主自然是唐朝公主,而尺尊公主则是尼泊尔公主,这两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都为当地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比如现如今的藏传佛教,就是两位公主带去的佛教的集合体。不过,这两位公主当时在松赞干布的身边,究竟谁的地位要更高一些呢?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和亲

  • 李承乾造反全因李元昌教唆?李元昌为何要背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差点就要重新上演“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却是爱子心切,并没有处死李承乾,只是将他充军到黔州。其实李承乾有这个胆量对李世民逼宫,也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支持他,汉王李元昌便是其中之一。李元昌是李唐宗亲,李渊第七子,但他似乎对李世民仇恨已久,故意接近李承乾,就是为了

  • 楚国20万大军为何被孙武3万人歼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孙武一直被认为是兵家鼻祖,兵家至圣,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战场上,其实在现如今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而孙武曾经还有过,以三万人歼灭楚国20万大军的战绩,如此以少胜多真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孙武的确不愧是兵家至圣。那么为什么后面,孙武并没能灭亡掉楚国呢?战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