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04 更新时间:2024/2/14 16:19:47

说到慈禧真的是有不知道多少话可以说这个人,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他到底是怎么渡过的吧,话说也非常的有趣了,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话说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了!

网上都在说,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很多人都在给她梳妆打扮。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在交代着身后事。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操心下任皇帝

这件事情的背景发生在皇帝病重,慈禧太后病入膏肓之刻。两个人分别躺在各自的寝宫当中,绝大多数的朝中重臣,都被慈禧的一道道懿旨召了回来。

这里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位于福昌店的西暖阁,大殿门口有很多的护卫军,李莲英站在西暖阁守门。门口已经站着很多的重臣了,就差军机大臣没到,已经催人去叫了。

军机大臣一到,一名小太监就掀开了门帘,李莲英在房间里面打开了半扇房门,只能够容许一个人进入。第一个进去的是庆王奕劻,接着是醇亲王载沣,还有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等人。

李连英带着这些人走到了里间,给这些老臣挑开了门帘。按照原先的顺序,一个个的走进了内房。整个房间比较昏暗,窗户也完全的紧闭,满屋子的药味儿。

在这之前的时候,他们这几个老臣从来没有进入过慈禧太后的卧室。心里面难免有点紧张,立刻跪在地上乱七八糟的磕了一阵头。

等到他们把头抬起来的时候,看到面前有一张非常大的床。这张床的西面,叠着一块非常大的锦衾和绣枕,慈禧太后就靠在这上面。整个身子骨瘦如柴,眼睛也比平常大了很多,不过头发仍然束得锃亮。

只见慈禧太后用非常沙哑的声音说道:“庆亲王有没有回来?”虽然说声音比较沙哑,但是还勉强可以听得清楚。

奕劻在下面回答道:“臣在,我刚刚从东陵连夜赶回来。普陀峪的万年吉地,已经修得非常好了。喇嘛之前供奉的佛像,我也按照懿旨放在地宫里面。兹光一定会保佑皇太后早日康复。”

但是慈禧太后却说道:“要是想恢复到没有生病那样,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听说皇上如今已经是危在旦夕,皇后也跑过来告诉我,希望立嗣这件事情早定下来。虽然这件事情我早有打算,但是还想听听你们的意思。”

接这个话茬的仍然是庆王,因为他非常清楚载振绝对不可能继承大统,国赖长君(之前打算选个年长的)也是空话。不过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卖一个空头人情,拉一笔好感:

“臣举荐贝子溥伦,或者是恭亲王溥伟。因为溥伦是宣宗的长曾孙,我认为更加合适。”慈禧太后又继续问道:“载沣,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载沣结结巴巴的回答道:“我和恭亲王的意思一样。”然后慈禧太后又问张之洞:“你一向老谋深算,我也没有把你当外人。虽然说给立嗣是家事,但是也是国事,你有什么意见吗?”

张之洞回答道:“这件事情皇太后决定就好了,作为臣子的不敢妄加议论。虽然我担任宰辅,所重者是统绪。现在给穆宗立嗣,皇太后应该明白宣示,立下的是兼祧。”

慈禧太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张之洞这个话很公平,可以按照他说的来办。”不知道是因为鹿传霖本人的原因,还是慈禧太后不想听他说话,直接跳过问了袁世凯。

袁世凯也是直接附和道:“皇太后做的主必是极好的。”慈禧带后顺着他们的话说道:“既然你们都相信我的主意,那我就实话告诉你们,溥伦、溥伟虽然有才,但是他们还不够格当皇帝。我想挑选醇亲王的长子溥仪做我的孙子

醇亲王的身份今天也不一样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从今天开始,由载沣摄政。”虽然载沣还想说什么,但是被旁边的人拉着,让他赶紧谢恩。载沣只好磕头道谢皇太后隆恩。

慈禧大后处理完这件事情,显然已经非常疲惫了,然后说了一声:“罢了,就这样先拟两道圣旨来看一下。”在慈禧的允许下,这几个老臣才颤颤巍巍的退了出去。

慈禧太后去世当天,考虑遗嘱的事情!

说完了慈禧太后,我们再说回另外一边。光绪皇帝躺在一处没有外罩的床板上,虽然这个地方称作是御榻,但是和外面的门板没有什么差别。

下面只是垫着一床旧毡子,身上盖着一床蓝色的被子,看上去又旧又脏。床前还有一张方凳,方凳上面放着三本医书。在旁边有一个茶凳,上面还有半碗没有喝完的茶汁。

已经有4位太医在门口等候了,他们几人看到皇帝躺在那里,还是按照规矩行了一个礼。其中的太医杜钟俊,刚刚把三个手指搭到光绪皇帝的手腕上。

看到已经面如死灰的光绪皇帝,突然像触了电一样把手缩了回去。整个面部也跟着抽动起来,杜钟俊大吃一惊,这是肝风的脉相。

如果此时眼睛闭了过去,那么定然没有再醒来的机会了。倘若皇帝死在自己手里面,这该如何担当?后面的三位太医依次上来达脉,每个人都是一脸的震惊。

几个人回到内务府之后,太医杜钟俊先开口道:“今天晚上肯定挺不过去了,方子也不用给他开了。”旁边另外一位太医附和道:“根据这样的情况,神仙也救不活。”

但是另外一位太医周景焘却认为:“方子一定得开,但是不管怎么写都可以。”几个人商量之下,提笔写下几个大字:“危在眉睫,拟生脉散。”其实生脉散就是养生茶,主药是人参、五味子。

就在这4位太医诊脉之后的第二天,差不多凌晨的时候,清朝的光绪皇帝宣布驾崩。这个消息传的很快,太后早上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不过并没有宣扬,准备秘不发丧。

另外几个大臣也早早的收到消息,他们商量着这个时候应该去见太皇太后一眼。万一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的,我们不在场的话可能会抱憾终身。

等到他们赶到慈禧寝宫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不能起床了。不过还是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非常艰难的坐了起来。对下面的人说道:“看来我不行了。”

慈禧太后的话音还没有落,袁世凯就嚎啕大哭起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经过旁边人的提醒,他的声音才小了起来。慈禧太后稍微的提高了嗓门:“你们不要哭,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听好了。

我怕是真的不行了。以后国事都交给摄政王裁定。如果有些非要请太后懿旨的事情,也需要摄政王当面请旨。你们听清楚没有?(这是为了抑制光绪皇帝皇后的权利)

另外还有张之洞,我虽然比不上宋朝的宣仁太后,但是历朝垂帘听政的太后,没有一个遇到过我这样的处境。如果不是因为内忧外患,可能穆宗落不到这样一个下场。张之洞,你们将来一定要替我说几句公道话。先把我的遗嘱念给我听一下。

于是张之洞起身念道:“予以薄德,衹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年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俶扰,海疆多故,民生调敝,满目疮痍!

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暨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以冲龄人嗣大统,时事愈艰,民生愈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行训政....”。

后面慈禧太后又让张之洞念了一遍,从里面挑出来几个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字眼,都让张之洞现场改了。然后又询问载沣自己死后停在哪里,得知是皇极殿之后,才算是停了这个话茬。

又稍微讲了一些关于处理后事的事情,李莲英劝老佛爷赶紧歇一会儿,等到精神好了再叫几位大人王爷。载沣等人自然领头跪安,但是到军机处不久,再一打听的时候,就得知慈禧太后去世了。

基本上慈禧太后的去世前一天,在考虑到底选哪个皇帝的事情!在去世的当天,在考虑自己的遗嘱以及死后的很多事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郭松龄其实这个人也不简单的,话说也是挺厉害的一个人,在民国时期也是搞得风生水起的,但是郭松龄有一件事情让大家非常的难受,话说那就是这个郭松龄当时反奉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啥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

  • 假如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能否为蜀国带来转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成为蜀国权利最大的人物,他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还有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六年间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但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对魏国造成致命伤,反而是诸葛亮因过度劳累病逝五丈原,此后蜀国再也没有机会翻身。如果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不急于出兵北上,能否为蜀国带来转机呢?其实以当时蜀国的处境来看,

  • 完璧归赵的故事,秦国为什么要用城池换和氏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会佩服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对他称赞有加,相反自然会对秦国和秦王很反感,但是实际上,如果只看这一半的故事,自然会是这样的结果,如果联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的话,就不会这样觉得了。但是的秦王是秦昭王,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秦王,对他来说什么都不如秦国的土地重要,可是他却提出用十五座

  • 清朝统治两百多年,为何没有出现过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的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两位都是松赞干布的妻子,文成公主自然是唐朝公主,而尺尊公主则是尼泊尔公主,这两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都为当地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比如现如今的藏传佛教,就是两位公主带去的佛教的集合体。不过,这两位公主当时在松赞干布的身边,究竟谁的地位要更高一些呢?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和亲

  • 李承乾造反全因李元昌教唆?李元昌为何要背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差点就要重新上演“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却是爱子心切,并没有处死李承乾,只是将他充军到黔州。其实李承乾有这个胆量对李世民逼宫,也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支持他,汉王李元昌便是其中之一。李元昌是李唐宗亲,李渊第七子,但他似乎对李世民仇恨已久,故意接近李承乾,就是为了

  • 楚国20万大军为何被孙武3万人歼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孙武一直被认为是兵家鼻祖,兵家至圣,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战场上,其实在现如今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而孙武曾经还有过,以三万人歼灭楚国20万大军的战绩,如此以少胜多真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孙武的确不愧是兵家至圣。那么为什么后面,孙武并没能灭亡掉楚国呢?战争一

  • 完璧归赵暴露赵国空虚,真正赢家并非赵惠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这起赵国和秦国的纠纷中,虽然从结果来看赵国占据了些许上风,但实质却暴露了赵国外强中干的事实。蔺相如凭借个人能力多次为赵国以及赵惠文王解围,但并没有因此改变赵国和秦国在实力上的差距,所以这个典故更多是用来夸赞蔺相如的能力,但真正赢家却不是赵国以及赵惠文王。赵惠文王时期,虽然有蔺相如、廉颇、赵奢

  • 秦朝属于封建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秦朝算不算是这个封建制的国家,也就是秦国当时采用的是不是封建制度去管理国家的,其实这有点小拗口的,但是仔细分析看的话,还是比较值得讨论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看看吧。说到封建制度,其实也比较好理解,通俗来讲就是封土建国就是封建,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然后让他们在这块土地

  • 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宋朝,特别喜欢宋朝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小编就发表一下关于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众所周知,咱们历史上的宋朝建立者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在陈桥兵变之后黄袍加身,篡夺了皇位。由于他害怕自己皇位来的不正,于是赵匡胤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