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在位期间开启元和中兴,为何唐朝依然无法扭转颓势?

唐宪宗在位期间开启元和中兴,为何唐朝依然无法扭转颓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1/22 1:16:57

唐宪宗曾被认为是唐朝中后期的希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艰难的开了中兴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很久没有迎来这样的盛世了,但从长远来看,唐宪宗的这番努力并没有改变唐朝走衰的颓势,这点还是十分可惜的,而且唐宪宗晚年也曾做过一些糊涂事。那“元和中兴”的另一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隐患呢?这也是需要我们了解的一点。

唐宪宗李纯应该算是安史之乱后唯一让朝廷有了掌控天下的可能的一位皇帝,至少在表面看来,许久未决的河朔三镇都臣服于朝廷了。但宪宗统治时间并不长,统共也不过15年,却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虎头蛇尾,善始未善终,而且到了他儿子那里,他的那些政绩基本就给糟蹋没了。

唐宪宗李纯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孙、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关于李纯的童年,在《旧唐书》中记载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说是在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抱着李纯玩,问他:“汝谁子,在吾怀?”李纯脱口而出:“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

实际上,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接的应该算是德宗之治。中间的唐顺宗只做了还不到七个月的皇帝就被宦官们逼下了台,而期间的“永贞革新”也没有翻出什么风浪。

唐德宗继位的前期也是致力于削藩,但是因为太过强势遇到挫折后开始姑息,而其定下的“两税法”以及后期的贪财却给唐宪宗留下了一个充裕的国库。这就保证了宪宗一朝对藩镇的数次讨伐,要知道,那个时候讨伐藩镇,钱财是少不了的。但是即便如此要解决藩镇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藩镇问题就不会困扰大唐一百五十年了。

唐宪宗李纯继位于永贞元年(805年)的八月,实际上早在七月份,军政大权就已经被交到了他手中,他的父亲是一位身体虚弱又有远大理想的人,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宦官所废黜,而代之以唐宪宗。唐宪宗继位之初自然所面对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藩镇问题,即如何让自治的藩镇重新归于中央,使中央能控制帝国内的每一寸土地,这是大唐中后期每一位皇帝最迫切的梦想。

元和元年(806年),李纯先是解决了西川节度使刘辟之乱,这应该算是多年以来中央对地方的一次重大的胜利,但这远远不足以震慑河朔三镇。但他之后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谈判似乎取得了一些政治上的作用,即让其他的节度使们知道了大唐天子对于解决藩镇问题的执着,而他们开始渐渐的都开始应召入朝,不听诏令的浙西观察使李琦就被唐宪宗下令撤职,而且很快李琦就被部下所杀。

在动武的同时,唐宪宗还注意改革财政,重新分配地方的财政税收,试图弱化藩镇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了积极的影响。

随后,东北的那几个强大藩镇问题不可避免地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最开始进行得相当不顺利,唐宪宗在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谈判中并没有居于上风,于是在元和四年(809年),唐宪宗决定对成德用兵,地方上的军队各有各的利益牵扯,很难真正出力,而且国库这个时候居然跟不上了。唐宪宗被迫在第二年撤军,等于是直接败给了成德。

不过几年后,魏博节度使的去世再次给了唐宪宗机会,魏博内乱之后,田弘正被推举为节度使,为了让朝廷承认他,他决定让魏博听命于中央。我们不去管这种听命是怎样的一样形式,至少魏博是和朝廷站在了一起,朝廷打谁,魏博就派兵打谁。

魏博的效忠在很大程度上让朝廷的威信提升了很多,而到了元和九年(814年),唐宪宗准备对湘西用兵。这引起了东北几个大藩镇的恐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甚至不惜暗杀主张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和其副手裴度。但这并没有阻止得了唐宪宗的决心,战争从元和十年(815年)初一直打到元和十二年(817年)秋天,以湘西被分割而告终。

而之后,唐宪宗又将成德和淄青纳入帝国的政治版图中来,这个时候的唐廷应该算是安史之乱后威信最强悍的时候,至少表面上看来,几乎所有的藩镇都归附了中央。

但距离真正解决藩镇问题还有一段距离,只是唐宪宗明显已经走不动了,执政后期的他不可避免的也开始昏庸,并服食长生不老药,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去世,时年43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定国号为“汉”?其实和刘邦早期定都汉中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那在古代自称汉人就是因汉朝得名。所以不少小伙伴就好奇,为什么当年刘邦要定国号叫“汉”呢?其实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刘邦生于楚国,但他肯定没必要延续“楚”这个号。当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他将自己的都城定在汉中,当时谁能

  • 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背后原因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之死,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可惜了,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自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然而关羽看起来是死在了孙权的手上,但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其实是死在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上,是他们借刀杀人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关羽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吗?1.刘备可能

  • 萧衍掌权后为什么要将国号改为梁,而不是沿用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萧衍掌权后要更改国号。当时萧衍大权在握,曾想废黜萧宝融,自己登基称帝,不过萧衍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后来朝中有人想拥立萧衍为帝,然后逼萧宝融禅位,并且在民间为萧衍造势,说他登基是顺应天意。萧衍此后便在百官的请求中接受了称帝的请求,后来还将萧宝融赐死。南

  • 郭松龄有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为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郭松龄其实看起来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也有一定的实力,话说当时他都打到奉天城下了,而且手握7万金兵,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奉军内部有三大派系。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这一派,是张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与张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张作霖的

  • 武则天为什么处死鱼保家?鱼保家铸造铜箱却害死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鱼保家是唐朝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据说鱼保家从小就十分热衷各项发明,而且他不想通过科举这条路入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特长来获得皇帝的青睐。鱼保家为了方便武则天体察民情,决定铸造一个铜箱,这个铜箱可以四面投书,每一面的内容都不相同。武则天看过此方案后,觉得这是一个上意下达的妙计,便马上派人去建造,鱼保家也

  • 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有多大?有多少战死的主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结果其实还是和之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很大的不同的,蜀国虽然输了,但其实更像是嬴家,而吴国尽管打赢了,却似乎并不是一件太值得高兴的事情。蜀国战败,那你知道蜀国在这场战役中究竟输的有多惨吗?很多人可能觉得后来吴国来修好,所以蜀国没有太大损失,但其实远远

  • 隋朝杨素是一位怎样的将领?杨素感情生活秘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和杨坚感情十分深厚,他曾以元帅身份南下灭陈,此后被封为越国公。据说杨广能够顺利继位,杨素也是功不可没,在背后帮了隋炀帝很多忙。不过这次我们重点不是讲述杨素的功绩,而是他的感情生活,恐怕这是杨素鲜为人知的一面。说起来还挺不好意思,杨素虽然是位军事家,但面对儿女情长之事就好像变成了另

  • 上方谷一把火一场雨,烧毁了什么又浇灭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上方谷之战虽然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其影响力非常大,很多没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也了解这场战事。诸葛亮将司马懿大军引入上方谷,打算用火攻将其消灭,结果上天此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这个设定也是廷耐人寻味的。此战过后,诸葛亮再也难以占据上风,上方谷一把火一场雨,烧毁了什么又浇灭了什

  • 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宋太祖传弟不传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初期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逝世,但他生前并没有立下太子人选,此后赵光义拿出金匮之盟一说,顺利成为北宋第二位皇帝。封建时期,皇位一般都是传给儿子的,传给弟弟十分罕见,那宋太祖生前为什么不立太子呢,他究竟是有什么顾忌?这应该是大家最好奇的一点。那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网

  • 大理多次请求宋朝册封,为何宋朝一直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宋朝一定会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宋朝是非常的弱的,宋朝的战斗力并不高,因此总在战争中失利。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大理想要想宋朝投降,想要将自己划归宋朝的时候,宋朝就不应该拒绝,毕竟对于宋朝来说,大理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最终宋朝却一直都拒绝大理,难道接受大理不是一件好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