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光义夺了皇位,为何大臣都没有反对?

赵光义夺了皇位,为何大臣都没有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4/1/19 8:38:28

赵光义的皇位,可以说是得位不正的,如果真的是赵匡胤传位给他,那么不至于史书上还会含糊其辞,说的那么不明确,后世人也不至于对此争论多年却依然没有定论。那么,既然赵光义得位可能存在一些非正常手段,那么为什么当时没有赵匡胤的旧臣站出来进行反对呢?

1.古代皇位兄终弟及

一般来说,古代的传位方式都是“父死子继”,很少有“兄终弟及”的情况。如果老皇帝死了,老皇帝的兄弟想要依仗权势夺取皇位,老皇帝的大臣们都是不会答应的。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想继位。结果,皇太极的旧臣们都不答应。他们说,皇位只能传给皇帝的儿子,不可能传兄弟,所以要誓死守卫。为此,他们不惜和多尔衮拼个鱼死网破。而多尔衮最终也不得不让步,把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扶起来当皇帝。虽说那时候福临只有9岁,实际军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多尔衮手里,但好歹多尔衮不敢随便称帝。

不过,历史上也有老皇帝去世,其兄弟夺老皇帝儿子的皇位,而大臣们一言不发的情况。这事发生在宋朝时候的赵匡胤、赵光义身上。

那么,赵匡胤去世,赵光义作为兄弟夺位,为什么大臣们没有一个站出来表达不同的意见呢?

2.为何没有大臣反对赵光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都是赵匡胤自己造成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赵匡胤极大地削弱了大臣们的权力,让大臣们没有能力站出来说话。

当年皇太极的部下鳌拜们,之所以敢于和多尔衮抗争,最主要的原因,是鳌拜们手下有兵,他们掌握着军队。如果当时多尔衮硬上,不听鳌拜们的意见,鳌拜们就会举兵攻打多尔衮。多尔衮兄弟只是掌控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凭借他们的实力,是无法和鳌拜等大臣掌握的军队抗衡的。所以多尔衮才不得不让步。

但是赵匡胤上台后,害怕大臣们权力太大,做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举动。这个举动,只能让赵匡胤那些忠心耿耿的义社兄弟们,只能在家里当富家翁。手里没有兵,他们想和赵光义抗衡,也办不到啊。

而文臣们呢?也都不怎么亲附赵匡胤。一是因为赵匡胤只喜欢赵普,二是赵匡胤的文臣们很多都是后周的旧臣,三是赵匡胤不大能笼络人心,反而是赵光义比较能笼络人心。

有一次,赵匡胤看见赵光义在大街上走,身边前呼后拥一大群人。他当时就感叹说:“好一条软绣天街!”由此可见,赵光义多么会笼络人心。

总之,赵匡胤实际上在最后阶段,并没有非常忠心的大臣。因此赵光义想夺权,谁会帮赵匡胤的忙呢?

其二,赵匡胤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们权威,反而给了赵光义权威。

赵匡胤在世的时候一直在培养赵光义。给了他非常高的权利和地位。不但封他为晋王,而且还让他京兆尹,朝廷排位上,也把他排在众臣之首。朝中的大事小事,赵匡胤都会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商量。

而他的儿子们呢?则基本上没有给他们什么封赏。

一般来说,皇帝的儿子肯定都是天然的王。但是,赵匡胤却没有给他任何儿子封王,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而且,那时候他最大的那个儿子都满20了,也没获得重用锻炼。

所有这些做法,都让大臣们产生一种感觉,似乎赵匡胤就是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而不是传给他的儿子们的。

3.赵匡胤是否有意传位赵光义

史料记载,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去把赵德芳喊来继位。但是王继恩出去以后却想,赵匡胤平常都在培养赵光义,要继位,也只可能是赵光义继位,怎么可能让赵德芳继位呢?所以他擅作主张,去把赵光义喊来了。

后世有些专家认为,这个王继恩是赵光义安插在赵匡胤身边的卧底。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也有可能王继恩并不是什么卧底,而是赵匡胤的做法,确实让所有的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

当然了,也不能说,没有人支持赵匡胤的儿子们。赵光义当了皇帝以后,发动了对辽国的战争。但是那场战争打败了。打败以后,赵光义路往南狂奔,跑得不见了踪影。这时候,众大臣以为赵光义已经遭遇了不测。于是大家商量着,把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扶起来当皇帝。但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又寻到赵光义了。因此,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臣们其实还是倾向于赵匡胤的儿子们的。毕竟当时作为皇帝的赵光义如果去世了,大臣们本来应该扶立赵光义的儿子,而不是赵匡胤的儿子。他们最终扶持了赵匡胤的儿子,这也说明,他们心中是比较支持赵匡胤儿子们的。

只不过他们只是浅尝辄止,态度并不那么坚决而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仪以横破纵大败楚国,他是如何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秦国能够正式崛起,张仪可谓功不可没。当时各个诸侯国眼看秦国逐渐强盛,便决定采用合纵之策抗秦。要不是张仪以连横破合纵,可能秦国将会被压制,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张仪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能够在各个大国之间游刃有余,拿捏有度,其中大破楚国,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间更是张仪的经典之作。

  • 建安七子孔融被杀其余六人下场如何?有四人因染疫疾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建安七子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还是孔融,毕竟孔融让梨在国内算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历史上,孔融是因得罪曹操被杀,时年五十六岁,那其他六子下场如何呢?据说当时爆发了一场瘟疫,导致很多人染疾丧生,其中陈琳、刘桢、应玚、徐干都是这场瘟疫的受害者。其实传染病对于古人来说,也是束手无策,一旦控制不好便会死伤无数。那

  • 柴荣和赵匡胤不那么早死,幽云十六州能否打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柴荣和赵匡胤其实也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两位历史人物了,其实也非常的厉害,最近很多人说了,假如这两位其中的任何一位当时不那么早死的话,这个幽云十六州就会打回来,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可以继续来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是否这个柴荣和赵匡胤真有那么强!完全有可能,首先说柴荣,五代时期

  • 杜月笙与王亚樵哪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杜月笙与王亚樵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是上海滩的两位大佬,竟然都是大佬,而且是同一时期的,那这个有人就喜欢拿出来比一比,那是这个杜月笙大佬厉害一些还是王亚樵这位大佬厉害一些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再看看具体是为什么吧!在解放前的上海滩,王亚樵和杜月笙都是搅动上海的风云人物!一个

  • 张作霖为什么能镇住杨宇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张作霖和杨宇庭的关系也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两个人都非常的有本事,后者还被称为是小诸葛,所以真的是厉害,但是话说只有张作霖是能镇住杨宇霆的,而张学良是不行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接班后,他们(奉系元老)都不怕我,觉得我是

  • 中山靖王有120多个儿子,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他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站在汉武帝的角度,他的推恩令自然是对中央有很大的好处的,地方的权利分散之后,就越来越没有办法聚集在一起,那么作为中央,汉武帝手上的权力自然就是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是地方诸侯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谁也不乐意接受,尤其像是中山靖王,据说他有120多个儿子,那么他如果要将自己的地盘分出去的话,自然是越来越小,

  • 景龙政变是如何发动的?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1.景龙政变简介唐中宗二次即位初,武三思以韦皇后的势力独揽大权。李重俊,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不是嫡长子,颇受猜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韦后最小的女儿,下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因此安乐公主既是李家公主,又是武家媳妇,是皇室和武家的政治连接

  • 苏武牧羊时没有粮食吃,为何不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人们都非常敬佩身在匈奴,但是却从来不肯投降匈奴,宁可在草原上牧羊,也绝不投降,最终终于回到汉朝的苏武。的确,苏武的气节非常令人敬佩,但是毕竟生存是人的本能,苏武在牧羊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也没有什么粮食可以吃,他为什么不选择吃掉那些羊呢?是因为他的气节使然,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一起

  • 张作霖为何死后过好几年才埋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张作霖死了之后是过了好几年才正式的埋葬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也看得非常的悲伤,具体是什么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东北王、奉系首领张作霖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深受重伤于当日死亡。

  • 北宋时杭州曾爆发瘟疫,苏轼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最近的冠状病毒,很多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有很多人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瘟疫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我国古代,瘟疫出现过很多次,但是很多人大概不知道的是,宋朝时期,苏轼还曾经治理过杭州爆发的瘟疫。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杭州的瘟疫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苏轼又是如何治理的呢,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