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国功臣77岁下地干活,朱元璋为何下令满门抄斩?

开国功臣77岁下地干活,朱元璋为何下令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23 更新时间:2024/2/5 10:49:54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曾经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可以说是非常狠辣的了,洪武年间的洪武四大案,死了十几万人,其中就有很多都是受到牵连的。在他的开国功臣当中,李善长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了,而李善长当时已经是告老还乡,自己七十多岁还下地干活,但是朱元璋却下令将李善长满门抄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李善长简介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2.朱元璋为何杀李善长

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朝代更替的是残酷的杀戮,除了清除前朝余孽之外,还有一个时常发生的就是皇帝诛杀有功之臣。这些人大多是在“创业初期”就跟随皇帝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在天下太平或者是时局稳定之后,由于“功高震主”,而遭到皇帝的针对。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收回大将的兵权,这是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相比之下,朱元璋的手段就要狠许多。

朱元璋诛杀过非常多的有功之臣,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人在掌握更高的权力之后有谋反之心,对于这些人,自然不会心软。但是更多大臣被诛杀,往往只是因为朱元璋忌惮他们的能力,害怕他们可能成为心头大患就将他们一一杀害,真可谓是“伴君如伴虎”。哪怕是说错了一句话,也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然而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位的遭遇却是尤为特殊,他也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于是在58岁之时就向朱元璋主动请求告老还乡,并且在之后的19年的时间里始终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不过问政事,即使是77岁的高龄依然下地干活。然而即便是这样,仍然难逃被诛杀的悲惨命运,而且还是连同全家一起,被满门抄斩。他就是明朝的“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

早在朱元璋还没有多大势力,在郭子兴手下之时,李善长就在朱元璋南下滁州的途中于他一见如故,成为朱元璋的部下,还给了当时的朱元璋很高的评价,如《明史·李善长传》中就有记载:“秦乱,汉高起布衣……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不仅拿刘邦与朱元璋相比,还以刘邦为例来劝说朱元璋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百姓将士,怀有仁义之心,很快就能够平定天下了。朱元璋也十分认同李善长的说法,于是任命他为幕府书记,共创大业。

李善长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很擅长于调节诸将领之间的关系,他因材施用,将朱元璋的军队治理的仅仅有条,后来随着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拜为右相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法规。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被任命为中书丞相,身兼多位,协助治理国家,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

后来李善长看到朱元璋开始大量的诛杀功臣,开始担心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一天,便在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请求回家养老,朱元璋也明白李善长的心事,于是准许他回乡颐养天年,但是为何立下如此功劳的李善长还是被朱元璋杀害了呢?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篡位之罪被朱元璋诛杀,而胡惟庸正是李善长的同乡,还曾经向朱元璋举荐过胡惟庸。如今胡惟庸有谋反之心,按照常理,李善长也要受到牵连,就连群臣都请求诛杀李善长,但朱元璋念及他开国有功,不予追究。后来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他的儿子实为胡惟庸的余党,但是朱元璋还是没有处置李善长,李善长知道朱元璋此举,是以胡惟庸谋反为由巩固权力的手段,于是既没有向朱元璋道歉,也没有感谢不杀之恩,这让朱元璋很不高兴。

但真正致李善长于死地的是他对胡惟庸的一句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严刑逼供之下,有人供出其实李善长早就知道胡惟庸要谋反,而没有选择告知朱元璋。面对胡惟庸许诺他的事成之后以淮西之地封其为王,李善长很是心动,但是还是拒绝了说道:“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朱元璋知道后很是愤怒,认为李善长摇摆两端,于是下令:满门抄斩!将李善长全家处死,一共七十余人。

面对两方的政治斗争,年迈的李善长选择了“中立”,但是即使是这样,仍然难逃悲惨的命运,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令人唏嘘感慨。

3.洪武四大案

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事件或屠杀。

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

据周敬心书,此外尚有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洪武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洪武二十三年罪妄言者。朱元璋都大戮官民,不分臧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唐朝的一位叫李渊的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有的人说这和他一分钱关系没有,这个说法就非常的欠考虑了,那么具体怎么说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李渊的上皇之路吧!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就觉李渊能当上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实际上,并非如此。可

  • 我国晚晴时期社会有多腐败?朝廷有多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我国历史上的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鞑子,金钱鼠尾小辫子,还有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后,尤其是晚晴时期,简直就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时期,永远也无法忘记。当年的晚清政府吏治败坏,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从上到下各种卖官,各种进爵,有着“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的说法,

  • 忠臣于谦被杀,后人如何看待朱祁镇这一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功臣,民族英雄,最后却被朱祁镇下令处死,蒙冤遇害。近期热播剧《大明风华》中就讲述了这段剧情,虽然和正史有一定出入,但也让不少观众了解了这位鞠躬尽瘁的名臣。当然,站在朱祁镇的角度来说,他为了复位必须拿下于谦,但在更多人眼里于谦死的太冤,甚至是有刽子手自杀陪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对

  • 春秋郑国率先称霸各个诸侯,为何此后国力持续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这段历史,可能大家都会想到齐国、楚国、晋国这些霸主。不过春秋第一个崛起称霸的诸侯国其实是郑国,郑庄公即位后攘外安内,大力发展经济,使得郑国国力迅速提升,与其他诸侯国拉开差距。当时有一种说法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可见郑国的地位有多高。不过等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几经国君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为何没有外族人趁虚而入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时期,成为犄角对峙的局面。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战争不断。不过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一旦出现国内混乱,就很容易出现外地入侵的情况,比如说历

  • 和珅和吕不韦谁更富有?和珅口碑为何不如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和吕不韦其实并没有太大可比性,不过他们两位的身家都算是有钱人,而且是巨富的那一种,所以很多小伙伴好奇和珅和吕不韦到底谁更有钱。但一个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一个是清朝时期的大臣,时间相隔太远,想要得出一个精准的数字怕是不可能了。所以这次就已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为大家做个对比,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以及口

  • 土木之变的起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之变是导致明朝发生巨变的一件事情,对整个明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人在关注土木之变的结果和过程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的身上,但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呢?土木之变为何会发生,在一些电视剧里面,将这件事情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是这

  • 刘备为什么推荐袁谭为茂才?此举让刘备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袁谭是袁绍长子,曾击败田楷、孔融,占据青州。袁谭应该是袁绍的第一继承人,不过袁绍把袁谭过继给了他的亡兄袁基当继子,导致他失去了继位资格,所以袁谭才会和袁尚彻底闹翻。早年刘备曾推荐袁谭为茂才,可能刘备都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为日后的自己保住一命。建安五年,刘备兵败,要不是有袁谭帮他引见袁绍,可能他的生涯就

  • 韩信真是因为萧何而死吗?韩信宿命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韩信的命运会绑在萧何一人身上呢?实际上韩信的宿命还是掌握在他本人手里,萧何只不过是一个推注器,并不能起到最后决定性的作用。只是韩信两次重要转折恰好都有萧何的出现,所以后人对于两人的命运常常发出感叹,也替韩信感到惋惜,不过事实恐怕并非如此。那这次就

  • 于谦死后,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于谦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也算是不容易的,其实大明朝有他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大明朝,他对于大明朝的贡献也不是谁都能比的,其实于谦对于瓦刺的打击非常大,但是到了于谦死了之后,这个瓦刺军竟然没有选中卷土重来,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瓦刺自己不行了,还是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