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说他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为何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说他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57 更新时间:2024/1/23 6:11:57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跟随刘备,就是找到了他的明主,诸葛亮跟随刘备一起扶持汉室江山,也是在做着他非常希望去做的事情,尽管最后的结局仍旧是难以阻挡改朝换代的命运,但是他们做的一直都是人们心中非常正确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在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却说他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水镜先生说这样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刘备出现的不是时候吗?

1.水镜先生简介

司马徽(173—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即使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2.水镜先生为何这样说

水镜先生有大智慧,这句话点评的极其到位。所谓良臣择主而侍。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怀才不遇成为中国文人的千古惆怅。诸葛亮身怀通天彻地之才,如果没有遇到明主,老死山林之间,将是多么不幸和悲哀。

从这个角度来讲,诸葛亮是幸运的。在27岁的壮年遇到明主刘备,彼此欣赏,主贤臣忠,得以一展才华,实现生平抱负。中国五千年历史,像他这样幸运的,并不多见。这是诸葛亮的大幸运。

但是他又有点小不幸。那就是自己出生太晚,遇到刘备太迟了。也就是水镜先生所说的,不得其时。假设诸葛亮早生十几年,在刘备起兵之初,就完成学业,出山辅佐刘备。

那个时侯,各地军阀多如牛毛,曹操,袁绍还没有独霸北方,江东荆州还在混战。刘备的对手要弱的多,发展的机会太多太多。有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不会丢掉徐州,不会败于吕布,败于曹操,不会无可奈何寄人篱下。汉室很快就能复兴,而天下易安。可惜,诸葛亮晚生了十几年。

在这十几年里,刘备屡战屡败,完美错过了一切可以发展壮大的机会,惶惶如丧家之犬寄居荆州。在这样极端被动的情况下,再要想成就大业,实在是太难了。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就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不得其时啊。

3.司马徽说的对不对

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有一种写作手法叫做暗示,将其类比到《三国》就是水镜先生对诸葛亮命运的一个暗示。“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说的就是诸葛亮的命运。

诸葛亮其实更适合出现在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创之后担任丞相,不大适合出现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诸葛亮用兵较谨慎,很少涉险,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像孙武韩信那样的军事家。诸葛亮治蜀说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很好的丞相。

司马徽很了解诸葛亮的能力,然而天下大势已与春秋战国时发生了重大变化。管仲乐毅辅佐的齐桓公燕昭王,都有一个地盘和人员班底,只缺能人调度指挥形成合力,便可成大事。而司马徽见刘备时,汉末纷争已成划疆而治的维形,魏、吴已形成稳定的集团,纵使诸葛亮有逆天的本领,也不能辅佐刘备恢复汉室天下。

天下九州,曹操得六州,东吴孙权已立三世,根基稳固,也是刘备不可匹敌的,得孔明之前刘备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州郡,以后所有的基业都要靠一城一池的攻占,在曹魏和孙吴之间的夹缝生存,孔明虽有绝世的才干,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孔明得到了会用他的刘备,但这个乱世不适合诸葛发挥长项,有点生不逢时的意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开国功臣77岁下地干活,朱元璋为何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曾经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可以说是非常狠辣的了,洪武年间的洪武四大案,死了十几万人,其中就有很多都是受到牵连的。在他的开国功臣当中,李善长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了,而李善长当时已经是告老还乡,自己七十多岁还下地干活,但是朱元璋却下令将李善长满门抄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1.

  • 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唐朝的一位叫李渊的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有的人说这和他一分钱关系没有,这个说法就非常的欠考虑了,那么具体怎么说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李渊的上皇之路吧!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就觉李渊能当上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实际上,并非如此。可

  • 我国晚晴时期社会有多腐败?朝廷有多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我国历史上的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鞑子,金钱鼠尾小辫子,还有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后,尤其是晚晴时期,简直就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时期,永远也无法忘记。当年的晚清政府吏治败坏,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从上到下各种卖官,各种进爵,有着“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的说法,

  • 忠臣于谦被杀,后人如何看待朱祁镇这一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功臣,民族英雄,最后却被朱祁镇下令处死,蒙冤遇害。近期热播剧《大明风华》中就讲述了这段剧情,虽然和正史有一定出入,但也让不少观众了解了这位鞠躬尽瘁的名臣。当然,站在朱祁镇的角度来说,他为了复位必须拿下于谦,但在更多人眼里于谦死的太冤,甚至是有刽子手自杀陪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对

  • 春秋郑国率先称霸各个诸侯,为何此后国力持续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这段历史,可能大家都会想到齐国、楚国、晋国这些霸主。不过春秋第一个崛起称霸的诸侯国其实是郑国,郑庄公即位后攘外安内,大力发展经济,使得郑国国力迅速提升,与其他诸侯国拉开差距。当时有一种说法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可见郑国的地位有多高。不过等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几经国君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为何没有外族人趁虚而入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时期,成为犄角对峙的局面。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战争不断。不过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一旦出现国内混乱,就很容易出现外地入侵的情况,比如说历

  • 和珅和吕不韦谁更富有?和珅口碑为何不如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和吕不韦其实并没有太大可比性,不过他们两位的身家都算是有钱人,而且是巨富的那一种,所以很多小伙伴好奇和珅和吕不韦到底谁更有钱。但一个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一个是清朝时期的大臣,时间相隔太远,想要得出一个精准的数字怕是不可能了。所以这次就已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为大家做个对比,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以及口

  • 土木之变的起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之变是导致明朝发生巨变的一件事情,对整个明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人在关注土木之变的结果和过程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的身上,但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呢?土木之变为何会发生,在一些电视剧里面,将这件事情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是这

  • 刘备为什么推荐袁谭为茂才?此举让刘备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袁谭是袁绍长子,曾击败田楷、孔融,占据青州。袁谭应该是袁绍的第一继承人,不过袁绍把袁谭过继给了他的亡兄袁基当继子,导致他失去了继位资格,所以袁谭才会和袁尚彻底闹翻。早年刘备曾推荐袁谭为茂才,可能刘备都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为日后的自己保住一命。建安五年,刘备兵败,要不是有袁谭帮他引见袁绍,可能他的生涯就

  • 韩信真是因为萧何而死吗?韩信宿命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韩信的命运会绑在萧何一人身上呢?实际上韩信的宿命还是掌握在他本人手里,萧何只不过是一个推注器,并不能起到最后决定性的作用。只是韩信两次重要转折恰好都有萧何的出现,所以后人对于两人的命运常常发出感叹,也替韩信感到惋惜,不过事实恐怕并非如此。那这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