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末年拥有半壁江山的沙陀人为何到了宋朝就销声匿迹了?

唐朝末年拥有半壁江山的沙陀人为何到了宋朝就销声匿迹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73 更新时间:2024/2/29 3:43:32

在我国唐朝末年,黄巢爆发农民起义之后,起义军是一路挞伐,使得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李克用带领着自己的沙陀大军南下勤王,逼迫黄巢的齐军推出了长安,而黄巢本人随后便自杀了。李茂贞等人挟持唐昭宗,沙陀军队再度入关勤王。可以说,沙陀人延长了唐朝国祚至少半个世纪。如果没有他们,唐朝早就已经覆灭。

(一)、来自西北,投靠李唐

根据《中国民族史》记载,沙陀原本属于西突厥的分支。因为居住在今天新疆的沙陀大沙漠一带,因而中原人给了他们如此称呼。

在唐末以前,对于沙陀的记载是少之又少。首先是游牧民族没有写史的习惯,其次,距离中原较远,大部分人对其也不太了解。但是在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民族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1.匡扶唐室,割据自立

“克用年二十八,于诸将最少,而破黄巢,复长安,功第一,兵势最强,诸将皆畏之。”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于沙陀领袖李克用的评价。他可以说是沙陀人的代表,其建立的丰功伟绩,使得很多人都为之羡慕。

沙陀人起初为吐蕃所迫,而后不断地侵扰唐朝边境。尽管如此,他们也常常受到吐蕃人的猜忌。经常让沙陀人冲锋陷阵,充当炮灰。他们转而投靠唐朝,被安置在山西和宁夏地区。沙陀人的战斗力非常强劲,宪宗年间沙陀人帮助朝廷清缴了一部分藩镇势力。并且还多次攻击过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势力。

在唐末年间,随着李克用的二度勤王,沙陀人如日中天。他们民风彪悍,所以常常能够以一当十。安定下来以后,李克用被封为晋王而朱温则是梁王。随后朱温又颠覆了唐朝自立为梁国皇帝。但是李克用仍然沿用唐朝天佑年后,致力于复兴唐朝。

2.五代十国,建政颇多

“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接管了他的势力。随后于洛阳称帝,建立了后唐。代表着他们才是唐朝的正统。当然,李家本姓朱邪因为屡立战功才被赐以国姓。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李唐皇室对沙陀人的重视。

后唐的版图,是五代十国中最大的他们以一当二,攻灭了后梁。但是儿皇帝石敬瑭借辽兵入洛阳,篡夺了政权。但是他也是沙陀人,只不过不是李克用家族的嫡系。刘知远本为石敬瑭手下士卒,在他死后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是为后汉。

在唐末和五代十国中,沙陀人先后建立了三个国家。但是这全部归功于李克用,因为石敬瑭本来是李嗣源的部下,也就是李克用的儿子。刘知远是石敬瑭的部下。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沙陀人。

(二)、杳无音信,再无记述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举平定了自唐末以来各国交战的局面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王朝。但是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关于沙陀这个民族的记载。按理说他们在五代十国时,如此辉煌,这份荣光应该得以延续。但历史上,就是没有了他们的消息。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1.民族人数过少

沙陀族在唐末年间,叱咤风云主要还是出了几个优秀的领导者以及历史人物。他们本来就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部落,而后在吐蕃人的统治下经常与其他政权作战。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削减,况且其本民族人数并不多。

而投靠唐朝之时,据《新唐书》记载他们出发时仅有三万余人。但是这一路上还有吐蕃军队的围追堵截,损失了大半人口,抵达宁夏时仅仅剩下了一万余众。

来到唐朝他们也是雇佣般的存在,哪里有仗就让他们去哪里。打回鹘,打吐蕃,打吐谷浑,打各地藩镇的节度使等等。其实皇帝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沙陀人战斗力强悍,第二个则是利用战争来削弱他们对自己的威胁。

而且李克用的父亲在镇压庞勋起义以后,自恃劳苦功高,目无法度,因此唐朝还派军围剿过沙陀部队。在这场战役中,沙陀人近乎全部灭亡。直到李克用勤王之时,手下的沙陀军也大都是临时招募的百姓。

2.后世难出名人

后唐的建立者朱邪氏,他们属于沙陀部落中的上层人口。而底层的民众,在连年作战和北人讨伐之中,所剩的数量寥寥无几。所谓的沙陀叱咤风云,也仅仅是李家后代的作为。比如李克用所率之军,并不全是沙陀人。

这其中包含了许多鞑靼部队以及当地的汉人等。正是因为李克用镇守河东,才能够获得充足的人力物力。后唐一统中原的时候,也用到了许多河南诸藩镇军。后汉也是如此,他们在河东起家,仅仅统治者是沙陀人。

所以,沙陀人的确曾经在中原雄霸一时。但是称王称帝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而且他们手下的部队多元化趋势。沙陀人虽然有,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沙陀人建立的政权全部覆灭以后,他们自然也就不足以再出现于史料当中。

归根结底,沙陀人少而能人则少之又少。史书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浪费在这个民族身上,而且他们自己也没有写史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就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宋朝建立以后,沙陀人便没有进入过权力中心。

(三)、民族融合,同化入汉

在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如此多的少数民族纷至沓来都在中原地区生活。但是如今的他们也已然没有了踪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与当地的百姓融入进了一起。无论哪个民族统治中原,当地的汉人都是作为主体民族的存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始终处于劣势因此天下屡屡易主。但是当权的游牧民族,长期在此生存必然会融入当地的民众。

1. 泯然众人矣

宋朝建立之时,沙陀人已经陆续的建立了三个政权。所以,他们自然也有资本融入到主体民族当中去。而且后唐的建立者,被赐姓李,还进入了家谱之中。当他们建立的政权灭亡以后,沙陀人自然都流入到了民间。

而且夺权者,往往回对前任皇帝进行的大清洗。所以,为了逃避战乱和清洗,许多沙陀人都改了名姓。其中,有很大部分人都随了李姓。况且,沙陀族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只是在唐朝有合适的机遇,所以才能成事。

到了宋朝以后,他们都潜伏在了民间。其中绝大部分都留在了山西北部地区,因为这里是李克用兴兵的地方而且还有一定的统治基础。作为少部分,自然会被当地的汉人所融合在一起。久而久之,便与普通百姓无异。

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前期统治还算稳定。而且,非常忌惮武将。但是沙陀人是以彪悍勇武著称的,宋朝皇帝连自己的兵都不想用,更何况是外族。北宋末期,战乱频仍但是沙陀人早就失去了其本民族的特征。而且他们也没有实力,在群雄并起的中原分一杯羹。

2. 存在感较低

其实关于沙陀人在五代十国以后,就没有了记载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因为赵匡胤的一位妃子,正是后唐公主的一个后裔。在朱邪家族被赐姓后,李克用对于唐朝可谓是忠心耿耿。不仅自己不称帝,还不愿意叫儿孙称帝。

但是碍于李唐王朝已经覆灭,所以李存勖才建立了后唐政权,意思是唐王朝的延续。同时,他积极地推动沙陀族与汉族的通婚。他们改用汉姓,经历过长时间的共处以后容貌自然也与普通汉人无异。

沙陀族没有史书,也无法考证如何辨别。当时宋朝刚刚建立,自然也不会多费心思去分别谁是沙陀人谁又是汉人。对于他们而言,中原文化无疑是要高出一个维度。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化,自然就要学习更先进的文化经验。

所以,沙陀人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民族融合中逐步的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这一点与北魏的鲜卑族很相像,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也就随之销声匿迹了。所以,沙陀人口一部分死于战乱之中,另一部分则融合在了中华民族之中。

他们从未在宋朝消失,只不过是后代的名人太少。即使有,也很少有人会认同自己沙陀人的这个身份。其中,也不乏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是沙陀人。而且汉民族的同化能力太强,五胡十六国那么多少数民族也全都融入了进来。

结语:

“世称李道为贤相,帝重严陵是故人”。历史上沙陀最后一位名人,便是元朝的儒学大德李孟。祖籍山西长治,史书中明确的记载了他是后唐沙陀贵族的后裔。当然,在今天的沙陀人仍然广泛的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比如在山东禹城,有一支李姓,其家谱上明确的记载了是李克用的后裔。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榻上策核心战略是什么,榻上策内容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榻上策是由东吴重臣鲁肃对孙权提出的治国策略,据说当时鲁肃和孙权是在榻上完成这番对话,所以被称为“榻上策”。论谋略,其实鲁肃不输诸葛亮,在正史中,正是因为鲁肃坚定孙权主战信念,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之势。可以说鲁肃是东吴非常重要的人才,无论是在外交、战略等领域,鲁肃都有卓越的贡献

  • 吕夷简为什么支持宋仁宗废后,其实是宋仁宗一箭双雕之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吕夷简是北宋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史上他在内政、外交等方面都有贡献,曾和西夏、辽国达成和解协议,促进了周边的和平和国内的稳定。只是在用人上,吕夷简显得没那么大度,如果是没办好事他会做出严厉的惩罚,将其贬到远处任职。《清平乐》中,吕夷简也有不少戏份,不知道大家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在和

  • 管仲利用贸易重创楚鲁,他是如何利用经济让齐国制霸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管仲被认为是古代最厉害的谋士之一,可以排入前十之列。管仲一生功绩显赫,帮助齐桓公称霸,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有建树,可谓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管仲的智慧往往让人敬佩,他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击垮一个诸侯国,这就是动用经济领域的力量。而且这种手法直到现代也依然可见。下面就来简单讲

  • 赵宗实外号为什么叫十三团练,十三团练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苦心一直没能有一个健康的子嗣,最后在大臣的建议下决定把濮王的儿子赵宗实过继来当养子。这件事对于大宋的未来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仁宗还想在努力试试,但太子人选必须有所准备,不然还没等敌人攻过来,可能内部就因为争权率先乱成一锅粥了。赵宗实有个外号叫十三团练,这让不少观众感到好奇,十三团练是什么意思呢

  • 如果满清只在东北建国不入关,那么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当年满清入关后才最终导致了如今中国的格局,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满清坚持不入关,那么满清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美亚两大洲的列强,要么就会在各方势力的绞杀下灭亡于北亚地区。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先去管国内的情况,如果按照李自成和南明那几块姜来看谁都不是雄主。最后统一的肯定是矬子里面拔将军,而且

  • 宋仁宗真的是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这个人都在问这个宋仁宗的事情,其实很多人也都听说过,这个宋仁宗话说是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还有这个宋仁宗到底有多好呢?其实这些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宋仁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也可以看看历史上这个真实的宋仁宗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了,所以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些

  • 诸葛亮北伐并没有按照《隆中对》实行,诸葛亮最终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但随着荆州失守,刘备病逝白帝城,诸葛亮一人也难以继续实行《隆中对》的原计划。所以此后的北伐,诸葛亮改变了以往的策略,打算先将关中拿下。但马稷在街亭战败,这无疑是给了诸葛亮当头一棒,马稷根本就没理解诸葛亮的战略目的,街亭是非常重要的据守点,绝不能丢。所以此役

  • 北齐个个都是昏君,为什么还能存在28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北齐这个王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禽兽王朝”了,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有不少,但是可以说,其他朝代加起来也不见得比北齐还要多。北齐的皇帝,几乎可以说每一个都是暴君,昏君,他们做的事情都十分令人所不齿,而且残暴程度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按理说,有这样的皇帝统治,民间百姓早

  • 宋代点茶的过程示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代的点茶法非常的感兴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宋代的点茶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这个还真的挺复杂的,非常的繁琐了,但是其实问题不大的,小编下面给大家收集看看,下面也给大家说说这个宋代的茶好不好喝吧,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别错过了!宋代点茶好喝不好喝,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观赏

  • 万历皇帝曾问张居正朱允炆下落如何,张居正巧答显功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一共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不过万历皇帝基本只有前10年是在力求上进,而这段时间主要也是因为有张居正辅政,后面四十多年从勤奋到懒惰,最后更是有近30年不上朝的记录,比他爷爷嘉靖皇帝还夸张。所以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轶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