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曾经下令禁止缠足?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禁止?

慈禧曾经下令禁止缠足?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禁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4/2/3 22:45:23

在很多人的眼中,恐怕慈禧就是一个好事不做,坏事做尽的负面形象吧,但其实,真正的慈禧也并非是如此,大概只是因为清政府还是太过软弱,所以才给了人们这样的一种认识吧。其实,慈禧也是做过一些好事的,我们知道古代有些时期的女子会缠足,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陋习,而慈禧也曾经下过命令,要禁止这种行为,可是即便是慈禧下旨,为何最终还是没能完全禁止呢?

蓄辫和缠足,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落后愚昧的两个象征,这两样东西,一个关于男人,一个关于女人;一个关乎头,一个关乎脚;一个有着近500年的历史,一个则绵延1000多年。只是中国的男人都要蓄辫,中国的女人却不必都要缠足,慈禧太后就不缠足。

因为她是满八旗。著名历史学教授茅海建在《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一书中认为,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太后中,慈禧太后可谓是各种传说最多且最具戏剧化的。经过近些年来历史学家的详细考证,她又成了历朝历代皇太后中身世最为清晰者。慈禧太后出身官宦世家,属于镶蓝旗,而有清一朝,始终严禁八旗女子缠足。

缠足究竟何时开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宋代已开始流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陋习,少数民族如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是不缠足的。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满族统治者对汉族女子缠足极其反感。还未入关,皇太极就于1638年谕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他国”是明朝。1644年清军入关后,一方面强令蓄辫,一方面下令汉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顺治康熙时期,清廷曾多次发布禁令,不许妇女缠足。孝庄皇后曾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这是对满族女子缠足的最严厉惩罚。

清朝初年,束发和缠足是汉人珍视的传统,深入人心,所以满清政府的强令蓄辫和废止缠足遭到汉人的坚决抵制。满清政府随即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高压之下,蓄辫得以推行,但废止缠足竟不了了之。

其实当时清政府颁布了多道废止缠足的法令,但一直收效甚微。至1668年,都察院左都御史熙上书请求解除缠足的禁令,得到康熙的许可,清政府只好默认了汉族女子缠足的事实。清政府的这一态度也是出于无奈,首先是当时清兵入关不久,汉人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强令蓄辫已让他们焦头烂额,没有更多的精力耗费在缠足问题上;其次是女子秉性柔弱,社会地位较低,对新政权的威胁较小,而且强令蓄辫已经造成严重的民族对立,许多汉族士大夫不满清廷,从缓和民族矛盾的角度出发,清政府也只好选择妥协了。

慈禧太后自己不缠足,反对缠足也很坚决。清末的维新派反对缠足,康有为等还创立不缠足会,轰动一时。慈禧太后镇压了维新派,却继续举起康梁等人提倡的反对缠足的大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深深领教了洋人的厉害,因此在返回京城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02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谕旨,1905年她再次颁布谕旨:“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一时间全国各地官吏纷纷响应,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千年的缠足传统不是慈禧太后的一句话就能终结的,虽然她权力很大,一手遮天。有一个故事就讲了慈禧太后的这种无奈。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公使夫人和慈禧太后聊天时说:“大清朝女人因为缠足,都成了全世界的笑料了。”慈禧太后一听,心里很不舒服。当时欧洲国家的女人都有束腰的习惯,为了使腰部细瘦而束紧腰部,这也是一种陋习,和中国的缠足一样,严重摧残身体,不少女性因为过分束腰,导致身体畸形甚至丧命。慈禧太后看着身前的这位公使夫人,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是腰很细,料定她一定束腰了,于是问道:“我听说洋人有束腰习惯,现在这儿没有外人,我倒想看看你们女人是用什么东西来束腰的。”

看过之后,她感慨地说:“洋人妇女受此等洋罪,还要用铁条把自己的腰束起来,可怜呀可怜!”然后送给她一套宽松的满族服装换上。之后一连几天,这位公使夫人都没来见慈禧。慈禧连忙派人去问,得知公使夫人的身子不太舒服。慈禧得意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束腰的带子解下来之后,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得需要点时间的。她们还笑话我们,我看她们这才是活受罪呢!”

事实上,放足也是一种痛苦,因为缠足已经扭曲了脚部骨头和筋络,放足是吃二遍苦,遭二茬罪。1927年出版的《妇女杂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缠足女子桂英嫁给了留学生丈夫,思想先进的丈夫以救世主的口吻要求她放足,桂英要为了丈夫做一个时髦的妇人,顺从了丈夫,但放足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一度痛得要死。历史传统的改变,就是如此之艰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一座县城会拥有多少朝廷的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朝廷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于是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成为了很多个省份,然后再将省份划分为很多个州或是府。然后每个州再划分为很多个县,县就是古代最低级的行政划分了。那么清朝时期一个县里面又有多少有品级的朝廷干部呢?首先,古代的县面积都比较小,现在的县与古代的县相比,

  • 朱棣只是攻破了南京城就当了皇帝,为何大家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吧,明太祖朱元璋死了还没几年,继任的好孙子朱允炆就开始削藩,结果这一削到是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要说起这是,这还得明太祖朱元璋来背锅。朱元璋是布衣之身横扫暴元、驱除鞑虏,开创了一个帝国,实在是万世楷模。他在位的时候虽然对大臣极为苛刻严厉

  • 辽东三杰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辽东三杰是指明末时期,在辽东奋勇抗金的三位杰出统帅,他们分别是熊廷弼、袁崇焕和孙承宗。明朝末年,明军和后金在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展开了大规模的交战,明朝为了阻拦金军南下,在辽东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没有这三位将领积极抗敌,恐怕明朝的衰败还会提前。不过辽东三杰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他们并没能得到好的回报,甚至

  • 钩弋夫人死的冤不冤?汉武帝此举并非意料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后,决定处死他的母亲钩弋夫人。此举让当时一众大臣感到不解,其实站在汉武帝的立场来看没什么难理解的,刘弗陵年纪尚小,继位后无法靠自己处理朝政,到时候大权很有可能落入皇后手中。所以汉武帝为了避免刘弗陵重蹈覆辙,才会立子杀母。虽然钩弋夫人也不一定会总览大权,排挤刘氏宗亲,但这样做能起到

  • 雍正皇帝曾宠爱宫女云惠,云惠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皇帝的妃子云惠,一直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不过历史上真有这位云惠吗?云惠原本只是一名宫女,后来被皇帝看上,但在雍正后宫中一直给不了云惠一个名分。和云惠相同经历的还有兰英、吉官,她们同为雍正帝身边无名分的妃子,所以史籍对她们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皇帝的后宫原本就不是什么清静之地,还可能潜伏杀机,如果真

  • 李贽生平思想主张影响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思想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的思想,而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李贽,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不过李贽的这个名字,你知道应该怎么读吗?李贽这位思想家在后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追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贽却过得并不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吧。李贽

  • 陈平人品不好为什么刘邦还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盗嫂”这个词,即便不理解这段历史,但是看到这个词应该也能知道,这不是一个什么好词。的确,这个词说的是刘邦的一个谋士陈平,他在一开始所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陈平做的这些事情,说明他这个人的人品不怎么样,为什么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成为刘邦重要的谋臣?刘邦为何还会要重用他?陈平

  • 慈禧西逃过程中带了多少人?路上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900年6月21日,此时的八国联军已经攻下了大沽炮台,清政府一反常态发布诏书动员各地区督抚积极备战以及彼等决一死战,这诏书也被称之为宣战诏书。本来是想着让这些列强们见识一下大清国真正的国威,那曾想到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八国联军就已经兵临北平城下。此时京城虽尚有守军八万,虽数倍于敌军,但是慈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没有岳飞?其中武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是宋理宗钦定的宋朝功臣,其中北宋16位,南宋8位,而这24人中武将仅有5位,他们分别是韩世忠、曹彬、潘美、曹玮和李继隆。但要说宋朝最著名的武将,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岳飞,为什么岳飞没有入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呢?实际上还是因为当时岳飞身背千古奇冤,所以没办法入选。宋理宗的选择明显是偏向文

  • 齐桓公五个儿子谁的成就最高?齐昭公受认可度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有五个儿子先后在齐国担任国君,这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齐桓公带领齐国称霸,但他晚年却成了夺嫡的牺牲品,十分凄凉。这五位国君中,似乎也只有齐昭公的评价和受认可度比较高,齐昭公在位共20年时间,齐国还算稳固发展,对外也同晋国、宋国、鲁国、郑国等七国结为同盟。实际上齐国的这场动乱将其元气大伤,稍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