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只是攻破了南京城就当了皇帝,为何大家都不反抗?

朱棣只是攻破了南京城就当了皇帝,为何大家都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4/1/8 6:34:35

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吧,明太祖朱元璋死了还没几年,继任的好孙子朱允炆就开始削藩,结果这一削到是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要说起这是,这还得明太祖朱元璋来背锅。朱元璋是布衣之身横扫暴元、驱除鞑虏,开创了一个帝国,实在是万世楷模。他在位的时候虽然对大臣极为苛刻严厉,但对自己的儿子那是大方的没得说,每个儿子都分封藩王,而且还让他们掌管封地里的一切军政要务。

建文帝上台以后,却完全没有这种浓浓的亲情观念。刚坐上皇帝就担心自己的叔叔们谋反,于是就开始进行削藩。他这刚一颁布削藩的命令,藩王中最有实力的燕王朱棣就不干了。朱棣也不跟这位年轻的侄子废话,他的想法很简单。你削我,我就打你。就这样叔侄二人之间爆发了改变明朝走向的“靖难之役”。但让人奇怪的是,古代打仗都是一路攻城拔寨,然后杀得四方臣服,就坐上皇位了,这点可以参考朱元璋建国。可是燕王朱棣只是一路南下从北京打到南京就当皇帝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皇帝真的如此简单?小编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朱棣能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靠的绝不是运气,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朱棣造反也是分析了形式的,朱允炆继位时,明朝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过仗了,开国时的老将不是老死就是被朱元璋搞死。当时南京的朝堂上武将都是一些李景隆这样的二世祖,文臣都是方孝孺这样的书呆子,可谓是一点战斗力都没有。作为皇帝本身的建文帝也是初登大宝,一点威望和根基都没有。而且朱棣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进京,这在名分上勉强说得过去,说到这,明太祖朱元璋将会又一次背锅,原来,朱元璋那时候规定,如果朝中有奸佞,各地藩王可以用“清君侧”的名义进京,驱除奸佞。

第二,当时的百姓经过元末的动荡,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们认为不管皇帝是朱棣还是朱允炆不都是你朱家的人吗?在这点上连大臣也是这样看的。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将军们大多都选择观望,并没有真的痛下杀手,这些将军虽然都是粗人,但也是实打实的老油条。自古丘八吃粮当兵,对于基层的将军而言,谁当皇帝并不会影响到自身,所以这些人更加不会用心“勤王”,卷入到皇家的内斗之中。

第三,就是各地的藩王们了,他们和朱棣都是亲兄弟,朱棣排行老四,由于前面几个大哥已经都死完了,朱棣已经是长兄了。但和朱允炆却是叔侄关系,血缘上和朱棣更近。而且,朱棣也不是外人,他当皇帝,明朝的江山还是老朱家的。其次,朱允炆的粗暴撤藩,搞得叔叔们人人自危、离心离德,已经严重损害了这些藩王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站在朱允炆一边。

第四,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朱允炆不见了。在朱棣攻入南京城后,朱允炆就消失不见了,关于他的下落几百年来可以说是争论不断。有的说他引火自焚了,有的说他出家当了和尚,还有的说他出国旅游去了。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在这里就不凑热闹了。不管他到底去了哪,总之人是不见了。建文帝直接失踪,群龙无首,文臣武将就是想反抗也没有效忠的对象啊,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朱棣上位理所当然。

那么朱棣真那么容易就造反成功了么?显然没有,朱棣造反花了接近四年。失败无数次,打得自己都没信心的时候,就委屈巴巴的躲在被子里哭。但是好侄子朱允炆却给了朱棣一个“勿伤王叔”的免死金牌,可以让他承受多次失败。小编每次看到这件事都会忍不住发笑,朱允炆为什么这样做,小编不得而知。

你要说朱允炆仁慈念及亲情,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在搞朱棣之前,他已经削了好几个叔叔,其中还逼得湘王举家自焚。既然已经开了这个头,还在对朱棣的战争中下达“勿伤王叔”的旨意,真可谓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辽东三杰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辽东三杰是指明末时期,在辽东奋勇抗金的三位杰出统帅,他们分别是熊廷弼、袁崇焕和孙承宗。明朝末年,明军和后金在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展开了大规模的交战,明朝为了阻拦金军南下,在辽东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没有这三位将领积极抗敌,恐怕明朝的衰败还会提前。不过辽东三杰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他们并没能得到好的回报,甚至

  • 钩弋夫人死的冤不冤?汉武帝此举并非意料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后,决定处死他的母亲钩弋夫人。此举让当时一众大臣感到不解,其实站在汉武帝的立场来看没什么难理解的,刘弗陵年纪尚小,继位后无法靠自己处理朝政,到时候大权很有可能落入皇后手中。所以汉武帝为了避免刘弗陵重蹈覆辙,才会立子杀母。虽然钩弋夫人也不一定会总览大权,排挤刘氏宗亲,但这样做能起到

  • 雍正皇帝曾宠爱宫女云惠,云惠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皇帝的妃子云惠,一直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不过历史上真有这位云惠吗?云惠原本只是一名宫女,后来被皇帝看上,但在雍正后宫中一直给不了云惠一个名分。和云惠相同经历的还有兰英、吉官,她们同为雍正帝身边无名分的妃子,所以史籍对她们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皇帝的后宫原本就不是什么清静之地,还可能潜伏杀机,如果真

  • 李贽生平思想主张影响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思想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的思想,而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李贽,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不过李贽的这个名字,你知道应该怎么读吗?李贽这位思想家在后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追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贽却过得并不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吧。李贽

  • 陈平人品不好为什么刘邦还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盗嫂”这个词,即便不理解这段历史,但是看到这个词应该也能知道,这不是一个什么好词。的确,这个词说的是刘邦的一个谋士陈平,他在一开始所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陈平做的这些事情,说明他这个人的人品不怎么样,为什么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成为刘邦重要的谋臣?刘邦为何还会要重用他?陈平

  • 慈禧西逃过程中带了多少人?路上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900年6月21日,此时的八国联军已经攻下了大沽炮台,清政府一反常态发布诏书动员各地区督抚积极备战以及彼等决一死战,这诏书也被称之为宣战诏书。本来是想着让这些列强们见识一下大清国真正的国威,那曾想到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八国联军就已经兵临北平城下。此时京城虽尚有守军八万,虽数倍于敌军,但是慈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没有岳飞?其中武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是宋理宗钦定的宋朝功臣,其中北宋16位,南宋8位,而这24人中武将仅有5位,他们分别是韩世忠、曹彬、潘美、曹玮和李继隆。但要说宋朝最著名的武将,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岳飞,为什么岳飞没有入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呢?实际上还是因为当时岳飞身背千古奇冤,所以没办法入选。宋理宗的选择明显是偏向文

  • 齐桓公五个儿子谁的成就最高?齐昭公受认可度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有五个儿子先后在齐国担任国君,这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齐桓公带领齐国称霸,但他晚年却成了夺嫡的牺牲品,十分凄凉。这五位国君中,似乎也只有齐昭公的评价和受认可度比较高,齐昭公在位共20年时间,齐国还算稳固发展,对外也同晋国、宋国、鲁国、郑国等七国结为同盟。实际上齐国的这场动乱将其元气大伤,稍微处理

  • 为何历朝历代都会修长城清朝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城作为古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自从战国时期修建之后,秦朝将几个断开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来,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对长城进行修建,用来抵御北方的外族人,但是为什么到了清朝时期却不修长城了?清朝没有修长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觉得没有必要,还是不想修了呢?长城兴起于春秋战

  • 明孝宗为何会英年早逝?明孝宗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8年时间。明孝宗继位后大力整治贪腐,想要扭转朝政现状,驱逐奸佞。他启用多名忠臣,励精图治,开创了“弘治中兴”局面。明孝宗年仅35岁就驾崩,可谓是天妒英才,而明孝宗的真正死因此后也成了一个谜。后人对于明孝宗的评价很高,甚至拿来跟汉文帝、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