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没有岳飞?其中武将都有谁?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没有岳飞?其中武将都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37 更新时间:2024/1/16 6:57:28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是宋理宗钦定的宋朝功臣,其中北宋16位,南宋8位,而这24人中武将仅有5位,他们分别是韩世忠、曹彬、潘美曹玮和李继隆。但要说宋朝最著名的武将,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岳飞,为什么岳飞没有入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呢?实际上还是因为当时岳飞身背千古奇冤,所以没办法入选。宋理宗的选择明显是偏向文臣,这应该也和当时的风气有关,宋朝武弱多半还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

岳飞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将,与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岳飞尤以军功最为卓著,位列"中兴四将"之首。

可是,这"中兴四将"中,张浚、韩世忠荣获"昭勋阁"功臣受到表彰,得享哀荣。而"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却被拒之于"昭勋阁"之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宋理宗修建"昭勋阁"的意图

"昭勋阁"是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两宋时期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而专修的荣誉阁,他钦定了从宋太祖至宋宁宗期间的赵普、薛居正、王旦、李沆、曹彬、石熙载、吕夷简、司马光、潘美、李继隆、赵鼎、王曾、韩忠彦、曹玮、吕颐浩、韩琦、曾公亮、富弼、韩世忠、张浚、赵汝愚、史浩、陈康伯、葛邲24位功勋赫赫的文臣武将入列,将其画像挂入"昭勋阁"供奉,配享帝王宗庙待遇。

宋理宗赵昀之所以要修建"昭勋阁",缘于他在即位(公元1224年)之初,长达十年被权臣史弥远挟制而不能亲政。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才独断朝纲。想有一番作为的理宗皇帝决心光复先祖荣耀复兴大宋基业,便大刀阔斧,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肃财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端平更化"。

要深化改革,肯定需要一大批忠心耿耿听命于自己的能臣干将效力。宋理宗就想了一个办法,仿效唐太宗李世民建"凌烟阁"的举措,修建宋朝的"昭勋阁",旨在向南宋臣民昭示自己不忘文臣武将的功德,只要追随于他,做出盖世功业,必然得到丰厚的回报,以期理想中的当世精英挺身而出,为之建立不朽功勋,复兴大宋帝国曾经的辉煌。

二、宋理宗钦定入列"昭勋阁"的二十四功臣

因大宋朝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建立的,为防止拥兵自重的武将们效法于他,赵匡胤便确定了"重文抑武"的大宋立国之策,要求大宋历代帝王必须遵循此规。为此,宋理宗在钦定"昭勋阁"人选时,罗列了三条规定。

第一条就是向文臣倾斜,重点向开国功臣倾斜。分配比例上,北宋占三分之二,南宋占三分之一;

第二条是入选的文臣须担任宰相或相当于宰相级别即省部级以上的重要职务,应配享帝王宗庙;

第三条是针对入选武将的考量,对重出巨大贡献的省部级以上的武将,也须配享帝王宗庙,但只是象征性地考虑五个名额,亦向开国功臣倾斜,北宋四个,南宋一个。

于是,在入选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榜单中,北宋文臣占了十二位,武将占了四位;南宋文臣占了七位,武将只有一位。北宋、南宋两朝武将上榜的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和韩世忠五人。

北宋十二位文臣是:

开国功臣、名相赵普,后封韩王,配享宋太祖庙庭。史学家薛居正,曾任太仆射,后追赠为太尉,配享宋太宗庙庭。以孝闻名的石熙载不仅任过兵部尚书,还深得宋太宗信赖,他去世后,是宋太宗唯一亲自看望的大臣,自然配享宋太宗庙庭。名相李沆、王旦配享宋真宗庙庭。名相王曾、吕夷简配享宋仁宗庙庭。名相韩琦、曾公亮配享宋英宗庙庭。名相富弼配享宋神宗庙庭。主修《资治通鉴》的尚书右仆射司马光,配享宋哲宗庙庭。名相韩书彦配享宋徽宗庙庭。

北宋四位武将是:

曹彬以"北宋第一良将"的头衔,配享宋太祖庙庭。开国名将潘美因资历深厚,又追随太祖扬名立万,配享宋太宗庙庭。因"三都谷之战"而成名的名将曹玮是曹彬第四子,配享宋仁宗庙庭。名将李继隆长期镇守西北边防,且是明德皇后长兄,配享宋真宗庙庭。

南宋七个文臣是:

名相赵鼎与有"救驾"之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配享宋高宗庙庭。名相陈康伯、史浩配享宋孝宗庙庭。名相葛邲深得宋孝宗重用,后受封卫国公,配享宋光宗庙庭。名相赵汝愚是宁宗皇帝当太子时的老师,自然配享宋宁宗庙庭。

紫岩先生张浚不仅是"中兴四将"之一,亦有"救驾"之功,更重要的一个因素,他还是有名的文臣,担任过右相。与赵普被宋理宗当作宰相的典范而入列"昭勋阁"。

南宋唯一的一个武将指标给了名将韩世忠。

三、在宋理宗看来,韩世忠是南宋名将中入列"昭勋阁"表彰的最佳人选

1090年出生于陕西绥德贫苦农民家庭的韩世忠,他年长岳飞13岁,自小习文练武,是宋高宗时期与岳飞不相上下的"文武全才",其词作有《临江仙》、《南乡子》等存世。

18岁入伍的韩世忠是"主战派"的中坚力量,在抗击西夏、抵御金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有名的黄天荡之战,就是韩世忠成名的经典战役。他训练的"背嵬军",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抗金、平叛中立下汗马功劳。

更重要的是,韩世忠还立下"救驾"的盖世之功。1129年,登基不过3年的宋高宗赵构在杭州遇到一场灾难,将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苗刘之乱"),杀死枢密院事王渊,欲逼宋高宗退位。韩世忠、张浚与江东安抚制置使吕颐浩临危受命,集结兵马火速赶到杭州,击败苗、刘叛军,成功解救宋高宗赵构。

为此,韩世忠得到宋高宗看重,历任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受爵位咸安郡王,被称为"固将帅中社稷臣也",得以安度晚年,公元1151年病死,卒年63岁。死后,被宋高宗追赠为太师、通义郡王。后来宋孝宗追封其为"七王之一"的蕲王。

宋理宗在钦定"昭勋阁"功臣人选时,认为韩世忠的"武"功远超过"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只有韩世忠配享宋高宗庙庭,于是把他作为南宋名将的代表入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四、岳飞何以不能入选"昭勋阁"

岳飞,字鹏举,公元1103年出生于河南汤阴的农村家庭,深得母亲的严格管教,有名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是岳母在其后背上刻下的爱国教育的经典训字。他自小习武,熟读兵书战策,后来成为超过韩世忠的"文武全才",不仅以"主战"抗金弛名,那首《满江红.写怀》也广为传诵。

岳飞20岁时入"敢战士"从军,在相州生擒贼寇贾进、陶俊,后追随老将军宗泽南征北战,屡立军功。金灭辽入侵南宋后,力主抗金的岳飞训练出军纪严明的"岳家军",成为最主要的抗金力量。岳飞两度挥师北伐,攻取商州、虢州,收复郑州、洛阳,取得了襄阳之战、郾城之战、颖昌之战等等有名的战役胜利,一路所向披靡,直抵朱仙镇。以完颜兀术为首的金军曾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钦佩之语。

但就是这样一个从底层走来、取得赫赫战功的优领将领,且令对手也由衷敬佩的抗金名将岳飞,因主和的宋高宗赵构无意于与金国对抗,兼之岳飞为人正直,犯颜直谏的秉性又令宋高宗不满。

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驻防江州的岳飞得知金廷要放归扣押的钦宗之子赵谌还朝,在担心金廷干扰南宋时政下,岳飞便提议宋高宗早立养子赵瑗为太子。

此举令宋高宗极不高兴,认为他的军职还不足以提议此事,且其提议有伤他的朝政,不利于他倡导、标榜的"迎还二圣"旗号。

这个事成了宋高宗心里的一个梗,如今见岳飞直抵朱仙镇,担心他直捣黄龙后"尾大不掉"分庭抗理,或者寻机谋反,便密令奸相秦桧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向朱仙镇进发的岳飞火速班师回朝。岳飞无奈返回朝堂,不久,被"莫须有"的罪名下狱,连同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被残忍杀害。岳飞死时,年仅39岁(公元1142年)。

千古奇冤的岳飞就背上罕见的"莫须有"罪名,打入十八层地狱,不配享帝庙,不能入选"昭勋阁"。

尽管后来宋孝宗赵瑷为岳飞平反昭雪,将岳飞礼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宋光宗赵惇追赠岳飞谥号"武穆";宋宁宗赵扩追封岳飞为鄂王。但宋理宗即位后,改封岳飞谥号为"忠武",不享受高级干部待遇。

就这样,被"莫须有"罪名诬陷、以致英年早逝的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历史的千古遗憾。他既没有像张浚那样得到拜相的机会;作为抗金名将,尽管因累获军功一步一步迁任修武郎、武翼郎、统领、都统制、武功郎、武经大夫、检校少保、招讨使、宣抚使等军职,但职务最高时也只相当于集团军司令员,不过是省部级干部。

即便受封张武昌郡开国公、鄂王,都是虚衔而已。

最核心的受制因素是得不到宋高宗的认可,不是宋高宗喜欢的武将。当宋高宗认为不需要岳飞效力时,便找了一个"莫须有"罪名,很荒唐地把岳飞治于死地,岳飞于是有了所谓进不了帝王庙堂的"瑕疵",自然不能成为南宋武将的代表,不配享受宋高宗庙庭,当然也就不能入列代表大宋文臣武将最高荣誉的"昭勋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齐桓公五个儿子谁的成就最高?齐昭公受认可度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有五个儿子先后在齐国担任国君,这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齐桓公带领齐国称霸,但他晚年却成了夺嫡的牺牲品,十分凄凉。这五位国君中,似乎也只有齐昭公的评价和受认可度比较高,齐昭公在位共20年时间,齐国还算稳固发展,对外也同晋国、宋国、鲁国、郑国等七国结为同盟。实际上齐国的这场动乱将其元气大伤,稍微处理

  • 为何历朝历代都会修长城清朝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城作为古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自从战国时期修建之后,秦朝将几个断开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来,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对长城进行修建,用来抵御北方的外族人,但是为什么到了清朝时期却不修长城了?清朝没有修长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觉得没有必要,还是不想修了呢?长城兴起于春秋战

  • 明孝宗为何会英年早逝?明孝宗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8年时间。明孝宗继位后大力整治贪腐,想要扭转朝政现状,驱逐奸佞。他启用多名忠臣,励精图治,开创了“弘治中兴”局面。明孝宗年仅35岁就驾崩,可谓是天妒英才,而明孝宗的真正死因此后也成了一个谜。后人对于明孝宗的评价很高,甚至拿来跟汉文帝、宋仁宗

  • 顾太清有哪些成就?顾太清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顾太清是清朝著名女文人,有着“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顾太清才华横溢,专攻诗词歌赋,并且造诣颇高。顾太清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她著写了《红楼梦》的续书《红楼梦影》,得到了较高的评价。顾太清嫁给乾隆皇帝五子永琪之孙,生有四子三女,其中有几位长大后都大有作为。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

  • 张议潮为何不把归义军传个儿子张淮鼎,而要传给侄子张淮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议潮其实也还是很有说法的哦,话说当时安史之乱之后,故事还在发生,这其中归义军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话费了很大的力气打版图归还了大唐,但是之后就衰败了,但是张议潮最后把这个归义军传给了侄子张淮深,但是却没有传给儿子张淮鼎,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自安史之乱

  • 郭嘉的十胜论是什么?帮助曹操打赢关键一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身边的谋士。喜欢郭嘉的人有很多,后人对于郭嘉也有着很高的评价,甚至有“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如果郭嘉没有英年早逝,的确有可能改变三国的走向。当年郭嘉自创十胜论,帮助曹操战胜袁绍,打赢了关键的官渡之战,那这个十胜论到底有和厉害之处呢?其实这是一篇用来鼓舞

  • 傅友德为何在朱元璋面前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杀掉自己的开国功臣的皇帝不少,其实他们最担心的无非就是这些功臣最终会功高盖主,以至于盖过了自己的风头,明明自己才是皇帝,但是存在感却不如一个臣子,这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而死在朱元璋手里的他的开国功臣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傅友德。傅友德是什么人,他又是怎么死在朱元璋手里的呢?西汉名将韩信

  • 宋徽宗的女儿为什么不叫公主,而是叫帝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自古以来,皇帝的女儿被称作公主,这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除了一些非汉人统治的时期,称呼的习惯与汉人不同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宋朝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称呼,帝姬,比如很有名的柔福帝姬,她是皇帝的女儿,但是为什么不被称为公主,却要被称作帝姬呢?帝姬这个称呼是谁发明的,为何宋徽宗的女儿要有这样一个

  • 宋徽宗艺术造诣有多高?堪称史上皇帝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宋徽宗是古代少有,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造诣和成就的皇帝。宋徽宗上位后,由于自己十分喜爱绘画,因此推动了很多利于发展绘画艺术的政策。宋徽宗还自创过一种字体,被命名为“瘦金体”,也正是因为宋徽宗在书画和诗文方面的超高成就,导致很多人都忘了他其实是一位亡国皇帝。好像大家对宋徽宗都十分

  • 王安石与苏轼是政敌,为什么乌台诗案还要为苏轼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王安石与苏轼两个人,在政局上面一直都是政敌,王安石坚持自己的变法,而苏轼是站在反对变法的一方的,所以两人很明显是政敌。然而,当乌台诗案爆发之后,苏轼的结局是非常惨的,为什么这时候,作为政敌的王安石却出面为苏轼求情?政敌难道不是巴不得对方早一点被踩在脚下吗,王安石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