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这一举动为玄武门之变埋下种子,李世民或必有一反

李渊这一举动为玄武门之变埋下种子,李世民或必有一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38 更新时间:2024/1/15 19:25:55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把李世民逼入非要通过大义灭亲的方式来取得皇位呢?而且李世民的这番举动实乃九死一生,如果中间出现一点差池,他就会成为国家罪人。实际上,李世民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法,也是因为他看透了朝局的走向,以及当年李渊的所作所为。虽然大唐是李渊和李世民共同打下的,但在当时李世民也有可能会被当成李渊的牺牲品。所以说李渊的某些举动,早就为日后的玄武门之变埋下种子。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因此失去皇位,成为唯一一个被迫退位的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然而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就是唐高祖李渊。

李渊引发“玄武门之变”的方法很多,基本上算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在反隋的太原起兵时,李渊一个看似高明的计谋就是促成“玄武门之变”爆发的原因之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前是隋朝太原留守,而太原留守管辖的地区和军队就是李渊起兵反隋的资本。不过李渊太原留守的权限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李渊统率的军队数量根本不足以起兵反隋。

因此李渊首先要招募军队。但根据隋朝法律规定,地方官员只有在皇帝允许或者紧急情况(外敌进攻、地方叛乱)下才能自行招募军队。不过太原北部的刘武周反隋起兵给了李渊募兵的理由。

可是得到募兵理由的李渊还有个问题:当时太原除了李渊这个正留守外,同样有统兵权限的还有王威、高君雅两个副留守。而王威、高君雅都是忠于隋炀帝的亲信,本身就有监视李渊的任务。

让王威、高君雅统率招募来的军队,李渊就别想起兵了。但不让王威、高君雅领兵的话肯定会引起这两个人的怀疑,进而导致起兵胎死腹中。绞尽脑汁的李渊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卖”儿子。

于是李渊把招募的军队大部都交给李世民统率。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还曾经参加过营救隋炀帝的战争,不会引起王威、高君雅的怀疑。就算引起怀疑,不缺儿子的李渊还可以出卖李世民。

太原招募的军队后来成为唐军的核心主力,李世民从此逐渐确立了其唐军第一人的身份。虽然后来李渊试图用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来牵制李世民,但最后都没能撼动李世民在军方的地位。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李渊代表的皇权与李世民代表的军权之间的矛盾。而李世民成为唐朝军方代表的起始就是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看似高明的“卖儿子”计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年仅16的朱由检?魏忠贤究竟有多大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乃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在明熹宗时期十分受宠,这也给了魏忠贤独断国政的机会,在朝内更是被称为“九千岁”。按道理来说,魏忠贤已经掌握了朝中的绝对权力,为什么年仅16岁的朱由检即位后,竟然还能轻易的除掉魏忠贤呢?实际上魏忠贤身为宦官他并没有多大权力,只能说因为上任皇帝的过度放纵

  • 唐朝人怎么看李隆基和杨玉环?他们难道不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为杨贵妃,这件事情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白居易还写下一首《长恨歌》,只是将其中的皇帝写成“汉皇”,并没有直接写成李隆基。只不过,因为杨玉环和李隆基的身份,这样的关系在现在看来其实就是违背了伦理的,会被很多人唾弃,可是为什么当时却似乎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呢?难

  •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司马迁不敢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史书的记载者,应该尊重事实,完整的记录下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事迹,与真实的历史不应该有差别,但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历史,都是被人们美化或者黑化过的,是真是假我们其实并不清楚,有些事情模糊一下,我们就不知道了。汉朝大将霍去病的死,很多人非常好奇,但是司马迁却对此并没有什么记载,这是为何?难道说

  • 许负的预言为什么都成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预言这种的东西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对此进行一些猜测,听上去很不靠谱,而且很多预言在当时都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痴人说梦,但是一旦预言成了真,人们就会感叹这个人当时是这样有先见之明。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女相士,她有三个很著名的预言,最后都成了真实的,究竟是什么样的

  • 三国时期有两个马忠?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马忠,你第一个想起的是不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那位大将马忠?抛开演义只看正史的话,这个马忠其实不怎么厉害,也没有太著名的事迹,演义中那些其实都是强加上去的。然而,当时在蜀汉,也有一位大将叫马忠,也就是说当时同时存在两个马忠。那么,这两个马忠分别都是什么人,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事迹呢?一起来介绍一下吧。说

  • 李隆基身处劣势,他是如何反败为胜杀掉太平公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当很多人站在太平公主的角度,来为她感到惋惜的时候,是否想过,如何站在李隆基的角度去考虑怎样才能除掉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她的手中握有大权,当时的朝局,可以说还轮不到李隆基做主。不过,最终他是如何在绝对劣势的前提下,杀掉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太平公主呢?大唐先天元年(公

  •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为什么结局差别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陵和李广利,两位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两人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汉将,都与匈奴作战并且最后都投降了匈奴,而且都因此全家都被杀掉。可即便是如此,两个人的命运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两人相似却又不同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个是名门之后,一个是宠妃外戚;一个如父祖般能力卓越

  • 邓世昌为何要开着战船撞向日本军舰?这其中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就会学过一句气壮山河的话,这句话正是写给当年我们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邓世昌是清朝末年的海军将领,牺牲在了甲午中日战争之中,当时邓世昌是致远号战舰的管带。到了战争的最后关头,邓世昌放弃了最后的逃生机会,选择了带领全体官兵笔直冲向日本旗舰的决策。在那个早已是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之中,还能出

  • 溥儁怎么读?溥儁晚年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溥儁的儁读作jùn,他是爱新觉罗·载漪次子。戊戌变法失败后,慈溪太后准备废黜光绪帝,立溥儁为太子,但遭到了各种势力的反对,最后只能作罢。而溥儁最后的下场也是十分凄凉,晚年生活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溥儁是一位浪荡公子,不喜欢读书,整天只知玩乐,而且毫无节制。这次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下溥儁

  • 刘裕建宋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宋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赵匡胤建立的那个宋朝,但是严格来说,比这个宋朝更早的时候,还有一个宋朝,那就是南北朝时期,刘裕建立的宋朝,史称南朝宋或者刘宋。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个宋朝很好奇,刘裕当时也算是汉室后裔,可为什么他建立的王朝要叫宋朝,而不是汉呢?刘裕建宋花了多少年的时间,他为何要将国号命名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