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其实是被逼无奈?为什么要这么说?

安史之乱其实是被逼无奈?为什么要这么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4/1/24 13:27:50

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不过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想要造反,篡权夺位。但是如果能结合其他的史料记载,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安禄山为什么要反?只是因为他的野心吗?其实如果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安禄山的经历来看,或许会发现,其实这是安禄山唯一的选择了。

安史之乱算是给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让世人都知道了安禄山这个人是不忠不义之人,但是仔细看看安禄山的生存环境下,就知道安禄山的造反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其一:忌惮小人。要知道安禄山虽然位高权重,但除了会巴结皇帝贵妃之外和群臣的关系并不好,特别和宰相杨国忠的关系更是差的要命。杨国忠因为杨贵妃的裙带关系成为了宰相,全是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根本就不讲仁义道德和政治。所以安禄山就没有把杨国忠放在眼里,而杨国忠又整天和唐玄宗厮混,安禄山就觉得杨国忠会在唐玄宗那说自己的小话,让皇帝对自己下手。

其二:皇帝的想法。要知道唐玄宗并不是一个窝囊的皇帝,在当时的混乱政局中一举拿下皇位后开创开元盛世的皇帝能有多差。而当时的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将近拥兵20万,那实力算是比较大的。唐玄宗不可能对安禄山很放心,只要是手握重兵的将军,皇帝就不可能没有防范和戒备,所以唐玄宗一定对安禄山采取了一定的制衡措施!

其三:安禄山本身的逆反心理。要知道宰相杨国忠整天都说安禄山要造反,在宰相的带领下,其他的节度使都向皇帝上奏说安禄山不老实,要造反,想让唐玄宗亲自把安禄山打压下去。官场就是这样,基本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能为大唐社稷考虑的人大概没有几个。

所以安禄山就被这些为了自己利益的官员们频频上奏。安禄山身体里流着的是胡人骁勇的血液,加上又有将近20万的大军,安禄山怎么可能任由这些小人随意揉搓。

这样来看,安禄山的叛乱,一开始说不定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众大臣的劝说下,唐玄宗难免会猜忌自己,可能就会落到和王忠嗣一样的下场。与其等到受尽猜忌被弄死还不如放手搏一搏,指不定江山就换了个人做了呢?再看看唐玄宗,之前他算是收拾了不少的节度使,安禄山也只是早晚而已,只是他还没来得及部署,安禄山自己就反了,算是给自己省了不少事,可也打得自己措手不及。

早在唐高祖李渊开辟唐王朝时,李世民就已经有了很多个猛将和谋士为他所用,一直为他保驾护航,也为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兵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幸亏是李世民有着一双看人特别准的眼睛,一众忠臣义士跟着李世民之后,哪怕确实是为大唐的根基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仍旧没有喧宾夺主的心思,兢兢业业守着为臣的本分,李世民也一心一意想做个贤明的好皇帝,一度避免战火纷纷,还百姓一片蓝天,毕竟君舟民水这个道理李世民深有体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有了谋臣大将们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根基逐步稳固,经济也在一步步上升,所有事都在走上坡路,朝好的一面努力发展着,贞观之治深得民心。

李世民招贤纳士成了唐朝的表率,以至于后来武后当权时也有样学样,但是武则天在挑人用人方面显然没有李世民那么娴熟,也有着许多后顾之忧。像李世民时期为唐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谋臣大将,仿佛将朝堂当成了自家后花园一样,却忘了现在已经不是李世民的时代,所以遭到了武则天的忌惮,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将唐朝以前的功臣都贬的贬,杀的杀,什么办法呢?就是任用酷吏,坐山观虎斗,看他们窝里反,虽然武则天这样做未免太残暴了点,但确实不失为巩固中央皇权的一个好方法。武则天权力成功拿到手了,但是面对百姓她并没有显示出自己残暴的一面,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无一不是为了黎民百姓着想,她的贞观遗风让唐朝的繁荣得以继续发展,将唐朝推到了一个盛世层面。

因为李世民和武则天等人一心一意为了苍生社稷,所以唐朝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唐玄宗李隆基对治国理政没有半点天资聪颖的成分在里面,反而对编舞谱曲有着极大的领悟力,但是作为李唐的子孙,尤其他还是一国之君,哪怕自己有再大的爱好,也得先把百姓安顿好,才能想自己的事,于是李隆基始终抱着一个谦逊的态度面对身边每一个人,也学着李世民的招贤纳士手法广征各路贤才,但是有功之臣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又来了个大清剿,所以李隆基在用人方面确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李隆基这么孜孜不倦为了国家操劳,忠臣良将也纷至沓来。李隆基前承贞观基础,后创开元盛世。使得唐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难以想象这样的场面竟然是一个天性爱好舞曲的皇帝打造出来的。李隆基早年一直秉着做一个贤君的初衷,却忘了自己的爱好是诗词歌赋,编舞谱曲,看到国泰民安,战乱不再,李隆基也有点技痒,就生了想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念头。

本来一切都很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李隆基遇到了正在跳舞的杨玉环,舞姿优美,惊为天人,不知道到底是被人迷倒了还是被舞迷倒了,总之杨玉环就成了李隆基势在必得的一个尤物。人总想追求美的事物,李隆基也不例外,但谁知道杨玉环进宫被封为贵妃之后,夜夜专宠,从此君王不早朝呢?可能是李隆基作为一个舞痴,在和杨玉环彻夜探讨舞学之精妙,两人相谈甚欢,况且如今天下太平,早朝或不早朝其实也没多大区别;还有可能就是李隆基逐渐沉迷在年轻貌美的杨玉环身上,看到年轻的她,似乎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不再暮气沉沉,所以一心全扑在佳人身上,早朝什么的自然也不重要。但具体原因,谁也不知道。可有一点却是摆在了明面上的,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杨家人在京中也如日中天,杨国忠作为丞相,更是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甚至开始左右李隆基的决定,外戚干政,杨国忠似乎有种野心时不时想要破壳而出。

而另一边安禄山则镇守在地方上,对杨国忠攀着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把持朝政的行为十分不齿,而且杨国忠总是以各种理由频频针对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恰好安禄山又得知杨国忠通胡意图谋反,可算是让安禄山逮着个好契机了。安禄山马上集结大军,出兵直驱长安,理由就是杨国忠通胡,意图谋反,理应诛杀。但是安禄山也太心急了,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大言不惭地说丞相想要谋反,谁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你安禄山已经向长安出兵了,八成是你自己想要谋反吧。

面对安禄山叛军的节节逼近,李隆基无奈之下只能带着一干人等逃离了皇城,途经马嵬驿的时候,他的部下们却不走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一直逃离并不是办法,像现在这样局势什么的也完全没弄清楚,应该将罪魁祸首杨玉环立即处死,以表示皇上并不会偏袒杨家人。李隆基就奇怪了,安禄山的说法是杨国忠通胡,杨国忠要谋反,虽说两人是表亲,但兄长犯下的过错,小妹不应该承担啊。听到这里,李隆基的部下就赖着不走了,大有一种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听你的的势头,看到安禄山叛军又连连进击,无奈之下只得赐了杨玉环白绫一条,香消玉殒。

安史之乱爆发后,毗邻大唐的吐蕃也跃跃欲试,想要趁火打劫正在内乱的大唐。好在李隆基早年间打下的基础够坚实,否则经历这一场大乱斗,社会变成什么样子也无法想象,很有可能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模样。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安史之乱为什么爆发,到底是谁害了大唐,这就得我们细细去品味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亲姐姐?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虽说武则天没有像唐太宗与康熙那样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誉,但综合来讲也算是一代明君了。抛开政治不谈,武则天的私生活一直充满着争议,这也大概就是因为再她死后所立的功绩碑是一座无字碑的原因了。晚年的武则天反思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而最让她痛心的

  • 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儿子用髡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真的不简单,可怕的很,小编对朱元璋的感觉就是他不停的在杀人,不管好人坏人都杀了,不过这只是小编的印象啊,真正朱元璋是什么样的小编不知道,最近又看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朱元璋啊竟然对自己的儿子用了髡刑,我的个妈呀,这也太狠了吧,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

  • 汉桓帝为什么要把皇权下放给宦官?导致东汉陷入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位皇帝,在位一共21年时间。这个时长仅次于刘秀和汉献帝,不过严格来说汉桓帝并不算一位合格的皇帝,虽然他曾让人寄予厚望,但最后却满是失望。汉桓帝继位后,由梁太后垂帘听政,梁冀掌管各项大权。此后汉桓帝联合宦官将权臣梁冀铲除,并清理掉其党羽。汉桓帝接下来终于可以亲政,但他却把皇权下放给

  •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建文帝?他找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是一个历史迷题,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三个人的陵墓都不在明十三陵,但是这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有陵墓,唯独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而关于他的下落,各种说法的都有,甚至还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连通明朝与外界,其实都是次要目的,主要的还是

  • 张飞坐骑是什么马?比赤兔更加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三国中最出名的战马,肯定就是赤兔马了。赤兔最早是吕后的坐骑,后来曹操将它赠与关羽。据说赤兔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里,是马中极品。此后“赤兔”二字一直都是神驹的代表,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赤兔虽然厉害,但三国中还有一匹战马同样出色,它就是张

  • 吴起功劳那么大为何最终还是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吴起很多人都会想到“吴起变法”,这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变法,而且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建立起了让其他国家闻风丧胆的魏武卒,后来到了楚国,吴起依然是出力非常多,说是战功赫赫也毫不为过。然而,吴起为何会从魏国逃往楚国?而且他一生功劳那么大,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可最终为何还是会惨

  • 汉武帝和李延年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妃子,她长相非常美丽,但是在自己病重,汉武帝想要来探望的时候,她却果断拒绝了,因为她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在皇帝心里,即便是汉武帝来看了她,那见到的只有她的病容。这个妃子就是李夫人,而李夫人有一个乐师哥哥李延年,当初正是李延年向汉武帝推荐了自己的妹妹。不过,后世也有传闻,说汉武帝

  • 齐桓公为一女人攻打蔡国,却成为后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他也做过令人捧腹之事。例如,齐桓公就曾因为一个女人要出兵攻打蔡国,而且还是联合其他多国一起讨伐蔡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齐桓公是一个要面子之人,不过话说回来,蔡穆侯擅自把齐桓公的女人嫁给了别人,换做任意一个诸侯国的君主恐怕就接受不了这样的事。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

  • 曹操有多节俭?吃饭的时候只有一个肉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每顿饭会吃什么样的菜?如果不了解曹操这个人的话,可能很多人的想象中,会是皇帝级别的那种待遇,顿顿都是好菜,但是如果有一些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曹操这个人其实是非常节俭的,相比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状态,曹操可以说是简朴至极。那么他究竟节俭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一起来看看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曹操算是东汉、

  • 明朝官员想要成为首辅有多难?解析明朝首辅的仕途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内阁首辅是明朝内阁中权利最高的辅臣,其实明朝并没有明文规定内阁首辅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首辅拥有主持内阁的大权,而且掌握最重要的票拟权。抛开内阁,首辅也是众文臣之首,有时还能控制六部。后来通过张居正改革,内阁首辅的权利才有了衰退。当然,明朝的官员肯定都是以成为内阁首辅为目标,不过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