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的民间艺术形象为什么是黑脸?“包青天”称号怎么来的?

包拯的民间艺术形象为什么是黑脸?“包青天”称号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63 更新时间:2024/1/22 3:23:09

包拯是北宋名臣,应该也是现代人最为熟悉的古人之一,相信大家都有听过或者看过和包青天有关的故事。不过包拯在民间的艺术形象一直是以黑面著称,导致此后的影视剧中,包拯都是以黑脸出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包拯并非一位“黑人”,他的肤色肯定没这么黑,至于“黑面”这个设定都是民间赋予的。古代民间和包拯有关的故事颇为丰富,纵观整个历史,以包拯为原型创作的通俗文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关羽和包拯,恐怕是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二两个不管是电视剧、小说,戏曲、音乐中相貌必须固定的人物,关羽必须是红脸长须,包拯必须是黑脸.......

当年甄子丹拍《关云长》,第一眼出来我就吐槽:“这关羽怎么脸不红!”可见红脸长须就是关羽的标配。包拯就更简单啦,咱们就不列举金超群饰演的最经典包拯,单从童年经典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来看,甭管是饰演者是周杰、邓超亦或是陆毅,管你小鲜肉有没有偶像包袱,照例就是脸涂黑,就算是黑成个炭头也别抱怨,因为包公就长这样,甭管饰演者找谁来演都是这个套路!

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包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黑脸呢?还是他本身长得就黑?

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包拯的真实形象。

一提起包拯,我们就会想到什么?包青天、狸猫换太子、龙头铡、虎头铡、脸黑、断案如神(所以才叫包青天嘛!)等关键词,关于包公的故事更是常见于各类武侠小说和民间传闻和京剧戏曲,什么《三侠五义》、杀陈世美、斩鲁斋郎、打龙袍、斩包冕,在戏曲小说里包拯早已被树立成一个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断案如神的黑脸斗士了。

但很可惜的是,包拯最著名的两个特点:脸黑和断案入神,实际上都是咱们后人根据自己的美好想象附加给包拯的。

首先咱们来说说包拯的肤色,实际上包拯真的一点也不黑......他出生于公元999(好吧,这个年份实在是很特别!)年的庐州,父亲是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境优渥,包拯从小也是按部就班的读书、考试中科举。由于父母年迈,孝顺的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而父母不希望包拯离开,所以他干脆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后为他们守孝三年,包拯才依依不舍的重新赴京当官。

所以包拯是纯中原血统(没有非洲基因!),家境优渥天天在家读书,以后就蹲办公室(所以也不可能出现晒黑的现象),从遗留下来的文史记录和图像来说,包拯都是白白净净。《包公书院记》说包拯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也就是说包拯实际上是个帅哥,所以真实的少年包青天还真可能就长陆毅这个样子。

接着咱们再来说说包拯的断案如神。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神探:包拯、宋慈狄仁杰,一直都是以开封府的包青天人气最高。宋提刑和狄大人还是拜近年的电视剧才火了起来,您看以前压根就没人提,包括京剧里也是包公戏最多,有谁看过狄仁杰和宋慈上京剧戏台的?但实际上包拯担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而且与法医之祖宋慈和判案大神狄仁杰比起来,包大人真实的办案能力却是堪忧。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不无恶意的提到了这个事儿:

包孝肃尹京,号为明察。有编民犯法当杖脊,吏受赇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既而包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囚如吏言,分辩不已。吏大声诃之曰:“但受脊杖出去,何用多言!”包谓其市权,摔(同捽zuó)吏于庭,杖之十七,特宽囚罪,止从杖坐,以抑吏势。不知乃为所卖,卒如素约。小人为奸,固难防也。

啥意思呢?就是有个平民为了避免挨打就和小吏们串通好,这边包拯判处犯人打杖脊,结果这个犯人不停地喊冤辩解,这个小吏厉声呵斥:“你只管受脊杖滚出去,何必啰唆!”包拯一听大怒,认为这个小吏作威作福欺压弱者,于是干脆把小吏揪到公堂上打了十七大板,还特地宽减了囚犯的罪行,但他却不知道的是小吏就是故意要作给包拯看,因此来减免囚犯的罪过,不得不说这些小吏也是个心理学高手,他相当准确的抓住了包大人判案中同情弱者的逻辑法则,让包拯把怒火集中在他身上,反而宽恕了那名本应该重罚的罪犯。包拯真是被骗得团团转。

那么这个判案能力捉急的包拯为什么会被大家封为“青天”,还留下一个判案如神的称号呢?

其实和包拯这个人、职位有关系,包拯大部分时间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御史中丞,就是最高级的监察官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怼!怼天怼地怼贪官,怼皇帝!

真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凶杀、疑难大案?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口角斗殴等等小事儿,最多的还是强者仗势欺人,弱者隐忍受气,百姓们不需要太多狄仁杰或宋慈这种断案如神的“柯南”,最需要的是在被那些官宦子弟、贪官污吏欺凌压迫时有一个包拯替他们秉公做主啊!

咱们看看包拯做了什么。北宋时期有个转运使王奎巧立名目搜刮百姓。包拯一怒之下连上七道奏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还地指着仁宗鼻子说:皇上您任用酷吏,百姓这一路哭声你听不到吗!一直怼得仁宗皇帝没办法,把王奎罢免为止。宰相宋庠上任时尸位素餐,只是喝酒玩笑狎妓而已,这样的人包拯当然不会放过,铁面无私的他又是一番怼,怼得宋痒惭愧无比自己主动辞职。就连自家亲戚包拯也是秉公办理毫不徇私情,他曾经在庐州任知州,由于包拯是庐州本地人,所以那些个亲朋故旧们认为靠山到了,因此干了不少仗势欺人扰乱官府的不法之事。结果包大人大义灭亲,一律从严从重办理,即使是亲舅舅,包拯也一顿乱棍打得起不来床,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这样的人,不叫青天叫什么呢?

而且包拯在当开封府知府时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咱们都知道“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包拯坚决杜绝徇私舞弊,大开正门,让告状者直接到公堂见官自陈冤屈(以前则是告状人把状纸交给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所以很多吏员都借此敲诈勒索)。

上面提到的那个小故事虽然是包公断案的一个污点,但从侧面上也说明了包拯这个人心系百姓,不惧权势(虽然有些矫枉过正了)。东京城里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多得是,但包拯“立朝刚毅”、“执法严峻”,什么当朝权贵照样弹劾。宋仁宗的老岳父张佐已经兼职了好几个职位,还贪心想走关系做副宰相,包拯知道以后这通狂喷啊,口水都喷到宋仁宗脸上了......要说仁宗也是个好脾气,包拯这算是严重的犯上了吧?结果仁宗忍了......这直接导致了朝廷贵戚们噤若寒蝉(“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朝廷因此一片清正廉明之象。什么叫明镜高悬?这就叫明镜高悬!

所以这样的包拯百姓们怎么不热爱,怎么不怀念?越是政治黑暗的时代,百姓们越期盼能够为自己做主的好官、清官。在政治黑暗的元朝出现了大量戏曲歌颂包拯铁面无私,比如说著名的《陈州粜米》、《神奴儿》、《盆儿鬼》,关汉卿著名的《蝴蝶梦》、《鲁斋郎》,郑廷玉写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李行道写的《灰阑记》,曾瑞卿写的《留鞋记》,武汉臣写的《生金阁》,这里的包拯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个坚持真理、刚正不阿、替民众伸冤的青天大老爷!管你有什么后台,哪怕是皇帝也照收拾不误!(著名京剧戏打龙袍,就是皇帝也犯错了,包拯当然不能真的打皇帝屁股,所以用龙袍代替,这是百姓虚构的情节,说明在百姓们的心中,包拯就是正义的化身。)

至于包拯脸为啥这么黑,我觉得可能是包拯过于铁面无私。宋朝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再加上包拯天性峭刻严厉,未尝有笑容,时人称“包拯笑比黄河清”,经常都是板着脸做事,所以给咱们的印象就是黑脸,而在京剧脸谱中黑色代表威严和刚正不阿,所以渐渐地包拯脸就成了黑色,额头上出现了月牙(以前京剧中头顶是阴阳鱼),据说这个月牙还是通行证,让包拯白天审问贪官污吏,晚上惩治坏鬼恶魂。

这就是包拯,一个既不黑,办案也不厉害,但就是受到百姓们热爱,崇拜的好官,是真正的“包青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皇帝姓名在位时间年号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年代,这个时代有人们非常羡慕的盛世,开放的环境,任何一个展现唐朝时期的影视剧,都是用最华丽的场景来展现这个时代,给人们一种很富有的感觉。而每一个古代的朝代,皇帝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唐朝的皇帝又是什么样的?唐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他们的姓名、在位时

  • 为什么魏延守汉中十年姜维却弄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对于蜀汉来说,镇守汉中那是头等大事,如果汉中丢了,蜀汉也就岌岌可危了,而且蜀汉汉可以通过汉中向外进攻。最开始,刘备力排众议,定下的镇守汉中的人是魏延,而魏延也的确没有让刘备失望,镇守汉中十年,安然无恙。但是后来汉中交给姜维之后,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弄丢了,这是为何?姜维和魏延到底谁厉害,可否从

  • 梅妃为什么比不过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身为皇帝,自然是有很多个妃子的,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杨贵妃杨玉环了,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成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他们的故事也是流传了很多年了。但其实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另外一个很宠爱的妃子,梅妃江采萍,而且梅妃文采非常高,又能歌善舞,可以说是才貌双全,但是为什么最终还是输给了一个

  • 历史上的宋慈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定都对“宋慈”这个名字并不感到陌生,《大宋提刑官》正是以宋慈为主角。只不过在剧中,宋慈属于像包拯那样的断案高手,不管多么复杂难解的案子,到了宋慈手上,总是会有办法破解,找到真凶。故事的背景是在宋朝,那么宋朝是不是真的有宋慈这个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慈又是一个什么样的

  • 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年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开创者朱元璋,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白手起家的布衣皇帝之一。很多人喜欢明朝,也就有很多人不喜欢明朝,各自都有各自的不同的理由。明朝有明十三陵,但其实明朝皇帝并不只有十三位,而是十六位,但其中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没有葬在其中,所以只有十三陵。那这十六位皇帝

  • 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羊肉,对于现代人来说,一般都是用来涮火锅的,切成薄片的羊肉,在火锅里面涮一涮,蘸上酱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但是羊肉自然也不止有这一种吃法,不仅是我们,在古代,人们就研发出了很多种吃羊肉的办法。尤其是宋朝人,宋朝尤其爱吃羊肉,有多爱呢,羊这个品种差点都被宋朝人吃灭绝了。究竟宋朝为什么这样喜欢吃羊肉,羊

  •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大明王朝的于谦,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忠直之士,当土木之变发生之后,朝廷可以说是人心惶惶,自己家的皇帝都被人给俘虏走了,很多人都在考虑南迁,将都城迁到南方以求自保。但是于谦却坚决反对,并且带头抵御瓦剌大军,即便是对方拿出朱祁镇来要挟,于谦也丝毫不退让,可以说,于谦很有分寸,也很有决心。但是为什么最终,

  • 朱元璋为什么杀了自己岳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实施的很多政策都有些太过血腥了,而且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就发生了不少案子,朱元璋也因此杀了不少人,洪武四大案,每一个案子都牵涉数万人,想想都让人有些胆寒。而朱元璋还曾经杀掉过自己岳父一家人,这是为何?他杀掉的是谁,既然是他的岳父,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令朱元璋如此狠绝,要把

  • 三家分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作为历史上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了,而是有一个漫长的时期。可是原本好好的一个晋国,为什么最终就被瓜分出了三个国家?造成三家分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的背景,还是在于晋国

  • 乾隆为什么要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是一个经常出现在清宫剧当中的皇帝,有关乾隆的民间戏说也是非常之多,经常把他塑造成一个多情风流的皇帝,好像他这一生都只忙着谈恋爱去了。实际上真实的乾隆当然不是这样,否则清朝早就灭亡了。而乾隆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太上皇之一,他选择了退位,结束自己的皇帝生涯,但是为什么退位之后却还要把持朝政不肯松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