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为什么吃错药而死?他吃的到底是什么?

苏轼为什么吃错药而死?他吃的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7 更新时间:2024/2/29 2:19:34

吃错药,现在一般用来指的就是说一个人突然之间状态变得很不一样,与平常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是真的吃错了药,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相传,历史上,苏轼最终的死因,就是因为他吃错了药而死的。那苏轼究竟是吃了什么药,为什么会因为吃错药而死呢?他有什么病吗,药是从何而来,为何会吃错了?

宋代文豪苏东坡,为人心胸宽阔、乐观豁达,又自通医药、注重养生,应该是比较长寿的,却只活到66岁就病故了,未尽天年。他虽然仕途坎坷、几经磨难,可是没有死于“乌台诗案”,没有死于赤壁贬谪,也没有死于海南流放,却在回归养老常州时、染病自己吃错药而…宋代文豪苏东坡,为人心胸宽阔、乐观豁达,又自通医药、注重养生,应该是比较长寿的,却只活到66岁就病故了,未尽天年。他虽然仕途坎坷、几经磨难,可是没有死于“乌台诗案”,没有死于赤壁贬谪,也没有死于海南流放,却在回归养老常州时、染病自己吃错药而身亡,真是死得有些冤枉,让后人惋叹不已。

关于苏东坡的病案,历史资料记载比较详细,清代医家多说是“感受暑湿而自用温补之误治”,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事实。但考之情理,我认为他之所以固执自病自诊、明明吃错药病情危重之后还自以为是,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归根结底还是东坡先生在医药方面名高自负而造成的。

首先,苏东坡当时得的并非什么不治之症。那是宋徽宗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时值酷暑炎热。苏轼从海南贬谪地归来,与热情欢迎他的大书画家米芾一道乘船游太湖。兴之所致,他开怀纳凉、畅饮冰水,半夜即急泻不止,第二天就全身软弱乏力,疲惫不堪。这种情况本当严格禁食肥腻,宜服清热解暑之剂,但苏轼素来喜服温补之药,竟然选用黄芪等药熬粥服食。更有甚者,三日后米芾又设宴款待。盛情难却,苏轼赴宴之后,病势陡然加重,胸膈作胀,继而全身高热不退,齿间流血。

这时他仍不问郎中,自己服用人参、茯苓、黄茋等温补补药,仅二十多天后就与世长辞了。后世医家认为他显然是因为天热冷饮宴食而患了痢疾,按林语堂的西医说法可能是阿米巴性的痢疾。这种病在古代当然算是比较厉害的,当年刘备的死就是“朕初疾但下痢耳!”。可那是三国时代,到了宋朝,中国的医学已经进步很大了,应该说这种病是已经有医药可治了。那么,苏东坡当时为什么没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呢?

起初当然是因为苏东坡以为自己精通医药,惯常自病自诊。这对于普通的头疼脑热未尚不可,但他在病情危重时还不请高明的专业医生来救治,这首先就得归因于苏东坡太自负于自己在医药方面的名望了。

我们知道,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玩中医药,那不仅因为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辩证论治很对他们的学问,而中药采集炮制香气缭绕也颇有兴味。比如白居易柳宗元以及后来的陆游、曹雪芹等都喜欢玩这一味,而苏东坡尤为出名。苏东坡一生热心于济世救人的医药学,与医药学家们交游甚厚。他不仅精研医理,还广求中药,除了有学术专著《苏学士方》流传于世外,尚有不少关涉医理医药的短文。他娴熟许多药方,常给人开方抓药。

特别是元祐五年正月,杭州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当地医生都一筹莫展,苏东坡亲自开了一剂名叫“圣散子”的药方,百姓喝药防疫,“所全活者,至不可数”。所以民间欢呼“天降苏知州救民于危难”,一时名动天下,苏轼俨然成为文学与医学俱绝的跨界专家学者大师。就在他从海南归来甚至在生病期间,慕名找他开药方的粉丝还络绎不绝(当然也有是借此求字的)。有如此大的名望架着,苏东坡当然硬挺着也不好意思请别人。他自己不肯开口另请高明,别人当然也不好替他请,别的医生也不敢来为他治病。

而另一方面,苏东坡对自己的医术也太盲目自信了。当他自服药散不但没能缓解病情,反而加重病危的时候,他还固执于自己对中医理论的研究,还认为自己开的药方是绝对正确的,拒绝别的医生和药方,连他的好友钱世雄提供的特效药也不吃,居然说:“此而不愈,在天也!非吾过矣”。于是他就躺着等死,只由几个和尚守着送他上西天。苏东坡这样做固然体现了他生死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的淡定人生态度,但是前提却是盲目自信,那就变成了一幕悲剧。

我们说,中医这玩意儿,理论上具有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药方汤头也确有疗效,但诊断全凭望闻问切,比较间接、很难把握,要真正把病看准做到对症下药,是必须要有长期临床经验才能得心应手的。苏东坡自己也说过“学书废纸、学医废人”意思就是学医要看过很多病人才能行。东坡先生可谓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而且糊涂在自己生命攸关的当口。他当时就没想想,自己虽然精研医学理论,了解不少药方,也给人开过处方、名声在外,但自己平生毕竟是当官做诗文的,不是专们搞医药的,哪能真算是当世最高明的医生呢?即便多才多艺,在文学、诗词文赋、书法等多方面都能独步天下,也不一定能隔行跨界穷通医药学呀!更何况,再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包医百病、也有看错病、用错药的时候,自己怎么可能就不犯错呢?

苏东坡在生命垂危时还迷信自己不知反悟,实在是很不应该的。他这么能认定自己开的药就是世上最对症最正确最高明的药呢?设若苏东坡当时不那么自负声名,设若他不那么盲目自信,设若他在病情危重之后能面对现实清醒一点,认识到确实是自己错了,采用良医良药,很可能就不会白白送命了。

然而生死不能重来,苏东坡以生命为代价留给后人的教训,是值得引以为戒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给军人发军饷还要看身高?揭秘宋朝奇葩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士兵领工资看什么?宋仁宗告诉你要看身高。这个奇葩规定在历史上还真出现过,在宋仁宗年间,当时的士兵领取俸禄跟身高还有关系,长得矮的人会比较吃亏。不过身高都是父母给的,自己又控制不了,为何反倒成了一项区别对待的指标呢?实际上这还是当时的军制改革之一,目的是为了吸引身材比较高大的人参军。现代人的平均身

  • 三国东兴之战孙吴以弱胜强,诸葛恪一战成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病逝后,司马师准备对孙吴出兵,他派司马昭领兵15万,前去进攻东吴。魏军选择兵分三路,司马昭率领7万大军从东路进攻,遇上了诸葛恪的部队。虽然司马昭手上只有7万兵力,但还是比诸葛恪的4万要多,但诸葛恪利用各种计谋击败了司马昭,打赢了这场东兴之战。此后司马昭因为战败导致侯爵被削,而诸葛恪则是一战成名,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儿子全身的毛给剃掉?他的儿子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有各种各样惩罚折磨犯人的方式,各种酷刑应有尽有,但是也并不是说所有的酷刑都是为了折磨人的肉体,还有一些是为了击溃犯人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一把生不死的感受。而剪头发,在古代是非常重的罪,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惩罚,为何朱元璋却会将自己的儿子身上的毛都剃掉?他的这个儿子是谁,做过什么事

  • 杨贵妃真的有狐臭吗?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人,我们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很多人的印象还都是从各种民间传说当中来的,不知道是否经过了添油加醋,又加了多少,才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样子。民间有传言,说唐玄宗最喜爱的杨贵妃其实有狐臭,但是却并不能阻碍李隆基对她的喜欢,这一定也实在是太重口味了,可是,这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传言,又为什么要造这

  • 长乐公主为何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皇帝非常重视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将来可能会是继承自己皇位的人,但是对于女儿却也不会忽视,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重视自己的女儿,他最疼爱的女儿是长乐公主李丽质,而之所以最宠爱这个女儿,因为她的母亲就是自己最爱的人。那她的母亲究竟是谁,为何会得到李世民这样的宠爱?长乐公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关于长

  • 秦国为什么没有被大国吞并?地理位置立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非子原本是一位养马人,因为马养的好,周王才封赏秦地给他,从而建立了秦国。不过当时来看,秦国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基本上是最西边的一个诸侯国,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中原,还有东边的国家。但也正是因为秦国地处偏远,所以才能多次虎头脱险。早期秦国国力并不突出,如果给他安排一个好位置恐怕秦国早就被其他大国给吞并了

  • 历史上真有张德林吗?张德林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开封传奇》让我们认识了张德林这个人物。张德林是北宋枢密使,他因立下战功得到封赏,契丹更是把本国公主献给张德林。但张德林却在私下扩展自己的势力,干起了贪污等不法的勾当,最后是被包拯包大人给绳之於法。那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德林这个人呢?实际上剧中的张德林是虚构出来的,不过有一人的经历和张德林颇有几分相似

  • 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藩之乱,指的是清朝初期发生的一次藩王动乱。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朝代建立之初,是非常容易发生这种藩王的造反的,朱允炆就是因此失去了皇位还下落不明,但是那是因为朱允炆想要削藩,可是没有做好,导致朱棣起兵。而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又是哪三个藩王?他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起兵,最终又是如何被平定的呢?三藩之乱是清朝初

  • 李渊当了太上皇之后,又生了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也没当多久的皇帝了,李建成已死,太子之位被李世民夺走,甚至连皇位李渊也如坐针毡,索性直接退位,当起了太上皇。而这个时候的李渊,虽然成了太上皇,年纪也一大把了,可是后来却又生了不少孩子,李渊退位之后的生活究竟过得是什么样的呢?他又生了多少儿子,这些儿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唐朝在历史

  • 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秦王朱樉?还要处死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次子,虽然他有立下战功,但始终得不到朱元璋的宠信。朱樉知道太子之位不会是自己的,便开始有些自暴自弃,连朱元璋也渐渐不放在眼里。朱樉次妃邓氏是宁河王邓愈之女,后来是被朱元璋以“僭分无礼罪莫大焉”为由赐死。朱元璋干嘛要为难自己的儿媳妇的呢?实际上朱元璋不止一次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