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为什么敢起兵造反?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计划

朱棣为什么敢起兵造反?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计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2/11 7:34:49

朱允炆决定削藩,朱棣起兵反抗,看似顺理成章,但这一切究竟是朱棣被逼无奈,还是他早有夺取皇位的打算呢?历史上削过藩的皇帝很多,自然会有藩王不愿束手就擒,但像朱棣这样直接把正统击败,自己登基称帝的就不多见了。实际上朱棣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称帝的野心,而且一早就是冲着皇位去的。一旦起兵失败,他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这个风险他比谁都清楚,如果不是为了皇位,干嘛要担当这么大的风险呢。

公元1402年,朱棣率靖难大军攻占帝都应天,建文帝随着皇宫的一把大火不知所踪,历时4年的靖难之役至此结束,同年,朱棣即位大明皇帝,是为明成祖。这场起于建文元年的帝国内战,彻底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局势和走向。那么,作为战争的胜利方,朱棣在朱元璋刚驾崩不久就起兵造反,究竟是野心太大,还是被他侄子建文帝给逼的?

提起靖难之役,不得不与建文帝的一项政举联系起来,那就是削藩。朱元璋在位时,为确保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想方设法的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就分封诸子为藩王,让他们驻守大明王朝的边境要塞,并给他们建府设官,授予军事指挥权和相应的军队,已达到“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目的。朱元璋在世时,这些分封的藩王确实在大明边境要塞起到保卫边疆的重要作用,诸如在北方防御蒙古贵族侵袭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练兵巡边,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等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即位,文弱的建文帝没有他爷爷朱元璋的手段和魄力,也没有他爹朱标的威望和能力,所以,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为了能让建文帝稳坐皇位,把朝中的难以驾驭的文勋武贵们都帮他清理干净了,但是却没有处理好他那群同样骄悍的藩王儿子们。

建文帝即位后也知道这些骄悍的王爷叔叔始终是个隐患,于是,在他手下的那些以黄子澄齐泰为首的大臣们的建议下,火急火燎的便采取了处理这个隐患最直接的方法---削藩!

翻开中国历史,历史上每次帝王削藩都不是顺顺当当的开展起来的,西汉景帝削藩印发七国之乱,唐朝历次削藩先成后败,最终为藩镇所亡。建文帝决定削藩的时候,不但没用吸取历朝历代削藩带来的教训,反而是以更加雷霆的手段去削他叔叔们的王冠。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时候,除了希望皇子皇孙能够戍边卫国以外,也希望皇家的荣耀能够荫及子孙,让后世永享富贵,可是,建文帝决定削藩以后,把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全都抛之不顾,被他削去王爵的王叔,均被废为庶人,甚至有些藩王不堪受辱,被逼自杀,丝毫不留任何情面。让我们来看看建文帝的具体削藩情况吧: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借周王朱橚次子朱有爋因谋求王位而告发父亲谋反的机会,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并迁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迁往漳州;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为提防燕王造反,建文帝派人准备逮捕燕王朱棣。

朱棣早知道削藩会削到自己头上,但是没想到建文帝削的那么快,手段这么狠。当提前得知朝廷要逮捕自己的消息后,作为众藩之首且实力强悍的朱棣决定不再隐忍,与幕僚姚广孝等人谋划举兵事宜,并在逮捕朱棣的朝廷官员到达北平以后正式起兵,至此燕王朱棣与建文帝彻底决裂。

朱元璋钦定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以后,按理说新的皇位继承人应该从其他皇子中产生,但是朱元璋出人意料的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定为他的接班人,这本就引起了众皇子的不满,尤其是野心和实力最强燕王朱棣,但是迫于朱元璋的威慑和对大哥朱标的深厚感情,朱棣也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不过众藩王的势力毕竟太大,朱元璋也知道自己驾崩朱允炆恐难以驾驭,担心自己驾崩以后诸王趁来京治丧期间作乱谋反,所以,留遗诏,不许诸王“入临、会葬”。可以说为了朱允炆能稳坐皇位朱元璋真是操碎了心,但是朱允炆却没有领会朱元璋的良苦用心,非但没有好好安抚他的藩王叔叔们,反而在刚登基即位,龙椅都没捂热,就开始招惹他们,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商议削藩之事,而且是说干就干的那种,大刀阔斧的进行削藩。

作为朱元璋亲封的藩王,而且在封地已经过惯了荣华富贵,耀武扬威的王爷生活,面对自己侄子毫不留情的削藩政策,自然都难以接受,但最初削的几个藩王都是没有什么实力的软王爷,所以削到他们的时候要么接受,要么不愿受辱选择自杀。可是当削藩削到实力和能力都在众藩之首的朱棣头上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从朝廷的角度来说,朱棣没有犯过什么过错,而且一直戍边卫国,还是有大功于朝廷的;从他们皇族关系来说,朱棣是建文帝的亲叔叔,朱标在世时都对他们众兄弟关爱有加,朱允炆作为一个侄子,能对你俯首称臣就已经够尊重你了。现在你削藩削的我们没有活路,你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了,是你逼我反,我不得不反。

朱棣就这样反了,关键他反的还有正当理由,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要从朱元璋的深谋远虑说起,朱元璋当初分封诸子为藩王的时候,留有关于藩王的成法,其中就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具体的就是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元璋担心朝中奸臣作乱,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现在建文帝在黄子澄和齐泰的怂恿下,违反先皇的意志,火急火燎的举削藩之策,都把藩王们逼的走投无路了,不正是朝中有奸臣的时候吗?于是,朱棣就竖起”清君侧,靖国难“的大旗,与建文帝兵戈相见,靖难之变的大幕由此拉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苏轼为什么吃错药而死?他吃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吃错药,现在一般用来指的就是说一个人突然之间状态变得很不一样,与平常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是真的吃错了药,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相传,历史上,苏轼最终的死因,就是因为他吃错了药而死的。那苏轼究竟是吃了什么药,为什么会因为吃错药而死呢?他有什么病吗,药是从何而来,为何会吃错了?宋代文豪苏东坡,为人心胸

  • 给军人发军饷还要看身高?揭秘宋朝奇葩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士兵领工资看什么?宋仁宗告诉你要看身高。这个奇葩规定在历史上还真出现过,在宋仁宗年间,当时的士兵领取俸禄跟身高还有关系,长得矮的人会比较吃亏。不过身高都是父母给的,自己又控制不了,为何反倒成了一项区别对待的指标呢?实际上这还是当时的军制改革之一,目的是为了吸引身材比较高大的人参军。现代人的平均身

  • 三国东兴之战孙吴以弱胜强,诸葛恪一战成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病逝后,司马师准备对孙吴出兵,他派司马昭领兵15万,前去进攻东吴。魏军选择兵分三路,司马昭率领7万大军从东路进攻,遇上了诸葛恪的部队。虽然司马昭手上只有7万兵力,但还是比诸葛恪的4万要多,但诸葛恪利用各种计谋击败了司马昭,打赢了这场东兴之战。此后司马昭因为战败导致侯爵被削,而诸葛恪则是一战成名,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儿子全身的毛给剃掉?他的儿子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有各种各样惩罚折磨犯人的方式,各种酷刑应有尽有,但是也并不是说所有的酷刑都是为了折磨人的肉体,还有一些是为了击溃犯人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一把生不死的感受。而剪头发,在古代是非常重的罪,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惩罚,为何朱元璋却会将自己的儿子身上的毛都剃掉?他的这个儿子是谁,做过什么事

  • 杨贵妃真的有狐臭吗?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人,我们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很多人的印象还都是从各种民间传说当中来的,不知道是否经过了添油加醋,又加了多少,才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样子。民间有传言,说唐玄宗最喜爱的杨贵妃其实有狐臭,但是却并不能阻碍李隆基对她的喜欢,这一定也实在是太重口味了,可是,这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传言,又为什么要造这

  • 长乐公主为何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皇帝非常重视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将来可能会是继承自己皇位的人,但是对于女儿却也不会忽视,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重视自己的女儿,他最疼爱的女儿是长乐公主李丽质,而之所以最宠爱这个女儿,因为她的母亲就是自己最爱的人。那她的母亲究竟是谁,为何会得到李世民这样的宠爱?长乐公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关于长

  • 秦国为什么没有被大国吞并?地理位置立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非子原本是一位养马人,因为马养的好,周王才封赏秦地给他,从而建立了秦国。不过当时来看,秦国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基本上是最西边的一个诸侯国,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中原,还有东边的国家。但也正是因为秦国地处偏远,所以才能多次虎头脱险。早期秦国国力并不突出,如果给他安排一个好位置恐怕秦国早就被其他大国给吞并了

  • 历史上真有张德林吗?张德林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开封传奇》让我们认识了张德林这个人物。张德林是北宋枢密使,他因立下战功得到封赏,契丹更是把本国公主献给张德林。但张德林却在私下扩展自己的势力,干起了贪污等不法的勾当,最后是被包拯包大人给绳之於法。那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德林这个人呢?实际上剧中的张德林是虚构出来的,不过有一人的经历和张德林颇有几分相似

  • 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藩之乱,指的是清朝初期发生的一次藩王动乱。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朝代建立之初,是非常容易发生这种藩王的造反的,朱允炆就是因此失去了皇位还下落不明,但是那是因为朱允炆想要削藩,可是没有做好,导致朱棣起兵。而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又是哪三个藩王?他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起兵,最终又是如何被平定的呢?三藩之乱是清朝初

  • 李渊当了太上皇之后,又生了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也没当多久的皇帝了,李建成已死,太子之位被李世民夺走,甚至连皇位李渊也如坐针毡,索性直接退位,当起了太上皇。而这个时候的李渊,虽然成了太上皇,年纪也一大把了,可是后来却又生了不少孩子,李渊退位之后的生活究竟过得是什么样的呢?他又生了多少儿子,这些儿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唐朝在历史